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合集下载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名单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名单
5
93 教育服务智能图像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94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实验室 95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机电产品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中心 96 北京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7 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98 分子影像和放疗装备技术实验室 99 北京大学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实验室 100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 101 北京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02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实验室 103 中科院过程工程实验室 104 中科院微生物所分子病毒及生物制药开放实验室 105 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关村细胞免疫与疫苗评价开放实验室 10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健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实 107 验 中室 国医学科学院抗体工程药物与肿瘤标志物实验室 108 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代谢、药物制剂与药物分析重点实验室 109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 110 北京理工大学生物分离分析实验室 111 国家北京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0 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51 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152 北京华牛生物实验室 153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154 北京市畜禽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55 中科院理化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56 中科院理化所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与检测实验室 157 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 158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159 钢铁研究总院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60 钢铁研究总院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 161 钢铁研究总院先进永磁材料与分析检测实验室 162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163 北京北达燕园微构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 164 北京市腐蚀、磨蚀与表面技术重点实验室 165 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金属电子信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166 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167 激光与红外光学材料研究开发实验室 168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纤维材料工程化技术开发实验室

协和考研复试班-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药学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协和考研复试班-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药学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协和考研复试班-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药学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医学科学院(下称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北京协和医学院(下称校)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重点医学院校。

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对院校的发展十分关心支持。

江泽民主席1997年亲笔为院校题写了“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院校训;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对院校发展寄予了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温家宝总理指出:“协和具有办学的有利条件和优良的教学传统,应该办好,也一定能够办好,办出协和的特色,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物所”)成立于1958年,由当时中央卫生研究院的药用植物学系、药物化学系、药理学系组建而成,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物所始终以寻找和研究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的药物为主要方向,坚持以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为重点,是国家重点药物研究机构之一,采用现代医药学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旨在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新药创制之路。

药物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抗肿瘤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神经精神类疾病药物、抗代谢紊乱药物、抗感染药物、抗炎免疫类药物、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药物等。

药物所学科齐全,下设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物合成、药物筛选、药物晶型、药物制剂、药物代谢、新药开发等研究科室,具有很强的药物研发能力。

药物所现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即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活性物质发现与适药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药物传输技术及新型制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药物靶点研究与新药筛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晶型药物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药作用机制研究与药效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非临床药物代谢及PK/PD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即中国医学科学院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代谢紊乱和肿瘤发生相关机制和靶点发现重点实验室。

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五年——革新意识、钻研学问、训练人才状况分析

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五年——革新意识、钻研学问、训练人才状况分析

( ei r 咖r ao tyoPp d adS a o cl r s C l e hraeta Si c , ail e cl n e i) Br gAe n a br o ei n m lM l u r u , oe P a cucl cne Cp a M d a U irt L a r f te l e aD g l o gf m i e s t i vsy
201 钲 0
8 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a i lMe ia i e s y o r a fC p t d c lUn v r i a t
Au g.201 0
第3 1卷 第 4期
Vo . No 4 1 31 .
[ o : 03 6 /.sn 1 0 -7 5 2 1 .4 0 6 d i 1 .9 9j i . 0679 .0 0 0 . 1 ] s
而 先 进行 列 。本 文 着 重 分 析 了重 点 实 验 室 在 5年 的 建 点是 用化 学 的方 法去 探索 生命 现 象 , 不像 生 物 化 学 那样 探 索生命 的化学本 质 。2 纪 , 0世 药学 的主要 兴趣 设 中革 新意 识 、 研 学 问和训 练人 才 的基 本状 况 。 钻
Dr g u s:Pr g e s i fn n d a ,De pg i g Re e r h, n Tr i i uc e s r o r s n Re i g I e l i e o n s a c a d a n ng S c s o
WA G Y - ,X a ・i,WU J nh i Z A ig P N h—i N uj i U Y nxa i —u , H O M n , E G S i a q

生物活性多肽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生物活性多肽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分子 的疾病 治 疗带 来 新 的挑 战。此 外 , 由于 活性
肽对 多种 生理 活动 具 有普 遍 调 节 意义 , 认 识 心 血管 活性 多 肽功能 多样 性 的 生理 和 病 理生 理 意 义 , 对 于 阐明心 血管功 能稳 态维持 和心血 管疾病 发病 机制 和
3均来 源 于 同一 前 体 太 原 p 1 r o s a l u s i n 。S a l u s i n 一 3 具 1
生 理 科 学 进展 2 0 1 3年 第 4 4卷第 3期
. ●



