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与大陆职业教育的比较
海峡两岸中高职教育衔接机制比较研究
J O U RN A L O F GU A NG Z HO U I NS T I T U T E O F S OC I A L I S M
No . 1 2 0 1 4 ( S e r i a l No . 4 4 )
加工工业 , 配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 扩大培育经济建 设所需技术人力 , 停办初等职业教育 , 增设职业高中 学校 , 同时开放私人办学 , 大力发展专科 职业教育 ,
以提 升 基 层技 术 人 才 的水 平 , 培 育 中级实 用 专业 人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 间相互 紧密衔接的机制 , 对 大陆正在进行的中、 高职教育衔接试点工作 , 具有重 要 的启 示意 义 。
海峡两岸 中高职教 育衔接机制 比较研 究
◎黄京钗
摘要 :中等 与高等职 业教 育的衔接是 完善职业教 育体 系, 推进 中、 高职教 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海峡两岸社会经 济
发展 水平 不同, 职业教 育发展路径不一 , 两岸的 中高职教 育在 学制 、 培 养 目标 、 专业课程 、 考试招生制度、 管理体制等衔接 内容上
存在 着差异 。台湾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 的机制 , 对大陆正在进行的 中、 高职教育衔接试 点工作 ,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 台湾 ; 大陆 ; 中高职教 育 ; 衔接 ; 比较 中图分类号 : G6 3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5 6 2 ( 2 0 1 4 ) 0 1 — 0 0 9 6 — 0 5
出了各 自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 一) 学 制 的衔接
学制体系提供中高职衔接的路径 。台湾现行学 制, 自九年 国民教育之后分为普通教育 和技职教育
两岸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比较研究
15 9 3年 至 16 90年 , 台湾 经 济 以农 业 为 主 , 重 点 发 展 农 业 并 加 工 。 时期 对 技 术 人 员 的 需 求逐 年增 加 , 映 在 技 职 教 育 上 , 此 反 三 年 制 专 科 学 校得 以 不 同形 式 的发 展 与 提 升 , 设 专 业 则 有 医 药 、 所
入学 资格 、 修业 年限 、 业证书发给 、 毕 课程及设备等 ” 均由“ , 教育 部” 定之 。 9 2年 7月发 布执行 的《 18 大学法 》 第八 条规定 : 大学各
学 院 或独 立 学 院 的 “ 、 之 设 立 、 更 或 停 办 , 经 ‘ 育 部 ’ 系 所 变 须 教 核
数 量 还 是 调 整 高 中 职 比 例 , 育 部 门 都 能 在 经 建 部 门 所 要 求 的 教 时 间 内 顺 利 达 成 预 期 目标 。 育 对 经 建 与 人 力 规划 部 门 的呼 应 力 教
可见 一 斑 。
1 2 专 业 设 置 与 调 整 权 限 : 集 权 到 开放 . 从 国民党退居 台湾后 , 于稳固政党政治 的考虑 , 局长期 以 出 当 来 对 高 等 教 育 采 用 强 制性 的 意识 形 态 教 育 , 高校 的专 业 设 置 上 在
更 是 介 入 学 校 内 部 的实 质 性 运 作 。
14 9 8年 1月 1 日颁 布 的 《 科 学 校 法 》 定 : 立 学 校 “ 2 专 规 私 招 生 办 法 及 班 级 名 额 , 报 教 育 行 政 主 管 机关 核定 ” “ 技 大 学 、 应 ;科 技 术 学 院设 有 专 科 部 者 , 专 科 部 之 年 制 、 科 之设 立 与 调 整 学 生 其 类
・
药 业论 坛 ・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教育体制比较研究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教育体制比较研究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同时是一个国家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虽然有着相同的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两地的教育体制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背景、教学模式、教育内容、教师培训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育背景中国大陆的教育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基础教育扩招,文革时期的破四旧、封科打击,改革开放后的教育公平与效率提高等阶段。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大陆的教育制度不断完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大陆的教育投入逐年增加,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主、多元化投入为辅的教育融资体系,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台湾的教育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终身学习等,传承着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和西方现代教育的理念。
在基础教育方面,台湾实行“九年一贯”教育改革,实行小学为六年,初中为三年的体制,强调学生全人教育和创意思维。
在高等教育方面,台湾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培养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全国各省市也普遍有私立大学和职业学院等。
二、教学模式中国大陆的教育重视考试成绩,学生需要在一系列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进入更好的学校和获得更好的机会。
同时,在班级中,教学注重纪律性、积极性和竞争性,学生的角色主要是被动接受者。
