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区域性城市群
我国将建设十九个城市群 Microsoft Word 文档
“十三五”城市群大修编将建设十九个城市群(2016-05-05)国家发改委5月3日在其官网发文指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审批。
北部湾、中原等城市群规划已纳入年度工作安排。
国家发改委5月3日在其官网发文指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审批。
北部湾、中原等城市群规划已纳入年度工作安排。
自“十一五”以来,城市群就被作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在“十三五”规划中,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加大步伐。
国务院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9个城市群,分别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晋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中国社科院城市所研究员牛凤瑞认为,当前城市群建设的最大难题是城市之间产业的协调和互动。
“十三五”城市群大修编发改委5月3日的文章称,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加快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开展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规划编制。
其中《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于今年2月报国务院批复同意,努力将哈长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于今年4月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建设的城市群,不少内容相较“十二五”有了重大调整。
比如,在“十二五”期间,合肥属于皖江城市群,在“十三五”规划中,合肥加入长三角洲城市群,皖江城市群未在规划之列。
而“十二五”时期的环渤海城市群,被分拆成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
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城市群被并入到京津冀城市群。
而京津冀城市群还包括了山东德州。
世界城市群
世界城市群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群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世界各地的城市开始形成密集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成为了经济、社会、文化和交通等多方面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着重探讨世界城市群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什么是城市群?城市群是由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地理接近性的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组成的集合体。
这些城市群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通常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信息通信网络等相互联系。
城市群具有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活跃、基础设施完善、资源优势互补等特点。
世界城市群的特点1. 经济中心:世界城市群常常是全球经济中心。
这些城市群集聚了大量的产业和企业,以及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人口密集:世界城市群的人口常常众多,居住在这些城市群的人口往往超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人口的聚集使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面临着更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
3. 多样性与包容性:世界城市群由于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此在民族、文化和宗教等方面都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种多元化的特点为城市群带来了创新、文化交流和共生的机会。
4. 交通便捷:城市群内部的城市之间以及城市群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通常非常便捷,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信息通信网络等。
这为人口流动、货物流通和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
世界城市群的分类1. 世界一线城市群:这一类城市群一般包括多个全球经济中心,如纽约、东京和伦敦等。
这些城市群集聚了世界顶级企业、金融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对全球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2. 全球性城市群:这些城市群集聚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如香港和旧金山等。
它们在区域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经济影响力,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
3. 国家级城市群:这些城市群由一个国家内的多个城市组成,如巴西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和巴西利亚构成的东南三角洲城市群。
国家级城市群常常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
地产: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荐2股
金额(亿元)
面积(万平米)
城镇化率
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金额(亿元)
面积(万平米)
城镇化率
数据来源:Wind,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8
行业跟踪|房地产
图5:郑州商品房销售情况与城镇化率
图6:洛阳商品房销售情况与城镇化率
1800
68%
600
房地产行业 Table_Title
深化城市群战略,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行业评级 Table_Grade
前次评级 报告日期
行业跟踪|房地产
证券研究报告
买入
买入 2013-07-15
Ta 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相对市场表现 Table_Chart
房地产
沪深300
城市群战略: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15%
6 月 26 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镇化工作 情况。在这份《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城市群的相 关发展战略已经被列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点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 10 个城市群,其中包括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
5%
-5% -
152%012-07
2012-11
47%
1500
66%
500
45%
1200
64%
400
43%
900
62%
300
41%
600
60%
200
39%
300
58%
100
37%
0
56%
0
35%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区域及其类型-高二地理上学期课件(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的类型
自然区域
概念: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案例: 综合自然区: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 部门自然区: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土壤区、植被区、动物区。 自然大区:我国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典型的自然区:大兴安岭针叶林区、华北平原落叶阔叶林区、海南季风林区等。
漠河当地利用其独特地理条件,设计了“中国最北一家”、“神州北极”等景 点。 还可利用其气候资源,在冬季发展冰雪旅游项目,在夏季发展避暑旅游项目。
区域的类型
行政区域
行政区域是指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 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行政区域的划分受政治、经 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主要是三级制,即省 (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 族乡、镇)三级。国家还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立特 别行政区。实际上,我国在省级行政区与县级行政 区之间还设有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 治州、盟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 治地方公众号。
区域特征 思考:是否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气候区、干湿区
02
区域的类型
区域的类型
区域的划分 区域的划分:按某种自然特征划分的区域为自然区域。按照某种人文特征或人 文需要划分的区域为人文区域。此外,还有的区域是综合了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定 的。 【思考题】判断下列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分别是什么?
