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细胞呼吸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1.(2022河北,4改编,2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气体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长时间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答案B2.(2022全国甲,4,6分)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

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3.(2022海南,10,3分)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C.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的酶因缺水而变性失活D.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答案C4.(2022北京,3,2分)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

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

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A.消耗的ATP不变B.无氧呼吸增强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答案B5.(2022江苏,8,2分)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B.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D.供氧充足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答案B6.(2022山东,4,2分)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O2+6H2O6CO2+12H2O+ 能量
2、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3、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答案】B
6.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
B.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
【答案】C
5.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氧含量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含量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中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含量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解析】甲图中氧含量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氧气,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甲图中氧含量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的AC段。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即甲图中的c点。氧含量为d时,CO2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综上所述,B项错误。

细胞呼吸专题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336

细胞呼吸专题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336

细胞呼吸专题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一、单选题1.鲫鱼的骨骼肌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将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其他组织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够通过循环系统被运输到骨骼肌细胞中转化为丙酮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乳酸在骨骼肌细胞转化为酒精过程中有A TP合成C.酒精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骨骼肌细胞D.骨骼肌细胞的生理机能可避免乳酸在体内积累导致酸中毒2.酵母菌在密闭容器内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呼吸速率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6h内,容器中O2剩余量不断减少,有氧呼吸速率先加快后减慢B.6~8h内,容器中O2的消耗量大于CO2的产生量C.8~10h内,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储存在ATP中D.6~10h内,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检测到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3.为验证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小组进行了实验,实验方案和结果如表下列对①—①的判断错误的是()注:BTB 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A.①为“是”B.①为“否”C.①为“蓝色”D.①为“橙色”4.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会导致生物膜流动性降低,限制膜蛋白的运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也会发生脂质过氧化现象B.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会导致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下降C.线粒体内膜发生脂质过氧化会导致A TP合成量增加D.脂质过氧化不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分化等生命历程5.真核细胞的质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泡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只能主动转运一种分子或离子B.水分子主要通过质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核膜在分裂间期解体,在分裂末期重建D.[H]与氧结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6.缢蛏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广盐性贝类之一,自身存在抵抗外界盐度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

缢蛏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盐度的不同而变化,图为缢蛏在不同盐度下鲜重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曲线。

细胞呼吸(专题复习)公开课

细胞呼吸(专题复习)公开课

质基质。④表示ATP的合成,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例2】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的比较,正确的是( A ) A. CO2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 C.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也都生成ATP
针对训练
1.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
酒精+CO2或乳酸
较少(少量)
较多(大量) 1.都是有机物的
氧化
分解;
相同点
都需要 酶 的催化; 2.都释放能量并合成ATP ; 3.第 1 阶段相同;
【例1】.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 程,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①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 中,②和③表示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均发生在细胞
细胞呼吸
授课班级:高三C2班 执 教 者:丑 星
考纲展示
《分子与细胞》 考纲 课 标 说明
1-3细胞的代谢
(6)细胞呼吸



知识网络
概念 有氧呼吸
细 胞 呼 吸
类型
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过程 细胞呼吸的应用
方法技能—细胞呼吸方式判别
考点分析 一、细胞呼吸
1、概念
细胞呼吸是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 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其它产物,释放能 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2、类型
二、细胞呼吸的过程
(一)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细胞质基质 6O2 ③


C6H12O6 ① 酶

2ATP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1·6月浙江月选考)需氧呼吸必须有氧的参加,此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A.在细胞溶胶中,参与糖酵解过程B.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O2 C.进入柠檬酸循环,形成少量ATPD.电子传递链中,接受氢和电子生成H2O 【答案】D【解析】需要呼吸基础知识,氧在电子传递链(第三阶段)中,接受氢和电子生成H2O 2.(2021·1月浙江选考)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B.呼吸作用减弱,糖酵解产生的CO2减少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答案】C【分析】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该过程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详解】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故糖酵解过程中没有CO2产生,B错误;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错误。

