第一次读书:《德意志意识形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起构成唯物
史观形成的标志。
1 、马克思、恩格斯分别在《< 政治经济学
批判 >序言》和《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 史》等著作中,明确肯定《提纲》是包含新 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德意志意 识形态》则是“详细制定这种观点”即唯物 史观基本原理的著作。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满足新的需要的生产
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
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第26-29段)
并以此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2、确立唯物史观前提的方法。 他们认为,考察人不仅要考察有生命的个 人的存在以及生存的自然条件,更重要地是 从人们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中考察人的 生存与发展。
他们强调,市民社会“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
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 同 时,他们也肯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资产阶级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 障各自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 式。”
3、他们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 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唯物史观的前提(第1-5段) 1、唯物史观的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观的前提是一些
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 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 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现实的个人与 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相互制 约的统一整体。
他们通过考察现实个人的活动和物质生 活条件,提出历史发展的四个因素, 即:
1、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他们认为,市民社会是在一定阶段上受生产
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它包 括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 质交往,即一切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是全 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
上层建筑,指的是由市民社会决定的整个社
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形态的总和。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这种考察方法既不同于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抽
象思辨的方法,也有别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 人本学的方法,而是通过经验可以观察到的。
(二)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
的辩证关系(第6-15段)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辩证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 他们指出,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表现为双重
本观点,同当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社会 思潮,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 主义划清了界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形成,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2 、《形态》创立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方面,对于我们澄清对马克思主义各种 各样的曲解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为我 们科学地分析和正确地把握当今全球化进 程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提供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武器。
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 是社会关系,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强 调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交往关系。(第 29段)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wenku.baidu.com
(三)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
决定意识。(第16-30段)
2、系统地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原理。
唯物史观的确立,不是指个别观点和个别原理的出
现,而是指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 则的确立,以及在此基础上各种原理的系统阐发。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
革命变革。
他们已批判超越了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
也批判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本史观,并形成 自己新哲学的基本观点。
思 考 题
1、为什么说《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
部原创性的著作? 2、如何理解该书关于世界历史性的理 论? 3、如何理解该书关于市民社会和交往 实践的理论? 4、如何理解实践的唯物主义?
(四)分工理论(第31-39段)
马克思、恩格斯是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状况论述分工的。
1、分工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2、分工的社会性质及产生的结果。 3、分工的消灭。 4、分工与世界交往和世界历史性的联系。
(五)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和上层
建筑的关系。(第40-47段)
3 、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经典
文献,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全球化与世 界历史性,市民社会与交往实践等问题都 是当代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内容简介
“第一章 费尔巴哈”的中心是论述历史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共 47 段,分六个问 题。
由于手稿有散失,唯物史观原理的论述
各段落之间有交叉,这里只是大致地划 分段落内容。
哲学信仰。
(二)《形态》的写作是为了揭露当时德国各
种意识形态观点的实质,系统地制定唯物史观, 以指导当时的工人运动。
(三)当时德国思想界关于“现实的人道主义”
的争论促使马克思和恩格斯重新认识费尔巴哈。
(四)《形态》中的基本思想是《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阐述的新世界观原理。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意义: 1、《形态》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
第一卷 第一章 费尔巴哈
一、时代背景及其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简称《形态》)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神圣家族》之 后的第二部合作著作,写于 1845 年 9 月 到 1846 年 5 月。他们写作这部论著有四 个方面的原因。
(一)《形态》的写作是为了清算他们以前的
1、意识的产生、发展、本质。
他们从意识的产生、发展、本质论证了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批判唯心主义从 精神出发解释现实的观点。
2、揭露了唯心主义精神统治的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 根源和认识根源是统治阶级把他们的思想和 他们的统治以及他们的社会存在割裂开来, 使意识具有独立性的外观。(第52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