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评课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钟表》评课记录
范文献:各位老师,听了李国华老师讲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大家对本节课有什么评价呢?请根据我们所设定的观课维度,结合自己的观课点,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陈秀:《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李老师有效地进行了利用。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伊始,我播放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
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李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刘守长: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在第二个环节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培养观察能力,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其中只是引导而已,当然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具钟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
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导致后面的练习较少,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赵长兵:本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下几点:
1、教师教法贴近学生,语言易懂易接受,态度和蔼。
2、通过让学生发现钟面上的秘密巧妙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读1——12这些数字,直观地体验了“顺时针方向转”,为后来教学作了有效地铺垫。
3、每项活动环环相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如在传授12时,让学生发现两根针都在一起,看似一根针,其实是两针重合,从而让学生突破了这一难点。
孙孝喜:1、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2、练习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符合低年级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例如学生动手拨11:00,4:00等。
3、整节课老师把握了学生深浅,活动还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由具体到抽象,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张萍:李老师为我们呈现了《认识钟表》一课,这是一节常态课。这节课上,沈老师充分利用了课件和故事情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教学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较好地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这些特点,李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形象生动的自制课件,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的猜谜语,巩固时的小故事、儿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沈老师在这节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引导学生拨整时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观察、理解、学会了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李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如开课时,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钟表,什么样。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精心设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李老师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或分钟,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本画的很好;观察钟面上的时刻找规律,则满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而这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再完美的一节课都会有一点遗憾:在认识钟面时,如果能再
多给学生点时间,让学生去感受钟面上的数字排列顺序和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对下面的几时半的时针位置认识和几时半的理解会更加容易一些。
程浩:我们听了李老师《认识钟表》一课,收获很多。李老师的课从开头的导入,到新授,再到练习,最后总结,给人一种清晰流畅的感觉。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每个学习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件快乐的事。他的教学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如课一开始温老师是通过小谜语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猜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来导入的,并围绕钟表的表面自然而然发完成时针、分针的认识及整时的读写等教学。
2、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认读整时时,让学生探索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就是分针都指在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入表达能力。
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李老师用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及时间老爷爷一封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