战略定位:围绕国家能源保障安全,推进以油品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 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 示范区、公众号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
中国未来7个即将确定的大城市群,你最看好哪一个?
中国未来7个即将确定的⼤城市群,你最看好哪⼀个?⽬前,中国已经成型的城市群总共有13个,其中6个已经被批复,还有7个即将被批复。
1、珠江三⾓洲城市群
中国最有活⼒的城市群之⼀,⾯积4.22万平⽅公⾥,⼈⼝5720万,包含了⼴州、⾹港、澳门、
深圳、佛⼭、东莞、中⼭、珠海、江门、肇庆、惠州、清远、云浮、阳江、河源、汕尾16个城
市。
2、京津冀城市群
中国最重要的国家级城市群之⼀,⾯积约为22.08万平⽅公⾥,包括北京、天津两⼤直辖市以及
河北保定、唐⼭、⽯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承德、沧州、衡⽔、邢台、邯郸共13个城
市。
3、辽中南城市群
中国的区域性城市群之⼀,⾯积9.71万平⽅千⽶,⼈⼝3075.7万,包括沈阳、⼤连、鞍⼭、抚
顺、本溪、丹东、辽阳、营⼝、盘锦9个城市。
4、⼭东半岛城市群
区域性城市群之⼀,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东营、威海、⽇照8个城市。
5、海峡两岸城市群
区域性城市群之⼀,⾯积27万平⽅公⾥,包含福建福州、厦门、泉州、莆⽥、漳州、三明、南
平、宁德、龙岩,浙江温州、丽⽔、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东汕头、潮州、
揭阳、梅州共计20个地级市。
6、关中城市群
区域性城市群之⼀,⾯积4.3万平⽅公⾥,2025.06万⼈,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
川、商洛、天⽔7座城市。
7、呼包鄂城市群
区域性城市群之⼀,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盟、银川、榆
林、⽯嘴⼭、吴忠10个城市。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与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孕育和发展,我国城市群目前已有近30个。
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群,根据其规模和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划分为国家、省区和地方三个级别(表3)。
国家级城市群主要由国际大都市(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为主导,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所在。
省区城市群均由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及其他重要城市)为主导,是省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所在。
地方城市群均由某一大城市为主导,为地方性的经济中心。
国家城市群是我国城市体系的中坚,省区城市群是主体(为数众多),地方城市群为辅助力量。
三级城市群构成我国城市体系的主骨架,主导着城市的发展。
表3城市群级别划分2.城市群功能结构初步成形自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余年的大规模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群科学合理的功能结构基本形成。
在城市群之间,区域性的生产分工格局初步展现。
东部沿海三大国家级城市群,是对外开放的前沿,为我国城市群体系的龙头,在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上,目前正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和外贸为主),成为沟通国内外两大市场的主枢纽,为国内其他城市群的发展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中西部省区城市群,是我国新兴的制造业基地,尤其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方面,正在成为国家的创新基地。
在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分工更为明确,中心城市通常是综合性的大城市,商贸发达,尤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其他众多城市基本上都以制造业为支柱,或是港口和资源供应基地,功能相对单一。
例如,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之间的功能结构就是如此。
3.省会城市多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我国城市群大多是在省会城市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群事实上就是城市圈的扩大化,即省会城市加上外围几个邻近的城市。
所以,我国城市群,尤其是省区城市群,多呈单中心结构。
4.地级城市成为城市群的骨干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地级城市(包括省会城市)具有比县级城市和小城镇更大的政治优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1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A.青藏高原 B.渭河平原
C.东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解析 第1题,传统民居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与自然环境中的气候相适应, 甲图为高温多雨地区的双层木楼,乙图为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的蒙古包, 丙图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窑洞。故选C。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 丙图是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渭河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南侧,空间尺 度小于黄土高原。故选B。
能力素养•提升
情境探究 (鲁教版教材第5页图1-1-5) 区域空间尺度可大可小。 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同一区 域的功能和开发利用也不 尽相同。下图为我国不同 空间尺度的区域。
(1)(地理实践力)打开电子地图,放大或者缩小地图,体会区域空间尺度的变 化,说说其与比例尺变化的关系。 提示 放大地图,区域空间尺度变小,比例尺变大,区域特征描述得就越具体、 越详细;反之,缩小地图,区域空间尺度变大,比例尺变小,区域特征描述得就 较为宏观。 (2)(区域认知)空间尺度的大小会影响区域特征的描述。读图,从不同的空 间尺度描述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区域特征。 提示 从较小空间尺度看,上海自由贸易区位于上海市东部及东南部的浦东 新区;从较大空间尺度看,上海自由贸易区位于长江经济带上,长江三角洲 东缘,长江入海处的沿江沿海区域;从大空间尺度看,上海自由贸易区位于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上海市。
综合自然特征 和人文特征 中国
主体
功能区
文地理特征的差异, 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学习深化】 区域划分的特征
【方法技巧】 认识区域的一般思路
【生活实践】 1.不同行政区的边界是明确的,自然区域除河流流域外,其 边界是具有过渡性的。 2.从区域划分的目的这一角度看,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的意义是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区域划分可采用综合指标,如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把世界划分为东亚 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十大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分析
十大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分析王林靖;葛星;钟敏
【期刊名称】《统计与决策》
【年(卷),期】2024(40)10
【摘要】文章运用熵权法测度2009—2019年138个城市的经济韧性,使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了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
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韧性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
京津冀城市群内差异最大,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差异最小。
珠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的经济韧性差异最大,长三角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的经济韧性差异最小。
城市群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些城市群的核密度曲线呈现双峰和三峰,说明这些城市群内部的城市经济韧性具有小范围集聚的特点。
城市群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
【总页数】6页(P112-117)
【作者】王林靖;葛星;钟敏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9
【相关文献】
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性--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2.城市群产业集聚变动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十大城市群
