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

氨氮主要来自于养殖废水和饲料残渣,如果不及时处理和控制,会给水产养殖业产生危害。

本文将分析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处理技术。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恶化: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高浓度的氨氮会使水体的氧含量降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状况,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2. 水生生物受损:高浓度的氨氮会对水生动物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导致鱼类和虾蟹等养殖物种的营养摄取和生长受到限制。

3. 养殖效益下降:氨氮污染会使鱼类和虾蟹等养殖物种的免疫力下降,易患病死亡,减少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1. 生物方法:利用一些生物物种来降解和吸收氨氮,例如利用硝化细菌对氨氮进行硝化转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也可以通过放养一些具有氨氮利用能力的水生植物,如水稻苗和苔藓等,通过吸收氨氮来净化养殖水体。

2. 物理-化学方法:采用一些物理或化学手段来处理氨氮污染。

通过通风和曝气等方法,将水中的氨氮气化释放到大气中;利用吸附剂、离子交换剂等物质来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氨氮。

3. 循环农业技术:养殖废水中含有的氨氮可以用作农田的有机肥料,通过养殖废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氨氮的排放和污染,实现农田和水产养殖的良性循环。

4. 水质监测和管理: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养殖水体的氨氮浓度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氨氮污染问题。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合理调整饲养方式和投喂量,减少废水和饲料残渣的排放和浪费。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产生的危害不可忽视。

通过采取适当的处理技术,合理管理养殖环境,可以有效降低氨氮污染带来的影响,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而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鱼类养殖中适宜的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方法,以确保鱼类的良好生长环境。

一、氨氮对鱼类养殖的影响氨氮主要由鱼类的代谢产物、鱼饵残留物和鱼粪尿等无机氮化合物生成。

当氨氮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鱼类产生毒性作用,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鱼类呼吸困难、免疫力下降、食欲不振等严重问题,甚至造成死亡。

二、适宜养殖水体氨氮的控制方法1. 水质管理合理的水质管理是控制鱼类养殖水体氨氮的关键。

首先,要保持水体的循环,增加溶解氧含量,促进氨氮的氧化和转化。

其次,定期抽排底泥,避免底泥中过多的氨氮污染水质。

最后,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多的氨氮产生。

2. 生物过滤系统生物过滤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水体氨氮控制方法。

通过利用硝化菌降解氨氮,将其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有毒氨氮浓度。

这种方式需要在养殖池中增加适量的生物过滤器,提供良好的生物附着面积,为硝化菌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

3. 水体曝气处理水体曝气处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氨氮控制方法。

通过加强水体中的氧气供应,促进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可以使用曝气装置或喷嘴等设备,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并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加强氮气转化的效果。

三、高氨氮水体的处理方法当鱼类养殖水体中出现高浓度的氨氮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对鱼类造成更大的伤害。

1. 增加水体循环对于高氨氮水体,首要的处理方法是增加水体的循环,提高氧气供应量,加速氨氮的氧化转化。

可以通过增加水泵或水循环设备来实现。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饲喂,减少氨氮的产生。

2. 水质调节剂的使用适量使用水质调节剂是处理高氨氮水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良好的水质调节剂可以中和水体中过高的氨氮浓度,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选择水质调节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避免使用对鱼类有毒性或副作用的产品。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为 了防止养 殖水 体氨 氮含量 过 高 ,除了定 期检 测水
中氨的指标 外 ,还要注意 : ( 1 )加换新 水 。适 时加注新 水 或换去部分老水 ,是最 直接 、经济而快捷有效的办法 ; ( 2 )增氧 。高 温季节晴 天中午开启增 氧机 曝气 ; ( 3 )生
六 氨氮控制指 标
的皮 、胃、肠道 的粘膜 ,造成 渗透 调节失调 ,引起 体表和 血呈 红色 ,最 为明显 ,其次是臀鳍基部前端 、眼眶外缘 、 内部器官 充血 ,表现 出与 出血性 败血症相似 的症状 ,造成 鳃盖边缘和 口腔 充血呈红色 ;体色变浅 ,体表 粘液增多 , 鱼类大批死亡 。 鳃 丝呈 紫色 。解剖 腹腔 可见 血色 发暗 ,紫 而不 红 ,肝 、
发生。在养殖水域存 在的有害物质 中 ,氨氮 比亚硝酸盐和 多 ,透 明度低 ,一般 在3 0 c m以下 ;二是水质 老化 ,没有 硫 化氢等对水产养殖 的危害事故更频 发 ,带来的经济损 失
更 巨大 ,氨氮 已成为养殖鱼类 的隐性杀手 。


