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解读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分类》精品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分类》精品课件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课后反思
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 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比较与分类


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伴你成长
返回
复习导入
1.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 √
2.大的画“√”,小的画“○”。
√○
○√
√○
3.哪个装得多?多的画“√”,少的画“○”。


4.比一比,填一填 从短到长排一排。
①③②⑤ ④
5.在重的一边画“√”。


6.分一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 收获?


③号蛋糕最大, ①号蛋糕最小。
第二个杯子装的最多, 第三个杯子装的最少。
比较
• 比高矮、比长短
1.比较物体的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矮高
2.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1)用眼睛直接观察; (2)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平放在同一起点上,观察 另一端确定长度;(3)借助中间量进行比较。
红绳长,绿绳短。
• 比轻重
比较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1)可以借助跷跷 板比较;(2)可以用手掂一掂直接比较; (3)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可 以借助工具(如秤、天平等)来比较。
比较
最重, 最轻。
分类
• 什么是分类 把相同或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
• 分类的标准带来的结果
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性;在不同标准下,分 类的结果具有多样性。

最新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件 8.4 分类与比较

最新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件 8.4 分类与比较

形状
颜色
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按形状分: (1) (2) (3)
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按颜色分: 红色:
绿色: 黄色:
重的画“√”,轻的画“○”。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部分编类本与”比语较 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方法一
方法二
哪条裤子长?
2. 比较
还可以比什么?怎样比?
数一数:比少Fra bibliotek多少高矮
轻重
量一量: 比

掂一掂:
比重
巩固练习
把水果圈出来。
水果
蔬菜
把动物圈出来。
植物
分一分,地上跑的画“√ ”,天上飞的画“ ”, 水里游的画“ ”。



还能怎样分?
还能按颜色分: 黄色:
绿色:
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和比较1 青岛五年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和比较1   青岛五年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和比较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分类2. 物体的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

2. 讲解新课(1)物体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将物品进行分类。

例如,将红色的物品放在一起,将圆形的物品放在一起等。

(2)物体的比较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大小、长度、高度等特征,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比较两个物品的长度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合作完成一些分类和比较的任务。

例如,将一些物品按照颜色进行分类,比较一些物品的大小等。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分类和比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分类和比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在分类时,不能准确地抓住物品的特征;有些学生在比较时,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比较结果。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同时,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和比较。

以上便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和比较1的全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以上提供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和比较1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践操作”环节。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类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类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类与比较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分类与比较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类与比较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3页,分类【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本子、图片【教学过程】一、活动一1、教师出示一摞各种各样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帮我吧!”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将本子分类。

3、学生分好类,进行汇报。

4、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二、活动二1、教学例题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忙呢!(出示图片)2、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1)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2)按上衣和下衣分开,(3)按颜色不同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帮助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三、活动三1、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2、学生自由发言。

3、师:你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想到要帮妈妈做这些家务。

谁愿意帮他一起整理?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四、自主练习1、哪些是水果类?哪些是蔬菜类?圈起来。

教师出示图画,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分一分,说一说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学生讨论完成。

指生说一说,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2 青岛五年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2   青岛五年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分类2. 物体的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物体的分类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物体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分类。

(2)物体的比较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物体的比较方法,如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比较。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内容中,"教学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物展示:教师可以带来一些具体的物品,如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的多样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分类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分类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类与比较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第一课时教科书第21-23页,分类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本子、图片一、活动一1、教师出示一摞各种各样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帮我吧!”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将本子分类。

3、学生分好类,进行汇报。

4、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二、活动二1、教学例题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忙呢!(出示图片)2、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1)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2)按上衣和下衣分开,(3)按颜色不同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帮助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三、活动三1、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2、学生自由发言。

3、师:你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想到要帮妈妈做这些家务。

谁愿意帮他一起整理?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四、自主练习1、哪些是水果类?哪些是蔬菜类?圈起来。

教师出示图画,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分一分,说一说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学生讨论完成。

指生说一说,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3、想一想,可以怎样分?教师出示图,学生独立完成。

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介绍分法。

五、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2、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够用到分类的知识吗?六、课外活动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2023年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3 比较与分类课件优选课件

2023年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3     比较与分类课件优选课件
总复习3 比较与分类
优 翼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是怎样比 较物体的?怎样给物体分类的?
比较 比较与分类
比较



③号蛋糕最大, ①号蛋糕最小。
第二个杯子装的最多, 第三个杯子装的最少。
比较
2.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1)用眼睛直接观察; (2)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平放在同一起点上,
观察另一端确定长度; (3)借助中间量进行比较。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 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的 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灯, 给人片丝暖意。 ►七月盛夏,夏婆婆又开始炫耀她的手下——太阳公公的厉。太阳 公公接到夏婆婆的命令,以最高的温度炙烤着大地,天热得发了狂, 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马上要和巧克力一样融化掉。 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汽车在来回穿梭奔跑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使人觉得憋气不舒服。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热得打不起精神来,耷拉着 脑袋。
比较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1)可以借助跷跷板比较; (2)可以用手掂一掂直接比较; (3)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
可以借助工具(如秤、天平等) 来比较。
比较
最重, 最轻。
分类
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性;在不同标准 下,分类的结果具有多样性。
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青岛版 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 分类与比较(1)课件

