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的现状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ONE
①海洋牧场注重对生物资源 的养护和补充,拓展了增养 殖生物的活动空间,提高了 养殖产品的品质;
PART TWO
②注重生境修复和资源管理, 实现物质和能量多营养级利 用,有效降低投入品对海域 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增殖目 标生物的成活率与回捕率
PART THREE
③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 或驯化,区别于完全采捕野 生渔业资源的海洋捕捞业;
PA技术RT TW体系O
8
技术体系 9
技术体系
10
01 海洋牧场生境构造技术
海洋牧场生境构建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首要环节,是生物赖以生存栖息的基础。海洋牧场 生境构建是指针对近海海藻(草)床受损、产卵场消失等生态系统荒漠化等问题,根据海 域水流、地质环境因子以及生物构成等情况,建设与生物相适应的生息场。目前主要研 究内容包括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生境优化、人工鱼礁、海藻场、海草床、红树林和珊瑚 礁建造、上升流营造等。
技术体系 13
04 海洋牧场监测评价技术研究
海洋牧场监测是了解和研究海洋牧场的基础,是用科学的方法监测海洋牧场环境和资源质量及 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通过及时、准确、全面提供海洋牧场环境、生物和生态 质量信息,为海洋牧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牧场环境监测及 评价、生物资源监测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目前国内在监测评 价方面主要是通过设施和技术的研发集成构建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基本实现了从单 一监测评价到综合监测评价的跨越。
藻类移植及海草床建设对于修复海底生态环境、解决海域荒漠化问题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净化 水质、改善底质,还可以减缓温室效应、防止赤潮发生。
通过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建设,可以恢复并提高示范区及其周边海域渔业资源补 充量和生物多样性,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 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效益 2为1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我国海洋捕捞业正在实施减船转产。
海洋牧场是由生息场修复与优化、 种苗生产、种苗放流、鱼类行为控 制、生态与环境监控、育成管理、 收获管理 等多种技术要素有机组合 的海洋渔业生产系统。其对象生物 即包括沿岸鱼贝类,也包括洄游性 鱼类。是以实现人渔和谐、可持续 生产为目标的新型海洋渔业生产方 式。
概念与内涵 5
海洋牧场主要包括以下6个特点:
概念与内涵 6
PART FOUR
④通过放流或移植进入自然 海域,区别于在人工设施形 成的有限空间内进行生产的 海水养殖业;
PART FIVE
⑤饵料以天然饵料为主,区 别于完全依赖人工投饵的海 水养殖业。
PART SIX
⑥对资源实施科学管理,区 别于单纯增殖放流、投放人 工鱼礁等较初级的资源增殖 活动。
14
技术体系 15
05 海洋牧场渔获及加工技术研究
海洋牧场是人工模拟自然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高生产力系统及各种类型的高产渔场而建造 出来的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性能的人工渔场,并具有超过天然系统的高产效应。 山东、辽宁等地海洋牧场以增殖型海洋牧场为主,其主要目的是获得渔获物。目前主要 研究内容包括选择性采捕网具开发、生态型渔具渔法开发、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风险 评估、水产品深加工与贮藏研究等。
PA类型RT THREE
试验方法 17
01
02
03
按海域分类
沿岸(近岸)海洋牧场 大洋海洋牧场
按主要对象生物分类
金枪鱼海洋牧场 鲑鳟鱼海洋牧场 海珍品海洋牧场 滩涂贝类海洋牧场等
按主要功能分类
休闲观光海洋牧场 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
综合型海洋牧场等
பைடு நூலகம்
PA效益RT FO分U析 R
效益分析 19
01
海洋牧场的现状研究
目录
CONTENTS
01 概念与内涵
03 类型 05 建设现状
02 技术体系
04 效益分析
06
存在问题及 解决对策
P概A念R与T O内N涵E
概念与内涵
4 海洋牧场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 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 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 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
生态效益
02
社会效益
03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2海0洋牧场在水生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环境修复、渔业种群资源增殖、海域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维系等方面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
海洋牧场建设形成的人工鱼礁区,为大型藻类、附着生物等提供了附着基质,礁区内形成的多 样性流场和流态,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生长、避敌等所需的生息空间。
技术体系 11
02 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增殖技术研究
生物资源增殖是指针对海洋牧场自然种群补充不足等问题,采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 向海洋牧场投放资源关键种亲体、种苗等水生生物,以期增加其资源量的活动。目前主要研究 内容包括放流海域调查及生态增殖承载力评估、放流品种筛选及适宜性评价、增殖规格和密度 选择、苗种中间培育和运输技术、标志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价等。
经济效益 22
根据国内外的海洋牧场建设经验,每空立方米人工鱼礁区比未投礁的一般海域, 平均每年可增加10公斤渔获量。按此测算,本规划期内人工鱼礁投放5000万空 立方米,平均每年约可增加50万吨产量,按照主要渔获品种的价格2万元/吨计 算,本规划中仅人工鱼礁建成后每年就可增加100亿元的渔业产值,结合水生生 物增殖放流和海藻移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保守估计建成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 范区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超过150亿元,十年将超过1500亿元。
技术体系
12
03 增殖物种行为和驯化控制研究
通过海洋牧场资源关键种的行为研究,掌握其生理行为和生态特性,据此设计相应的控 制设施,目的是控制其在海洋牧场内的生长繁殖、索饵、避敌行为,以保持甚至增加海 洋牧场生物资源量、掌握甚至控制生物资源分布,目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 实现可持续产出。目前国内主要开展了音响驯化试验和研究。
海洋牧场建设与减产转产政策密切相关。减下来的废旧渔船进行无害化处理后, 可以作为鱼礁材料,变废为宝;同时,建成的海洋牧场还可以为捕捞渔民提供 转产转业出路,有助于稳定转产转业渔民收入,保障渔区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以海洋牧场建设和增殖放流活动为平台,利用政府引导、社会媒体宣传、 扩大公众参与等途径,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倡导树立“人海 和谐、人鱼和谐”的理念,能够提升全社会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 保护意识,使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更加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