氨氮的危害
四 氨氮中毒症状
由于氨对水产动物 的毒 害依 其浓度不 同而不 同,氨氮
1 . 慢 性 中毒 症 状
白天有浮头现象 ,采取增 氧措施 效果不明显 ;易发鱼
进入鱼 体 ,损伤鳃表 皮细胞 ,使血液和组织 中氨的浓度升 病 ,即使对症 治疗但效果很差 ,即使 鱼病 治疗 好后很快又
高 ,降低血液的载氧 能力 ,使鱼呼吸 困难 ,食 欲减退 ,影 复发 ,病鱼死亡较快 。
氨 氮 在 养 殖 水 体 中 以 两 种 形 式 存 在 :一 种 是 氨
强 的毒 害性 ;另一种是铵 ( NH ),又叫离子态氨 ,对水 产动物 无毒 。由于氨具有 较高的脂溶性 ,能通 过鳃和皮膜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氨氮是一种水质指标,是指水中以氨(NH3)和离子态氨(NH4+)的形式存在的总氮的含量。

在水产养殖中,氨氮污染是一种常见的水质问题,它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很大。

本文将分析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

1. 造成鱼类死亡水产动物对氨氮污染很敏感。

当水中的氨氮含量超过一定的浓度时,会对鱼类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鱼类死亡。

氨氮的毒性主要是由离子态氨引起的,当水中的氨氮浓度超过0.05mg/L时,就会对鱼类造成毒害。

2. 影响鱼类生长氨氮污染会影响鱼类的生长,降低鱼类的体重和体长。

长期处于高氨氮浓度的环境中,鱼类的生长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3. 降低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氨氮污染会对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鱼类在高氨氮浓度环境下,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害,从而影响鱼类的健康和品质。

同时,氨氮污染还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营养价值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氨氮污染处理技术1. 曝气法曝气法是一种常见的氨氮处理技术,通过将水体曝气,促进氨氮的氧化,使其转化为硝态氮,达到降低水中氨氮浓度的目的。

2. 生化处理法生化处理法是将水中的氨氮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该技术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好氧处理需要供氧,厌氧处理则不需要供氧。

生化处理法的处理效果稳定可靠,但需要一定的投资和运营费用。

3. 植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是将具有氨氮吸附和代谢能力的植物引入水体中,通过植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生物组织中的氮素和碳水化合物。

植物修复法的优点在于投资和运营成本低,同时还能起到美化水质、增加氧气、减少水生植物病害等其他作用。

4.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一种可行的氨氮处理技术,该技术通过利用光合有机质自然降解氨氮,从而达到降低氨氮浓度的目的。

该技术不需要投资和运营成本,但处理效率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很大,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技术进行治理,以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摘要】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污染问题,会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严重危害。

本文首先介绍了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如影响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导致水生物大量死亡等。

其次分析了影响水产养殖氨氮污染的因素,包括养殖水体流速、温度、养殖密度等。

然后介绍了处理氨氮污染的技术,包括常见的氨氮污染处理方法如生物法、化学法以及新型氨氮污染处理技术如纳米材料技术。

通过对这些处理技术的分析,可以有效减少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加强氨氮污染的处理技术研究,对于保护水产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氨氮污染、水产养殖、危害、影响因素、处理技术、常见处理方法、新型技术、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污染问题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池塘和水体中的氨氮排放量逐渐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质恶化,从而影响了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氨氮会直接毒害水生动物,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发育;氨氮会降低水中氧气的含量,导致水体缺氧,加重了水产养殖环境的恶化;氨氮会促进水体中有害藻类和细菌的生长,导致藻华爆发和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处理氨氮污染成为了水产养殖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各种处理氨氮污染的技术不断涌现,包括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方法。

