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方法辨析】借代与借喻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在修辞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两种修辞因为存在某种相似性而产生“真假美猴王”的困惑,比如比喻和拟物,借喻和借代等。
一、借喻和借代的共同点借喻和借代,都有一个“借”字,就是说本体不出现,而是借用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对象填补本体的缺位。
先来看两个例子:例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例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例1描写的是碧绿色的海浪,海浪不出现,而用“翡翠”来指海浪了;而例2描写的舟船从日边驶来的情景,不说舟船,而用“帆”来指代。
二、相似性和相关性继续研究例1和例2,我们来比较下面两组对象之间不同的联系:例1:海浪——翡翠例2:舟船——帆例1中的“海浪”与“翡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但是二者之间有相似性,属于借喻。
而例2中的“舟船”和“帆”并非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帆是舟船的一部分,二者存在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属于借代。
结论:①借喻具有“相似性”,而借代具有“相关性”。
②相似,还是相关,是区别借喻与借代的一条准则。
三、百试不爽的“明喻还原法”大家都知道,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其中明喻是基本形式,也就是说暗喻和借喻都是可以还原为明喻的。
比如:①暗喻:亲情是温暖的太阳。
→明喻:亲情像温暖的太阳。
②借喻:夜空中银盘高悬。
→明喻:夜空中银盘似的月亮高悬。
我们把例1和例2试着还原成明喻:例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像翡翠一样的海浪摔成尘雾和碎末。
例2: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只像帆似的孤独小船从日边驶过来。
很显然,例1没问题,例2讲不通。
结论: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不能还原成明喻。
四、描摹与代指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故乡》,里面一个人物叫杨二嫂,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文字:①正像画图仪器里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②我也没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③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pptx2007
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它们 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 相同点 不出现。
不同点 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 借喻可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体
帆船
关系
整体——局部
借体
孤帆
相关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 都是红灯绿酒。
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 1、举酒欲饮无管弦。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红领巾给老大爷让座。 8、一朵浮云遮住了空中的银盘。
修辞不同的一项是:
A.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还原:都市繁华奢靡的夜生活像繁耳。
(3)过尽千帆皆不是.
1、门前冷落鞍马稀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南国烽烟正十年。
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C.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D. 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修辞手法,二者有相似点,都是本体不出现,所以极易混淆。
要准确区分,必须从二者的本质入手。
借代是借用一事物的名称代替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
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在句中不出现;出现在句子中取代本体的人或事物,叫借体。
借代有几种类型:特征代本体,部分代整体,工具代本体,具体代抽象等。
最常见的是特征代本体。
特征代本体指用人或事物的某些特征代替它本来的名称。
如:鲁迅在《药》中的几处借代:“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三个句子中分别用“花白胡子”代替胡子已花白的人;用“红眼睛”代替牢头阿义,因为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用“驼背”代替来华老栓家喝茶的茶客――背有点驼的五少爷。
这里的“花白胡子”“红眼睛”“驼背”抓住了三个人某些部位的特征,用某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代替本人,非常形象,属于特征代本体。
还有:用“旧毡帽”代替头戴旧毡帽的人,用“三角眼”代替眼睛是三角形的人,用“大金牙”代替镶着金牙的人,也是特征代本体。
工具代本体指用某人常使用的工具代替他本人的方法。
如:“眼镜”代替常戴眼镜的人。
部分代整体指用一类事物的一部分代替这类事物的方法,如:用“雷锋”代替所有做好事的人。
不管哪种形式的借代,本体和借体之间都必须有密切的关系,两种事物没有关系,不能构成借代。
借喻是借用与之有相似点的人或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不出现;出现在句中代替本体的事物叫喻体。
它是比喻的一种形式,必须建立在明喻的基础上,即首先能构成一个比喻,只是比喻的本体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所以,都能还原成明喻“甲像乙”的形式。
如:鲁迅在《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住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鱼。
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1、借喻是借而不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3、借喻可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借喻还原三个要素都可出现,而借代只能是一个.