的经验分析3.中国八大城市群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与动态演进4.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与收敛性考察5.中国零工经济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原城市群发展发展历程
中原城市群发展发展历程中原城市群是指围绕河南省中部城市郑州为核心,以洛阳、开封等城市为节点,形成的区域性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之一。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洛阳作为魏国的都城,成为当时东亚的文化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区逐渐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北宋时期,洛阳和开封成为两个繁盛的都市,分别是北方和南方的政治中心。
中原地区的发展推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近代以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经历了起伏和变革。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原地区曾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原地区成为全国工业化的重点区域,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工业建设。
许多重要的国有企业在中原地区建立,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
改革开放以后,中原城市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郑州成为了中原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和交通中心。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使郑州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空港经济区。
此外,中原地区也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原城市群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如今,中原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
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相互联结,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
中原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中有一定的地位,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为河南省和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结起来,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起伏和变革。
改革开放以后,中原城市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中心。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为河南省和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将为当地和全国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清华大学刘玲玲宏观经济形势ppt课件
长租公寓
长租公寓
5、国内金融去杠杆
➢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 召开——设立最新机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以下简称金稳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 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 金融改革发展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 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
➢ 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长期机制;保险业回归保障功能; ➢ 债务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发展直接融资与去杠杆方向
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水运航道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内河航运2007年国务院批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到2020年以中国沿海和长江干线水域为重点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将遍及全国20个省区市连接56个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27个国家一类口岸有效实现主要资源地和消耗地的联接引导和促进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实现内河水运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还可节约大量土地资源扩大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2、补短板——产业创新政策
•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 1)科研举国体制, 拟实现重大核心技术的突破 • 2)改革体制机制,调动全社会积极性 • 3)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 ——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 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 分别增长26.7%、22.5%和19.5%。
4、户籍人口的城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 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 ——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 2020年户籍人口的城镇率达到45% 2013年:39.5%—每年1.3个点,年转户1600 万人。 目前常住人口55%,7.5亿,2.5亿没有户籍
2019-2023年中国城市群的主要分类分析
2019-2023年中国城市群的主要分类分析中国城市群的主要分类一、按照空间格局分类下文对这19个城市群的演化现状及发展特征进行划分,可分为5个国家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湾区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8个区域性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
其中,五大国家级城市群是中国城市群的核心部分,其GDP排名都位于金字塔的顶端位置,长三角城市群排名首位。
八大区域性城市群是中国持续建设的城市群体系,各区域性城市群的GDP 排名大多分布在金字塔的中部。
作为中国积极引导培育的地区,六大地区性城市群GDP排名主要位于金字塔底端。
通过对不同发育程度的城市群进行分类和归纳,共同构成“5+8+6”的中国城市群现状空间格局。
图表中国城市群现状空间格局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按照发展特点分类根据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辐射带动作用,可以将这19个城市群划分为三种发展类型。
第一类为单核中心型城市群,包括晋中、关中、中原、天山北坡、黔中、宁夏沿黄、广西北部湾、呼包鄂榆和滇中9个城市群,各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分别为太原、西安、郑州、乌鲁木齐、贵阳、银川、南宁、呼和浩特和昆明。
此类城市群发展类型的主要特点是城市群均以内部单个核心城市发展为主导,各类生产要素、区域资源均向核心城市集聚,不断强化核心城市的地位,以此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
而正因为过于重视核心城市的发展,弱化周边城市的发展建设,形成了单核中心的孤立发展模式。
在此种模式下,由于各城市发展差距较大,仅依靠单个城市难以维持地区的协调发展,因此城市群发展较为缓慢。
图表中国城市群城市类型划分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第二类城市群为双核中心型城市群,包括京津冀、成渝、山东半岛、辽中南、海峡西岸、哈长、兰西7个城市群,此类城市群的主要特点是均以两个城市为核心带动城市群的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迈向共同富裕之路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迈向共同富裕之路作者:肖金成来源:《经济》2022年第11期肖金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副会长、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自然资源部特邀国土空间规划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和城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國家重大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举措。
2021年10月16日,《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发展很快,但中西部的发展受多方面制约,开放与发展有些滞后,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
