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性免疫细胞及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7
MHC-I细胞
抑 制 性 受 体
NK
NK
(三)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
1.直接接触杀伤 ①识别靶细胞配体 穿孔素、颗粒酶; ②Fas/FasL、TNF-a/TNFR-1途径 靶细胞裂解 或凋亡;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靶细胞) 细胞毒效应
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活化方式 1.IgE-Ag 同FcεR I交叉连接 2.与过敏毒素C3a和C5a结合
防止母体内病 原体和有害物 质进入胎儿体 内。
(基蜕膜) 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二、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NK细胞、γ NKT细胞 ▽树突状细胞
δ
T细胞、B1细胞、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一)吞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
3. KAR和KIR的作用及其意义
KAR/KIR两类受体一般共表达于NK细胞 表面,二者均可识别结合正常表达于自身 组织细胞表面的MHC I类分子。 在生理情况下,即自身组织细胞表面MHC I类分子正常表达时,NK细胞表面的抑制 性受体与MHC I类分子间的亲和力高于活 化性受体,启动抑制性信号,表现为NK细 胞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不产生杀伤效应。
①模式识别受体 与识别和吞噬功能有关 ②调理性受体 ③细胞因子受体
①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 PRR)
A.概念
PRR----指单核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 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识别病原体某些 共有特定分
免疫学课件固有免疫系统及应答
*PRR a. 甘露糖受体(MR) b. 清道夫受体(SR) c. Toll样受体(TLR) sPRR
MBL,CRP
*PAMP LPS,肽聚糖、脂磷壁酸,脂蛋白、脂肽,
甘露糖,双链RNA,CpGDNA
pDC: 表达TLR7,8,9, 分泌IFN- /, 抗感染,使 Th0----Th2
DC: 分泌IL-10, TGF- , 诱导B细胞发生Ig类别 转换---IgA
DC: 分泌IL-1 , 促进T, B 活化
*DC功能 1. 加工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 2. 免疫调节
(四)、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概述: 抗病毒、抗肿瘤、杀伤细胞 TCR- mIg- CD16+ CD56+ 分化、成熟:胸腺、胸腺外 大颗粒淋巴细胞(LGL) 分泌IFN-γ、TGF-β,免疫调节
*DAMP 机体内组织损伤产生 HSP,DNA,RNA,线粒体
(二)、吞噬细胞(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1. 巨噬细胞 (1)识别受体:识别,清除病原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调理性受体 FcR CR1(C3bR/C4bR)
(3) 细胞因子受体 巨噬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MCP-1R、MIP1/R,可被募集至感染和炎症部位
其杀伤机制与NK, CD8+T基本相同 IL-17,IFN-,TNF-,介导炎症,参与免疫调节
中性粒细胞:
PRR,调理性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 吞噬、调理吞噬、ADCC作用
(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命名 特征 分类:经典样DC(cDC):TLR2,4,5—Th1 浆细胞样DC(pDC):TLR7,8,9--Th2
免疫学@9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和固有免疫应答
(五)固有样淋巴细胞
1.NKT细胞 2.γδT细胞
3.B-1细胞
(六)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 表达分子: 1. FcεRⅠ; 2.细胞因子受体:如IL-5、CC趋化因子 (chemokines, 如MCP-3)受体。
(四)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细胞)
目前将TCR-、mIg-、CD56+、CD16+的淋巴样细胞 鉴定为NK细胞
1.NK细胞杀伤活化受体和杀伤抑制受体
(1)识别MHCI类分子的活化或抑制性受体
1)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
﹡KIR2DL和KIR3DL---抑制性受体 ﹡KIR2DS和KIR3DS---活化性受体
适应性免疫应 答诱导阶段
0-4h 4-96h
屏障,吞噬细胞、 补体
吞噬细胞、B1、 NK、 NKT、γδT、CK、炎 症介质
>96h
APC
1.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0-4h)
皮肤黏膜屏障
突破表面屏障
局部巨噬细胞
活化补体旁路途径
MAC
C3b、C4b
调理作用
C3a、C5a 作用肥大 细胞
中性粒 细胞
(三)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 DC)
典型树突状形态 功能最强的APC
1.类型与特点
(1) 根据来源:髓系DC和淋巴系DC
(2)根据分化成熟状态
前体阶段→未成熟阶段→迁移阶段→成熟阶段
胎肝、脐血、 骨髓、外周血 实体器官 输入淋巴管、外 周血、及淋巴组 织中 淋巴结、脾等淋巴 器官中启动T细胞产 生IR。
医学免疫学14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细 菌
IgG
IgG FcR
细 菌 C3b
CR
巨噬 细胞
2、吞噬、杀伤
残渣排除胞外
吞噬体 → 吞噬溶酶体
•氧依赖杀菌系统:
提呈抗原
•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 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OIs) 产生O2-, OH-, H2O2, 1O2,是消化病原生 物的关键。
(二) NK细胞(natural killer) 概念:
淋巴细胞
不表达抗原受体,表达CD56和CD16
无需抗原预先作用,就可直接杀伤肿瘤及病毒 感染的靶细胞
• 起源:骨髓的淋巴干细胞 • 分布:主要于外周血和脾脏 • 特征性表面标志: TCR- mIg-, CD56+ CD16+
NK的生物学功能: 抗感染(胞内感染) 抗肿瘤
• 反应性氮中间产物(RNIs) 产生 NO ,对病原生物和肿瘤细胞均具有 杀伤作用。