总之,区分借喻和借代,除了在概念上内涵上彻底异懂外,不要在“借”字上迷惑,要从“喻”和“代”上去区别.最好办法就是把它们还原成三要素,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⒊ 借喻是喻中有代,而借代是代而不喻 如:⑥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他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测你一身的污泥。⑦你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我们包圆儿了。(刘绍裳《柴禾妞子》)⑥句且“落水狗”比喻并代替“挨了打的敌人”(或者“垮台人物”,)形象地说明了这种人表面可怜实际却凶狠的特性,是比喻;⑦句用“大团结”代替10元一张的人民币(10元一张的人民币上印有表示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图案),但不是以“大团结”比喻10元一张的人民币,是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高一语文每日一练-修辞手法的辨析及意义
修辞手法的辨析及意义知识点讲解:几种容易混淆修辞格的辨析1.借喻与借代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都是本体不出现,用喻体(或者代体)代替本体的修辞手法,所以从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在于:(1)借喻与借代的构成基础不同。
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构成基础是相似的,它是喻的一种;而借代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本体与被借事物之间构成基础是相关性。
例如:①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账。
(借代)②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
(借喻)例①中的歪嘴巴就是以人物的外形特征代人物,本句是借代。
但是例②中的“寄生虫”与那个人之间在不劳而获这点上具有相似性,本句就属于借喻。
(2)借喻可以改成明喻“甲像乙”的形式,而借代则不能。
第①句不能改成“我们去找那个像歪嘴巴一样的人”。
但是第②句则可以改成“我们去找那个像寄生虫一样的人算账”。
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如“红领中”只代少先队员;而借喻的喻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太阳”可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
【巩固练习一】试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1、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2、红领巾在车站宣传卫生。
()3、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干什么盯着人不放。
()4、孤帆一片日边来。
()5、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7、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地说……()8、“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虱子!”()9、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0、旌旗十万斩阎罗。
()答案:1借喻2借代3借代4借代5借喻6 借代7借代8借喻9借代10“旌旗”借代,“阎罗”借喻2.比拟与比喻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具体区别是:(1)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例子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例子
借喻和借代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两种形式,它们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不同。
借喻是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说明或强调某种含义。
例如:
1. 他的笑容就像太阳一样温暖。
2. 她的声音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动听。
在这两个例子中,“笑容”和“声音”被比作“太阳”和“美妙的音乐”,以强调它们的积极特征。
借代是用一个词或短语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以便更好地说明或强调某种含义。
例如:
1. 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作家,已经出版了多本畅销书。
2. 她是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和撰写文章。
在这两个例子中,“作家”和“教育专家”被用来代替“有才华的人”和“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和撰写文章的人”,以更简洁地表达同样的意思。
因此,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在于,借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来进行比较,而借代是通过使用一个词或短语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来进行比较。
借代和借喻的比较
借代和借喻的比较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但由于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即本体事物不出现,借用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于是人们便容易将两者混淆。
本文通过对借代和借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的区别所在,以达到正确认识、区分两者的目的。
标签:借代借喻区别借代是借用与本体事物相关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辞格,又称为“换个名称”或“换一个名字”。
借喻是比喻辞格中的一种类型,它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是比暗喻(或隐喻)更进一步的比喻。
从定义来看,这两者在形式上有共同点,但其蕴涵的深层内容却是不同的,本文就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两者的区别所在。
一、借代和借喻的客观基础不同借代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部分代整体等等。
这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借代使用表现出来的。
(1)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2)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4)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鲁迅《孔乙己》)(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例(1)是用“花白胡子”这个外貌特征来代替具有此特征的人物;例(2)是用“雷锋”这一专名来代替具有雷锋精神的先进人物;例(3)是用具体的事物“小米加步枪”来代替抽象的“军需装备”和“武器装备”;例(4)是用“添上新伤疤”来代替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即孔乙己被打;例(5)是用“江山”来代替“祖国”这个整体。
陈望道先生对借代辞格论述得十分详细,他依据所借事物和所说事物的关系将其分为旁代和对代两大类,每一类又各分为四组,列举了许多语言材料进行了分析说明,这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借喻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
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
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
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
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举例说明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在哪
举例说明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在哪借喻和借代的相同点是都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不同点:①二者的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构成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借代的构成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