此外,在大学中,中国大学以“知识面广”为目标,注重学科的专业性,而非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相比之下,台湾的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意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学校内,教学强调学科整合、试验性学习、学习社群等方式,鼓励学生各展所长,在创新、社交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此外,台湾大学中的教学也强调小班制和个别化关怀,局部学习,课程微调,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着重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三、教育内容中国大陆的教育侧重对科学技术、语言文化、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教学,力图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比较研究
( 门华厦职业学院 商贸管理教学部 ,福 建 厦 门 3 12 ) 厦 6 0 4
[ 摘
要]从 比较海峡 两岸的教 育学制入手 ,研 究其职业教育 办学模式发展 演变的规律 ,分析两岸职业
教育模式之利弊 ,发现 两岸职业教育发展 中出现 的追求高学历的趋 向。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指 出职业教 育必 须形成 自己的特 色,避免误入 学历导向的教育模式 ,而回流教 育应该成 为两岸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1 3卷
第 4期
厦 门教 育学院学报
Jun lo ime d c t n lC l g o ra fX a nE u ai a ol e o e
V0 . 3 No 4 I1 . NO . 0 1 V 2 1
2 1 年 1 月 01 1
海 峡 两岸 职 业教 育办 学模 式 比较研 究
职改制 专科 逐渐受 到重视 。数 年 间 ,2 O多所专科 学校先后 成立 ,台湾技 职教育 进 阶到 专科 学校 的 层次 。专科教 育 逐 渐 地走 向 多元 化 ,有 五 年 制 、 三年 制 、二年制专科 学 校。16 年 ,台 湾地 区仅 91
职业教育定位必须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 其人才培养定位是较低层次的操作性岗位, 普通高 等教育则定位为较高层次的专业性、 研究性、管理
大学 ) ,也 相 当于大学本科 学历。尤 其值得关 注 的 是 ,台湾的职业教育还有硕士甚 至博士学历。 【 】 两 岸职业 教育 的办 学模式 ,大陆;台湾 的学制一 直可 以延 扩招十分迅速 ,由此带动的职业教育从中职向高职 长到硕士、博士。哪一种模式更为合理?试从以 迅速扩张。本 文从 比较 海峡两岸 的教育学 制人手 , 下几 个方 面探讨 : 研究其办学模式及发展演变规律 。 ( )职业教 育的 目标 一
台湾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进程、对比及启示
作者简介:王威丹(1991—),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从事教育管理、高等技职教育等研究。
蒿楠(1988—),女,河南郑州人,管理学博士,讲师,从事教育管理、比较教育等研究。
台湾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进程、对比及启示王威丹,蒿楠(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摘要]针对近年来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我国台湾地区在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累积了较为丰富的改革经验。
依据贝雷迪的比较教育分析框架,在制度设计、培养模式、师资建设三个参照项下展开两岸高职教育的共时比较,发现台湾改革经验对大陆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推动高职院校招考分离、规划职业教育一贯课程、完善高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关键词]高等技职教育;台湾地区;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3-0192-02一、问题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以下简称“技职教育”)曾为台湾地区创造“经济奇迹”贡献了力量,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至1967年的奠基期,以三年制及五年制专科学校的设立为标志;1968至1995年的发展期,设立第一所技术学院,并逐步增设了硕士及博士班;1996后步入提升期,主要任务是专科学校及技术学院改制升级。
进入21世纪后,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针对高等技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生源、就业、资源等问题进行技职再造计划、典范科技大学计划等一系列改革,重塑高等技职教育。
当前,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及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借鉴各地区的发展经验建设现代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当前我们应关注的重点之一。
二、研究框架本文运用贝磊(Bray ,Mark )和托马斯(Thomas,R.Marray )提出的比较分析框架,采取区域比较的方式,选取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作为比较单位,原因有二:(1)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文化同源,均继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教育传统,为比较提供了可能;(2)由于历史及政治原因,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的经济与教育发展处于不同的发展进程并呈现不同的发展特色,对两岸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发展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改革——基于海峡两岸的比较