新型氨氮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水产养殖行业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选择适合自己养殖场具体情况的氨氮污染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2. 正文2.1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1. 氨氮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氨氮是水生生物的致命毒素,当水体中氨氮浓度过高时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影响养殖物种的生长和繁殖。

2. 氨氮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氨氮的过量输入会导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加剧,从而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质和水产养殖环境。

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

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

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一、引言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技术的进步,水产养殖废水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废水中的氨氮含量高是水产养殖废水的主要特点之一,过量的氨氮排放将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和鱼类养殖受损等。

因此,探索高效的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技术对于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水产养殖废水氨氮生成机制水产养殖废水中主要存在两种形式的氨氮:游离态氨氮和氨基酸态氨氮。

其中,游离态氨氮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但过量的排放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氨基酸态氨氮是由于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残留和鱼体代谢产生的,其生物降解速度较慢,容易在水体中积累,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研究氨氮的转化机制以及水产养殖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技术1. 生物法处理生物法是目前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氨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生物法处理技术包括沼气池法、微生物降解法、人工沉淀池法等。

其中,沼气池法能够同时处理有机物和氨氮,通过沼气池内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有机质的降解和氨氮的转化。

微生物降解法则利用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代谢特性,通过生物膜或者悬浮态微生物的附着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机氮。

人工沉淀池法则通过氧化反应和沉淀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沉淀下来,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2. 物理化学法处理物理化学法也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氨氮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用的物理化学法处理技术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沉淀法等。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氨氮,将其转移到吸附剂表面,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离子交换法则利用树脂材料的特殊结构和性质,以离子交换的方式将废水中的氨氮与树脂上的其他离子进行置换,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氧化还原法通过改变废水中的溶氧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然后通过滤网或沉淀的方式将其去除。

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衢江区水利局王俏俏随着工业污染排放、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水产养殖中过量投喂饲料行为等,淡水养殖水体中氨氮超标致使水生生物中毒死亡的的事情频繁发生,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水体中氨氮的积累和危害池塘养鱼水体中的总氨氮一般以两种形式即非离子氨(NH3)和铵离子(NH4+)存在,在pH值小于7时,水中的氨几乎都以NH4+的形式存在,在pH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NH3的形式存在,温度升高,NH3的比例增大。

氨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指非离子氨的危害,非离子氨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后,对酶水解反应和膜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表现出呼吸困难、不摄食、抵抗力下降、惊厥、昏迷等现象,甚至导致水生生物大批死亡。

另外,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高浓度氨氮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对生物体产生危害,而亚硝酸盐又是强氧化剂,不仅会使生物体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

二、氨氮超标的防治措施根据《渔业水质标准》,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

目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降低水体中氨氮的含量,防治氨氮中毒。

(一)科学进行养殖生产1、做好清淤工作,经常换水,保持水体新鲜。

2、饲料过量投喂是造成氨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减少饵料系数,提高饲料使用率,减少养殖生物的粪便排泄量。

3、用盐酸或醋酸调节PH值,降低PH值至7.0以下,降低氨氮毒性,再用沸石粉、麦饭石等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氨氮。

(二)利用微藻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微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以水为电子供体,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有机质。

能吸收水体中的氨氮并将其转换合成氨基酸等含氮物质,是水生生物的天然饵料。

微藻还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水体中充足的氧气能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同时可减少水体因缺氧而形成的恶臭气味,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和减轻氨氮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提高鱼类食欲和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发育。

(三)利用微生物制剂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微生物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体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性菌制剂。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氨氮污染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

氨氮是水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当水体中的氨氮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水产养殖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和处理技术两方面展开阐述。

一、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1. 影响水产生长发育水产动物对水质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水中富集的氨氮会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还会引起大量的死亡。

研究表明,水中氨氮浓度过高会影响水产动物的呼吸、消化和代谢功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缓慢。

2. 导致水产养殖疾病水体中氨氮过高容易诱发水产动物的疾病,特别是对于鱼类而言,氨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鱼类在氨氮浓度过高的水中容易受到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进而影响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3. 导致水质恶化氨氮是一种有机物质,在水体中会发生降解反应,产生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这两种物质都是对水产动物有害的物质。

