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感恩之心 常存孝敬之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怀感恩之心常存孝敬之德
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应具有的起码良知。

人人都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

只有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那么,如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常存孝敬之德,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感恩应该从心灵感触开始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爱子心切的父母,常常是把孩子“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总是把所有的辛苦和困难藏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而不知就里的孩子们也就慢慢地习惯成自然,顺理成章地接受着一切父母的付出,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慢慢地只知索取,不知付出,慢慢地在父母深深浓浓的爱意中麻木不仁,逐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其实,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最需要的是一种心灵沟通和内心的理解,需要亲人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共享内心的欢乐和忧伤。

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跟子女做心灵的沟通,也不需要让孩子了解成人世界的艰辛,“我的孩子心里想什么我还不知道?给他吃好穿好不就得了吗?”这些或许是孩子的部分想法,但肯定不是孩子的全部想法。

孩子心理的闭锁只是现象的一半,现象的另一半就是希望有一个能理解他的人来打开这种闭锁。

他们关住的这扇心灵的门,只是虚掩的,父母只要耐心地、平等地推开这扇门,子女是很愿意与家长沟通的。

因此,作为家长、老师,应该多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并营造温馨、和谐的成长氛围,让孩子用心灵去感触父母的慈爱、老师的挚爱、社会的博爱。

二、感恩应该用榜样示范引导
成人的感恩行为是孩子的榜样模范。

孩子们不知感恩,责任首先在家长身上。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

这些都是不好的榜样。

作为家长,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

如果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所以,每个成年人心里,都应当深深地刻下“学会感恩”4个大字,以自己的榜样形象引导孩子,这样才会把爱心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三、感恩应该从孝敬父母做起
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能慈爱地包容,对孩子所说的一切都悉心地倾听,他们用特有的博大与宽容包含了孩子的一生。

感恩应该首先从感谢父母开始。

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孩子的辛劳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

明白了这一点,孩子就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关爱父母。

如果连父母之恩也漠然视之,那又怎么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来自社会的体恤、来自祖国的培养和来自自然的赏赐呢?在学校的德育中,有关心他人的集体主义教育、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共享一个地球”的环境教育,但却常常忽视最切身可感的孝敬身边父母的“感恩”教育。

其实,让学生记住父母的生日、给劳累困倦的父母洗个脚、在节日里问候父母一声并不难,关键是我们的德育要从天上回到地上,让学生学会“感恩”,从孝敬父母、帮助同学、尊敬老师做起。

感恩,作为一种人性中的美德,是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的爱的情愫。

我们常说的“孝道”、“尊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感恩。

感恩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种做人的道德。

只要人人都怀感恩之心、存孝敬之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