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自我,唤醒古诗词的灵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自我,唤醒古诗词的灵魂

摘要: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掌握科学的方法,准确了解作品、作者的有关情况,抓住诗歌中关键的词、句进行仔细考析,引导学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运用想象、联想感受意象,并结合诗歌的流派、艺术风格,体会诗中的情感、意境及其艺术手法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古诗词意境

古代诗词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很远,我们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意境,但这不代表我们无法理解、领会他们的思想。兴趣是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古诗词感兴趣了,才会愿意接触它,了解它,才会主动学习研究。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时,教师可以摈弃传统的直接进入课题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如播放音乐。通过在课堂上播放歌曲,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接受这首词,不觉得陌生,不知不觉地欣赏诗词,并踊跃地参与到欣赏过程中。歌声委婉动听,配以诗境的画面,学生怎能不动心?如此,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到词人的心境,感受到词人的苦闷与豁达。

一、知人论世,洞察诗意

要想准确把握古典诗歌的内容、主题和情感,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情况。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评论方法,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

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进而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比如研读唐诗,就要了解“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唐朝诗歌风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安史之乱”之前,诗坛上弥漫着浪漫气息,诗歌中描写的内容多表现为希望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多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这实质上反映了作者由于生活道路的千差万别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的两种生活状况。出世与入世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生活道路和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高蹈的退守者,如孟浩然;或成为热情的进取者,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等;或因时而变化,两者兼之者,如王维、李白。李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人们所说的“盛唐气象”,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这种富有浪漫气息的精神风貌。我们鉴赏李白的诗,必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及豪放飘逸的诗风。在“安史之乱”之后,诗歌创作就转入了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运的现实主义风格。

二、反复诵读,增强感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的欣赏注重的就是反复的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诗词的意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由于古诗词的语言优美,结构简单,节奏感强烈,有韵律,具有音乐美,反复诵读,容易让学生在阅读中走进诗人的世界,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学生会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诵读,在诵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不断的诵读中,学生会不断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三、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联想与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备的一种能力。“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联想与想象力的结果。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思维。诗人艾青说:“所有的意想、意境、象征都是通过想象而产生。”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同样,诗歌的鉴赏也离不开想象。无论是体会诗歌意境的建构,还是对诗人情感的领悟,都要学生张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寻找相应的形象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达到与诗人的良好沟通。正如叶圣陶所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营造与诗歌内容相适应的氛围,通过自身富有激情的讲述,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的意境,体验诗歌的情感,领悟诗人的情思,真正感受到诗情画意。如读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联想,引导学生置身于“独立江边,目送友人,渐行渐远”的艺术画面中,进入意境,感受诗人与

朋友的深情厚谊。

四、迁移拓展,完善自我

“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任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不断探索、合作和对话,在自主合作中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在古诗词的大海中遨游、畅想,不断完善自我,最后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绝妙境界。

五、合感而悟,引发共鸣

新课标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诗,作为真、善、美的最高化身,以美的形式唤起我们美感经验的共鸣,具有渗透心灵的艺术性质”。在诗歌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诗的形式美,品味诗的语言美,获得审美愉悦,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体验,调动全身每一个情感细胞领悟诗歌所包含的情感,从而形成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实现由感而悟、合感而悟的过程。

总之,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能力的体现,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的

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无论是意象的把握,情感的体验,还是艺术的感悟,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语言、情感、思维的积累。在加大知识积累的同时,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反复品读与探讨,抓住诗歌中的关键信息,采用鉴赏方法和技巧,真正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