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谈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
从传统文化谈管理
初看《诸子百家谈管理》一书,不仅有所疑问——在这个充斥着现代管理学、西方管理思想的商业世界,作者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从传统文化谈管理、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探寻管理之道?而且具体分析的还是企业管理、商业运作?在通读完本书之后,我不禁找到了答案与共鸣,也不禁被笔者从“儒墨道法”等不同思想门派中总结的管理智慧所震撼。
我因笔者从传统文化中所凝练的智慧而惊叹,也为管理学书籍中能多出这样一本著作而欣喜。
借为本书作序之际,我仅从传统文化角度谈一谈详读此书后的感受。
为什么以儒家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文化,能够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得以发扬光大并走向统一?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社会成熟的统治思想扎根在春秋战国,成长在秦汉两晋,并在隋唐时期最终形成,之后只是在此基础上的微调而已。
因此,想要感受中国的思想文化,只需到春秋战国时的儒墨道法等学派中寻找即可,而此后的文化基本上是这些思想的延续,难有更多的突破与创新——此中原由何在?因为封建社会的生活模式没有太大改变,该总结的治世思想都总结出来,总结出未被用者也基本不适合社会发展。
纵观历史,尤以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最为激烈,对外存在跟少数民族间的矛盾,对内存在传统贵族、新兴势力及贫民百姓等不同阶级间的矛盾,不同的社会性矛盾在此时期呈现出井喷式爆发,矛盾既然出现就要寻求解决办法,而诸子百家文化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而成。
秦灭六国采纳的正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文化实现大统,之后的历朝历代基本采用以儒家为核心、立法家之体系、行纵横之权谋的治世理念。
历数古代中国的知名学者,宋有大儒朱熹、清有大学者纪晓岚,这些都可
谓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名人志士。
为何这些大思想家均没有另辟蹊径、自创一家学派,反倒一生述而不创,结合其所处时代编纂起前人的治世思想?正因为他们所学甚多,才更为谦虚谨慎,他们认为:自己要讲的前人都已提到,而且比自己讲得更好、更深刻,自己未曾想到的或许也在书中提及,还需要自己讲什么?再讲岂不是班门弄斧,另创学派当真是哗众取宠而已。
正因如此,才有了他们对后世的巨大贡献——《四书五经》、《四库全书》之编纂。
君王治世,实际上就是在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既然前世圣主能够用传统文化将神州大地治理的井井有条,那么后世君主何乐而不为采用这些思想文化、管理办法去执行手中的权利呢?即使如元、清这些由外来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朝代,都以儒家文化作为自身统治的思想根基,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用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管理自身呢?!所以说,中国的企业家们与其向西方世界寻找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倒不如去认真学习先秦诸子百家们的治世思想。
将这些思想文化融会贯通并学以致用,大可以治国、小可以治家,难道还担心治理不好自己的企业吗?更何况我们的企业扎根在神州大地,生长于东方社会,企业员工多数也是本土之中国人,想要管理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自然需要传承了数千年并烙印在思想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放眼当今世界,一些有关社会的管理问题还没春秋战国时讲得好,这又是为什么?伴随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现代中国没有古代中国复杂,即便复杂也不会像古时那样不讲人性。
尽管目前不少企业主对员工十分不满,同时员工对企业主也怨声再道,但远没有到刀光剑影、大动干戈的地步!战国时代却大大不同,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仇杀、诸侯列强间的兵戎相见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用孔子的话讲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社会当真乱到了极点。
而社会越混乱、矛盾就越突出,解决矛盾、改善民生的思想方法就越具有深度、
广度,越需要实效性、稳定性,这无疑对诸子百家提出了难题、给出了考验。
此时脱颖而出的门派,也无疑会铸就出最富代表性、创新性之学说。
现代学者、管理者,在学术继承与生产实践方面或许超过了前人,但是在思想深度与广度上不一定能超过诸子百家的境界。
毕竟,当今社会思想创新的实践沃土,远不及春秋战国时期肥沃——为统治者著书进言,或能加官进爵、亦或人头落地——“孔孟庄墨”就是在这种严酷环境下,研究人性之善恶美丑、社会之发展进步。
仅从人性之恶、环境之苛的角度看,现有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何等高洁,你又怎能奢望在这阴暗未曾彻底暴露的环境下,总结出更为深刻的管理思想呢?这亦是谈管理还要从先秦传统文化讲起的原因所在!
