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及新闻评论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特色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特色分析新闻评论体现了媒体对新闻的态度,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关于新闻评论,赵振宇先生将其定义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①近年来,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蓬勃发展,成为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的重要构成要素。
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为例,试分析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
一、网络新闻评论1、网络新闻评论定义网络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成为大众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梦玉教授在其《网络新闻实务》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网络新闻评论就是在网络媒介上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
”②笔者认为,所谓网络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的,就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析或提出意见的文体或节目。
网络新闻评论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
2、网络新闻评论类型网络新闻评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型。
就新闻评论的主体来说,可以分为:媒介网络新闻评论,包括传统新闻媒介的网络版和网络媒介新闻评论;专家网络新闻评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该领域话题发表见解,以促进受众对事件的理解;网民新闻评论,网民就事件发表个人意见。
其中,网络媒介新闻评论是由网站编辑人员或网络新闻评论员就新闻事实进行评论,代表网站或个人对该事件的态度。
二、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新闻评论分析1、人民网与“人民网评”人民网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借助《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人民网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
被誉为“网上第一评”的“人民时评”是人民网于2001年3月21日推出的网络时事评论,一直以来是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共享的栏目。
2022年5月起,人民网进行新一轮改版2、分析评论文本界定3、评论选择题材分析笔者就“人民网评”网络评论选择的题材进行分析,结果如右表:可以看出,“人民网评”评论选题的范围较广,在内容上以政治题材为主,体现了人民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评论也需要借助新的创新策略来提高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创新策略:1. 多媒体化:传统的广播新闻评论只是单纯的口头表达,但现在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来增加视觉效果和信息量。
例如,可以在评论过程中插入相关的视频片段,图表等信息,在观众听之外,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让用户更深入地了解相关信息。
2. 互动化:新媒体时代互动性极强,因此广播新闻评论也可以增加用户参与度。
例如,通过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平台,实现观众与广播主题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粘性。
3. 个性化:在传统广播节目中,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因素,往往需要在广大受众中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利用算法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针对性更明确的广播新闻评论。
例如,针对特定主题的评论更具特定的针对性,而不是一般泛泛而谈。
4. 线上线下结合:新媒体时代推广的快速性,使得将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联系起来成为现实。
通过在广播节目中宣传线下活动,激发用户对主题的兴趣,对节目互动度的提升都会有帮助。
同时,线下活动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对活动过程进行推广和宣传,增加影响力。
5. 社交媒体营销:在新媒体时代中,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一个展示自我、与外界联系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将广播新闻评论与社交媒体结合起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扩大影响范围。
6. 探索多元性:广播节目本着“广泛而不喧闹”的原则,注重呈现多元化的观点,以求达到更高的品质。
在新媒体时代,因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因此广播新闻评论也要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呈现多元性。
例如,可以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和听众参与评论,推动多角度的交流和讨论。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特征分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特征分析摘要:最近几年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兴起,使我国彻底迈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目前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及表达观点的有效途径。
网络互动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资源整合非常强大。
通过新媒体有效获取信息和及时表达意见,是当前人们生活一部分。
网络新闻评论是新闻领域相对自由的言论,其发布者包括专家、编辑、观众和记者。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以供参阅。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新闻评论;特征前言:根据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网络新闻评论是人们借助网络平台支持,对新闻发布的时间或当前情况作出的评论。
通过微信、抖音以及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可视为网络新闻评论。
如今,新媒体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它对人们的舆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1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特征1.1交流各方互动性交流互动并非一个人的独角戏,它需要至少两个人参与,双方都可以表达对生活和现实的一些看法。
在新媒体大环境下,将这种传播模式变为现实,实现这种互动传播。
传统媒体新闻评论通常由新闻编辑工作者依托新闻报道后文章,而网络新闻评论双方交流交互性很强,涵盖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人们在此类评论中的后续评论,以及网友在自己的空间、微博中发表的一些公开性的个人评论。
