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中西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喜福会》影评

——从主观幸福感来体验的跨文化差异

我思故我在

有一只鸭子,它一直觉得自己不幸福,因为它不甘心自己是鸭子,因此一直伸长脖子想作天鹅,没想到后来它真的成了天鹅。电影《喜福会》讲述的是四位华人移民妇女和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儿女各自之间的故事。每个母亲都被她成长中的社会视为鸭子,不值一爱地被轻贱,但她们不甘于这被轻贱的命运,于是她们为自己的命运孤注一掷奋力一搏,离开了中国来到美国。她们正像伸长脖子的鸭子,寻找着幸福感,想要留给女儿天鹅的羽毛。当然最终也给了她们女儿尊贵的身份与地位,但是她们在新的地方,幸福感的追寻之路因两代人两种文化的差异显得并不是那么顺利。

不同的语言交流

《喜福会》中母亲们在美国居住多年之后依旧用汉语来表达她们重要的情感。然而她们的女儿虽会说一些汉语都在美国长大,在美国接受教育,说的是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这就导致了母女之间的冲突: 她们因为母亲们“结结巴巴”的英语,总是认为母亲们“脑子不灵活”“没有见识”, 她们的话不值得认真地听,显得不耐烦;而母亲们用蹩脚汉式英语无法向女儿表达自己真正爱她们的情感。不同的语言,在两代人之间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阻碍了母女之间的相互了解,彼此疏远。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影响她们幸福感主要阻碍因素。

不同的权力距离

不同的权力距离导致了不同的家庭观念。中国是权力距离相对较大的国家,家长权威是绝对的、不容冒犯的,子女孝顺父母听从训导是天经地义的。管自己的孩子那是家长的权利,子女服从家长那是孩子的“义务”。而美国是权力距离相对较小的国家,他们崇尚自由、平等和民主,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女儿们,认为母亲的家长制是侵权性的,绝对不能容忍。于是他们反抗,“我从不相信,我能成为任何我想成为的人,我只可能是我自己。”母亲认

为理所当然的管理权和子女平等、自由想挣脱束缚的独立意识发生冲突,父母一味的理所当然,而孩子却是反抗、忤逆。不同的家庭观念,让母亲始终不解自己有何错,而因孩子感到不幸福,自己的幸福感度也不高。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在中国,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非常重视集体主义,一个人的好坏,会影响整个“家族”。所以母亲龚琳达将女儿超人的象棋天赋当成向他人炫耀的资本,希望通过女儿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深受美国个人主义的女儿薇弗莱,强调自我和独立意识, 深信“我就是我自己”,不喜欢母亲的干涉,因为母亲的炫耀而尴尬。母女冲突白热化了: “为什么你非要拿我出风头? 如果你自己想出风头, 那么你为啥不学下棋?”因为价值文化观念的不同,影响了母亲和女儿的幸福观,而造成了她们间关系的不和谐。

文化差异融合的幸福感

令人欣慰的是, 不管两代人、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和冲突曾经多么严重, 最终还是会达到和解。片尾,日渐老弱的母亲不再试图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已长大成人的女儿,而是在精神上给了女儿们支持。而经历了事业、婚姻和家庭等种种生活磨砺成熟后的女儿也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在母爱的感召下,开始认同母亲,找回了迷失的自我和婚姻中的权利,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母亲和女儿用爱了解彼此、重新调整自己文化视角,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以及收获母女情亲间的幸福感。

《喜福会》中的母女两代人主观幸福感体验一定程度上反映代表了两个社会和两种文化的冲突和差异。主人公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从冲突到调整,最终达到了和谐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