亚硝酸盐对水产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强烈毒性,而硝酸盐也会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氨氮污染处理技术分析1. 生物法处理生物法是目前常用的氨氮污染处理方法,其利用微生物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的过程。

常见的生物法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两种方式,通过控制水体中氧气浓度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达到降解氨氮的目的。

生物法处理氨氮污染的优点是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但是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和维护成本较高。

2. 化学法处理化学法处理氨氮污染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如硝酸盐和氮气。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和硫化铁等,这些化学药剂都能有效吸附和氧化水体中的氨氮,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化学法处理氨氮污染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明显,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成本较高,且还需要考虑对水体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
总氨氮);
▪ 多开增氧机 ▪ 使用磷肥来刺激藻类生长,吸收氨氮; ▪ 控制水体pH在7.6~8.5之间,不让池塘的
pH值过高;
▪ 目前较理想的处理方案:
(1)晴天上午施用沸石粉10~15kg/亩.米,2 小时后泼洒光合细菌2~4L/亩.米。夜间8~10 点施放粒粒氧。(主要针对有藻色水体)
(2)第一天上午泼洒磷肥(过磷酸钙)5~10 斤/亩,第二天上午用降氨灵250~300g/亩.米 浸泡2小时后泼洒。当天夜间施放粒粒氧。 (主要针对没有藻色水体)
▪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光合细菌”、 “降氨灵”等富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 等有益微生物菌的水体用微生态制剂,并 配合抛洒“粒粒氧”等池塘底部增氧剂, 增加池底溶氧,直接参与水体中氨氮、亚 硝酸盐等的去除过程,将有害的氨氮氧化 成藻类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
▪ 6.其他措施 ▪ 合理的放养密度;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 施用沸石粉吸附氨氮(1g沸石可除去8.5mg
▪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 (NH3),又叫非离子氨,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 毒。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 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 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 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 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 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 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 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 低内部离子浓度。
一倍
▪ 溶氧:较高溶氧有助于降低氨氮毒性 ▪ 盐度:盐度上升氨氮的毒性升高 ▪ 以前所处的环境
▪ 长期处于氨氮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动物也能够耐受氨氮也更高
氨氮的毒性表(盐度0-0.5ppt)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水体中氮的循环在水产养殖水体中氮是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的营养元素。

水体中无机氮以硝酸盐(N03-)、亚硝酸盐(N02一)、氨(NH。

)和铵(NHt+)四种形式存在,绝大多数藻类总是优先利用氨(NH。

)和铵(NHt+),然后再用硝酸盐氮(N037)。

水体中氮的循环可简述如下:影响硝化作用的因子主要有溶解氧和水温,其适宜溶解氧值应大于1毫克/升,在5—6毫克/升时硝化作用可达到一个高峰值。

当水温在5-30。

C范围内,硝化作用的强度可随水温上升而升高。

反硝化作用也称为脱氮作用,是在脱氮菌(反硝化细菌)作用下完成的。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因子主要有溶解氧、PH值和底物浓度。

溶解氧在0.15—0.5毫克/升范围内利于反硝化作用;PH值在7-8间利于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随N03一和N02一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后达饱和速率。

在水产养殖水体中铵(N}I。

+)和硝酸盐(N03’)是微毒或视为无毒,而氨(NH3)和亚硝酸盐(N02-。

)对鱼类是有毒的,在池塘养殖中养殖密度大表现尤为突出,必须加以控制。

2、氨氮2.1氨氮的来源及危害氨氮在养殖水体以氨(NH。

)和铵(NH4+)两种形式存在,前者对鱼类有较强的毒性。

氨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它通过鳃和皮膜进入鱼体,损伤鳃表皮细胞,使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血液PH值升高,从而引起鱼体内多种酶的活力异常变化,反映为机体代谢功能失常或组织机能损伤,使鱼体不能正常反应,严重时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造成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性败血症相似的症状,并降低鱼体的免疫力,影响鱼类的生长。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水中的残饵、鱼类代谢产物、肥料和水生动植物残骸。