现代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实时通信平台,通过一部手机便可及时的实现新闻信息的接收,同时还可作为信息发布平台。
由此可见,新媒体不仅仅是一种实现人们在线意见交流的传播工具,同时还是发表评论的一种载体。
人人都可自行在网络平台上自行发表自身感兴趣的言论,随时随地参与讨论。
基于此种形势,网民成为了社会信息接受者的同时,还是信息传播者。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观众群体有了一个更自由、更广泛的交流平台,网民愈发愿意与更多的人分享对国家大事看法,或者生活、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无论发些宣泄,还是信息交流,虽然有不同的出发点,但是不同的方式有同样的目标,这从客观上促进了各方沟通与交流。
从新媒体的出现看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从新媒体的出现看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作者:王睿莹来源:《活力》2009年第24期[关键词]新闻评论;新媒体;时效性一、新媒体评论更强调时效性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和舆论进人了网络时代。
由于网络的开放程度很高。
也由于人们在网上发表评论相当自由、快捷,从而孕育和产生了大量的时评写手。
这些写手除了在网上通过在线传媒刊物、博客甚至是BBS论坛等载体评说是非,表达见解,并将其言论等作品像天女散花一般越来越多通过投稿、“灌水”、甚至是群发短信的方式传播开来。
于是,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网络评论、博客言论、手机短信言论等各种以新传媒为传播载体的新闻评论作品。
新媒体评论的出现更加注重评论的快捷和时效性,在新媒体评论中,时效性表现为即时性——对新闻事实特别是对一些热点问题,非常迅速地发表评论,可以说,新闻出来的同时新媒体的评论就会以各种形式接踵而来,与受众见面,在网上当天发生的事情当天当时就会有评论跟进。
这些及时性的评论,因时间限制而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评论在写作方式上已越来越多跳出了传统的固定模式,行文愈发自由和多样化。
什么立论、驳论。
什么论点、论据、论证等,已不再是一种规范性的东西,也不再是必具的要索。
许多新闻评论开门见山,怎么有利于把问题说明白,把人所未言的见解表达出来就怎么写。
穿靴戴帽、讲究层次、一要如何,二该怎样的评论已不多见。
有些评论,感性化的叙述多于理性化的论述,主题思想比较模糊或往往隐寓在感性化的述说之中。
二是片面求快而使有些新闻评论成了“易碎品”,甚至成了“过夜垃圾”。
新媒体评论的一些专业和业余的写作者“浮躁症”突出。
有的人一天炮制好几篇乃至十数篇“急就章”发往各媒体。
三是滥用新媒体相对较为松散的管制和广阔的浏览平台,不管啥事,不管算不算得上新闻的事件,都要‘咬一口’、“炒一把”。
曾有人形容时下有些新媒体评论写作者简直就像疯狗。
凡事不管好坏都要咬一口。
当然,这话说得有些过分。
从新媒体的出现看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从新媒体的出现看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和方式。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时效性的巨大改变。
新媒体的出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播信息,使得新闻的时效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采集、编辑、审核和发布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流程,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新闻的滞后性。
而新媒体凭借其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瞬间就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
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实时发布自己所目睹的新闻事件,瞬间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种即时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让新闻评论的时效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新媒体为新闻评论提供了更快速的发声渠道。
在过去,新闻评论往往需要等待传统媒体的版面安排或者节目时段,这使得评论的发表往往滞后于新闻事件的发生。
而如今,在新媒体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
无论是专业的评论员还是普通的网民,都能够迅速参与到新闻评论的队伍中来,形成多元化的观点碰撞。
这种即时性的评论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对于及时了解和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需求,增强了新闻评论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然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快速传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由于时间紧迫,很多评论者在发表观点时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充分的论证,导致评论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评论可能仅仅是基于个人的直觉和情感,缺乏理性和客观性。
此外,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过快,也容易造成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扩散,从而影响新闻评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证时效性的同时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我们需要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注重评论的深度和质量。
评论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发表观点的同时,尽可能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思考,以确保评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短视频新闻评论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借助丰富的视觉表达带来的强大传播力,以及适合手机用户随时随地收看的便捷性,赢得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喜爱,从而获得加速发展。
在这波短视频大潮中,主流媒体纷纷进驻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抢占舆论宣传制高点。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其中,短视频增长最为明显。
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2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042万,占网民整体的97.7%;网络直播经过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用户规模已经达7.16亿,相比于2021年12月增长1290万,占网民整体的68.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处于互联网风口的短视频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新增的用户数量大大超过其他互联网应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深耕短视频领域,就成了各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其中,短视频新闻评论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一、短视频新闻评论兴起的原因(一)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需要新闻评论是媒体对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议题进行是非评论或者舆论引导的一种文体。