目前 , 我 国大 陆地 区高 职 院校学 生 学业 成 就评 学 生创 新 意 识 和 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学 生 创 新 意识 价体系多是参考普通本科生学业成就评价体 系设 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十分漫长 , 创新能力的体现 台湾高等职业 定的 , 在评价理念 、 评价 目 标、 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 也极具个体差异性。在过程考核注重 机动 灵 活地 利用 各 种 考 核方 式 激 发 学生
2 0 1 3 年第 7 期
第3 4 卷 总7 1 3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OC AT 1 0NAL AND T ECHNI CAL EDUCATI ON
No . 7 . 2 0 1 3
Vo 1 . 3 4 Ge n e r  ̄ No . 7l 3
高职院校学 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改革
一
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的培养u 。 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 需要多方协调配合 。笔者实地 拓宽思路勇 于探 索 , 在 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和台湾东方技术学 院, 考 察 和调 研 了海 峡 两 岸 的 8 所 高 等职 业 院校 ( 台 湾 例如 : 4 所: 台湾 中州科 技 大 学 、 台北 城市 科 技 大学 、 台 湾 通过让学 生完成小论文的方式鼓励学生查找资料 通过 设 计小 项 目让学 生 提 出方案 分析 研 东方技术学院和台湾致远管理学院 ; 大陆 4 所: 北京 寻 找答 案 , 并通 过 在 课 堂 上鼓 励 学 生 提 出 疑 问 , 让 学 生 变 联合大学 、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 院、 深圳职业技术 究 ,
台湾与大陆高职教育对比浅析
台湾与大陆高职教育对比浅析摘要:笔者去年暑假有幸被广东教育厅及工作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选派到台湾科技大学参观学习,在台期间接触到了不少台湾教育部门领导和高职院校教师同行,并参观了多所台湾著名科技大学(类似于大陆高职院校)。
通过听报告和实地参访,学习到了台湾高职教育的很多先进经验和教育理念,感受和启发很多。
已在全球范围小有名气的台湾高职教育,其与大陆相比,究竟“高明”在哪里?本文通过笔者的实地见闻感受,通过就大陆及台湾在诸多选项的专项对比,给出了较为清晰的答案。
关键词:台湾高职教育教育改革对比项目一:高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层次、地位。
从台湾教育部门领导和教师同行的介绍中了解到,台湾早在2004年就已将三年制高职院校全部升格成了本科院校,并更名为“××科技大学”,台湾现在除有不到300名护士专业的三年制高职学生外,其他专业已无三年制高职学生,全部是本科制科技大学学生了。
台湾的高职院校(下文按台湾习惯改称科技大学)均以招本科生为主,部分实力较强的科技大学兼招硕士、博士生。
像这次负责接待我们参观学习的台湾科技大学,其招生数中已超过一半是硕士、博士研究生。
台湾的科技大学招生兼招普通高中毕业生及职业高专生(相当于大陆初中毕业后就读的中专及技校级别,下文为避免混淆,按大陆习惯称中专及技校),两类生源目前的比例大致是4.5:5.5,科技大学发展最鼎盛时期的相应比例则为3:7。
目前台湾的科技大学业界常谈的一个追求目标就是将目前0.5的劣势再扭转回来,争取达到招收高中毕业生和招中专技校生比例为5:5。
更为重要的是,台湾的科技大学招的高中毕业生并不是高考考不上大陆习惯认为的好本科院校,然后低就到3A、3B级别的高职院校(即台湾的科技大学)的。
台湾的科技大学招的高中毕业生很多都高考成绩名列前茅。
在台湾,基本没有本科综合型大学比科技大学在教育体系内级别高,在社会上地位高的观点,两者基本平起平坐。
浅析台湾技职教育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
多成功经验 , 台湾高职教育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政 府 重 视 , . 全 、 法1 健 I
办 学 经 费 来 源 形 式 多样 ,同 时 兼 顾 各 地 区职 业 教 育 的 均衡 发 展 , 困 地 区 尤 为 如 此 。台 湾 职 业 教 育 法 律 法 规 贫 更是门类齐全 , 以立 法 的方 式 促 进 了职 业 教 育 的发 展 。
况 , 习 和 借 鉴 他 们 一 些 好 的 做 法 和 经 验 , 学 院 与 海 峡 学 为
对岸兄弟 院校之 间的交流 与合 作奠定基 础。同时也希 望 借此促进我系商务管理 ( 会展专业闽 台合作 ) 校企” 作 “ 合
更好的发展 。
一
缩 成“ 高职三 年” 这样 培养 出来 的学 生既 比不 上普 通高 ,
4 产学研合作 进毫 由折 、
产 学 合 作 在 大 陆地 区也 倡 导 了多 年 。但 是 在 具 体 的 实 施 过 程 中 由 于企 业 本 身 存 在 的 问题 , 国 家 政 策 资 金 方 面 投 入 的 不 足 等 等 原 因 ,给 实 际 的校 企 合 作 的 操 作 带 来 了 巨 大 的 阻 碍 , 成 校 企 合 作 “ 校 热 , 业 冷 ” 怪 局 形 学 企 的
面。
万 , 19 是 9 8年 的 4倍 , 各类 高等教育 在校生 总规模超 过
了 20 0 0万 。 世 界 第 一 位 , 中 ,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院已占高校 总数 的 5 %以上 。 是 。 0 但
在 这 样 一 种 繁荣 的 发展 格局 下 , 存 在 许 多 问题 。 也
校 学 生 的 理 论 水 平 , 不 具 备 中专 毕 业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 又 很 难适 应 就 业 市 场 的 需要 , 在 “ 难 ” 处 两 的境 界 。
大陆与台湾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向生产 、 服务 、 管理 一线 的高素 质技能 型专 门人才 。台湾的
高等教育和大陆基本相同 , 分为普通 高等教育 和技 术与职 也 业教育两个系列 。普通 高等 教育 主要是培 养学 术型专 门人
才 , 生可由中学一直读 到博 士。技术 与职业教育 系列教育 学 主要培养应用科学与技术 的实用专业人 才 , 包括高 级职业学 校、 五年制专 科 、 二年制专科 、 二年制技 术学 院或 科技大学 、 四年制技术学 院 或科技 大学 , 生完 成职 业技 术本 科 教育 学 后, 可进入研究 所攻读 硕 士班 , 再进入 博士 班深造 。以上两 大系列 , 上下 衔接 , 左右沟通 , 成 了一个 渠道多样 、 制完 形 体