氧非依赖性杀菌系统
• 酸性pH:杀菌和抑菌作用 • 溶菌酶:杀菌作用(G+菌)
3.消化和清除
• 胞吐作用:降解产物排出体外 • 提呈抗原:抗原肽-MHC复合物表达 在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巨噬细胞吞噬细菌
巨噬细胞(绿色)已经将死亡的细胞(橙色)吞噬
Monocyte-macrophage
单 核 巨 噬 细 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 透射电镜胞浆颗粒明显(中)。 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巨噬细胞主要生物学功能:
一、杀伤、清除病原体 二、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细胞 三、参与炎症反应 四、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五、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2015课件固有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
杀伤清除病原体
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细胞
参与炎症
抗原提呈功能
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
2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形态学呈现多分枝形状
22
树突状细胞的分类
• 根据来源
经典DC(conventional DC, cDC)
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 pDC)
指机体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在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体内衰老、损伤、畸 变细胞等抗原性异物后,迅速活化有效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或体内“非己”抗 原性异物,产生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监视、自稳等保护作用的过程。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 组织屏障
• 固有免疫细胞:细胞应答
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NKT、T、 B1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
30
DC的抗原提呈作用
D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31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概念:
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
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
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分 类
•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 ) 组成性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 子以及黏附分子,具有直接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的功 能。DC、 M 、B细胞 • 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non-professional APC ) 多种细胞通常情况下不或低表达MHC II类分子,但在某 些因素(炎症或CK)作用下,可被诱导表达MHC II类分子、 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加工提呈抗原的能力较弱。内皮细胞 ,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胞内病原体感染或发生突变的细胞,降解、加工内源性抗 原并以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 CD8+T细胞。
固有性免疫细胞和应答
5、免疫调节作用
第二节 树 突 状 细 胞
(dendritic cells,DC)
DC因其表面具有许 多树枝状的突起而得名。 DC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显 著刺激初始 T细胞增殖, 而巨噬细胞和 B细胞仅 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 性T细胞。
一、来源与分布:
来源于髓系干细胞 来源于淋巴系干细胞
髓样树突状细胞
概念:又称非特异性免疫 , 是个体出生时
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 ,是机 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其 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广 ,不针对某个特定 的异物抗原 ,反应迅速。
作用: 1.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 2.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的细胞 3.与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关
固有性免疫的组成
屏障 结构
粘附分子
补体分子 细胞因子
其他免疫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
(粒细胞、肥 性抗原( MHC )
大细胞、血小 板、红细胞等)
其他受体分子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2009年10月
主要教学内容
1.吞噬细胞 2.树突状细胞 3.自然杀伤细胞 4.NKT细胞 5.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来源与分布: 来源于骨髓,存在于血液 受体: C3bR、Fcγ R 生物学功能: 趋化作用
吞噬作用
三、单核吞噬细胞
(一) 来源与分布:
骨髓单核系干细胞
单核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巨噬细胞
库普弗细胞 小胶质细胞 破骨细胞 其他
(二)调理性受体和非调理性受体:
1.非调理性受体(non-opsonic receptors)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
14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五、γ δ T细胞
