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色建筑—东山洋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Number 7
简园:建筑风格中西合璧
事件: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公馆 地点:恤孤院24号 中共“三大”遗址不远处,恤孤院24号,有一座既有 欧美别墅风情又结合地方建筑特点的建筑,名叫简园。 它最初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琴石的产业。上世纪20 年代曾是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公馆。
“洋房别墅”原貌依稀 :明园
事件:毛泽东陈独秀聚首定党章 地点:新河浦路24号春园 位于东山新河浦路22号-24号的春园在党史上地位赫然, 从1923年,中共中央机关办公处一直设在这里。中共三 大期间,春园成了党中央机关人员的活动地方,包括国 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都住 在春园24号二楼,并在此讨论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纲、党 章问题,起草大会的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
达官贵人聚居地
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在保安后街建了楼房三座,在 百子路建两层楼房一座 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李汉魂在新河浦路建了一座三层 楼房 国民党高官胡汉民在达道路、当时民政府主席林森在 烟墩路均有住宅

这里还曾先后居住过多位国共两党的风云人物,如曾 在春园居住的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张太雷、罗 章龙等,曾居住在可园的廖仲恺,居住在简园的国民 政府主席谭延闿。
园位于培正路12号、14号、16号。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坐北朝南, 由两座3层高、风格形式相同的楼房组成。马路边入口处为一红砖柱门廊, 上书“明园”二字,上款模糊不清,下款为“吴道镕书”。楼房为砖混结 构,外墙由红砖砌筑,铁制花窗,楼顶建有天台及女儿墙。西侧楼房面阔 8.4米,进深14.6米,三层东南部均有曲尺形阳台。东侧楼房面阔9米,进 深11米。由于当时明园里住的都是一些华侨,而附近没有什么楼房,被 人们称为“洋房别墅”。明园内原有三幢楼房,现靠路边的一幢已被拆除, 在原处重建了一幢白色新楼房。该园现为民居。.
Page Number 6
逵园:中共“三大”会址
事件:曾是汪精卫临时公馆 地点:大沙头涌北岸 葵园原址位于大沙头涌北岸的广九铁路边,1931年 记载有“二至六号”(今大沙头二马路)。据介绍,葵 园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园内种有各种不同花卉, 还有来自墨西哥等地的品种,环境幽雅,清静宜人。
“三大”代表居住地 :春园
特点:有典雅的西式风格的柱廊
历史:上个世纪华侨商富的居住地
位置:广州越秀区东山新河浦路恤孤院路
Page Number 2
“东山少爷”西式生活
现在恤孤院路、新河浦路、培正路一带的洋房,是广州城内 最早出现的整片具有西式风格的住宅区。它们大多吸取了欧 美各国的别墅形式,并且结合广州地方建筑特点建成。这种 新型民居建筑打破广州民居千篇一律的面貌,是城市建筑风 貌的一个突破。
“五大侨园”,其中的“春园”和“逵园”都已经对外开放, 因为名声赫赫,前后的距离又很近,比较容易打听到或找到。 而其它的“简园”、“明园”、“隅园”属于私人产权的文 物保护单位,所以即使找到了,也会因为高墙相隔,很难看 到洋楼别墅的全貌。
Page Number 9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美国归侨资本家黄葵石组织了大业堂,向政府征得龟岗荒 地1.2万多平方米,并且将地掘平,划分为龟岗一、二、 三、四马路,经营地皮买卖。随后,一班原籍开平的美国 华侨先后到这里购地建房。不久,美国华侨杨远荣、杨廷 蔼两兄弟,掘平龟岗附近的江岭小丘,修筑江岭东西街。 这是归侨在东山置业的前奏。开发之初,在东山的建筑物 不超过一百处,而且零星地散布在各山冈上。
Page Number 8
隅园:英伦风格“西曲中词”
事件:造船总监设计“个性”洋楼 地点:寺贝通津42号 东山洋楼的独特之处便是以厚重红砖为基调,与西关 青砖迥异。在寺贝通津42号的隅园,便是此中的代表。 隅园的主人是著名的造船专家,时任国民革命海军造 船总监的伍景英。该楼也是他亲自设计的。大约建于 1931年。
广东特色建筑文化
Guangdong characteristic architectural culture
东山洋楼
MARCULA® Business
What?
广州有民谣这么说“有权有势住东山”。自上世纪二三十年 代起,东山成为广州的政治前台,所谓‘权力之地’,当时的 达官贵人们纷纷在东山买地建造自家的公馆,由于这些大大 小小的公馆基本采取了西方别墅楼房的建筑式样,被广州民 间称为东山洋楼,至今仍有600多幢散落在东山区。
广东特色建筑文化
Guangdong characteristic architectural culture
190 6
基督教美国南方浸信会在东山兴建神道学校校 舍、培道学校校舍等,并把其机构从长堤全部 迁来这里,后来又创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 等。在辛亥革命鼓舞下,华侨的爱国热情被激 发,一些人开始返国进行投资。由于东山宗教 气氛很浓,生活设施完备,颇合他们的宗教信 仰和生活习惯,他们选择了东山。
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居住在洋房中的主人们,大多生活条件优越,深受西 方文化影响,一杯红茶、一个壁炉、一栋洋房,这是 他们生活写照。正由于他们在穿着打扮、生活方式、 审美趣味等方面与普罗大众相去甚远,人们把他们称 作“东山少爷”。
Page Number 5
“五大侨园”清静典雅
恤孤院路,两广浸信会1920年在建华侨住宅区时,在恤孤 院旁开辟而得名。别看这条略显狭促的街道只有短短几百 米长,一直往前走,你可以看到逵园和春园。这两座洋房, 连同隅园、明园和简园,合称东山的“五大侨园”,在东 山洋房的建筑中较具代表性。
——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陈泽泓
Page Number 3
归国华侨东山置业
明末清初
在东山也建有一批园林、寺庙,但还是改变不 了偏僻荒芜的状态。直至上个世纪初,东山还 是离城约1500米的郊野,遍布着山冈、稻田、 菜地、鱼塘、坟墓、竹林,生活在这里的是寺 贝底村和山河村的农民,人烟稀少。
191 5
回国探亲的华侨增多,他们带来较多的侨 汇,急于寻找投资增值的出路。特别是二 十世纪20年代末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爆发,部分海外华侨回国,把一部分 资本移至国内,在东山的房地产投资掀起 高潮。
Page Number 4
陈济棠
在梅花村兴建的公馆,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占地 5610平方米,院子内建有4栋两层砖、混凝土结构 的楼房,各栋之间有天桥或阶梯相通,院内遍种青 竹花草,传统园林的假山流水和六角凉亭与西式廊 柱相映成趣,门前大路两侧种植梅花,梅花村由此 得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