故选C。

3.(2021·广东高考真题)秸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细胞呼吸(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答案】D【分析】图示为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装置示意图。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一、相关概念:
1. 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3. 无氧呼吸: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不彻底地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的过程:
1.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2. 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离子、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3. 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过程:
1.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 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1. 有氧呼吸能够产生大量能量,而无氧呼吸只能产生少量能量。

2. 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而无氧呼吸不完全氧化分解有机物。

3.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而无氧呼吸则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五、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 内部因素:不同种类的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的器官,细胞呼吸的强度不同。

2. 外部因素:温度、氧气浓度、水分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细胞呼吸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1.柠檬酸循环是指在多种酶的作用下,丙酮酸被激活最终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下列有关小鼠柠檬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B.产生大量HC.反应过程需要消耗氧气D.释放的能量主要储存在ATP中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会随细胞代谢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其数量会增多,在代谢减弱的细胞中则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有双层膜结构,二者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B.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C.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将葡萄糖分解为水和CO2的速率加快D.在代谢减弱的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较少,使细胞中染色质数目减少3.运动员在400m赛跑时,骨骼肌所需的能量主要靠厌氧呼吸供应,下列属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产物的是()A.O2B.乳酸C.CO2D.酒精4.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直接氧化脱氢和脱羧,不必经过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该途径的中间产物可进一步生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等。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NADPH既是它的产物,又是它的抑制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内NADPH均是由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B.与有氧呼吸相比,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能量更多C.NADPH能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的活性体现了分子水平的稳态D.正常生理条件下,利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可追踪磷酸戊糖途径中各产物的生成5.最大乳酸稳态(MLSS)是在持续运动中血乳酸产生与利用的最高平衡状态,是运动强度划分的一个重要参照。

下图是随着运动学强度增大,生理学强度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中不产生ATPB.由图可知,心率、摄氧量、血乳酸生理学强度和运动学强度呈正相关C.高强度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可以为细胞有氧呼吸提供更多O2,排出更多CO2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通过厌氧呼吸提高葡萄糖中化学能的利用效率6.乳酸菌难以高密度培养,导致乳酸产量低。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的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的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的专题复习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利用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

在细胞呼
吸过程中,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细胞呼吸包括三个主要阶段:糖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1. 糖解(糖的分解)
- 糖分子在胞质中发生糖解反应,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丙酮酸。

- 丙酮酸与辅酶A结合形成乙酰辅酶A。

2. 三羧酸循环(氧化脱羧)
- 乙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与草酰乙酸结合形成柠檬酸。

- 柠檬酸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苹果酸、脱羧生成二氧化碳。

- 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再生细胞的开始物质。

3. 氧化磷酸化(生成三磷酸腺苷)
- 经过三羧酸循环后,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

- 这个过程中,NADH在呼吸链中释放电子,并转移到最终电
子受体氧气上。

- 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丰富的三磷酸腺苷(ATP)能量。

细胞呼吸是维持生命活动和生物体正常功能的重要过程。

通过细胞呼吸,生物体从糖类中释放的能量被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储存为ATP,提供给细胞进行各种代谢和生物活动。

备注:本文所述内容来源于生物学相关教材和学术资料,但请读者在引用时仔细核实并注明出处。

专题10 细胞呼吸-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原卷版)

专题10 细胞呼吸-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原卷版)

专题10 细胞呼吸一、呼吸作用的方式与过程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 TP的过程。

(2)过程(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

3.无氧呼吸(1)场所: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2)过程解题技巧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反应条件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呼吸场所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产物CO2、H2O酒精和CO2或乳酸能量大量少量释放能量1 mol葡萄糖释放2 870 kJ的能量,其中1 161 kJ左右转移至A TP中1 mol葡萄糖释放196.65kJ(生成乳酸)或225 kJ(生成酒精)的能量,其中均有61.08kJ转移至A TP中特点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能量完全释放有机物没有彻底氧化分解,能量未完全释放相同点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利用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1)水:生成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以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中。

而无氧呼吸中不存在水的生成与参与。

(2)CO2: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产生,或者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动植物体内均可产生二氧化碳。