主要分布于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黏 膜和皮下组织
组成性表达TCR γ δ –CD3复合受体分子,但 TCR缺少多样性,可直接识别某些完整的多肽 抗原,主要为热休克蛋白、脂类抗原、病毒蛋 白和磷酸化抗原等 是皮肤黏膜局部参与早期抗感染免疫的主要 效应细胞
六、B-1细胞
(二) 单核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及其识别的配体
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和 胞内器室膜表达模式 识别受体(PRR)如: 甘露糖受体、清道夫 受体、Toll受体 病原体及其产物所共 有的特定分子机构— 病原相关模式分子 (PAMP)
调理性受体:IgG Fc受体、补体受体、细胞 因子受体
单核吞噬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髓系DC
单核细胞
GM-CSF TNF-a IL-4
中性粒细胞
NK
T
B
NK细胞 T细胞
B细胞 淋巴系DC 髓系DC 巨噬细胞
(一)中性粒细胞
含两种颗粒: 较大的初级颗粒(溶酶体颗粒) 较小的次级颗粒 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局部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迅速穿越血管内皮 细胞进入感染部位,发挥吞噬杀伤和清除作 用 能表达IgG 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通过调 理作用促进和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 作用
树突状细胞
NK 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γδT细胞 B1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吞噬细胞
单大 核吞 噬 细细 胞胞
( )
肺 泡 巨 噬 细 胞
( 大 吞 噬 细 胞 )
小 吞 噬 细 胞
中 性 粒 细 胞
( )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大吞噬细胞)
多能造血干细胞
髓系前体细胞
《免疫学》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α螺旋区
SRCR,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e rich domain
TLR家族
模式识别受体及其相应病原相关模式分子
模式识别受体(PRR) 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
膜型PRR TLR2与TLR6/TLR1 CD14与TLR4 TLR3 TLR5 TLR7/TLR8 TLR9 甘露糖受体(MR) 清道夫受体(SR) 分泌型PRR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 C反应蛋白(CRP)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 G+肽聚糖、磷壁酸、酵母多糖等 G-脂多糖、热休克蛋白 病毒双股RNA G-细菌的鞭毛蛋白 病毒或非病毒性单股RNA 细菌或病毒非甲基化CpGDNA 细菌甘露糖、岩藻糖 G+磷壁酸、 G-脂多糖 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岩藻糖 细菌细胞壁磷酰胆碱 G-脂多糖
( neutrophils)
单核吞噬细胞
(Mononuclear phagocytes)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
(一)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 (60%~70%) • 分叶核(2~5叶,常见 3叶) • 胞质中含有两种颗粒: 初级颗粒和次级颗粒
• 是机体抵抗化脓性细菌 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效应 细胞
二、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 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 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 骨 髓
多能干细胞
血 液
单核细胞
组
织
髓样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胞外的富含半胱氨酸区域
Ⅱ型纤连蛋白重复区域
甘 露 糖 受 体
固有免疫的组成及其应答ppt课件
髓样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骨髓 ) (骨髓 ) (骨髓 )
(血液)
巨噬细胞(Mφ) (全身各组织)
3.主要膜分子 (1)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微生物等抗原的受体:
A.模式识别受体:清道夫受体、LPS受体(CD14)、 甘露糖受体(单核细胞不表达)、TLR等。
B.补体受体(CR1) C.FcγR
➢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也称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 ),是生物在长期种系进 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固有免疫系统主要 由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组成。
➢ 特点:与生俱来;通过遗传获得;在抗感染中发挥作 用早,但对病原体的作用非特异性;无免疫记忆性; 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础。
症中起关键作用。
(1)直接吞噬清除病原微生物。
(2)通过抗体受体和补体受体。
IgG-Ag → FcγR → 吞噬、杀伤; 细菌荚膜→机体→IgM抗体→激活补
体→CR→吞噬。
(二)单核吞噬细胞 1.包括 单核细胞(monocyte) 巨噬细胞
(macrophage, MΦ) 2.发育过程
骨髓多能干细胞 (骨髓)
KIR家族中活化性受体结构示意图
配体:HLA-E分子
CD94/NKG2A CD94/NKG2C
-S-S-
-S-S-
DAP-12
-S-S-
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结构示意图
配体:MHC-I类链相关A/B分子(MICA/MICB)
NKG2D
DAP-10
-S-S-
+-
ITAM 活化性受体NKG2D结构示意图
(4)功能:①是皮肤黏膜局部参与早期抗感染 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也具有非特异性杀瘤作用; ②活化的 T细胞还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 疫调节。
部分固有免疫系统及应答应答-本科
3、B-1细胞(CD5+):
分布在腹腔、胸腔、肠壁固有层;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较少,主要针对胸腺非依赖抗原,产 生IgM;主要承担腹腔、胸腔等体腔部位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