②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因而可以还原为明喻格式,借代不能还原。
举例说明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在哪1借喻和借代的主要区别第一,构成基础不同。
“借代”着重于事物间的相关性,即借体与本体之间存在着实实在在的依存关系,运用时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如:“那边来了一队红领巾。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二者之间存在着实实在在的联系。
“借喻”着重于事物间的相似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虚的,没有必然性。
如:“落日洒下一河碎银。
”“碎银”与“落日照在河水上”在“闪闪发光”这一点具有相似之处,但没有必然的联系,运用时要富于联想。
第二,作用不同。
借代的作用重在“代”,用借体来代本体,是代而不喻;借喻的作用重在“喻”,用喻体代本体,是喻中有代。
借喻一般可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2明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一)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 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方式。
注意:本体不出现,只出现代体。
例: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
(二)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替本体。 例如:花白胡子不出声了。
(借“花白胡子”代“老年人”) 2.标志代替本体。 例如:这种好事肯定是红领巾做的。
桃李:学生 巾帼:妇女 烽火、烽烟、干戈:战火或战争
须眉:男子 汗青:史册 膝下:父母
手足:兄弟 伉俪:夫妻 黔首、白丁、布衣:老百姓
朱门:富豪人家 纨绔:富家子弟 万钟:高官厚禄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杜康:酒 冠盖:官吏
桑麻:农事 婵娟:月亮 庙堂:朝廷 杏坛:教育界 三尺:法律
社稷、宗庙:国家 戎马:军旅、军务 鸿雁、鱼雁:书信 杏林: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
问题探究
客体“孤帆”与本体“孤舟” 有相关性,是借代。
1.孤帆一片日边来。
客体“厚障壁”与本体“隔阂” 有相似性,是借喻。 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 后障壁了。
判断二:看能否转 换成明喻。能转换 成明喻的是借喻, 本能转换成明喻的 是借代。
问题探究
改成明喻,教师培育着像 祖国花朵一样的儿童。句 子通顺,故本句是借喻
1.教师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改成明喻,一群像红领巾一样的 少先队员向公园走去。句子不通 顺,故本句不是借喻 2.一群红领巾向公园走去。
总结归纳
01
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似 性的是借喻,有相关性 的是借代
02
句子能转换成明喻 的是借喻,不能转 换成明喻的是借代
古诗中常见的借代词语:
桑梓:故乡 同窗:同学 丝竹:音乐
问题探究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例子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例子
借代与借喻都是修辞手法,用一个词或短语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来表
达特定的意义。
它们的区别在于,借代是通过转换词义或词性来实现,而借喻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借代:
- 阿姨年过花甲,每天依靠“德州扑克”来打发时间。
这里的“德州
扑克”用来代指扑克牌游戏。
- 他一直沉浸在“江湖”的世界,很少与外界接触。
这里的“江湖”
指代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
2. 借喻:
- 她是我生活中的太阳,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这里用“太阳”比
喻她给我的帮助和快乐。
- 这个城市是一只沉睡的巨兽,一觉醒来将会焕发无限的活力。
这里
用“沉睡的巨兽”比喻城市潜力巨大,等待发展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借代和借喻的使用应该符合语境,并且在写作中要适
度使用,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借喻和借代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两种手法,用以增强表达的艺术感和形象力。
虽然两者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下面的文章中,将详细探讨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首先,借喻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借喻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像……”或“如同……”等引导,将一个实际物体或概念取代为另一个具体的事物,以达到修辞或修辞的目的。
例如,“他的嗓子像磨损的铜铃,发出低沉而嘶哑的声音。
”这句话中,将个人的嗓子与磨损的铜铃进行比较,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嗓子发出的声音。
而借代与借喻不同,它是通过将一个代名词或名词用来代替或象征一个相关的事物。
借代的主要目的是简化或强调表达。
例如,“他是我的朋友,他总是为了别人的幸福而付出。
”这句话中,代名词“他”代表了前文中提到的“我的朋友”,以避免重复提到。
总之,借喻和借代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借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来加深表达的意义和意境,而借代则是通过简洁的代名词或名词来简化和加强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借喻和借代常常结合使用,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意境。
只有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借代和借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两种,用于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形象感。
虽然在表达上具有相似之处,但在使用方法和含义上存在区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借代和借喻的定义、区别和例子,并提供一些判断和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指导。
首先,借代指的是用一个与所要表达的事物相关联的词语、句子或形象来取代该事物的说法。
通常,借代表达的是一种间接的、隐晦的说法,通过间接地指代来表达被指代事物的特点、特征或情感。
借代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能够使文本更富有诗意、情感和神秘感。
借代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为曲折、迷离,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明月”作为借代手法,代指夜空中的月亮,但由于是用“床前明月光”的说法来间接指代夜空中的月亮,使诗句更具诗意和神秘感。
与此相比,借喻是运用一种事物或概念来比拟表达另一种事物。
借喻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比和象征性的比喻,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加读者的体验感。
该修辞手法常用于描写、说明和比较中,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的交流和写作中。
借喻的使用可以使得表达更贴切、生动。
例如,我们常用“狮子般勇敢”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此处的“狮子”即为借喻,用来比喻人的勇敢性格,增加了描述的形象感。
在区分借代和借喻时,最关键的区别是指代关系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借代通常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示所要表达的事物,通过其他事物或词语来间接指代,它是一种词义上的替换。
而借喻则是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直接拿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是一种形象上的比拟。
此外,借代多用于文学作品,语言更加曲折、含蓄,适用于诗歌和叙事等文学形式。
而借喻更常用于日常的交流和写作中,可以非常贴近生活,并且更加直观形象。