在新闻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独家新闻获取越来越难的现在,传统纸媒更加重视新闻评论的作用,不少媒体开设评论专版,发表社论、评论员文章、读者来论等,多角度发出自己的声音,保持在舆论场中的引导力。
可以说,新闻评论以其特有的战斗风格,扛起了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大旗。
5G时代,网络通信技术为短视频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足不出户看世界,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
与此同时,人们也可以拿起手机,随时随地拍视频表达自己。
各类短视频博主也应运而生,并获得大量的粉丝。
客观地说,粉丝数量逾百万的短视频“大V”,影响力已经不逊于部分传统媒体。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和“摄像头”的自媒体时代,主流权威媒体更需要通过各种途经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升在舆论场中的引导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网络新闻评论的形式和传播方式,用户参与度不断提升,信息获取更加便捷。
网络新闻评论呈现多样化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其舆论引导和监督功能得到强化,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的意义在于加强社会互动和交流,引导舆论方向。
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多关注用户体验,加强内容质量管理,推动网络新闻评论的健康发展。
社会的互动和交流将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言论权利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网络新闻评论- 技术影响- 用户参与- 信息获取- 多样化形式- 舆论引导- 监督功能- 发展趋势- 社会互动1. 引言1.1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其中网络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一趋势下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不仅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还提升了用户参与度,使新闻传播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网络新闻评论也承担着舆论引导和监督的功能,引领公众舆论的走向,监督社会事务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意义和作用变得更加突出,未来发展趋势也更加值得关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网络新闻评论将进一步增强社会的互动和交流,成为构建信息社会中公共意识和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2. 正文2.1 新媒体技术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技术对网络新闻评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媒体技术提供了更快速、更便捷的传播途径,使得新闻评论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范围内。
无论是文字评论、图片评论还是视频评论,都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迅速传播,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新闻评论。
浅议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评论工作
2016.6NEWS TRIBUNE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时代,技术创新的速度超越了普通人的想象。
以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与新一代通信技术为开端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宛若一列和协号,呼地从我们身旁掠过,新媒体创新之快已经让我们来不及定义了。
事实上,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是与时俱进的。
一、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笔者研究了大量文章后发现:关于这个问题,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新媒体的特征进行了不同地研究与判断,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认识,但在这林林总总之中大家还是有一些共识。
对此笔者做了一些总结。
1.新媒体新技术新媒体首先新在技术创新上。
新媒体都有什么?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微博、微信、微视频、QQ 、论坛、网络杂志等等。
这些五花八门其实都有赖四样东西:手机、电脑、数字电视和网络。
其背后的真正“大佬”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通信技术。
新媒体其实就是人类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在新闻业中的现实表现。
2.新媒体新采编传统媒体在新闻的采编上形成了采、编、导、播等一整套十分成熟的新闻流水线。
流程清晰、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通俗地讲传统媒体的采编队伍就是新闻领域中的正规军。
新媒体由于技术创新带来了其采编方式地颠覆。
新媒体的诞生掀起了一场新闻界的“人民战争”。
全时、全域、全民、全速、全媒体、全渠道、全互动传播,正规军办不到的,通过“全民战争”的形式实现了。
例如2014年3月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在电视广播尚未报道时,已经有很多当事者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求助和发布消息,全国人民的焦点都集中在了昆明那个不眠之夜。
2016年10月11日,上海虹桥机场两架飞机在跑道内发生的飞行冲突事件,该事件最快最全面的消息来自微信朋友圈。
消息之快不仅跑赢了主流媒体,甚至跑赢了民航内部信息网络。
从新媒体的出现看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从新媒体的出现看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在信息飞速传播的当今时代,新媒体的崛起无疑给新闻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效性也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传统媒体在新闻评论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
报纸、电视台等媒体通常会经过一系列的采编流程,包括选题策划、采访、编辑、审核等环节,才能最终将新闻评论呈现给受众。
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相对滞后。
然而,在当时的传播环境下,受众对于新闻评论的时效性要求并不像现在这样迫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
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迅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事件发生的瞬间,人们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发布到网络上。
例如,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现场目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看法,这些评论几乎与事件的发生同步。