最后再次感谢作者鸿竹能从祖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详谈现代企业管理运营。
这既帮助我们开拓了在企业管理领域的视野,也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在更多、更广的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自序
中国化管理
管理学作为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大成者,既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传统性科学,也是引导社会体系不断变化的创新型科学。
管理学书籍作为管理学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肩负着介绍管理、传播管理的重要作用。
作为管理学的爱好及从业者之一,本人案头亦摆满了爱不释手的管理类书籍。
在遍阅古今中外管理学书籍,并从实际工作中深切体会过后,不禁萌生了从传统文化谈现代管理的想法,历经数月的构思、写作,汇集本人对当代管理学诸多见解的《诸子百家谈管理》一书,终于横空出世了。
谈到“管理”,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每个人也都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管理。
自然界由“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生存法则所管理,人类社会由不同的政权、国家体制所管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些都是有关管理的古训。
现代社会,即便一所公司、一个企业也都有其自身的企业文化、管理条例。
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本身就是对管理的充分肯定。
如果我们的生活、工作缺失了管理又会怎样?一定会混乱不堪、无所适从,社会亦因此陷入无序。
既然管理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势必就离不开管理——无论自我管理还是管理他人、亦或被人管理,这同时解释清了一个“为什么要管理”的问题。
然而到底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科学的管理?如何去管理,如何高效的管理?还需要我们于世间万象中不断体会。
所谓管理,从说文解字上看就是“管而顺之、理而有序”的含义。
既然要“管”,就要服众,不然他人为什么要听你的指挥、受你的管教;既然要管,就要顺畅,倘若越管越乱、问题不断,倒不如不管、顺其自然。
一个“管”字,既道出了管理的重要,也划定了管理的高度。
再来讲“理”,不
同的社会组织,如国家、企业、社团、家族,正因为有了理的存在,才能有条不紊的发展;也正因为理的存在而调和了众人的分歧,实现了标准的统一。
一个“理”字,既道出了管理的目的所在,也赋予了管理严格的标准——有理有序、众人皆宜。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个管理大国!仅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三皇五帝时期的“选贤居能”,夏商周时期的“世袭名禄”,秦汉时代的“察举征辟”,隋唐之后的“科举应试”,以及战争等非常时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
几乎每种制度都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亦保证了不同时代的长治久安。
然而,到了近代,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开始变得闭关锁国,尤其反映在我们的社会管理上。
一味的以士子功名为社会风尚、万民所求,严重忽视对科技、工商等各行业人才的发展及管理。
于无形间“帮助”因工业文明而崛起的西方列强,用枪炮及贸易打开了中华文明的缺口,一步步霸占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
同一时间,西方管理思想也如潮水般涌进了中国。
历经百余年的扎根、生长、直到今天。
西方管理学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在神州大地的不同领域备受追捧——放眼大学校园,西方经济学“霸占”了管理类课程之主流;企业培训课上,讲授的尽是MBA/EMBA等西方管理学理念。
在此,我并不想抨击西方管理学的不足,也不是说传统管理学一穷二白。
只是,作为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我们的管理学即便有许多不足之处,也不应是目前市场上“全面失守”的现状。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式管理学,完全有着与西方管理学同台高歌的实力与魅力!
当今的中国已不再饱受列强欺侮之苦,并开始以经济文化大国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华夏儿女亦生活在和谐年代。
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经济的繁荣,世界各国的联系越发紧密,我们更愿称现代世界为“地球村”,而这个村落也早已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商品社会。
商场如战场——商场就是一个虽
没有硝烟,但竞争却异常残酷的战场——尤其在当今世界资源愈来愈少、人口愈来愈多的现状下。
跨国企业的触角早已伸向了中国,中国也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能与时俱进、快速发展,就会被无情的对手击败,就会被残酷的市场吞噬。
可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意识到这一点,在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后,纷纷开始了企业的扩建转型;睿智的企业家们,纷纷意识到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在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很多人花费重金学习西方管理思想,也都收获良多
但!我们毕竟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商业史的东方社会,一味的学习西方管理理念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土企业发展问题。
因为东方式的思想体系已完全融入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也直接影响着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能想法。
放眼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文化学者、管理经营也都说过:21世纪的未来属于中国,文化的朝阳也将在东方升起!面对全世界对东方文明、中国文化的推崇,企业家们又有何理由不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去涉猎诸子百家思想、不去尝试中国化管理模式呢?