大系列 。普通 高等 教育 从本 科 阶段 开始 , 可以一 直 读到 博 士。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专科 层面的技术教 育 , 主要 培养面
实施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 划 加快 高等职业 教育 改革与发展 的意见 》 进一步明确 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 院校
建设 任务 、 建设 内容 、 设措施 , 出了用 三年 的时 间 , 设 建 提 建 10所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 院校 。2 1 0 0 0年 8月 ,教 育部 、 《 财 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 “ 国家示 范性 高等职业 院校建 设计划 ”
同的两个系列 , 是 在 高等职 业教 育 领域 却有 着不 同 的 内 但
涵 。研究与分析大陆与台湾的高等职业教育 , 于进一步加 对 强我 国的高 等职 业教 育 , 更好 地 配置 两岸 之 间教 育教 学资
源, 提高大陆高等职业教 育教学水 平具 有很好 的参 考和借鉴
意 义。
一
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 育政 策 , 随着 台湾地 区产业结 构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暨对大陆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借鉴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暨对大陆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借鉴摘要:台湾本科层次的高等技职教育比大陆的技术本科教育先行一步,目前,其关切的重点是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明显,学习台湾的经验,可以为大陆发展技术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当然,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可以避免大陆在发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重走弯路。
关键词:台湾;技职教育;技术本科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具有丰沛的人力资源。
技职教育特别是高等技职教育为台湾的经济腾飞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及其发展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涵盖了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学制包括专科、大学部即本科与研究所。
具体来讲,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higher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包括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大学附设技术院系及专科学校等技职教育机构。
随着时代环境和教育发展的变迁,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关切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1990年以前,对高等技职教育的探讨以专科学校教育为主,1990年以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数量及在校生人数远远超过专科学校,成为高等技职教育的重点。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发展同样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1950~1970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其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调整。
为了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台湾教育的重心由普通教育向技职教育倾斜。
1968年,台湾开始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停办初职,鼓励增设职高,同时优先扩充专科教育,以提升基层技术人才的水平并培育中级实用专业人才。
从此,台湾的专科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专科学校逐渐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当局成立了“专科职业教育司”,进一步为台湾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技术人才。
1974年,台湾成立了第一所技术学院——台湾工业技术学院,招收专科学校及职业学校毕业生,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我眼中的大陆与台湾的教育差异
我眼中的大陆与台湾的教育差异作者:朱亚骏来源:《师道·教研》2018年第03期去年11月,我随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第二批中学名校长培养对象赴台培训项目组到台湾参加了为期15天的考察学习,参观了台湾的几所学校,点滴感受记述如下:男女分校大陆与台湾都是九年的义务教育,男女合校是世界教育的潮流,台湾却一直保留一定数量的男校、女校,“男女分校”也成为台湾教育的一道特别风景线。
台湾的学校教育主要采用性别分教的方式,即男女分校的方式施行教育,大名鼎鼎的男校如“建国高中”,女校如“北一女中”,都保留着民国时期才有的办校模式,这种模式,优点是校本课程丰富,因性别施教。
此外,利于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女性,学校重视培养女性的领导才能及家庭伦理,最大程度发掘女性特质,如优雅、自信、知性、平和等。
北一女中、台中女中、台北中山女中以及我们此行收获巨大的高雄女中等中学,均因教学成绩优异、大学录取率高,而深受家长、学生们的追捧。
家委会台湾的学校重视家委工作。
