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和笔记

合集下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宏观
经济
复习
习题
经济学
真题
宏观经济
第版
经济学
名校 名校
模型

笔记
凯恩斯主义
内容摘要
21.1复习笔记
21.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不能反映社会成本。②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③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④不能反 映人们的生活质量。⑤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 量。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与前面的储蓄-投 资恒等式是两回事。
目录分析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鸿业《西⽅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第15章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15.1 复习笔记⼀、总需求1.总需求概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平来表⽰。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出的总数量。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所表⽰的需求总量和价格⽔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在某个特定的价格⽔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平的产量。

在价格⽔平为纵坐标,产出⽔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何表⽰被称为AD曲线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价格⽔平相对应的私⼈和政府的⽀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

2.总需求函数的推导在两部门的经济中,IS曲线的⽅程为:y=c(y-t)+i(r)+g。

LM曲线的⽅程为:M/P=L1(y)+L2(r)。

在上⾯两个⽅程中,如果把y和r当作未知数,⽽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作参数来对这两个⽅程联⽴求解,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般包含P这⼀变量。

该解式表⽰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如图15-1所⽰,上图是IS-LM图形,下图是总需求曲线的图形。

当价格⽔平从P1下降到P2时,减少了货币需求,⼜由于名义货币供给未变,因⽽LM曲线向右下⽅移动,即从LM(P1)移动到LM(P2)。

这使得利率下降,即从r1下降到r2。

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国民收⼊⽔平上升,即从y1增加到y2。

总之,较低的价格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给⽽使GDP增加。

这样,不同的价格⽔平和不同的收⼊⽔平的组合点相连,便构成了总需求曲线AD。

图15-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从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可知,总需求曲线表⽰国民收⼊与价格⽔平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其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倾斜。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做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西方经济学笔记讲义

西方经济学笔记讲义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这份资料是2年前上过人大专业课考研辅导班的一个朋友的笔记。

历经千心万苦才整理出电子版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希望好好利用一下这些资料!更希望版主别删掉!!!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

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完整版>精研学习䋞>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本书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1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宏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的所有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体现了各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

特别说明:由于本书第22章涉及到的西方经济学知识点非常少且没有课后习题,因此,略去本章的复习笔记和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第22章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尤其是结合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形势出题已经成了近年来众多高校命题的特点,一般都是分值较大的论述题。

所以,建议大家多留意热点经济问题,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政策的改变,并经常思考经济政策背后所隐藏的经济学原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3.1 复习笔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社会产出水平究竟由社会总需求还是由社会总供给能力决定,这实际上是从凯恩斯开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和新古典传统经济学的分水岭。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编者注:建议读者结合大萧条的背景来理解凯恩斯学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在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和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理论。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生产能力的闲置包括两层含义:①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失业;②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开工率不足。

(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机制,即存在价格刚性。

价格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劳动力市场,即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②在产品市场,即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下降。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反映在图表上,体现为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

其经济含义为:由于存在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总需求分析)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量由总需求决定,是就非充分就业状态而言的,而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在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暂时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在后面的章节会引入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c、i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和笔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和笔记

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讲义第四版的主要修改和增删之处可分为微观、宏观和总论这三个部分加以说明:第一,微观部分的变动有六点:(1)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以小注的形式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2)删去过多的或具有重复性的习题(3)对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添增课较多的说明(4)对产量的利润最大化和要素需求的利润最大化的关系做了补充(5)扩充了社会福利函数方面的内容,添加了“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一小节,并完善了对目前为福利经济学所关注的“效率与公平”的表述,以便使教材更能反映这些微观经济学较新的发展。

(6)对第十章社会福利函数一节的内容做了比较详尽的补充,以便使学员较全面的理解该节内容的较新发展对宏观的变动,主要有以下五点:(1)对国民收入核算一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以避免阅读时可能存在的误解之处(2)在第十七章中,对总供给曲线添增了一些微观方面的解释(3)删去第二十章第六节“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因为,各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得调整的政策越来越为复杂,其内容已超过一本普通教材的范围。

(4)对第二十二章中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理论做了一些补充说明,以使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该部分的内容(5)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第三,在总体方面,第四版的第二十三章中,添增了西方学者“忽视道德的必要性”一节,以便使读者一方面知悉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缺点,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较新的发展。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基本问题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第一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來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來现在或者将來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

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來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丁•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一章、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 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r b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r e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 ⋅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 )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一般地说,各种有形资产预期的报酬率愈高,愿意持有的货币就越少。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着,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着,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引论)【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引论)【圣才出品】

第1章引论1.1 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经济学1.经济学的定义关于经济学,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