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国内外经营好我们的本土企业,就要“以己之长、攻人之短”,就要学习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而中国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灿烂文化,尤为值得我们挖掘与学习;如果能将“各门各派”的思想精华引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同时做到融会贯通,相信不同的企业都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正如法家思想强调“法、术、势”的相辅相成与综合运用;道家思想意在“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自然管理;墨家留意在管理上“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终极关怀;儒家崇尚“忠孝仁义礼制”的培育化管理模式;纵横家则以人性为出发点,强调“阴阳捭阖”的平衡管理;兵家从战争中来,最残酷也最现实,一切以人之根本利益为起点进行管理……不同的学派、相宜的观点,将
我们的现代化管理引入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亦引得无数外国企业争相加入——日本的企业管理界曾成立专门研究鬼谷子、孙子等名家的商业管理机构,并将研究成果交付政府机构及各大株式会社;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曾纷纷委派管理人士来到中国,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
外国企业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他们的商业经营中,甚至视作瑰宝,我们的企业家又有什么理由舍本逐末——难道要手捧金饭碗到外国去“要饭”吗?或许在自然科学、现代科学上我们因起步较晚,还跟不上欧美发达国家的脚步,但是谈到管理、谈到对人性之把握,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不单是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更是现代文明与现代管理的重要沃土!
2013年是全体国人开启民族梦、中国梦的一年。
鄙人希望借此成书之际,一展众多传统文化学者心中的现代管理之梦,我也衷心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都能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本,以企业自身发展为基,借世界优秀管理理念助力,最终实现本土企业于世界商业的腾飞!
自序同上
谈到“管理”,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每个人也都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管理。
自然界由“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法则所管理,人类社会由不同的政权、国家体制所管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些都是有关管理的古训。
现代社会,即便一所公司、一个企业也都有其自身的企业文化、管理条例。
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本身就是对管理的充分肯定。
如果我们的生活、工作缺失了管理又会怎样?一定会混乱不堪、无所适从,社会亦因此陷入无序。
既然管理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势必就离不开管理——无论自我管理还是管理他人,亦或被人管理,这同时解释清了一个“为什么要管理”的问题。
然而到底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科学的管理?如何去
管理,如何高效的管理?还需要各位看官与作者一同深入剖析。
所谓管理,从字面上看就是“管而顺之、理而有序”之含义。
既然要管,就要服众,不然他人为什么要听你的指挥、受你的管教;既然要管,就要顺畅,倘若越管越乱、问题不断,倒不如不管、顺其自然。
一个“管”字,既道出了管理的重要,也划定了管理的高度。
再来讲“理”,不同的社会组织,如国家、企业、社团、家族,正因为有了理的存在,才能有条不紊的发展;也正因为理的存在而调和了众人的分歧,实现了标准的统一。
一个“理”字,既道出了管理目的之所在,也给予管理严格之标准——有理有序、众人皆宜。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个管理大国!仅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三皇五帝时期的“选贤居能”,夏商周时期的“世袭名禄”,秦汉时代的“察举征辟”,隋唐之后的“科举应试”,以及战争等非常时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
几乎每种制度都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亦保证了不同时代的长治久安。
然而,到了近代,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开始变得闭关锁国,尤其反映在我们的社会管理上。
一味的以士子功名为社会风尚、万民所求,严重忽视对科技、工商等各行业人才的发展及管理。
最终结果“帮助”因工业文明而崛起的西方列强,用枪炮及贸易打开了中华文明的缺口,一步步霸占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
同一时间,西方管理思想也如潮水般涌进了中国。
历经百余年的扎根、生长,直到今天,西方管理学似乎经久不衰。
更在神州大地的不同领域备受追捧——放眼大学校园,“西方经济学”霸占了管理类课程之主流;企业培训课上,讲授的尽是MBA/EMBA 等西方管理学理念。
笔者在此并不想抨击西方管理学的不足,也不是说传统管理学一穷二白。
只是作为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我们的管理学理念即便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也不应是目前市场上“全面失守”的现状。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式管理学,完全有与西方管理学同台高歌的实力与魅力!