这种即时性使得新闻评论能够更快地反映公众的声音和态度,也让公众能够更及时地参与到对事件的讨论中。
新媒体的互动性也为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增添了新的维度。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往往是单向传播的,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评论者的观点。
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不仅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还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种互动能够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使新闻评论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而且,通过互动,新闻评论能够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及时反映出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
此外,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之快也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一条热门的新闻评论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使得新闻评论能够更快地形成舆论影响力,对事件的发展和解决产生推动作用。
然而,新媒体带来新闻评论时效性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布门槛较低,一些评论可能缺乏深度和准确性。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探究
传媒实务126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一、媒体融合的产物:澎湃新闻2014年7月,澎湃新闻(The Paper)作为媒体融合的新媒体产品正式上线,其依靠《东方早报》的编辑团队,致力于创建一个专注时政和思想自由的新媒体平台。
澎湃新闻在传统纸媒技术全面转向线上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整合文本、图片等资源,将视频、声音、动画和交互媒介技术融入传统的文字报道中。
在推出一年后,澎湃新闻迅速成为国内现象级的新媒体产品。
在新闻评论方面,澎湃新闻最早以社会类新闻为主,后来评论的内容逐渐涉及时政、经济、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1]。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已达10.32亿,微信有超过10亿的月活跃账户数,刷朋友圈、群聊、浏览公众号、打开小程序已经成为日常必备。
澎湃新闻注意到了微信等新媒体的巨大浏览量,入驻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并于2017年6月1日注册“澎湃新闻评论”公众号,并将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即“社论”“夜读”“马上评”。
二、“澎湃新闻评论”的数据分析澎湃新闻自2014年创立以来,新闻评论主要以三种形式呈现。
截至2022年2月15日,“社论”总计3569篇,“夜读”961篇,“马上评”3652篇。
其中,“社论”自澎湃新闻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马上评”在2017年之前发布频率并不稳定,2017年年中开始趋于稳定,每日平均2~3篇。
而“夜读”则在2019年之后才形成稳定的更新频率,2019年后保持一天发布一篇的节奏。
澎湃新闻作为媒体融合的产物,“澎湃新闻评论”的发展和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澎湃新闻评论”的样本选择本文选取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2月15日澎湃新闻发布的674篇新闻评论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
其中,“社论”和“夜读”保持大约两天一篇或者一天一评的发布频率,而“马上评”则平均每天最少发布2篇,更新较前面两者更为频繁。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传播生态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传播生态王传宝主持人语:在缺少独家新闻、关注独家观点的当今时代,新闻评论成为各媒体争夺受众的有力武器。
全新媒介环境下,新闻评论从内容到题材、从要素到风格、从性质到功能、从主体到客体,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本期专题围绕新闻评论的传播生态变化,新闻评论的传承与突破,报纸、电视新闻评论的挑战与应对,以及新闻评论作者队伍的素质要求等内容,约请业内有关人士进行讨论。
———主持人:秦超一进入21世纪,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其中新闻评论的繁荣尤为引人注目,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
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网络评论、博客言论、手机话语等新媒体评论给传统的新闻评论提出了挑战。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
当代新闻评论作为强化、反馈新闻报道效果的有力形式之一,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干预生活、监督社会、整合资源的力量。
新闻评论在当代尤其是现时代的发展、嬗变,可谓华丽转身,既是传媒深化报道机制、重建主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又是公民表达、公民参与的有力工具,更是构建公共空间、促进社会民主的重要路径。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媒体的出现有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信息、低门槛为特点的新媒体,克服了内容单薄、寄生性强的弱点和不足,通过整合的手段,不断拓展人和媒介之间的关系,将人和媒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争夺新闻受众群的同时,也扩大了受众群。
新媒体以海量信息、反应快捷见长,传统主流媒体则是以真实性、权威性制胜。
传统媒体通过纸质媒体扩版、电子媒体增加频道的方式,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厚度,以应对公众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
但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媒介时代,光靠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已经无法制胜,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度的信息,在转型期更需要具有指导性的观点信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资讯拼搏,而转向了更有厚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观点竞争时代,因此,一个全新的评论时代到来了。
从新媒体的出现看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从新媒体的出现看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其中,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传统媒体在新闻评论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流程和规范。
从选题、采访、撰写到编辑审核、排版印刷或播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这导致新闻评论往往在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才能与公众见面,其时效性相对滞后。
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平台,让信息的传播几乎达到了实时的速度。
新闻事件一旦发生,瞬间就能传遍全球。