4、NKT细胞
表面标志:CD56(小鼠NK1.1),TCR/CD3;定居肝脏、骨髓和胸腺;抗原识别谱较窄, 主要针对CD1分子所递呈的脂类和糖脂类抗原;效应: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与CTL类似;促进 TH1细胞分化,增强细胞免疫;促进TH2细胞分化,增强体液免疫
01
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
03
中性粒细胞
05
单核细胞
07
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中其 重要作用。
02
吞噬细胞(Phagocytes): 主要包括
04
单个核吞噬细胞:
06
巨噬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特点
由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不是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识别多种病原体上表达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不是特异性抗原)
源于骨髓淋巴样祖细胞,分布在肝、脾、淋巴结和外周血,属于第三 类淋巴细胞。
表面标志:TCR-、mIg-、CD16+、CD56+
功能:①抗肿瘤作用
2. 抗感染作用 3. 免疫调节作用 NK细胞表面受体: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
杀伤机制: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靶细胞溶解);通过Fas/FasL途 径(靶细胞凋亡);TNF-α与TNFR-Ⅰ途径(靶细胞凋亡);ADCC
模式识别受体(PRR): PRR较少多样性。重要的有甘露糖受体、清 道夫受体和Toll样受体。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异物(病原微生物和宿主凋亡细胞) 表面存在的、共有的、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前者如脂多糖(LPS)、 肽聚糖, 后者如磷脂酰丝氨酸等。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对肿瘤的监视与防御
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
固有免疫细胞能够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 的攻击。
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
固有免疫细胞能够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 清除能力。
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1 2 3
识别自身抗原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固有免疫细胞概述 • 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 • 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过程 • 固有免疫细胞在感染和疾病中的作用 • 固有免疫细胞的调控机制 • 研究展望与未来挑战
01
固有免疫细胞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固有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快速识 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是人体 天然的防御机制。
细胞因子的调控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作用。
细胞因子调控固有免疫细胞的分化与功能
细胞因子可以调控固有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功能,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细胞因子网络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细胞因子 网络,共同调节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与调节
固有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固有免疫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和配体相互识别和作用,形成复杂的细胞网络,共同调节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是固有免疫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能够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细胞与适应性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固有免疫细胞与适应性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来挑战
高中生物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一、选择题A型题1. 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与T、B细胞不同之处在于:A.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个性”B.T、B细胞识别抗原的“共性”C.天然免疫系统无需识别抗原D.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共性”,T、B细胞识别抗原“个性”E.以上都不是2. 下列哪种成分天然免疫细胞不能识别:A.肽聚糖B.磷壁酸C.LPSD.阿拉伯甘露糖脂E.抗原决定基3. 天然免疫细胞表面受体CD14分子识别:A.肽聚糖B.LPSC.磷壁酸D.阿拉伯甘露糖脂E.以上都不是4. 下列哪个不是天然免疫细胞的受体:A.Toll样受体B.甘露糖受体C.CD14D.清除受体E.CD164.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A.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B.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C.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E.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6.组成化学屏障的杀、抑菌物质不包括A.α-防御素B.脂肪酸C.乳酸D.溶菌酶E.抗菌肽7.