在精养池中人为的大量投饵和施肥,会使池塘中含氮有机物增加,造成水体的污染。

水产养殖中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多少主要取决于饲料中蛋自的含量和投饲量。

《2024年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范文

《2024年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范文

《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篇一一、引言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快速发展,水产养殖废水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其中,氨氮是水产养殖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水体环境质量及水产动物的生长。

因此,对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水产养殖废水氨氮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水产养殖废水氨氮的来源及危害水产养殖废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饲料残渣、动物排泄物及底泥等。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及浮游生物的繁殖,进而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产动物因缺氧而死亡。

此外,氨氮还会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其品质和产量。

三、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方法针对水产养殖废水中氨氮的处理,目前主要有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及综合法等方法。

1.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氨氮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主要包括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其中,硝化反应是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反应则是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生物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的主要方法。

2.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氨氮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其中,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废水中的氨氮;离子交换法则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废水中的氨氮进行离子交换;膜分离法则是利用膜技术将废水中的氨氮与其他物质分离。

这些方法具有处理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

3. 综合法综合法是将生物法与物理化学法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联合作用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例如,可以先通过物理化学法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氨氮去除,然后再利用生物法对剩余的氨氮进行处理。

综合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四、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及优化措施针对不同的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方法,实际应用效果各有差异。

水产养殖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危害及治理分析

水产养殖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危害及治理分析

S h u i c h a n y u y e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污染、非点源污染、畜禽产业的污水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氨氮污染和亚硝酸盐污染的其他原因的增加,水体中的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污染,其可导致水中溶解氧的过渡消耗致使水产生物无法存活,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益,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水体中的氨氮和硝酸盐具毒性,其对水产养殖产品的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严重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高密度工业养殖技术的不断普及,对氨氮污染控制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因此,找寻合理的方法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危害性降到不具备威胁的范围内,实现水生物的健康生长,成为目前人们研究关注的热点。

一、水产养殖中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危害鱼虾蛋白质的代谢就会产生氨,甲壳类动物的排泄物含有超高的氮,所以氨氮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在水产养殖中如果不能有效对水中氨氮含量进行有效降低,会严重危害鱼虾的正常生长,甚至会让鱼虾身体中的酶产生作用,导致其被毒害;亚硝酸盐氮对水产品的危害在于能破坏鱼虾器官,导致鱼虾难以进行氧气的输送,必须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有效预防,保障水产养殖户的劳动资本。

以对虾的危害为例,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发现,氨氮对虾的幼体具有毒害的作用,虾会随着不断的增长而增强对氨氮的抵抗力,而虾的幼体则难以承受,在虾的幼体培养中,氨氮会基于LC50的安全浓度为0.093mg/L,EC50的安全浓度则为0.025mg/ L;用亚硝酸盐氮对虾幼体进行实验,斑节对虾自无节幼体变态到仔虾的发育过程,虾的幼体随着成长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不断增加,无节幼体的亚硝酸盐氮基于96h LC50的安全浓度为0.11mg/L左右;仔虾的亚硝酸盐氮基于96h LC50的安全浓度为1.36mg/L左右,由此得出,氨氮与亚硝酸盐会让虾体中的PO、溶菌酶与SOD的活性变低,自由基氧化物会变多,导致虾体的抵抗力衰减,正常生理被破坏。

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盐的毒害作用及应对措施

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盐的毒害作用及应对措施

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盐的毒害作用及应对措施在水产养殖中,我们经常遇到池塘中氨氮和亚硝盐过高的问题。

确实,因为养殖过程中氨氮、亚盐超标的问题,每年都有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

关于如何处理氨氮、亚盐超标,笔者认为做好几点,这个问题的处理并不难。

氮元素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氨氮、硝酸氮(NO3-)、亚硝酸氮(NO2-),硝酸氮对水生生物是无毒的,氨氮、亚硝酸氮是有毒的。

一、氨氮亚盐是如何毒害鱼虾的?氨氮的毒害作用氨氮,一般以分子氨的形式渗入鱼体内,由于分子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鱼血液中血红蛋白分子的Fe2+氧化成为Fe3+;虾是血蓝蛋白,分子氨会将虾血液中的Cu+氧化成Cu2+,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呼吸机能下降,造成生理缺氧。