(3)酒精或乳酸:在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4)葡萄糖:只以反应物的形式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5)丙酮酸:其作为中间产物,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以反应物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前者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后者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创)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创)

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 2、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
例3、下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下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锥形瓶中放的活种子事先用清水浸泡, 锥形瓶中放的活种子事先用清水浸泡,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 不影响种子生命力) 实验开始时, 洗(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 相平,然后每隔半小时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 相平,然后每隔半小时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 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标尺读数单位为cm) 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标尺读数单位为cm)
例2、为了研究怎样更好地保存种子,有人做了如下系列实验 、为了研究怎样更好地保存种子,
实验 实验 一 实验 二 实验 三 实验操作方法 1000g水稻干种子充氮气密封贮藏 水稻干种子充氮气密封贮藏 1000g水稻干种子普通保存 水稻干种子普通保存 1000g含水 的大豆种子于 ℃环境保存 含水9%的大豆种子于 含水 的大豆种子于20℃ 1000g含水 的大豆种子于 ℃环境保存 含水9%的大豆种子于 含水 的大豆种子于30℃ 1000g小麦湿种子用 小麦湿种子用CaCl2吸湿干燥、密 吸湿干燥、 小麦湿种子用 封无光保存 1000g小麦湿种子普通保存 小麦湿种子普通保存 时间 5年 1年 年 5年 年 1年 年 10年 年 1年 年 种子发芽率 >95% <85% >80% <10% >80% <10%
时间 ( h ) 0 标尺读数 2.3
(cm)
0.5 3.1
1.0 3.9
1.5 4.8
2.0 5.6
2.5 6.4
3.0 7.0
3.5 7.3
4.0 7.3
(1)该实验的目的是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种子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 (2)种子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 的目的是 ;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链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链
(1) 光反应 O2、H+、eNADP+(氧化型辅酶Ⅱ) (2)减少
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链作用机制
叶绿体基质
电子传递链


类囊体 薄膜还原酶 细Fra bibliotek色素合成酶
(质体醌)
01.电子在类囊体薄膜上的产生和传递;
02.类囊体膜两侧质子梯度的建立;
01. 电子在类囊体薄膜上的产生和传递 ;
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经由光系统 Ⅱ、质体醌和光系统Ⅰ完成: 光系统Ⅱ中心复合蛋白吸收光能 驱动水的光解产生游离的H+并释 放出电子,电子经由质体醌传递 给光系统Ⅰ,光系统Ⅰ吸收光能 将接受的电子释放传递给类囊体 膜外侧的相关蛋白,并最终传递 给NADP+,使之还原生成 NADPH。
有些植物开花生热时,UCP表达量 显著上升,表明UCP蛋白也会参与 调控植物的开花生热。
动物脂肪细胞中比较多
环节三:变式训练
• (1).线粒体内膜 H+跨膜运输的载体 • CoQ、Cytc O2 H+电化学势能(或“H+顺浓度跨膜运输释放
的能量或质子势差) • (2)热能 强 B、D • (3) 光合色素光能捕获效率 周围受到高光照射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膜间腔
F0F1-ATP合成酶
子流通过嵌在线粒体内膜的F0F1-ATP合 酶返回基质,推动ATP合酶分子内空间 结构的变化,驱动ADP发生磷酸化生成 ATP,同时H+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 生成水。

• 电子传递链的种类
• 一、细胞色素系统途径(电子传递主路)
• 二、交替途径
A.4℃时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受阻B.与25℃时相比,4℃时有 氧呼吸产热多C.与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 D.DNP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生成的ATP减少

细胞呼吸知识点归纳

细胞呼吸知识点归纳

细胞呼吸知识点归纳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内产生能量的过程,主要通过糖类和氧气在线粒体内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来释放能量,最终产生能量丰富的三磷酸腺苷(ATP)。

下面是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1.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细胞呼吸可分为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三个阶段。

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将葡萄糖分解为两个乙酸分子,并产生少量ATP和NADH;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内,将乙酸进一步分解为CO2释放,同时产生大量NADH和FADH2,并产生少量ATP;呼吸链发生在线粒体内的内膜上,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ATP,其中使用NADH 和FADH2的高能电子在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