与此同时,公众对于新闻评论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和即时。
他们不再满足于等待传统媒体经过漫长的制作周期后才发布的评论,而是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对事件的分析和评价。
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为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发表评论。
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客户端等成为了新闻评论的主要阵地。
例如,微博上的热门话题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用户的讨论和评论,形成舆论的热潮。
这种即时性的评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它的反应速度极快。
一旦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网民们能够迅速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评论几乎与事件的发展同步。
其次,评论的来源广泛。
不再局限于专业的评论员或记者,任何一个普通网民都可以成为新闻评论的主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再者,评论的形式多样。
除了文字评论,还有图片、视频、表情包等多种形式,丰富了评论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然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提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评论的即时性,很多评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严谨的论证。
一些评论只是基于一时的情绪和直觉,缺乏理性和客观性。
另一方面,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海量评论容易导致舆论的混乱和误导。
虚假信息、谣言等可能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影响公众的判断。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和价值,我们需要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注重评论的深度和准确性。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特征分析
1・.<«..-.••.•EPOBTERS'记g JNIR2019象、社会问题发表的评价性意见。
这种存在于网络的,具有评价性、政论性的文字,虽然不同于书面文章,但是其作为表诉意见性信息的本质是不变的。
在现如今,新媒体正在以不容忽视的力量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对我们的舆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笔者认为网络新闻评论是大家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对最新发表的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所发表的议论,这些议论不一定是正规的评价。
可以是在微信、微博、贴吧等任何一种平台上发表,都是网络新闻评论。
常见的网络新闻评论可分为两种:一是由传统新闻评论烦而来,承接了传统评论的语言文字特点、布局格式,有些网络评论也许就是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拷贝;另f是网络论坛,为观众提供f 交流意见的平台。
本文主要对后者网络新闻评论的W3行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征新媒体时代以前,传统媒体评论由来已久,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强大影响力,而网络新闻评论虽然没有传统评论那么长的发展时间,但是发展却异常迅速,因此有必要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具体表现为:信息传达的快捷性、交流各方的互动性、个体自主的开放性、意见表达的多元性以及传受双方的平等性。
(一)信息传达的快捷性网络新闻评论将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一边将新闻快速传播出去,一方面不断挖掘新闻的当前意义和价值。
网络评论的使用速度,体现在新闻受众群体接触方便和舆论的迅速形成;比报纸的文本输入过程,排版,印刷;电视评论的主题策划出版和广播,节目录制过程,操作过程,更省时,省力。
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已经到来的5G网络的覆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获得新闻资讯,这是比电脑更加融的客户端,这都號统媒体不可企及的。
新鲜歸闻的本质特征即时效性,网络新闻评论在僦过程中速度非常快,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固定排版,固定地依附于新闻报道之后,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做到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更新,并且没有固定的形式。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评论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评论分析摘要:在信息日益广泛传播的背景下,新媒体也开始蓬勃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个新媒体时代。
网络新闻评论有效的借助互联网,在新闻共享、新闻共论上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和创新。
但是,在网络新闻评论日益兴起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不足。
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入手,就网络新闻概念、网络新闻评论的利与弊进行分析,最后就其不足提出建议,以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新闻评论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不断革新,新媒体开始迅猛发展。
微博、微信、博客、网络论谈、贴吧等新媒体均产自于这个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当前,新媒体正面临着深刻变革,从事新闻传播业的人员应更加适应行业规则和树立责任意识,主动承担更多的媒体责任,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概念二十一世纪的新型网络评论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新闻发布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新型网络新闻评论更加注重让网民自己表达自己,满足了网民的基本需求,也为网民们提供了一个公开的交流场所,各种不同的观点在网络媒介的传播下互相交流和融合。
同时,拥有参与感也是网民愈发青睐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民通过网络评论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效的实现了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在笔者看来,所谓网络新闻评论就是个体或组织在一个庞大的交流平台上自由的发表个人的意见,表达个人的观点,提出个人的建议的行为。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一)传播时效性网络信息资源之丰富,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之迅速,自然造成公众对网络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的重视,体现为准确及时、快速反应。
在这样一个快速化信息时代,如果失去了时效性,也就等同于失去了新闻评论的影响力,如此一来,新闻评论也就失去了其引导舆论的能力。
因此,各大新闻网站都将新闻的时效性看作最关键的领域,在这上面苦下功夫,几乎在一篇报道发布的同时,与之相关的新闻评论就铺天盖地的袭来。