在台湾地区学生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和教师为共商学校教育发展、提升教育品质而组成的家长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促使家长和教育者相互理解和支持。
学校的家委深入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这是远胜大陆的家委会。
大陆的家委往往在不影响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前提下开展工作,是作为一个辅助的力量而存在,如收费、外出活动、饭堂检查等。
台湾家委工作的深入是真正把教育当作公益事业,是全民施教重教的体现,台湾地区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法律、法规确定了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义务,为家长参与教育事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源依据。
据了解,在台湾地区有关家委会的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力,如参与管理学校,如参与学校课程发展,参与学校校务会议,参与学校教师评审,甚至参与校长遴选工作。
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非常具体,如咨询,公关,联络,筹集经费,做义工,接待来访等。
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全程由家委指引落实,这是社会重视学校的健康发展,是学校重视学生的内涵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台湾技职教育与大陆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Hale Waihona Puke 3 7 所 、专科 学校 1 5 所 。 台湾 的职业 教育 体 系 比
较完整 ,高等技职教育 已经 由过去 的以技术专科
学 校 为 主体 调 整 为 以科 技 大 学 、技 术 学 院 为 主 体 。台湾 的技 职 院校 倡 导 校企 合 作 、工学 结 合 、 理 论联 系实 际 等 职业 教 育 理念 ;重 视 技 f  ̄t J l l 练, 加 强对 学 生 的专业 基 础 能 力培 养 ;职业 教 育 定 位
及合作厂商共 同建置产学训合作专班 ,并选定 7 所高职 、8所技专校院及约 5 0家合作厂商 ,共同
携 手参 与这 项 计 划 。2 0 0 8 年 ,台 湾 又 出 台 《 “ 教
育部”补助推动产学携手合作实施计划要点 》 ,对 实施产学合作的公立 、私立高级职业学校 、高中
附设 的职业 类科 学 校及 技专 校 院给予 补 助 。该 计 划 的宗 旨是 根 据 社 会 就 业 岗位 所 需 的 专业 技 能 , 结 合 高级 职 校 、技 专 院 校 以及 产 业 界 三方 面 的要 求 而 实施 弹性 的学 习计 戈 Ⅱ ,具 体 措 施是 在 搞 好 课 程 与教 学 整 合 的 同时 ,注意 与 企业 接轨 ,构 建 产
育人 环境 Ⅲ 。本 文拟 通过 比较 台湾 技职 教育 与大 陆 高 职 教育 在 产 学结 合 模 式 的 区别 ,剖 析 台湾 技 职 教育 产学 合作 的成 功做法 并从 中获 得若 干启示 。
一
广三个 阶段。台湾地 区的技职教育全称是技术与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体制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
2 0 年 11 O9 月
西安 航空技术高等专科 学校学 报
J un l fXia r tc n clC lge o r a ’n Aeo eh i ol o a e
V0 . 1 27No. 6 No .2 0 0 9 v
台湾 高等 技 职 教 育体 制对 大 陆高 职 教 育 示 的启
年制的技术系。直到 2 1世纪初期 , 应用本科 院校 ( 也就是科
速发 展在 6 0年代 之后。经过 这几 十年 的发展 , 现在 的 台湾
高等 技术 职业教育 已经形成 比较合 理 的结构体 系 , 与普通 并 高等教育并行 发展。 在台湾当代 技职教育体系中 , 高等技 职教育是 高等技术 与职业教育的简称 。高等技职教育 由专科学 校 、 技术 学院和 科技大学 , 以及技 术学 院、 技大学 所设 立 的研 究所 等三个 科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熟 的 阶段 。】 [ 】
第 2 卷 7
术与职业 院校还具有 与经济企 业关 系密切 、 讲求办学 效益、 办学方向和专业学科设 置与产业 需要 紧密联系 的优势与特
二、 台湾地 区的技术 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 ) 一 台湾技术 与职业教 育 的管理体 制结构
一
点 。也使多渠道办学 , 私立学校 为主的多元管理格局在台湾
得 以确定 。
般来说 高等教育 的管理体制 结构是与各 国的 国家管
( ) 三 台湾 专 业退 场 机制 的 确定 与实 施 。 现 出政 府 呈
中图分类号 : 7 92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编号 :0 89 3 (0 9 0 —0 50 G 1 .l A 10 —2 3 2 0 )60 3 —4
两岸职业教育体系比较与合作展望
文化是 一个 民族 的灵魂 , 育着 民族 的生命 力 、 孕 凝聚力 和创造 力 。文 化与教 育相 伴而生 , 随而 长 , 相 文化 给教育 以社会价 值 。 教育 给文化 以生机 活力 。 纵
观古今 中外 . 化 的光 大 昌明莫不 始于 交流 、 文 基于 教
其 规模 的增 长和 紧缩都 受到严 格 的调控 。随着 戒严
育。 岸文化 教育事业 的进步需 要交 流 , 两 两岸 关系发
展需要来 自文 教交流 的动力 .更需 要强 有力 的文 化
认 同 、民族认 同的支撑 。开展 两岸 文化 教育交 流合
作 。 推 动两 岸 关系 发展 具有 基础 性 、 局性 、 对 全 长远 性 的重要作 用 。全 面推进 和深 化两 岸职业 教育 交 流 合作 . 是两岸 职业 教育 同仁 的一 致愿 望 . 两岸 关 系 是
为 出 口导 向型工业 经 济 。O年代 又发 展 了以高新科 8
技 为 主 导 的技 术 密 集 型 产 业 , 经历 了 “ 业一 轻工 农 业一 重化 工 业—— 科 技产 业 ” 四个 阶段 。每个 发展
阶段 需要 的教育层 次 和类 型重点 各不相 同 。进入重
和平 发展 与经济社会 发展 的迫切要 求 。
摘 要 : 面 推进 和 深 化 两岸 职 业 教 育 交流 合 作 , 全 对推 动 两岸 关 系发展 具 有基 础 性 、 局 性 、 全 长远 性 的 重要 作 用 。比 较 两岸 高等 教 育 大 众 化 进程 动 因、 业教 育 发展 路 径 以及 体 系, 职 两岸 职 教 在 不 同体 制 下 各 有 特 色与 强 项 , 有 所 长 。 互