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GDP最高的上海达到3.45万元,是西部地区最低的贵州12.97倍(0.266万元)。
从2000年开始,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在三大战略的引领下,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
2010年,上海的人均GDP为7.32万元,是贵州的4.46倍(1.64万元),东部地区人均GDP为4.58万元,是中西部地区的1.9倍、2.03倍。
2021年,地区间人均GDP水平有所缩小,但差距依然存在,东部地区人均GDP为9.3万元,是中西部地区的1.52倍、1.67倍。
世界六大城市带
世界六大城市带城市带,又称城市群,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上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 戈特曼(Jean Gottmann)在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城市带”的概念,认为城市带应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
城市带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其规模是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
按照简• 戈特曼的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城市带的规模,我国只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跻身这六大城市带。
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下: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共40个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
该城市带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
该区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商贸中心,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2、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集中了20多个人口达100多万以上的大都市。
是美国、加拿大工业化程度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沿海城市群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3、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也称为东海道城市群。
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
该城市群一般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
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
人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
4、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这一超级城市带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城市群构成。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单元知识清单)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选择性必修2单元知识清单第一章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考点一区域的含义和类型一、区域的含义【知识梳理】1. 概念:人们根据认知和实践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的空间范围。
2. 区域要素(1) 区域具有某种自然或社会、经济、文化等地理特征。
(2) 区域占据着一定的空间范围。
(3) 区域边界有些是明确的,有些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知识拓展】区域的内涵1、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是地表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如广东省占有一定空间。
2、2、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有些是明确的,如各行政区的边界。
有些则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如干湿区、湿润区等自然区的边界。
3、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每个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如甘肃省的干旱区位于该省西北部,湿润区位于该省的东南部。
4、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如甘肃省的干旱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200mm以下,湿润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800mm以上。
5、有一定的体系结构。
分级性或多级性。
分为大尺度的区域,如东部沿海经济带;中等尺度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小尺度的区域,如浦东新区。
6、客观存在性。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区域的划分1. 划分目的:认识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2. 划分方法(1) 根据区域内部地理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
按照自然条件和景观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的自然区域:高原区、热带雨林区、红壤地带等。
按照人文条件和景观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划分的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稻作农业区等。
(2) 根据区域内部关联特点划分。
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划分的行政区。
按照贸易关系紧密程度划分的贸易区。
3. 区域尺度:一般指区域空间尺度,是区域空间大小的量度。
(1) 大尺度区域一般指全球或全大陆。
(2) 中尺度区域一般指较大地区或较大面积国家。
(3) 小尺度区域一般指局部地区。
4、其他分类【知识拓展】观察不同尺度区域的方法1、借助卫星遥感影像观察:借助卫星遥感影像,人们可以观察地球整体,大洲和较大区域的陆地、水体、植被等自然要素,还可以了解大尺度区域的内部结构特征和分异规律,如自然带的分布、大陆东西海岸的差异、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等。
多种多样的区域-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
▋区域
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划分基础: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 上划定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区域--特征
层次性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区域--特征
西北气候干旱, 水源短缺,牧羊 放马,酒肉相随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
• 有的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的,科学认 识和划分这些区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课堂活动--中国汉语方言分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问题一: 在七大汉语方言中,选择你最熟悉 的一种,讨论其分布特点。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 容,文字尽量言简意
D
A.海南、新疆、黑龙江、云南 B.内蒙古、黑龙江、贵赅州,、简单广说明西即可
C.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 D.黑请在龙处江添加、具体内内蒙容,古、海南、云南
▋区域--目的
• 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区域--目的
• 体现社会公平,促进区域协调。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区域--目的
•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区域--目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1.1 多种多样的区域
同一尺度与区域发展
探究二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 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3.指出俄罗斯和圣马力诺的发展优势。 俄罗斯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圣马力诺国防开支小、便于管理。
5.作为区域,关中平原城市群具备的特征有( C )
①一定的范围和形状 ②没有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
区域特征 ④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谢谢观看!