不具吞噬功能,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的固有免疫细胞是A.巨噬细胞B.γδT细胞C.NK细胞D.NKT细胞E.αβT细胞8.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A.淋巴结深皮质区B.脾白髓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内C.黏膜和上皮组织中D.外周血中E.淋巴液中9. γδT细胞所不能识别的抗原是A.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CDl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C.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某些病毒蛋白D.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E.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磷酸化抗原10. γδT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A.非特异性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C.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D.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E.非特异性杀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11.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淋巴细胞是A.NK细胞B.Bl细胞C.B2细胞D.αβT细胞E.γδT细胞12.B1细胞主要分布于A.血液B.淋巴液C.胸腺D.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E.腹腔和肠壁固有层13.B1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CD5+、mlgM+B.CD5-、mlgM+C.CD5-、mlgM/mlgD+D.CD3-、CD56+、CDl6+E.CD3-、CD34+、CDll7+14.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A.直接识别结合相应多糖抗原而被激活B.接受抗原刺激后,相应抗体可在48小时之内产生C.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D.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E.不产生免疫记忆15.可直接作用于G+菌细胞壁、使之溶解破坏的物质是A.C—反应蛋白B.穿孔素C.溶菌酶D.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E.TNF-α16.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A.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配体分子B.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免疫应答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效应D.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引起再次应答E.免疫应答维持时间较短17.接受寄生虫刺激后,产生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的免疫细胞是A.巨噬细胞B.NK细胞C.γδT细胞D.肥大细胞E.树突状细胞18.B1细胞通过表面mlgM可直接识别A.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B.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I类分子C.C-反应蛋白D.细菌多糖类抗原E.细菌表面的岩藻糖X型题1. 天然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A.非特异性识别B.识别多种抗原的“共性”C.通过抗原特异性受体识别抗原D.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E.无MHC限制性2. 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树突状细胞体内执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是A.γδT细胞B.αβT细胞C.B1细胞D.B2细胞E.NK T细胞1.能诱导细胞凋亡的物质是A.穿孔素B.TNFC.FasLD.防御素E.颗粒酶5.模式识别受体A.较少多样性B.是胚系基因重排后编码的产物C.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某些共有的配体分子D.只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膜表面,无游离形式存在E.可识别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如磷脂酰丝氨酸等6.表达于病原菌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包括A.G-菌的脂多糖B.G+菌的肽聚糖C.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D.细菌非甲基化DNACpG序列E.真菌的酵母多糖7. 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包括A.Toll样受体B.清道夫受体C.甘露糖受体D.C3b受体E.IgGFc受体一、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受体(PRR)2.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三、问答题1.列表比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E3.B4.E 5.D 6.A 7.C 8.C 9.D 10. E 11.B12.E 13.A 14.D15.C 16.C 17.D 18.DX型题1.ABDE2.CDE3.ACE 4.BCE 5.ACE6.ABCDE 7.ABC二、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受体(PRR):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也包括少数分泌型 PRR,如C 反应蛋白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组成细胞
•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 • 吞噬细胞 • NK细胞、NKT细胞 γδT细胞 • B-1B细胞 • 树突状细胞
第3页/共97页