由此可见,水体溶氧越低,氨毒性也就越强,鱼虾越容易缺氧窒息。

同时,氨也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先是侵袭粘膜组织,特别是鳃的表皮和肠粘膜,这些都是比较脆弱的器官;其次是神经系统,使鱼虾等水生动物的肝肾系统遭受破坏,引起体表及内脏充血、肌肉增生及出现肿瘤,严重的发生肝昏迷以致死亡。

所以,即使低浓度的氨,长期存在水体中,也会腐蚀鱼虾的鳃组织器官,出现鳃小片弯曲、粘连或融合等现象。

亚盐的毒害作用亚盐的毒理与氨氮相似,同样也是把鱼正常血红蛋白(虾为血蓝蛋白)下的Fe2+氧化成Fe3+,降低血红蛋白的携带氧气的能力,造成鱼体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这种现象与人体一氧化碳中毒原理是一样的。

另外,在pH较低的情况下,亚盐易与仲胺类(以硝基化合物,与醛或酮类化合物为原料生成的一类物质)物质生成亚硝酸胺,加重亚盐的毒性,造成鱼虾厌食烦躁不安的现象。

二、氮的来源1、池塘底质。

池塘底质中的氨氮本质上来源于上一造养殖期间遗留下来的污染,其浓度取决于休耕期间干塘晒塘的处理程度。

如果休耕期间池塘淤泥能够彻底干燥,将氨氮全部氧化为硝酸,则回水后,当底泥中的氧气被消耗完毕,硝酸往往被作为电子受体和氢受体而还原为氮气。

因此,残余的氮不会太多。

《2024年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范文

《2024年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范文

《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废水中的氨氮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氨氮是水产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研究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技术,对于保护水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产养殖废水氨氮的来源与危害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饲料残留、养殖生物排泄物及死亡生物体的分解等。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氨氮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技术研究针对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氨氮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水中的氨氮,如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氨氮,从而达到去除目的。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膜技术将水中的氨氮与其他物质分离。

物理法处理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处理。

2.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氨氮与药剂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目的。

氧化还原法则是通过氧化剂将氨氮氧化为无害的氮气或硝酸盐。

化学法处理效果好,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需谨慎使用。

3. 生物法生物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膜法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或硝酸盐,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其中,生物滤池法因其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

四、实例分析以某水产养殖场为例,该场采用生物滤池法处理养殖废水中的氨氮。

首先,对进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然后进入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或硝酸盐;最后进行排放或进一步处理。

经过实际运行,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废水中的氨氮含量,提高了水质,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水产养殖:虾蟹养殖遇氨氮死伤无数?学会氨氮的调控利用就好了!

水产养殖:虾蟹养殖遇氨氮死伤无数?学会氨氮的调控利用就好了!

水产养殖:虾蟹养殖遇氨氮死伤无数?学会氨氮的调控利用就好了!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包括氮、碳、磷、硫4种主要物质,而后3者形成的产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对鱼类的影响程度不是很大,当氮以分子氨态或亚硝酸盐氮态存在时,却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

当前以强饲为特征的集约养殖方式加大了水体有机氮物质分解转化的负荷,微生物分解环节严重受阻,从而成为水体系统循环过程的制约瓶颈与顽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污染,引发出诸多病害、药残、食品隐患等问题。

水体系统的氨氮循环及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研究热点。

1 养殖水体内氨氮循环与脱氮过程(1) 水体氮素的来源构成集约养殖水体氮素的来源主体为饵料残剩物和粪便排泄物的分解,其次为老化池塘底泥沉积物氨化分解,再次为施肥积累。

养殖生产包括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片面追求产量经济效益,强化水体系统外的能量物质的投入。

过量的投饵,形成大量有机代谢废物的沉积,致使水体系统的分解环节受抑制,造成硝化反应难以通畅完全进行,自净能力减弱,产生多种有机酸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中间有毒有害产物同时,这些中间有毒产物也可再由含氮化合物通过反硝化细菌还原而返复积累。

自然状态下水体氮素的来源:①一些固氮藻类及固氮细菌能把大气层中的氮气转变为有效氮。

②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最终代谢产物主要为氨态氮(NH3),其次为尿素和尿酸。