青岛版 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 分类与比较(1)课件

(2 )个 (4)个 (5)个 (4 )个
比 多___2__只。 比 少___2__只。
返回
练一练
参考课本第30页.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按颜色分
第二单元 分类与比较
第一课时 分类

小明,帮妈

妈把衣服整

理一下

怎么整理呢?
活动:
整理自己的书包
◆按科目 ◆按书、本子
……
练习: 1.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年龄分
汇报:
按性别分
2.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颜色分
汇报:
按样式分
3.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机动车 非机动车
……
4.分一分,说一说.
下面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
第二根最长,第一根最短。

比较物体的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


• 让学生明白不同物体的轻重与不一定 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 ) 比 ( ) ( 多) ( 2 ) ( ) 比 ( ) ( 少) ( 2 ) ( 6) >( 4) ( 4 ) <( 6)
比 少(3)个 比 多(2)个
按长短不同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用过分 你做对了吗?
按有没有有带 分 你做对了吗?
5
3
分类
8 1
10 9 8 7 6 5 4 3 2 1
9 2
6
10
7
4
第二课时 比较
你怎么 知道的?
妈妈的衣服 真多呀!


∨∨ຫໍສະໝຸດ ∨ ∨∨√
比一比
1.最长的画 √ ,最短的画 ○ .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教案: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比较的概念,能够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内容1. 分类与比较的概念2. 分类的方法与步骤3. 比较的方法与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比较的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比较的实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引出分类的概念。

2. 讲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讲解分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类是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组的过程。

讲解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3. 练习分类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将一些物品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讲解比较的概念和方法讲解比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较是判断物体之间差异和相似的过程。

讲解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来判断物体之间差异和相似的方法。

5. 练习比较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比较一些物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练习。

2. 让学生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2.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和自己的不足之处。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

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_分类

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与比较_分类
妈妈的小帮手
第一课时 分类
小明,帮妈 妈把衣服整 理一下
怎么整理呢?
1.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颜色分
汇报:
按样式分
通过上面的整理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分的方法不一样, 结果也不一样。
2.分一分,说一说.
汇报:
按形状分
汇报:
按大小分
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返回
我是这样分的: (按水果的种类分)
按颜色分: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 到了什么?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返回
我是这样分的: (按图片的形状分)
返回
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返回
找出不同类的图案

• 水果花卉要分清
★把车涂上颜色
自主练习
1、把水果圈出来
2、把动物圈出来
3、分一分,地上跑的画√,天上飞 的画△,水里游的画○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4、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按形状分:
4、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分类与整理

分类与整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材分析: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分类能力既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课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

教学目标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课件、气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看,快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件礼物?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啊,我有一个疑问,你们看,我们都是想解决一定有多少件礼物的问题,你们为什么方法都不一样啊?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二、探究新知师:现在想不想看看第一件礼物里有什么?出示例题1的情景图。

师:你看小朋友手上的气球课真多啊!有多少个啊?我们能怎么办啊?生:可以按颜色分类,分为三类。

师:可以么,那请你上来给大家摆一摆。

生上黑板演示。

师:他刚刚说按颜色分,你把它们分成了哪几类?生:红色,黄色,绿色。

师:对不对,真棒!请回位,大家看他把气球按颜色一堆一堆的放在一起,在分别数它们的个数,那还有没有觉得比他更好的摆法?谁敢上来摆一摆?生上黑板演示。

师:刚才那位同学是把球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摆成一排一排的?生:一堆一堆的不方便数,这样摆方便数。

师:好不好,他说的特别方便看,我有一个问题了,你们能一眼看出来谁最多谁最少?生:黄的最多,红的绿的一样少。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2 教师授课课件 比较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2 教师授课课件 比较

二、你说我讲
还可以比什么?怎样比?
数一数:


高矮
轻重
多少
量一量: 比

掂一掂:
比重
二、你说我讲
试一试
2.高的画“√”,矮的画“○”。


二、你说我讲
3.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


二、你说我讲
4.在多的后面画“√”,少的后面画“○”。 ○ √ ○ √
二、你说我讲
5.数一数,在多的下面画“√”。
√ 辨析:忽略比较的物体的摆放形式不同。
三、自主练习
8.在最重的下面画“√”,最轻的下面画“○”。


○√
辨析:比较重量时容易忽略物体的数量。
四、回顾反思
五、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28~30页“自主练习” 第3、8题。

二、你说我讲
6.轻的画“√”,重的画“○”。


二、你说我讲
归纳总结:
1.比高矮,要在同一起点这个条件下进行比较, 也可以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比较。
2.比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者用天平来称一称。 3.比多少,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也可以通过
数各种物体的数量进行比较。
三、自主练习
1.比一比。

三、自主练习

三、自主练习
7. 在高的下面画“√”。

三、自主练习
8. 在长的下面画“○”。

三、自主练习
9.在适当的□内画“√”。
的身高比 的身高(高□矮□)√。
的身高比 的身高(高□矮√□)。
谁最高?

三、自主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