高二—人教版—地理—第一单元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和类型。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 2.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不同类型。 3.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
多种多样的区域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按照 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图1.1)。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修 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国家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损失。以 上表述中出现了哪些类型的区域?为什么平沙岛基本农田的保护会涉及不同级别的行政区?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
两岸地区( D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多种多样的区域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 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 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 图)。据此完成1~3题。
中国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3 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1.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 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以上海市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六个城市,江苏的南京、扬州、常州、泰州、镇江、无锡、南通、苏州等八个城市。
其辐射区涵盖了浙江金华和衢州两市。
该城市群目前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为中心的“一核心、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布局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形成了多样化的城镇职能分工体系。
2007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一,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为第一,现实竞争力第二,成长竞争力第一。
(1)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内陆交通发达的区位优势,山水优美度居于所有城市群之首;城市劳动力数量同样令其他城市群难以望其项背。
此外,在城市水资源供给、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优势也使该城市群成为投资热点。
该城市群商品经济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2)现实竞争力。
随着外资、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等城镇群发展机制的推进,上海的国际性城市职能日益凸显,南京和杭州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中心城市职能日益加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南通、泰州、扬州、湖州、绍兴等以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基本形成,以舟山等以旅游职能为主的城市特色鲜明。
尽管如此,该城市群分工程度上还略显不足。
总体上,该城市群2007年GDR规模、进出口额、国际旅游收入、中心城市首位度等都位居前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通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该城市群以全球制造业基地为特征的全球区域正在形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地位由此得到极大的强化。
上海国际性城市的带动,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积极融入全球城市分工体系,全球化巨型城市网络雏形已经显现。
常住人口增长与移民人口增长优势不明显,GD戌曾长率逐渐放缓,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环境治理、港口交通等方面排名位列第一,该城市群正逐渐转向内部发展环境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透露中国将再打造10个区域性城市群(名单)南都讯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而城市群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被赋予更多关注。
南都记者此前获悉,未来城镇化将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并培育壮大17个区域性城市群。
而据媒体报道,由于多地争相希望将各自区域的城市群规划纳入国家城镇化的总体规划中,17个区域性城市群中的2个可能升级到与东部三大城市群平等地位。
地方为进入城镇群规划各显神通,而专家则认为,不恰当地用行政权力捏合城市群容易引发“城市病”。
国家发改委下属研究机构提供的报告也指出,我国目前仍缺乏跨行政区的城市群合作协调机制。
城市群经济总量与人口总量不匹配是区域差距问题所在
其实早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就已经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再次建议,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十个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国家级城市群,以及七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分别是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关中、川渝城市群。
按照发改委的目标,下一步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另外再打造哈长、呼包鄂榆、太原、宁夏沿黄、江淮、北部湾、黔中、滇中、兰西、乌昌石等10个区域性城市群。
上述已经形成的10个城市群并非全部集中于沿海,其中东部地区5个,东北地区1个,中部地区2个,西部地区2个。
据统计,这十个城市群面积占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10%,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9.44%,G D P占全国的67.68%。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分析指出,这十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十大支柱,说明发展经济不需要太大的地方,10%的面积承载超过2/3的经济总量。
但十大城市群以2/3的全国经济总量只承载了全国1/3的人口,这是区域差距的问题所在。