随着 改 革开 放 的不 断深 化 . 国社 会 经济 发展 我
台湾技职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广东的启示
台湾技职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广东的启示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台湾技职教育的特点、比较与大陆及其广东的高职教育发展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立粤台职教合作、注重产教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等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台湾;高职教育;比较;启示2012年4月,笔者作为广东高等教育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台湾举行的第七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及工程教育合作办学模式。
在台期间,代表团考察了台北城市科技大学、高雄餐旅大学等6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等情况,听取了台湾部分高校校长和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所作的报告。
通过本次活动,笔者对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笔者认为,通过比较两岸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台湾高职教育的特点,借鉴台湾发展技职教育的经验,对广东办好高职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台湾技职教育结构体系的基本情况现代台湾技职教育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四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结构体系,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四个阶段的学程,包括中等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普通大学附设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研究所等六种教育机构。
台湾的大学与专科学校通过多年的整合分类,到2011年,高等学校有163所,其中公办54所,民办109所;普通大学71所,技职类大学92所;在校生134万人(2010年)。
在92所技职类大学中,46所科技大学,31所技术学院,15所专科。
技职类大学超过普通大学,技职类大学中本科大大超过专科。
这个体系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并立。
职业教育自成体系,学生可以从中职或高职直接攻读到硕士甚至博士学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只是类型之别。
二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可以贯通。
上一层次的学校会根据学生来源,通过开设不同的补习班,帮助学生弥补课程学习中的缺失。
三是职业教育学制多元,科类多样。
四是回流教育管道畅通。
目前各类高等技职学校除开设有夜间部、进修部及各类在职专班外,另附设有进修学院、专科进修学校,开设各种班别,提供给社会人士在职进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台湾与大陆职业教育的比较
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本文从职教地位、师资力量、校企合作、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方面对我国台湾与大陆的职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我国大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标签:台湾地区;职业教育;比较
1.职教地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得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变革,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已成现今图书馆建设的热点。
许多图书馆都推出了移动图书馆APP应用、微信公众号等服务模式,以APP客户端的形式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
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做出评价,对基于APP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移动图书馆APP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的比较
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完全同等地位,无论普教还是职教,都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台湾的教育体系实行的是“双轨制”,学生在不同阶段可以选择在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教育之间进行换轨。
与台湾相比,大陆的职业教学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①职业教育在大陆社会认同度还比较低。
②中职、职高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的比例较低。
③高职教育为终结式教育。
2. 师资力量的比较
我国台湾的职业院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企业,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和广泛的社会关系,而且学历层次较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我国大陆职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属于“单师型”教师。