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稀缺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出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任何社会或国家都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类需要权衡各种需求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求。

(2)用什么方法去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很多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但它们的生产效率却不尽相同。

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确定哪一种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

(3)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因为资源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因此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分配产品。

(4)何时生产?何时生产是指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

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必须做好动态规划,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这四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解决这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au-bmrkk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笔记讲义(精装版)

au-bmrkk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笔记讲义(精装版)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做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

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

《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9。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

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2。

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

《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

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

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笔记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笔记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第一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

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一章、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这份资料是2年前上过人大专业课考研辅导班的一个朋友的笔记。

历经千心万苦才整理出电子版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希望好好利用一下这些资料!更希望版主别删掉!!!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

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讲义第四版的主要修改和增删之处可分为微观、宏观和总论这三个部分加以说明:第一,微观部分的变动有六点:(1)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以小注的形式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2)删去过多的或具有重复性的习题(3)对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添增课较多的说明(4)对产量的利润最大化和要素需求的利润最大化的关系做了补充(5)扩充了社会福利函数方面的内容,添加了“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一小节,并完善了对目前为福利经济学所关注的“效率与公平”的表述,以便使教材更能反映这些微观经济学较新的发展。

(6)对第十章社会福利函数一节的内容做了比较详尽的补充,以便使学员较全面的理解该节内容的较新发展对宏观的变动,主要有以下五点:(1)对国民收入核算一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以避免阅读时可能存在的误解之处(2)在第十七章中,对总供给曲线添增了一些微观方面的解释(3)删去第二十章第六节“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因为,各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得调整的政策越来越为复杂,其内容已超过一本普通教材的范围。

(4)对第二十二章中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理论做了一些补充说明,以使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该部分的内容(5)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第三,在总体方面,第四版的第二十三章中,添增了西方学者“忽视道德的必要性”一节,以便使读者一方面知悉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缺点,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较新的发展。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基本问题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为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

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二)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此资源生产的其他所有产品中的最高价值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What)。

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如何生产(How)。

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为谁生产(Who)。

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

货币的稳定性。

第三节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含义:自由放任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

这一制度的特征:首先,从决策结构上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分散决策。

其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或者经济单位被赋予追逐个人利益的动机。

再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通过价格涨落而传递的。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家庭或个人以自身的满足为动机,以市场价格为信息,自主决定每种产品的购买量;生产者以利润为动机,根据市场价格决定生产的方式以及购买投入的数量;家庭和生产者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

(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含义: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指定分配规则。

特征:决策集中化,集中决策建立在公共产权基础上。

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通过计划调节,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

(三)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含义:指政府和私人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决策的经济制度。

混合经济的特征: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决策单位的动力既可以是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可以是社会目标信息传递,既有价格自发的波动,又有计划指令的反馈。

(四)混合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混合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混合经济条件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既定经济制度下,个人、厂商、政府和其它经济组织如何作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利用。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为"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作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

第二层次,局部均衡分析: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和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层次,一般均衡分析: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

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概览消费者需求相对边际效用比例产品市场企业供给(边际成本=价格)咖啡、茶叶、糖等具体商品的价格家庭(消费者):企业(厂商):相对效用决定的偏生产函数好或者是无差异曲投入产出分析政府线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供给(负效用、闲暇的偏好,持有的财产)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引致需求(边际产品的比例)完全竞争条件下,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消费者和厂商都在市场机制(价格)的作用下追求各自经济利益最大化。

(单个市场均衡/局部均衡-所有市场均衡/一般均衡)(一)经济系统的构成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的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家庭或者消费者与厂商或者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把家庭或者消费者与厂商或者生产者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经济系统。

供给需求脉络图: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E d,E s(注意:转嫁与E d,E s的关系)E d与总收益应用题E d>1P与TR成反比(TR)的关系E d=1P与TR无关E d<1P与TR成正比完全无弹性:|E|=0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相当缺乏弹性:|E|<0弹性常弹性单位弹性:|E|=1相当富有弹性:|E|>1完全有弹性:|E|→∞替代品:E xy>0交叉弹性互补品:E xy<0独立品:E xy=0E M>1奢侈品收入弹性正常商品:E M>00<EM<1必需品劣质品:E M<0(如吉芬商品)均衡Q d=Q s(蛛网理论)第二节需求(一)需求1.需求的定义: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有效需求)2.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模型简单化,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d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则:Qf(P) (Df(P))。

即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这一一对应的关系。

3.需求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

因此,需求曲线在一般情况下(正常商品)向右下方,即斜率为负,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关系。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问题:需求曲线为什么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需求曲线的特例(吉芬商品)(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1.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

2.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互补品和替代品)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吉芬商品)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