在实际运用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表达目的和语境来选择借代还是借喻。
借代适用于那些需要引起读者联想、开启想象力,并且增加诗意和神秘感的场景。
而借喻适用于需要生动形象地比喻、直接表达特点和情感的情况,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共鸣。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借代与借喻的辨别: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④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例④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
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
下面介绍一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 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 作者:
———————————————————————————————— 日期:
什么叫借代,借代与借喻的辨别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下面介绍一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 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简述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简述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一、侧重点不同:
1、借喻侧重表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2、借代则侧重说明本体和借体之间的相关性。
二、作用不同:
1、借喻的作用是使本体形象化。
2、借代的作用是给本体换个名称。
三、修辞手法不同:
1、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
2、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借喻与借代[详细讲解]
借喻与借代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不同于借代。
例如有这样一个例句:敌人布下天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敌人布下的层层包围与“天罗网”相似,“天罗网”是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铁窗”与监牢有关系,是监牢的一部分,在句中代替了监牢,这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由此可归纳出:构成借喻和借代的不同基椽—相似性、相关性是区分二者的重要尺度;借喻的基础是相似性;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
借喻与借代难以区别怎么办借喻和借代就像修辞王国中的一对“孪生兄弟”,常顽皮地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使刚接触它们的同学张冠李戴,分辨不清。
其实只要弄清它们各自的特征,找出不同之处,就不难区别了。
同学们都知道,比喻是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的。
借喻作为一种特殊的比喻,没有喻词,本体一般也不在本句中出现,而是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这样可以突出本体的某种特性。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瀑布》里的句子:“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这两个句子都只出现了喻体“白银”和“珍珠的屏”,而本体“瀑布”都未出现,也没有比喻词。
只是利用“白银”和“珍珠的屏”来突出瀑布的颜色和形状。
由此看来,借喻的本体和喻体在某一方面是有相似之处的,这是借喻的一个重要特征。
借代又叫“换名”,它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本体和借体之间无相似之处,但有紧密联系,表面上是两种事物,实际上是一种事物。
例如小学课文《粜米》中的句子:“迎面来了几个旧毡帽”。
毡帽是物,而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都知道这里“毡帽”是指来粜米的农民。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毡帽是江浙一带农民常戴的帽子,所以同学们通过联想,就知道了所指,就像一提“羊肚头巾”我们就会联想到陕北农民,而一提起“小花帽”我们就会联想起维吾尔族老乡一样。
由引可见本体和借体(替代本体的事物)虽不相似,但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利用本体和借体之间的关系,产生的艺术换名,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的事物形象突出,特色鲜明。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借喻是喻中有代,但以比喻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方法辨析】借代与借喻
借代与借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从概念上说,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相关的东西来代替。
一般以特征代本体,或以具体代抽象,或以部分代整体等等。
譬如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将粜米的农民称为“旧毡毛朋友”,这是借用他们头上戴的来代替其称呼,就属于借代修辞方法。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
它不像明喻那样说“甲像乙”,也不像暗喻那样说“甲是乙”,而是根据两者相似点,直接把甲说成乙,以乙喻甲,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譬如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直接用“草”来比喻旧社会给予他的是粗劣的物质和精神“食粮”,而贡献的人们的却是像“牛奶、血”那样”的“精品”。
这比直说更通俗、形象而又幽默、风趣。
因为借代与借喻都是直接以此代彼,不出现本体,因此容易混淆,难以分清。
其实两者由明显区别:
一是构成的基础不同。
借代是借用与本体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借体可以是同类事物,也可以是异类事物,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借喻是借用与本体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来打比方,本体与喻体是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
譬如:
1、他和一群红领巾在一起唱歌。
2、他在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
第一句用“红领巾”直接代替少先队员,两者之间有相关性,这是借代。
第二句以“祖国的花朵”比喻少年儿童,这是是借喻。
有人说,借代侧重于相关性,借喻侧重于相似性,这种说法确有道理。
二是两者的作用也不同。
借代在句中的作用重在称代,借喻在句中的作用重在说明或描写。
如上文例子中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并无比喻之意,其作用只是以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
而借喻虽然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但其作用重在比喻。
如同第二句中用“花朵”来比喻少年儿童,主要是为了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三是变换方式不同。
因为借喻本体与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能改成明喻。
譬如上文例句“他在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可改为“他在辛勤培育像花朵一样的儿童”。
而借代借体与本体之间只有相关性,没有相似性,所以不能改成明喻。
在一般情况下,根据上述三点,可以把借代与借喻区分开来。
譬如鲁迅《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述:
(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桾,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此句前一个“圆规”明显是用比喻来描述杨二嫂的形体特征,而后一个“圆规”则直接用它来代替杨二嫂的称呼。
从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看,前者以“圆规”作比,侧重于描写,属比喻;后者以杨二嫂的形体特征来代替本体,属借代。
附注:本文原载1992年10月15日《语文小报》,末尾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