当今的中国已不再饱受列强欺侮之苦,并开始以经济文化大国的身姿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华夏儿女也生活在和谐年代。
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经济的繁荣,世界各国的联系越发紧密,我们更愿称现代世界为“地球村”,而这个村落也早已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商品社会。
商场如战场——商场就是一个虽没有硝烟,但竞争却异常残酷的战场——尤其在当今世界资源愈来愈少、人口愈来愈多的现状下。
跨国企业的触角早已伸向了中国,中国也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能与时俱进、快速发展,就会被无情的对手击败,也会被残酷的经济市场吞噬。
可喜的是有越来越多企业主意识到这一点,在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后,纷纷开始了企业的扩建转型;睿智的企业家纷纷意识到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在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很多人花费重金学习西方管理思想,也都收获良多。
但!毕竟我们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经济史、商业史的东方社会,一味的学习西方管理理念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土企业发展问题,因为东方式的思想体系已完全融入到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也直接影响着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能所在。
放眼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文化学者、管理经营也都说过:21世纪的未来属于中国,文化的朝阳也将在东方升起!
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国内外经营好我们的本土企业,就要“以己之长、攻人之短”,就要学习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灿烂文化,尤为值得我们挖掘与学习;如果能将“各门各派”的思想精华引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同时做到融会贯通,相信不同的企业都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正如法家思想强调“法、术、势”的相辅相成与综合运用;道家思想意在“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自然管理;墨家留意在管理上“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终极关怀;儒家崇尚“忠孝仁义礼制”的培育化管理模式;纵横家则以人性为出发点,强调“阴阳捭阖”的平衡管理;兵家从战争中来,最
残酷也最现实,一切以人之根本利益为起点进行管理……不同的学派、相宜的观点,将我们的现代化管理引入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亦引得无数外国企业争相加入——日本的企业管理界曾成立专门研究鬼谷子、孙子等名家的商业管理机构,并将研究成果交付政府机构及各大株式会社;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曾纷纷委派管理人士来到中国,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
外国企业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他们的商业经营中,甚至视作瑰宝,我们的企业家又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难道要手捧金饭碗到外国去“要饭”吗?或许在自然科学、现代科学上我们因起步较晚,还跟不上欧美发达国家的脚步,但是谈到管理、谈到对人性之把握,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不单是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更是现代文明与现代管理的重要发源地!
2013年是全体国人开启民族梦、中国梦的一年。
笔者借此契机,真心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都能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本,以企业自身发展为基,借世界优秀管理理念助力,最终实现本土企业于世界商业的腾飞!
前言
本书名为《诸子百家谈管理》,意在从企业文化的角度,与读者一同探讨有关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的问题。
或许你会问:当真百家名师在此大谈文化吗?
自然没有,否则单整理百家名师的访谈语录,也不止这本书能承受得起!笔者所言“诸子百家”,是想带领各位看官,与我一同走入春秋战国那个文化大爆发、百家竞争鸣的时代。
去看看在政治文化、管理治世上有所建树、受人追捧的大家们是如何“看待管理、开展管理”的。
要知道那个时代诸如孔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士子,因为其观点鲜明、思想先进,而受到各国君王、臣民的强烈喜爱,一点都不亚于现代演艺明星们受到粉丝们的追捧。
或许你又会问:当真有如此场面?要知道儒家孔子门下学生三千,知名的就有子路、子贡等孔门十贤;墨家墨子游走列国,其后弟子百余众,慕名求学之士挤爆城门;道家老子最不爱收弟子,讲究一切随缘,弟子仍达百余众,门派衍生有四。
想想这些场面,绝不亚于某明星在最火时举办演唱会的盛景。
既然百家中成名的诸子们,无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我们何不一同看看,这些知名学派的大家们,其过人之处何在?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主要著作有《论语》《孟子》等。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为春秋时孔子开创,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儒家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之人。
在政治上,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体制。
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主要著作有《道德经》《庄子》等。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生发,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大道至简,提倡清静无为,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其中以庄子学说影响最为深远。
墨家, 代表人物有墨子;作品亦为《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之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组织严密,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为本派赴汤蹈火,以自苦励志。
其徒有从事谈辩者,称「墨辩」;有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钜子」。
墨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墨翟死后,学派逐渐没落,至战国后期分成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另一支转化为秦汉时期游侠。
法家,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李斯;主要作品《韩非子》《商君书》等法家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子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法家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