(二)关注热点性在现代社会里,新闻有着吸引大众眼球,引发社会关注度的作用,不管是财经、科技、体育,还是娱乐、文化等,新闻类型总是丰富多样。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以“人民网评”为例
网络新 闻评 论借 助 网络 的优 势 成为 大众新 闻评论 的重 要组成部分 。 金梦玉教
授在其 《网络新 闻实务 》 中将 网络新 闻评
论定义 为 : “ 网络新 闻评论 就是在 网络媒
出专属 的网络评论专栏 “ 人 民网评”。
2 、 分析评论 文本界定 由于评论文章较多 ,信息量较大 , 本 文以 2 0 1 3年 5月 1日到 1 0月 3 1日人 民 网“ 人 民网评” 所 刊登 的 1 8 3篇评论文章 作 为分 析对 象 , 文中所 有资料均来 自人 民 网观点频道 “ 人 民网评”栏 目。 3 、 评论选择题材分析 笔 者就 “ 人 民网评 ”网 络 评 论 选 择 的 题 材 进 行 分 析, 结果 如右 表 : 可 以看出 , “ 人 民 网评 ”
1 、 人 民网与 “ 人 民 网评 ”
评论选题 的范 围较广 , 在内容上以政治题 材为主 , 体现了人 民网宣传党和 国家 的政 策, 积极 引导社会 舆论 的重要作 用 。 其次
是媒体 的旗 帜和灵 魂。关于新 闻评论 , 赵 振字先生将 其定义 为 “ 新 闻评论 是传者 借用大众传播工具 或载体 , 对 新近发生或 发现 的新 闻事 实 、 问题 、 现象 直接表 达 自
新 闻评论 ,某一领域 的专家就该领域话题 发表见解 , 以促进受众对事件 的理解 ; 网民 新 闻评论 ,网 民就事件发表个人意见 。 其 中,网络媒介新 闻评论是 由网站编辑人员 或 网络 新闻评论 员就新 闻事实进行评论 , 代表 网站或个人对该事件 的态度 。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特点剖析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特点剖析作者:郭磊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10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使得人们接触外界环境更加便捷,手机、平板、电脑越来越普及,上网便利,想要了解的马上就可以了解到,与此同时这也就使得新闻得以更快速发展,因为新闻讲求时效性,快速高效的得到新闻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特点的剖析,使更多的人了解如何写好新闻评论。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评论;变化一、新兴媒体的特征各种网站,微博,微信,以及各种新闻媒体;新浪,腾讯等都成也现代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那么这些媒体都具有什么特征呢,接下来将先强调一下这些媒体所具有的特征。
(1)偶发性。
现在的一些媒体发布的内容会有用户原创的成分在其中,这就使得发布的消息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也没有规律,时间地点也自由,具有偶发性。
(2)碎片化。
碎片化即不完整,一部分一部分的,没有得到整合,网络新闻尤其是用户个人发布的新闻有时只是将现在一些实事发出去,零散的没有将前因后果等各种因素整合到一起,看起来就很零散,而对比之前的电视广播媒体,之前的媒体发布新闻会有固定的时间。
(3)个性化。
个性化是针对每个用户来说,微博,微信,博客中每一个用户可以将自己周边的新闻发布出去,从而使关注到的人了解到,甚至对于有开发能力的用户来说,还可以自己设置自己的平台,是自己的平台更具有个性。
(4)偶发性和碎片化两个特征合力而成,我们且称之为连续的议程设置。
看似渺小的两个特征,其实对于整体来说就很重要,偶发性和碎片化的组合是新媒体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不仅使得新闻更具有时效性,同时还使得发布的新闻包括面更加广泛。
(5)互动功能,以及还没有成为大规模态势的跨平台互动。
互动是新媒体的一大特色,使用微博,微信,人们可以自由的在平台上交流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得新闻不断传播。
二、新兴媒体新闻评论的特点说完新媒体的特征,再来说一下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特征。
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
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摘要】新闻评论在新媒体环境下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发展受到新媒体的兴起和影响。
新媒体改变了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使其更加便捷和广泛。
新闻评论形式多样化,从文字评论到视频评论,呈现出更加生动和多样化的内容。
新闻评论平台如微博、知乎等的崛起也为新闻评论提供了更多展现的机会。
新闻评论不仅具有社会影响力,还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专业的评论人员和平台来推动其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其发展现状值得关注。
未来新闻评论趋势将趋向多样化和专业化,新闻评论在新媒体时代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媒体环境、发展、影响、多样化、平台、社会影响、挑战、机遇、现状、趋势、地位1. 引言1.1 新闻评论的重要性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闻评论在解读、分析和评价新闻事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理清事件的主次,分析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事动态。
新闻评论可以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和思考。
作为新闻报道的补充和延伸,评论可以帮助公众获取不同角度的信息,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闻评论还可以促进公众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反思,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推动舆论引导和提升新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将对新闻传播产生深远影响。
1.2 新媒体环境的兴起新媒体环境的兴起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变革之一,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分享观点和参与讨论的方式。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速、广泛和多样化。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新闻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实时互动和评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传播
新 闻评论
有 心 人 会 发 现 。各 种 传 播 媒 介 在
束的信息 传播渠道 。
2信 息 接 受 渠道 多 样 .
转 换 技 术 和 功 能 增 强 了 的 移 动 通 信 工 具 ,实 现 移 动 通 信 工 具 与 现 有 互 联 网
增 加 新 闻 信 息 传 播 的 同 时 , 大 了 新 加 闻 评 论 的 传 播 力 度 。新 闻 评 论 无 论 从 形式 还是 内容 方 面都有 很大 的变 化 。 这是 适应 新媒 体 时代 的传播 环境 。 加
它主要体 现在三个环节 :
一
信 息 进 行 再 加 工 。 所 有 这 些 ,都 极 大 地 改 变 了传 统 的 传 播 环 境 。 现 出 不 呈 同 于 传 统 传 播 环 境 的新 特 征 。 这 些 新
特征 主要表现 为 :
1信 息 传 播 渠道 选 择 性 增 加 .
是 登 陆 方式 移 动 化 。 动上 网 、 移
第 一 ,受 众 具 有 更 加 强 烈 的 主 体
态 的 使 用 者 传 递 内容 和 提 供 服 务 。第
三 , 赖 新的技术 , 依 比如 利 用 新 的格 式
意 识 。 伴 随 着 网络 的 普 及 以及 新 的 媒
传 统 媒 体 由 于 其 性 质 和 技 术 的原
体运 作模式 的产 生 ,受众在整个传 播
深入研究 。
一
工 具 。今 天 的 人 们 更 多 选 择 从 电脑 上
看 电视 、 报纸 . 手机 上读 微博 、 读 从 看
新闻 。 ‘
3信 息接 受 工 具 移 动化 .