2.糖酵解过程:在细胞质中将葡萄糖分解为两个乙酸分子,并产生少量ATP和NADH。

糖酵解包括磷酸化、裂解和氧化三个步骤。

首先,葡萄糖在磷酸酪胺醛酸途径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被磷酸化为葡萄糖6磷酸,然后通过裂解反应将葡萄糖6磷酸分解为两个3磷酸甘油醛酸,最后通过氧化反应得到两个乙酸分子,同时产生NADH和少量ATP。

3.三羧酸循环过程: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内的基质中。

乙酸进一步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并产生NADH和FADH2。

三羧酸循环的产物有:二氧化碳、ATP、NADH、FADH2等。

三羧酸循环是一个循环反应,其中的关键中间产物是柠檬酸。

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呼吸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将能量从有机物中转化为高能化学键的过程。

4.呼吸链过程:呼吸链发生在线粒体内的内膜上。

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将NADH和FADH2的高能电子传递到氧气上,从而形成水,并产生大量ATP。

呼吸链包括呼吸链复合物、质子泵和ATP合酶等组分。

在呼吸链中产生的质子梯度通过ATP合酶酶活性转化为ATP。

5.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是生物体能量的两个重要途径。

细胞呼吸是通过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而光合作用则是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在生物体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相互依赖的,光合作用提供有机物和含能物质(如NADPH),为细胞呼吸提供原料;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若既不吸收O2同时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 胞已经死亡
难点突破
1.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氧气___促__进___有氧呼 吸,抑制无氧呼吸。 (2)O2浓度__等__于_零___时, 只进行无氧呼吸。 (3)O2浓度_在__0_%_~_1_0_%之间 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 无氧呼吸。 (4)O2浓度≥10%时,只 进行_有__氧__呼__吸_。 (5)O2浓度=5%时, _细_胞__呼__吸__总_强__度__最_ 小 。
5.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6.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 质高。( × )
二.误区辨析
7.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 ) 8.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 粒体。( √ ) 9.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可被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 碳。( × )
10.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无氧呼吸只 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 √ ) 11.有H2O参加和生成的细胞呼吸,一定为有氧呼吸。 (√) 12.利用酵母菌在持续通气的发酵罐进行无氧呼吸可 以生产酒精。( × )
三.高考回顾
1.B 2.A 3.C 4.C 5.C 6.C
2.(2019年全国卷ⅢT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 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花苗。那么,与萌发 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花苗的有机物总量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三.高考回顾
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 )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三.高考回顾
5.(2017海南卷,5)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 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 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 结果如表所示。
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学以致用
【跟踪训练-1】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 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对
D 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 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 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 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 呼吸
难点突破
2.根据有色液滴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 置,如下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难点突破
(2)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实验现象
装置一液 装置二液


不移动 不移动
结论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不移动 右移 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 右移 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6.(2017海南卷,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
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 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 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 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料,测定细胞呼吸 速率,需将整个装置进行遮光处理,否则植物 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二.误区辨析
1.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 × ) 2.无氧呼吸不需要O2参加,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
3.人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只来自线粒体。( √ ) 4.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植物细胞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复习:细胞呼吸
高三生物组:张泽庆
考纲要求
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
细胞呼吸(Ⅱ)
2019卷ⅡT2;2019卷ⅢT4; 2018卷ⅢT5;2017年卷ⅡT29 ;2016年卷ⅡT31
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细胞呼吸是有机物氧化分解 ,释放能量的过程。 2.科学思维——分类与比较: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场所 、过程的不同。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探究有氧和无氧 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四.提升训练
1.D
2.D
3.(1)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2)一样多
3倍
(3)P 氧气浓度逐渐增大过程中,无氧 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总量
(4)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 R
此时细胞呼吸作用最弱,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 量最少
左移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
酸的无氧呼吸
难点突破
(3)注意事项
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 装置进行灭菌,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对照组的设置:为了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 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 所测定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 他条件均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