§1.参与的组织、细胞和分子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二、参与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三、免疫分子及其作用
第4页/共97页
一、组织屏障及作用
类型
机制
物理:上皮组织
第40页/共97页
专职APC DC 单 噬核 细吞 胞B细胞
第41页T细胞
第42页/共97页
6免疫调节
a.IL-1β:促免疫细胞增殖分化 b.TNF-α:促进CTL活性 c.IL-6: 促B细胞增殖和分化 d.IL-12/18:促进细胞免疫 e.IL-10:抑制细胞免疫
L-arginine + O2
瓜氨酸 + NO
与细菌呼吸链上F-S基团结合 形成F-S-N 复合物,阻断呼吸 链电子传递
第29页/共97页
TNF TNF
Nitric Oxide Dependent Killing
Nitric Oxide
第30页/共97页
(2)氧非依杀伤机制
效应分子
功能
酸性pH
抑制细菌
主要内容 Introduction §1.参与组织、细胞和分子**
§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3.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第1页/共97页
1.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e)
在病原体入侵早期,即发挥免疫防 御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亦称固有免疫, 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 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 卫机制。
PRRs
opsonic R
MR
SR
TLRs
FcR
CR
第12页/共97页
1.巨噬细胞的PRRs对抗原识别
对病原菌的识别是通过一套受体介导 的,这就是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s)。识别 病原体表达的共同表达的,宿主衰老损伤 和凋亡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结构—病原 相关分子模式(PAMP)。
(2)清道夫受体(SR)家族
第16页/共97页
(2)清道夫受体家族
第17页/共97页
SR与炎症反应
第18页/共97页
(3)Toll样受体家族 (Toll like receptor, TLR)
第19页/共97页
2.调理性R
C3b
CH3
FcR
CR
巨噬细胞
第20页/共97页
2.吞噬细巨胞的噬吞细噬胞和杀伤 杀伤机制
吞噬细胞功能及特点
•识别异物 •对靶细胞的吞噬、杀伤 •参与炎症反应 •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杀伤
•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
•免疫调节
第10页/共97页
1. 识别异物
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a.巨噬细胞的PRRs b.巨噬细胞的调理性受体
第11页/共97页
巨噬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体
Receptor
第43页/共97页
2.自然杀伤细胞 (Nature Killer Cell,NK)
第44页/共97页
大颗粒淋巴细胞/第三 群淋巴细胞
杀伤感染的或肿瘤细胞 转变为LAK细胞 CD56 & CD16标志 TCR-、mIg-、CD56+、
溶菌酶
切割细菌壁中的粘肽
防御素 (defensin)
损伤细菌细胞膜
乳铁蛋白 敖合细菌中的铁离子
水解酶
消化被杀死细菌
第31页/共97页
单核(巨3噬)细消胞化的和酶清类及除其功用
第32页/共97页
3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 ①内热原:TNF-α, IL-1,IL-6 • ②急性期反应蛋白: • MBL, C-反应蛋白,HSP
乳素
乳汁
G+菌
第6页/共97页
二.组成细胞及主要作用
1.吞噬细胞 ** 2.NK细胞 **
3.NKT细胞 4.γδT细胞 5.B-1B细胞
6.树突状细胞**
7.其他
第7页/共97页
吞噬细胞(phagocytes)的类型
巨噬细胞(macrophages)
第8页/共97页
中性粒细胞
N N
第9页/共97页
第33页/共97页
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
分子
功能
与GM-CSF,MCP-1,M-
CKR CSF,IFN-γ结合,趋化和激
活作用.
趋化因子 MIP-α/β,MCP-1,IL-8
炎症因子 IL-1β,TNF-α,IL-6
杀伤因子 IFN-α/β,溶菌酶等
第34页/共97页
4 抗肿瘤和病毒作用
a.分泌细胞因子:TNF,GMCSF,IFN
皮肤黏膜 化学:汗腺,溶菌酶
微生物:正常菌群
血-脑屏障 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血-胎屏障 阻止病原体入侵
第5页/共97页
表. 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
补体
血清
G-菌
溶菌素
吞噬细胞,乳汁等 G+菌
乙型溶素
血清
G+菌
吞噬细胞杀菌素 中性粒细胞
G+菌
白细胞素
中性粒细胞
G+菌
血小板素
血小板
G+菌
精素,精胺碱 胰腺,肾,前列腺 G+菌
第13页/共97页
PRR识别抗原
R
配体
MR 甘露糖,岩藻糖(分枝/酵母菌)
SR LDL,LPS(G-),磷壁酸(G+)
1型:脂蛋白; 2型:肽聚糖
TLR
3型:病毒dsDNA; 5型:鞭毛蛋白 4,6型:肽聚糖,脂蛋白,LPS
9型:CpG-DNA
第14页/共97页
(1)甘露糖受体(MR)家族
第15页/共97页
NADPH + O2
NADP+ + O2-, OHH2O2, -O2
第27页/共97页
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 MPO)
aa
H2O2+ XCl2
醛
杀菌
第28页/共97页
b反应性氮中间物(reactive nitrogen intermediates, RNIs)
NO合成酶
氧依赖性 氧非依 消化 杀菌系统 赖杀伤 清除 ROI RNI
第21页/共97页
吞噬细胞的吞噬
第22页/共97页
吞噬作用 (scan-electron microscope)
第23页/共97页
RBC Mφ
第24页/共97页
第25页/共97页
第26页/共97页
(1)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a反应性氧中间物(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ROIs)
b.分泌酶,溶酶体溶解 c.ADCC
第35页/共97页
5加工提呈抗原
第36页/共97页
巨噬细胞捕获、消化细菌,加 工抗原,向TH细胞提呈抗原
第37页/共97页
第38页/共97页
AP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电镜图
T
第39页/共97页
APC
巨噬细胞向TH细胞提呈细菌抗原
(scan-electron microsc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