传 统 媒 体 时 代 .获 取 信 息 的 渠 道 受 限 , 传 统 媒 体 那 里 依 赖 性 地 获 取 从 信 息 是 受 众 接 受 心 理 的最 基 本 特 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背景下,尤其是微博出现后,新闻评论出现哪些变化和问题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速度发展,网络数字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也有人叫做“后网络传播时代”。
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有四大特征:一是互动性。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先进者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这使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二是快捷性。
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具有更加传播的特点,为传播媒体打通了渠道。
三是大众性。
新媒体由于形式多样,使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主体。
四是多元性。
新媒体不断的涌现,内容涵盖面广,其表示形式表现出日趋多元化的特征。
在此背景下,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和力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中国的新闻媒体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新闻评论的繁荣也引人注目,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
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网络评论、博客言论等新媒体评论给传统的新闻评论提出了挑战。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
当代新闻评论作为强化、反馈新闻报道效果的有力形式之一,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干预生活、监督社会、整合资源的力量。
新闻评论在当代尤其是现时代的发展,可谓华丽转身,既是传媒深化报道机制、重建主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又是公民表达、公民参与的有力工具,更是构建公共空间、促进社会民主的重要路径。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媒体的出现有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信息、低门槛为特点的新媒体,克服了内容单薄、寄生性强的弱点和不足,通过整合的手段,不断拓展人和媒介之间的关系,将人和媒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争夺新闻受众群的同时,也扩大了受众群。
新媒体以海量信息、反应快捷见长,传统主流媒体则是以真实性、权威性制胜。
传统媒体通过纸质媒体扩版、电子媒体增加频道的方式,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厚度,以应对公众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
但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媒介时代,光靠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已经无法制胜,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度的信息,在转型期更需要具有指导性的观点信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资讯拼搏,而转向了更有厚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观点竞争时代,因此,一个全新的评论时代到来了。
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上的评论多是以政治性、思想性为诉求点,追求宣传为王。
在此背景下,公众的价值观相对趋同,以党报为主要阵地的新闻评论,则面孔庄严、义正辞严,虽然不乏评论佳作,但总的来说形式单一,说教味浓,语言老套干瘪,容易使人产生阅读疲劳,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以网络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之后,出现了全新的变化。
因为网络的低门槛,让公民发言成为可能。
网民们可以在BBS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尤其是微博)等阵地上,相对自由地表达观点。
这种被解放了的表达欲望,刺激了网民们的评论欲望,开发了普通公民的评论潜力。
网络评论以崭新的、革命性的方式出现,网络上不乏真知灼见,更不乏观点激荡,再加上简单、随性的评论形式,对传统的新闻评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新媒体的发育,是一种技术进步。
新媒体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则远远不止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
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多元的观点表达成为可能。
新媒体的冲击,为评论生态的变化提供了契机;传统主流媒体的介入和发力,为评论生态的变革提供了支撑;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动,为评论生态的繁荣提供了动力。
具体说来,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出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评论地位显著提高报纸的四大要素分别是新闻、评论、广告和副刊。
但是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有党报的社论或少量的专栏刊发评论,多是报纸评论员和党政领导的作品。
今天的评论生态之繁荣,让人为之瞩目。
不仅阵地多,刊发数量大,各媒体对评论的重视也成为当然的选择。
主流党报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一如既往地重视评论,并且评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改观。
都市报有影响的评论版也越来越多,如《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
新华社也大大加强了评论的经营,《新华时评》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品牌。
电视评论的分量也越来越足,不仅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的影响深入人心,各地的广播、电视评论,都风起云涌。
网站的观点频道更是网站经营的重中之重,有影响的有人民网的《观点频道》、新浪评论、湖南红网的评论等。
评论不仅成为媒体的旗帜,更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些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中国青年报》和《新京报》的评论,就成为其品牌的核心支撑。
