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演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举沿革
选士制度以隋唐为界,前期是荐举制,是 以主管官员的推荐为选士的主要环节;后 期是科举制,是以统一考试的成绩为选士 的基本依据。
(一)荐举制度
西周:选拔贤士 春秋战国:任用贤士 汉代:察举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二)科举之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中国教育演变
主要内容
一、古代学校的起源与发展 二、科举制度的形成与沿革 三、对中国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反思
中国古代教育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孟子·尽心上》
教,上所施下所效 育,养子使作善也” ——《说文解字》
官学和私学
官学教育 ——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
私学教育 ——书院教育和家族教育
进步性:
第一,科举制的实行,在制度上使国家政 权向社会各阶层开放,打破了世家大族垄 断仕途的状况,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 动,使相当多的士人“朝为田舍郎,暮登 天子堂”。
第二,通过科举选拔出了一批经世致用的 杰出人材,这在唐、宋时期表现得尤为突 出。 第三,科举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落后性:
二、科考规则
(一)三级考试
明清时期的科举正式考试有三级: 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考三场: 首场考四书五经的经义(即八股文),二场考论及判、 诏、诰、表等公文写作,三场考经、史和时务方面 的对策。 会试考试科目与乡试相同。 殿试只考一场对策。
明清科举考试 程序图
二、科考规则
(二)八股文章
1、正式称谓是制义或制艺 2、题目出自四书原文,是阐发经文义理的小论文 3、格式有严格限制 4、正文部分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句子,每段两股
1904年,清政府颁布学制,从而建立起现代 学校体系。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官学也随之 消失。此后各类私塾经过政府的改良,转变 为小学。
古代科举制度
古代学校的教育对像是士人,培养目标是「学而优则仕」 选士制度正是由「学」入「仕」的门坎。 有能力跨过这道门坎的士人就能进入统治阶层, 施展自己的治国抱负,荣华富贵也随之而来; 否则,就只能是一介书生寒士而感伤自己命运不济。
、《缀术》等。 (6)律学:招收对象同上,以律令为专业,兼习格式法令。
例2:宋代的官学
范仲淹倡导,提出科举考试当以学校 教育为本。
王安石倡导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外 舍、内舍、上舍三部分,是为创举。因为 三舍法将学习引人竞争机制,由“外舍” 升“‘内舍”升“上舍”,全凭成绩优良, 而上舍生学行卓异者则可免去乡试、省试, 直接补官,使养士和取士职能归于学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私学
1、私学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 官学教育衰废,私学兴起。以孔子、 墨子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知识分子就以新的办学形式, 聚徒讲学,从而成为创办私学、传播学术文化的先 驱。
2、私学的形式 (1)书院教育 (2)家庭教育
私学的形式
(1)书院教育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 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 问的场所。
一、古代学校沿革
尧舜:成均之教
夏代的学校 庠:饲养家畜――储存谷物,又名“米廪”, 由老人看管并照看和教育少年儿童 。
校:木囚。木头围成的养马之所,后演变为 习武、比武之所。
一、古代学校沿革
商代的学校
商代已有了成熟系统的文字以及成文的典册, 商代还出现了“瞽宗”这种学校形式。习礼、 习武是商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
地方官学
自文翁兴学得到汉武帝提倡以后,地方办学 就兴盛起来。东汉时,岭南直至交趾(今越南 北部)都有办学的记载。
例:元代官学于国学、乡学外,在乡村别立 社学,将基层乡村行政管理与学校教育紧密 结合起来。
民族学校
十六国时期的后秦以及后来的北魏,曾仿效中原汉 族办学。金朝首次为本民族子弟办起女真国子学和 地方女真学,但学习内容仍是中原的儒学。蒙古族 建立的元朝在维持传统的中央和地方官学的同时, 举办了蒙古国子学和地方上的蒙古字学。清朝建国 后举办了各类八旗子弟学校,满语(或蒙古语)和骑 射是八旗学校共同的基础课程,为的是维护本民族 文化传统和尚武精神。
宋代:岳麓、白鹿洞、嵩阳、应天府、茅山、 石鼓、华林、雷塘
明代:紫阳、东林书院
(2)家庭教育
著名的家训:《颜氏家训》、《包拯家训》、 《曾国藩家训》等。
《礼记 ·学记》中记载学校应有“夏楚二物, 收其威也”。
旧学更新
1862年,第一所官办的近代新式学堂京师同 文馆建立,此后各类专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学 校陆续在各地办起来。
例1:唐代的官学
六学”(或称“六馆”) (1)国子学:主要招收文武三品以上子孙,学习经、
史及文字学。 (2)太学:主要招收文武五品以上子孙,学习内容同
国子学。 (3)四门学:招收文武七品以上子弟和庶人之俊异者(俊士),
学经史间习时务策。 (4)书学:招收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通其学者,修《石经》、
《说文》等文字学。 (5)算学:招收对象同上,学习《九章算术》、《周牌算经》
汉代的官学(二)
独尊儒学
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仕而优 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弟子子夏说 的。
文翁兴学
最高学府
从汉代设立太学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立最高学府, 称为国学。西晋时除太学外,又建立了专门招收 官员子弟的国子学。南北朝时,南朝宋、齐的国 学,一度包括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四个馆, 已有综合大学的特征了。
第一,考试内容的陈腐和考试方式的僵 化,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二,禁锢思想自由,消磨聪明才智。
二、科考规则
(三)考场概观
科举考场称为贡院 ,贡院规制严密,构建为全封闭式,围 墙高筑。到考试期间,贡院四周有官兵巡逻。院内建有瞭望楼。
(四)阅卷录取
明清时,科举乡试会试的阅卷有严格分工和程序。1、受 卷官签收封装,糊名;2、再打乱次序后编号,誊录;3、对读, 验明誊录卷与原卷无误;4、阅卷处。
三、科举制度之反思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设进 士科,到唐代,科举已形成制度。
(三)科举发展
宋代以后,科举的地位愈来愈高,制度也 愈来愈完善。
前期的科举面向通过各种途径学有所成 者,到明清时期,科举的准考权只给予官 学及特准的书院生员。
(四)科举废止
1904年,新的近代学制颁布, 1905年9 月,清政府下令从次年起,停止各项科举 考试,中学堂毕业生相当于秀才,各省高 等学堂毕业生相当于举人,京师大学堂毕 业生相当于进士。民国建立后,取消了学 校毕业生与科举出身挂。
西周的学校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所谓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周代的学校
学在官府
汉代的官学(一)
汉代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设在京城长安。 两汉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教材,主张教育要 明经修行。
(1)教师:博士(诗、书、礼、易、 《春秋》) (2)学生:博士弟子
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是汉代学习、研 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