③藻类细胞自溶与有机碎屑沉积物的矿化作用,使以颗粒状结合着的有机氮以NH3-N的形式释放到水体中。

④地面泾流及域外污水串用带来的氮的污染问题也愈加突出,等等。

对自然状态的氮素来源构成及转化过程应清楚把握和准确运用,才能不悖其水体物质转化循环规律,达到健康高效生态养殖的目的。

(2) 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是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部分。

其特点是:①消费者:鱼虾类养殖动物为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数量多、投饵量大,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和残饵。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摘要】水产养殖对于人类食物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氨氮污染却对水产养殖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氨氮的主要来源包括废水排放和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减少以及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为了减轻氨氮污染的影响,人们开发了一系列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

常见的处理技术有生物滤池和曝气池等。

新技术如微生物降解和工程处理方法也在氨氮污染治理中得到应用。

氨氮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性,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新的技术来应对氨氮污染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关键词:水产养殖、氨氮污染、危害、来源、水生生物、处理技术、常见技术、新技术、治理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水产养殖的重要性水产养殖在当今世界的食品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以及缓解食品短缺问题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产养殖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鲜食品,还为许多渔民提供了生计来源。

水产养殖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鲜活海鲜消费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也逐渐成为了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比传统渔业捕捞的方式,水产养殖更加可持续和环保,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海鲜食品来源。

水产养殖还可以帮助保护自然资源,避免过度捕捞等问题导致的海洋生态系统破坏。

水产养殖在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养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海鲜需求、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养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严格管理和监管,以确保其发展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小化。

1.2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它会对水产养殖产生严重的危害。

氨氮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从而降低水质的透明度,影响水产养殖的生长和繁殖。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所形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化学污染物之一,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对水产养殖产生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氨氮污染的危害和处理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氨氮污染的危害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水产养殖废水中饲料残渣、粪便、尿液等有机物分解释放出来的氨氮导致的。

而氨氮的高浓度会对水产养殖产生以下几种严重的危害:(一) 影响水生生物的健康氨氮的浓度一旦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就会对水生生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鱼类的呼吸困难和死亡。

其主要原因是氨氮可以直接进入到水生生物的体内,对其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让其难以正常呼吸和运动。

(二) 促进藻类的生长氨氮也会促进水中藻类的生长繁殖,一旦藻类过多,就会对水的透明度和氧气水平产生影响,导致水中的氧含量降低,从而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

(三) 降低水生生物的产量和质量由于氨氮的存在,水中的氧气含量会降低,从而影响了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的成长,影响了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二、处理技术分析为了控制氨氮的浓度,保证水产养殖的健康和发展,各种处理技术已经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处理技术。

(一) 生物净化法生物净化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氨氮处理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将一些可以降解有机物和氨氮的好氧或厌氧微生物应用于处理废水。

有机物与氨氮最终转化为微生物的生物质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从而实现氨氮的降解。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尤其在小型场地使用更为节约。

(二) 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将废水中的氨氮通过添加一定的化学试剂来沉淀和处理的方法,常用的化学试剂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

这种方法的处理效果非常好,可以快速地降低废水中的氨氮浓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的化学试剂,并可能导致废水中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作者:李艳琴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3期
摘要:氨氮污染是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有着比较严重的危害,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氨氮污染的主要来源与主要污染形式。

其次,分析了目前水产养殖中面临的氨氮污染问题,以及污染处理中面临的困难。

最后,基于这些问题,对优化氨氮污染处理技术的方式进行分析,以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氨氮污染;水产养殖
氨氮污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人们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工业生产尤其是化学工厂生产中向外排放的污水、畜牧养殖中牲畜的排泄物融水、水产养殖行业投放的饲料,都是氨氮污染的主要来源。

可以看出,水体氨氮污染的来源多样,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不同,其处理技术也需要有较高的针对性。

一、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危害
氨氮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作用机理是:1.提高了水资源的非离子氨浓度;2.非离子氨进入生物体之后,与生物体的生物酶发生水解反应;3.这种反应生成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会严重影响生物体膜结构的稳定性,导致生物体的生命活性降低。