2、公民表达更加自由评论是以批评性见长,此批评不是狭义上的批判、揭露,当今评论的价值标准是理性、建设性。
不仅要发挥舆论监督、针砭时弊的投枪和匕首的功能,更要发挥解疑释惑、深入人心的作用。
它其实是一种公民表达,公民可以就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小到社会事件,既可以直舒胸臆,也可以微言大义。
评论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也成为公共领域建构的一种路径。
不抓辫子、不扣帽子成为共识,“解放思想,首先是解放表达权”,这一主流思想,成为公民自由表达的一个强心针和定心丸。
公民表达的自由,不仅仅是政策和思想的界线被放宽了,新媒体所提供的技术保证也功不可没。
网络发言的自由,手机短信、微博的随意,都使得自由的内涵有所拓展。
当然,这种自由不是无限度的自由,而是在国家政策、法律范围内有限度的自由。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自由度的扩展,也经历了一个不断纠偏、不断更新的过程。
新媒体时代对信息的解读需要引导,但引导需要的是艺术,而不是简单的禁声和封堵。
新闻生态的这种变化,也直接关系到评论的自由表达的生态。
3、评论领域越发宽广评论的领域越来越宽。
可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评的,关键是怎么评。
时政评论厚重有力,经济评论议论风生,军事评论丰富多彩,文体评论群言无忌。
无论是公共话题,还是社会热点,无论是国际风云,还是政治议题,每个领域都有评论涉及。
评论领域的宽广,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
网络上无所不有,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使得评论更加自由。
网络评论自由也向传统媒体延伸。
评论领域的宽广,也与改革开放的风气有着莫大的关系。
越开放,越自信。
越自由、越宽广。
越宽广、越繁荣,评论生态的这一特点,是当代中国生机和活力的体现,也是中国逐渐强大、更加自信的表现。
4、观点碰撞日趋激烈“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一点,可以概括当今评论的生态。
评论的繁荣,在于冲突和宽容。
没有冲突,便很难有观点的交锋和激荡,也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与。
在转型期,由于价值观念的多元、身份地位的不同,冲突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特征不可避免地投射到了新闻评论领域。
公民意识的逐步增强,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自我表达,路见不平有人吼,“有了快感你就喊”、“想唱就唱”的表达欲望,让表达的禁锢越来越少,对权威的迷信也随之稀薄。
精英人士垄断话语权的时代,在新媒体时代结束了。
正因如此,冲突的现实背景、自由表达的保障,使得观点的碰撞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常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元观点的表达和碰撞,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立体,也更加客观。
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使得评论的素材俯首即拾;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公民的评论素养逐渐提升,评论成为人人可用的工具,这也使得观点碰撞有了更加深厚的基础。
5、评论形态日趋丰富就报纸评论而言,评论的形式有社评、编辑部文章、来论、专栏评论、小言论以及编后等样式。
现在,主流的样式是以“时评”的形式出现的评论。
它基本上是来论。
报纸的评论版越来越成熟,不仅有社评以及对社评的回应,还有类似于西方报纸评论版专页。
有一句话评论,有“新闻点睛”。
有专栏评论,也有新闻述评。
有专家评论,也有百姓话语。
此外,“对话”这种形式的评论也更加普遍。
一些评论记者,通过与当事人或者某领域的专家的对话形式,更加深入地揭示新闻背后的事理。
广播、电视的评论也日趋多样化。
在这里,笔者所指的评论形态,不唯这些形式,而是指评论的方式更加丰富,可以有媒体的正规评论,也可以有网友的三言两语。
可以有厚重的本报评论员文章,也可以以“新闻跟贴”的“堆宝塔”的形式表现。
至于博客、播客、微博、手机短信等,自取所需,各尽其用,只要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可以拿来一试。
这些评论样式,丰富了评论的形态,也改变了评论的生态。
6、评论时效更加及时以往的新闻评论,虽然名曰“新闻”评论,但除了少数针对性比较强的社论,多数是以思想性、说理性为主的专栏评论,也有一些见事说理的小言论,但多数时效性不强。
新媒体时代,热点事件很快就会成为舆论激荡的焦点,如果不能抓住时机,很可能会丧失最佳评论时机,因此,“时评”的走红就成为必然。
时评,它强调迅速及时,如果新闻是咖啡,评论则是咖啡伴侣,并且同步相伴,这样才能借助对新闻的解读,发掘和深化新闻价值。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的报道是全时空的,新闻评论也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只有第一时间的反应,才能够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才能够有效地引导舆论。
因此,要像强调新闻时效一样强调评论的时效,只有及时的评论,才能和新闻一起,共同向受众呈现出事件的全貌。
7、评论作者身份多元新媒体时代,评论的门槛大大降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观点和看法。
评论的作者队伍,其身份也更加多元,一改早先的媒体专职评论员和党政干部的单调格局。
新闻时评队伍中,有大学生,也有专家学者;有平头百姓,也有领导干部;有宣传部门的指定发言者,也有公共知识分子;有精英人士,也有草根人物。
《南方周末》甚至在来信版中,选取了一些小学生的发言。
评论的解放,是思想的解放,也是身份的解放。
人人都可发言,人人皆可表达。
这既是一种思想自由的表现,也是公民意识逐渐增加之后,公民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8、评论语言更加鲜活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评论的冲击,不仅仅是表达身份、表达领域、表达议题和表达尺度的冲击,其新鲜、自由、活泼而有生命力的语言,也改变了传统评论语言的严肃有余、灵动不够的秩序和格局。
网络评论语言生动和活泼,也慢慢洇上传统媒体的页面。
现在的新闻评论,语言不拘一格,可以是生活中的大白话,也可以引经据典;可以是率性的表达,也可以有严谨的论证;可以直抒胸臆,也可是旁敲侧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鲜活是思想鲜活的体现。
少禁锢、多自由,自由会使表达更加轻松、更加有趣,而语言的鲜活,则使评论脱掉了沉重的外衣,以更直接的方式、更有效率的表达、更吸引人的说理来传播观点。
这是当代新闻评论生态的一个最值得肯定的方面。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生态呈现出多元、冲突、宽容、鲜活的面貌。
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实生活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许多问题都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新闻评论开放化从根本上说是对转型期社会特征的一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