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陆职业院校大部分是由中专院校升级而来,大部分教师来自普通高校,少部分来自企业。
大多数直接来自高校的老师,“会讲不会做”,总体实践技能偏弱;而少数直接来自企业的老师,“会做不会讲”,缺乏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
3. 校企合作的比较
台湾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非常密切。
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充实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也可为企业产品的研发提供有益帮助,营造了“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
大陆的职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已倡导多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主要原因如下:①国家政策指导力度不够,缺乏政府财政支持,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
②企业和院校追求目标不一致,企业追求经济利益,而院校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③职业院校自身科研能力不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吸引力。
4.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比较
1975年,台湾地区就开始职业证照(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工作。
职业证照分为甲、乙、丙三级,并且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员,在工作若干年后,也能获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
这使得职业证照和学历文凭之间具有了一种互换关系,从而建立起多元文凭价值观念。
我国大陆地区的职业院校普遍实施毕业证、技能证的“双证制”。
但与台湾相比,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还不够完善,其主要表现如下:①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
②证书的考核内容、鉴定标准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③部分用工单位没有要求“持证上岗”。
5.我国大陆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1)提高职教地位。
打破目前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最高阶段的局面,建立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直至研究生学历在内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拓展职业人才的发展空间,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必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职业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相关职业、岗位的实践技能。
因此,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应经常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其去企业实习,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让其到普通高校参加教学经验交流和相关进修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
(3)强化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必须实施校企合作。
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对经费、资源、利益等全面加以协调,明确双方共同的“责、权、利”,并对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
政府要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对参与企业予以一定的财政补偿。
(4)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国家应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的、具有国家权威的资格证书体系。
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标准应该由国家劳动部门、行业产业协会、相关院校共同制定。
职业资格认证要与国际接轨,通过和其他国家签署互相承认资格证书的协议,使我国的职业资格认证具有全球化、国际化视野。
企业要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国家劳动部门要加强监察,确保持证上岗。
台湾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深入职教改革,探索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职教体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但是,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台湾的职业教育模式,而应结合区域、行业、产业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创一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林东.我国台湾地区与内地职业教育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7(36).
[2]倪乐伟.浅析台湾技职教育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J].南昌高专学报,201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