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和比喻(终审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代和比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借代,是不直接表达某人或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有相似之处。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如鲁迅在《故乡》中对杨二嫂有两次非常精彩的描绘:第一处是“……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第二处是“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第一处描写是比喻,突出了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手搭在髀间、双脚叉开的外形,此处比喻扣住了本体和喻体“圆规”的相似点。第二处描写则使用了借代,用杨二嫂的形体特点来代替她整个人活动,突出杨二嫂骨瘦如柴、刻薄自私、辛苦恣睢的特点。只代而不喻,重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借代最为显着的特点。再如“红领巾向我们走来”一句中用“红领巾”代替“佩带红领巾的人”;用“电线杆”代替“身体瘦高的人”;用“烟袋锅”代替“某个爱用烟袋锅抽烟的人”。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道理来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格。所谓“相似”,既可以是外在的,如形式、颜色、气味、声音等;又可以是内在的,如性质、作用、感情等。
一个完整的比喻,通常通过“本体、喻体、喻词”来体现。本体和喻体一定存在相似点,否则无法比喻。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春花
时,用“火”、“霞”、“雪”分别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读者联想到火的炽烈、霞的绚烂、雪的高洁,带来完美的色彩体验。这一比喻就是抓住本体“桃花、杏花、梨花”的外在色彩与“火、霞、雪”的外在色彩的相似进行设喻,达到描摹的目的。
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3.在教学过程中。修辞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好地选择和运用修辞,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具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准确地运用修辞。可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使文章有力、感人,富有文采。
要求中小学掌握的修辞手法都比较简单,稍难一些的恐怕是借喻和借代,怎样把借喻和借代区别开来就更为重要了。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类,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就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喻体当本体来说的比喻。
例:(1)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知道,我们之间己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例:(1)借喻体“厚障壁”代替了本体“我”和“闰土”之间的隔阂。
借代,就是换个名称,换个说法。不直截了当说出某人或某物的名称,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它。被代的事物称本体,借来代替的事物称借体。
例:(2)不拿郡众一针一线。借“一针一线”代一切事物。借代和借喻都用一事一物代替另一事物,形式上相似,容易相混,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第一、两者构成的基础不同。
借代构成的基础是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两事物有密切关系,一般借体是本体的组成部分或者标志本体的属性。
第二、作用不同。
借代的作用在“代”,即用借体代替本体。借喻的作用在“喻”,
可以改说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改说成明喻或暗喻。
比较:
例:(3)要克服困难,必须开动机器。
例:(4)红领巾唱着歌儿迎面走来。
例(3 )借“机器”比喻“头脑”,可以改说成“要克服困难,必须开动象机器一样的大脑”。
例(4 )借“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不能改说成“少先队员象红领巾一样唱着歌儿迎面走来”。显然例(3)是借喻,例(4)是借代。
又如:
例:(5)翻身农民愤怒批斗那个寄生虫。
例:(6)翻身农民批斗那个金牙
例(5)借“寄生虫”比喻“不劳而获的地主”。
例(6)借“金牙巴”代替“翻身农民愤怒批斗象寄生虫一样的家伙”。
例(5)可以改成“翻身农民愤怒批斗象寄生虫一样的家伙”。
例(6)不可能改成“翻身农民愤怒批斗象金牙巴一样的家伙”。
显而易见,例(5)是借喻,例(6)是借代。
总之,要熟练地驾驭语言,恰当地使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关健是要善于总结,学以致用。要在学字上肯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