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
在经历了以报纸为代表的第一媒体传播技术,以收音机为代表的第二媒体传播技术,以电视机为代表的第三媒体传播技术之后,以数据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多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新媒体的发展也引发了信息传播领域的一场革命,进而对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生产观念和方式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接收信息的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麦克卢汉最著名的观点依然正确:媒介即信息。媒介推动了社会发展,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互联网的诞生也是这样,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用户使用模式从最初的“读”向“写”发展;互联网工具由网页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发展;在信息源上,由“中心化”向“个人化”“去中心化”转变。
通过新媒体平台,媒体使用者获得了对信息、娱乐等媒体内容的自主权。新媒体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的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信息传播有了媒体对个人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双向交互和“一对一”传播的特点。这种传播方式决定了新媒体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是主动的,二是个人的。也就是说,新媒体使用者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实用信息。他的媒体使用行为可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二、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在转型中的困境
传统媒介下的新闻作品生产是指单一媒体采编,单向传播的传统新闻样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作品生产包括融合式媒体采编和传播的多种新闻形态。不同类型的媒介,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手机、网站等,集中在同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根据各自的媒体和受众特点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的传播给特定受众。
然而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日益显露。首先,在网络环境下,在与新媒体争速度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宣告惨败。如果说对于可预知的事件,传统媒体可以进行现场直播,但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传统媒体由于缺乏媒体之间的有效互联,难以像新媒体那样及时报道。其次,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往往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新媒体的传播则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甚至网络可以提供海量的链接功能,因此在即使相同内容的信息之下作对比,传统媒体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要远远小于新媒体。再者,传统媒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媒体对受众的单向度传播。单向度传播必然会存在信息的选择性,那么对于新闻的第一话语权则不可避免的掌握在媒体手里。试想,这样下去,公众长期吃到的是“被嚼过的饭菜”,如何还能要求他们对“食物”拥有强烈的兴趣?
三、新闻生产的改革之路:技术与观念的变革
在新媒体格局下,新闻生产者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平台的海量性,新闻生产者不得不放下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信息选择者的地位,为吸引数量庞大的新媒体使用者的眼球,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新闻生产的大规模改革。这种改革,一方面基于观念方面,新闻生产者开始走下神坛,不再是自己关在黑屋子里先把新闻咀嚼一遍,而是开始不吝于分享第一口美味,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新闻的炮制成型往往已经包含了很多的公众意见。另一方面,新媒体的铺天盖地席卷让新闻生产不得不寻求技术上的同盟者。一道新闻盛宴的炮制,已经由一个单一事件性的流程变为一个动员全局的技术性工序。
3.1观念的变化: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生产中的主体价值意识觉醒,新闻生产者开始选择“真诚面对观众”(虽然这种真诚在我们看来还有待商榷),这种真诚,即是新闻生产开始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变的预示。因为人人都可以表达反对意见,任何人都可以说不,新闻生产者开始前所未有的考虑怎么样让公众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意见、自己的表达方式。新闻生产不再是田园浇灌式的传播,而是一种温和的交互式开放式传播方式。
而且,所谓“独特意识”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彰显。新媒体环境下流行的交互方是“F2F”的方式,在此之下,新闻生产需要更加关注一个人、一些人,新闻无法预设立场,否则观众不会为此埋单。由此,新闻的采写方式,投放时间和地域都成了新闻生产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3.2新闻社区化、全民化
“概括地说,互联网的革命性影响就在于,他前所未有的提供了一个没有边际的横向联系平台以及一个没有中心的意见表达平台。”新媒体平台大多数情况下作为一个没有意见领袖的舆论场,所有的信息一旦被传达,就必须做好被重新解读、接受质疑的准备。因此,新闻生产不再选择做徒劳的教科书,而开始成为信息的扩音器。
新闻社区化表现在一个新闻事件往往意在激起一部分人的关注和讨论。新闻生产者不再做希望全民关注的努力,而是利用不同类型的媒体来为不同的人提供可供其选择的新闻热点。新闻生产者不再用一张面孔说话,而是成为了一个社区舆论场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抛出话题,引起讨论,然后接着进行下一个话题,新闻在这样一个虚拟社区中固定着维系着一部分受众,这部分人成为了新闻分散化的中坚支持力量。
而新闻的全民化,则指受众在最大程度上参与了新闻的建构,成为了无冕的新闻人。近年博客、论坛、社区等的兴起,更是受众新闻的一大胜利。这类平台还有一个说法叫“自媒体”(We-Media),顾名思义,这是人人都可以生产并参与的媒体平台,而这些原生态的用户创造的传播和交互内容,甚至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信息来源。网上流传的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在今天往往最初的发表者是某个个人,最后才为专业性新闻生产机构跟进,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报道。
网络新闻或手机新闻的全时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一份报纸到达受众的手中要经过采、写、编、印、发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就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折扣。电子媒介时代来临后,人们对电视的时效性大为振奋,但是它同样要经过制作、编辑等工序。而网络媒介时代新闻的发布几乎是实时的。美国9.11时间发生的时候,新浪网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一消息;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发生在5月12日14时28分,6分钟后,便有百度贴吧的网友发了一条“地震了”的帖子,14时53分新华网发出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可以看出,网络新闻对新闻的概念“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升级为“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过程,如果不是有广大的网络用户群,几乎不可能实现。
而且,为了更大限度的实现这种社区式传播,新闻生产者煞费苦心的用最少的语言,最夺人眼球的方式传播新闻。新闻开始呈现一种碎片式、表面式的传播方式。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多集中于表层,新闻缺乏立体与深度。
3.4新闻生产流程化、技术化
在不断增加和不断变换的新媒体业务面前,如何以技术手段在信息与受众之间建立一个快速通道的直达“桥梁”,以便更好地实现新媒体的媒介作用?特别是这个“桥梁”应有多少种“型号”,哪种“型号”更适合信息传播中的具体应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