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文章:坚持不懈是成功的起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不懈是成功的起点

之前经常说,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就连上天,也会助我们一臂

之力的。

先说个故事,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

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明珠。

有一次,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很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就

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

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

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

叹了。

女娃虽然死了,但是她的精魂却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色

的爪子,十分可爱,可发出的,却是“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

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

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

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它哪里知道,精卫十分执著,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

亿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会把你填平的!”

轮到大海不解了:“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

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

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

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

工作。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

诗人陶潜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

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

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意为被冤死的鸟。“誓鸟”,意为发下誓言的鸟“志鸟”,意为有志气的鸟。“帝女雀”,则是代表此鸟是帝王炎帝的女儿。无一不展现了精卫所做的事迹被人们牢记。( 励志文章)

每每读到这则古老的神话,我总不免为小小的精卫能够日复一日,为填平

广阔无际的东海所不断付出的决心与毅力,而感动不已。

只要有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就连上天,也会助我们一臂之力呢!

在讲一段故事,这可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故事。

据说,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愚公,这个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在大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

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

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举手,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

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而且怎么搁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和

箩筐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刚开始换牙,蹦

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不聪明了!就凭

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竟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担心什么挖

不平?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

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

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其实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自从毛泽东他老人

家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通过写智叟的胆小怯

弱反衬了愚公的坚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

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惩,苦。这里是意动用法。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道儿。全句是说苦

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远,很不方便。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因此,愚公“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

烈的赞同。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

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

数的。“指通豫南,直达汉阴”,说的就是移山之利。这里的“指通”“直达”都有笔

直地来往的意思,与上文“塞”“迂”相对应。可见愚公对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

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

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

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

越少,不会“更增高”。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

由此可见,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像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

而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文中写智叟的文

字不多,却把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

其实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甚矣,汝之不惠”,用

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至于他所说的“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说“凭

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块

石头怎么样呢?”这话说得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

语气。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但最后他反被愚公驳斥得“亡以应”。智叟从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副窘态,这

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因此说,坚持,就能成功。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就是演绎坚持的最佳例证,最佳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