水產养殖行业的主要产品为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的生物会出现以下表现:第一,呼吸困难,很多鱼类生物会经常跃出水面,海带、海藻等水生植物、菌类、藻类会停止光合作用。

第二,很多水生生物会出现食欲减退、不再进食等现象,影响水产品的上市速度,造成养殖户的饲料成本、人工成本提高;第三,水生生物的抵抗力严重下降,很多寻常的病虫害就会造成生物的大范围死亡;第五,很多受到污染的水生生物会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这与氨氮离子影响水生生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二、优化氨氮污染处理技术的路径
国家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超过89%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同比上升1.25%。

其中,氨氮污染物是主要的污染元素。

2018年我国的天然水厂养殖行业面积为2036万hm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个面积还会不断上升。

因而,升级氨氮污染处理技术,降低氨氮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绿色处理技术
绿色处理技术主要指利用生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与食物链法则,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危害程度较轻或者没有危害的亚硝酸、硝酸或氮气等。

这种转化方式成本较低,转化要求的环境比较简单,对水体产生的二次污染小,因而,是目前治理氨氮污染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之。

应用绿色处理技术,处理水产养殖中的氨氮污染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厌氧光照富集法。

这种方式主要通过实验室培养技术与生物转移技术,培养复合光合细菌,利用这种细菌对氨氮的净化作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

经实践研究表明,厌氧光照富集法对氨氮的去除率超过85%。

(2)低温环境控制法与微生物去除法。

这种方法对水体环境的温度进行控制,帮助水体环境中的有益微生物群进行繁殖,保障微生物群的种群数量,利用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改变水体的整体质量,降低氨氮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的时间较短,对冷水鱼养殖行业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

2.综合处理技术
氨氮综合处理技术也可以称为生态处理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通过人工模拟生态系统的方式,对水产养殖的小水体环境进行优化配置,按照河流、江海等大的水体环境中的生态循环系统,完善小系统内部的生物链,引入菌藻类、水生植物、鸟类动物等,通过物理过滤、吸附与化学离子交换,生物吸收、微生物分解的综合手段,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去除。

这种处理方式的最终处理结果与养殖水体的原有成分有很大的关系。

一些环境比较适宜的水产养殖中心,利用这种方式,去除了水体中超过95%的氨氮。

除此之外,这种处理方式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还能产出珍珠、蚌肉、水生植物、水鸟蛋等多种水生产品,不仅能够实现“以水养水、以水治水”的综合治理理念,还能丰富水产养殖行业的营收方式。

3.其他处理技术
除上文所述的两种主要的氨氮污染处理技术之外,技术人员在水污染治理的过程中,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探索:
(1)湿式氧化技术。

氧气对于水生生物来说,是与水资源本身同等重要的物质。

湿式氧化技术通过在污染水体中注入臭氧、双氧水等强氧化剂的方式,将水中的氨氮化合物进行氧化。

这种处理方式目前应用的较少,主要是因为该技术对应用的环境要求较高:①超临界环境,这种环境在我国北部海域中比较少见;②光催化环境,阴雨天气、大风天气无法进行这种氨氮处理;③催化剂投放环境,完全对水体没有二次污染的催化剂成本较高。

(2)电化学技术与膜分离技术。

电化学技术与膜分离技术也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两种氨氮处理方式。

电化学技术利用氯电极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氨氮在电流环境下进行氧化。

膜分离技术采用对流法、真空抽取法和酸吸收法,提高生物体中膜结构的稳定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的氨氮污染处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有利于水产养殖人员,正视生产中面临的污染问题,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有的生产技术与污染处理技术进行升级。

因而,环境保护部门要重视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的氨氮污染问题,从综合治理的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解决水体的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何虎军,张柳青,黎云祥,权秋梅,杨艳.南充市嘉陵江干流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J].四川环境,2018,37(06):95-101.
[2]吕晓立,韩占涛,张海岭,孔祥科,宋乐,李海军.某典型化肥厂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氨氮污染特征及成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12):176-182.
作者简介:李艳琴(1968-2-20)女,汉族,安徽省阜阳市人,供职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水产工作站,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