肖金成建议,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一个途径是产业转移;另一个途径是人口转移,目前城市群中的大城市人口压力已经很大,但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还有很大的空间,十大城市群承载更多的人口将可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城镇化要解决人往哪里去,其实是人往城市群转移”。
国家发改委参与政策制定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我国将把城市群发展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发挥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土空间均衡开发的重要作用。
多地城市群竞逐国家第四增长极
此前,东北、广西北部湾、成渝、中部、西北关中等地区均提出过中国第四增长极的提法,希望晋级国家级城市群,打造我国区域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而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四省目前正在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希望争取国家发改委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记者从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处获悉,目前在国家城镇化规划制定过程中,多个省份都希望自己省份内的区域中心城市纳入城市群规划,已经纳入城市群规划的部分地区还希望晋升为国家级城市群,于是出现了多地竞逐城市群指标的现象。
业内人士分析预测,有的省份担心没有城市纳入城市群发展规划,今后在申请项目和经济发展中会受到冷落,于是最终的城镇化规划很有可能会顾及均衡性,城市群数目出现扩围,城市群布局相对均衡。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日前撰文指出,目前,一些省、市纷纷以省会、地市为中心、提出要构建各种不同的城市群。
应该指出,城市群也存在着发展质量的问题,简单依靠在规划图上画圈圈,以及不恰当地通过行政力量捏合的许多所谓的城市群,存在许多问题,将会演变成未来的“城市群病”,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地方的城市群规划不切实际地夸大资源的向心集聚,规划的科学性较差。
二是城市群内部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三是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的问题。
四是城市群人口承接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
肖金成分析指出,城市群应该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以一个或几个特大或大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以上条件不具备的区域就很难发展为城市群。
专家观点
部分城市因竞争而有意识构筑封闭体系
南都记者此前获得的国家发改委内部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跨行政区的城市群合作协调机制缺乏。
报告指出,在现行城镇行政体制下,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城市区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分割现象,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各地城市政府之间存在着激烈的非合作博弈,使得各城市政府之间的横向合作关系受到严重阻碍。
部分城市政府在行政区域范围内构筑自我封闭、自我配套的经济结构体系,有意识地限制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自由流动,制约了区域性的公平、有序与自由竞争的统一市场形成,更限制了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的发育壮大。
在省辖区内的城市群合作协调方面,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尽管先后成立了“长株潭一体化办公室”、“长株潭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和“长株潭政府部门专题联席会议制度”等市际协调机制,但缺乏行政约束力,无法落实到具体的产业布局、社会管理、制度安排等领域。
与此同时,尽管也成立了“长株潭办”、“两型办”等省级协调机构,均由于存在行政级别不高、缺乏必要的权威性与行政手段等问题,难以有效推动长株潭一体化较快发展。
对于跨省区的城市群合作协调而言,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重点合作专题组”、“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合作组”等办事机构和协调机制,但这些协调机制均为非约束性,总体尚处于探索阶段。
有接近发改委的专家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透露,“行政壁垒看不见,但摸得着。
”据介绍,中部某省要打造3+5城市群,有专家建议将邻省靠近该城市群的一个城市纳入规划范围改称3+6城市群,但该省在制定规划时并不接受这个建议。
城镇发展要从“以大管小”转向以大带小
对于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国家发改委下属研究机构提交的研究报告指出,现行城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使得各城市以邻为壑,生产要素难以实现跨行政区流动,公共基础设施呈碎片化状态,难以共建共享。
研究报告建议,要建立一个能够承担跨区域城市群协调职能的权威机构。
跨省(区)区域的城市群由中央政府设立省际间城市群协调管理委员会,省(区)范围内的城市群由省级政府设立省内城市群协调管理委员会。
这些机构主要在城市群的公共基础设施、土地规划、环境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享有管辖权,而且还将逐步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地方性法规制度和政策标准。
此外,城镇发展要从“以大管小”转向以大带小,通过改革将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协调用于不同规模的城镇发展,大城市应打破行政壁垒,按照区域一体化和发展城市群的思路,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形成以大带小效应。
城市群并非解决未来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全部承载区域,研究指出,我国尚有约80%的国土面积在城市群之外。
这些区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没有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经济很难发展起来,居民也很难富裕起来。
目前提交给国家发改委的研究报告对此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在城市群以外地区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城市群之外的地级城市的大多数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一些城市数量少的地区,应将区位条件好,腹地比较大的县级市培育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这类城市一共有150多座。
参与城镇化决策的发改委官员透露,对中小城市来说,要分类制定发展模式,一类是城市群内的中小城市,关键是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发展得好可以分散特大城市的疏导作用;第二类是城市群外的中小城市,要加以有序地发展,而不是摊大饼式地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