生 物 活 性 多 肽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多 样 性
齐永 芬 唐 朝枢
( 北 京 大 学 医学 部 基 础 医学 院生 物 活 性 小 分 子 研究 室 , 分 子 心 血 管学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降钙素基因有 6个外显子 , 其中 1 、 2 、 3 、 4 、 5外显子
拼接 表达 为降钙 素 ; 而 1 、 2、 3 、 4 、 6外 显 子 则 拼接 表 达 为降钙 素基 因相关 肽 。前 者主要 调节 钙磷代 谢和 血钙水 平 , 后者 主要 调 节 血管 张 力 ¨ 。如 血 管 内皮
肽 。 由于 活性肽 分 子量 小 , 在 体 内分 布 和 生 物学 效 应广 泛 , 且 同一 活性 肽 在机 体 的不 同发 育 阶段所 起 生物 学作 用亦不 同 , 同一前 体 分 子来 源 的不 同小 分 子 片段 间存在相 互 作用 , 且 这些 活性 片段 相 互作 用 的生理 和病理生 理 意 义 目前 尚不 清楚 , 对 于 针对 单
有较 S a l u s i n — O L 更强 的促 进 血 管平 滑 肌 细 胞 和 成纤 维细 胞增殖 的作 用 , 且 S a l u s i n — o 【 具有 拮抗 S a l u s i n 一 3 1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5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5个)
化学
9312
沈家口
张存浩
19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生物医用材料基础研究;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制;生物活性聚合物的研究;新型固定化酶的研究;有机硅生物医用材料
化学
9312
卓仁禧
何炳林
20
聚合物分子工程
复旦大学
高分子凝聚态在分子水平上的结构及高分子材料宏观性能的关系;特殊相互作用与相容光焕发性,自组装行为和凝聚态形态及高分子共混物材料等;高分子设计
机械
9312
谢友柏
姚福生
42
智能制造技术
华中理工大学
分布式并行环境下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结构;智能制造系统的若干单元技术
机械
9312
李培根
杨叔子
43
光电子及系统
重庆大学
光纤传感与智能结构;光电集成传感技术与微型电系统;文字图像识别技术及系统;智能化光电仪器与系统
机械
9312
黄尚廉
金国藩
44
洁净燃烧煤技术
化学
9312
金声
梁晓天
2
数学及其应用
北京大学
微分动力系统;非线形分析;不动点理论与低维拓扑;群表示论与代数数论;调和分析;计算数学;近代力学与量子场论
数学
9312
张恭庆
姜伯驹
3
非线形数学模型和方法
北京大学
能源、材料、生命、信息科学中非线形数学模型方法与应用;现代微分几何及其在物理、力学中的应用;非线形偏微分方程、无限维动力系统的分析、控制及其在金融和经济中的应用
花鞋
9312
杨玉良
江明
21
超细材料反应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
超细颗粒制备科学基础理论;超细颗粒制务的工程基础研究与反应器的开发;超细颗粒应用基础研究;超细颗粒制备的单元操作理论与粉体工程研究

多肽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与靶向设计策略讨论

多肽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与靶向设计策略讨论

多肽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与靶向设计策略讨论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肽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相较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多肽药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高效性,并且在治疗肿瘤、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多肽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及靶向设计策略。

多肽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是了解其药效和生物学效应的关键。

多肽药物通常通过与特定的蛋白质或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1.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多肽药物的结构与其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

了解多肽药物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作用机制,并进行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通过采用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技术,科学家们可以解析多肽药物的三维结构,并深入研究其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信号转导途径:多肽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来影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这些途径可能包括激活或阻断特定的信号传输分子或酶,以及干预细胞内上下游通路的功能。

通过研究这些途径,我们可以了解多肽药物是如何改变细胞的生理状态并产生相应的疗效。

3. 调控基因表达:多肽药物可以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这可能是通过激活或抑制细胞表面受体,进而影响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或者通过直接与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结合来改变基因的表达。

了解多肽药物如何调控基因的表达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作用机制,并设计更加有效的多肽药物。

针对多肽药物的作用机制,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靶向设计策略来优化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设计策略:1. 结构优化:通过对多肽药物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并减少副作用。

例如,通过引入非天然氨基酸、化学修饰和肽链剪切等手段,可以增强多肽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2. 靶向性增强:通过在多肽药物上引入配体,可以增强其与特定受体的结合,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亲和力。

同时,通过结合靶向抗体或核酸等策略,可以实现多肽药物的靶向递送,从而提高其在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知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导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之一,每年都会开放课题申请,为科研人员提供广阔的研究领域和资源支持。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2023年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份全面、深入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指南的具体要求与申请方式。

一、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概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政府设立和管理的研究机构,旨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培养高水平研究团队。

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重点平台,重点实验室每年都会面向科研人员开放课题申请,以支持创新性研究进展,提供科研领域的资源支持和经费保障。

二、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综述2023年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已经发布,旨在引导科研人员理解申请流程、明确申请要求并提供具体指引。

以下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指南进行全面评估,并帮助申请人更好地理解和准备申请。

1. 课题申请流程简述(主题词:开放课题申请流程)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申请中,申请人需要严格按照指南要求,完成申请流程,包括申请书的准备、审批流程、材料递交等环节。

申请人在提交申请之前,应首先详细阅读指南,明确申请范围和要求,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课题申请要求梳理(主题词:申请材料、申请要求)为满足高质量、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申请人需要准备全面的申请材料,包括研究计划书、研究团队介绍、预期成果和资源保障等。

申请人还需要满足学术背景、科研经历、成果推广等多个方面的要求,以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潜力。

三、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的优势与挑战(个人观点)作为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申请,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从优势来看,重点实验室为申请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设备和创新支持。

成功申请的课题将得到相应的经费保障,能够更好地支持科研工作的开展。

新药研发技术路线 多肽 大分子 小分子

新药研发技术路线 多肽 大分子 小分子

新药研发技术路线多肽大分子小分子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药研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其中多肽、大分子和小分子成为研发的重要方向。

多肽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技术

多肽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技术

多肽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技术多肽药物是指含有数个氨基酸残基的分子,这些分子可以根据它们的序列,折叠,等方面具有非常各异的生物活性,因此可以作为药物来使用。

多肽药物已经成为了医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相较于小分子药物,多肽药物的设计与制备是更具挑战性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多肽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技术,并介绍一些新兴的技术手段。

一、多肽药物设计多肽药物的设计是多肽药物合成的前提工作,其目的是确定多肽的结构和序列,使其具有所需的生物活性和药理学特性。

多肽药物的设计需要依赖于生物活性分子的特性,包括其靶点,晶体结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其他生物标志物。

然后,结合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作用等因素,确定多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代动力学。

与设计小分子药物不同,多肽药物的设计是更为挑战性的。

在多肽药物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突破肽链限制,扭曲空间架构,组合非典型氨基酸序列,等等。

同时,执行精细的结构和作用分析需要更加复杂的实验方法和计算技术。

二、多肽药物的合成技术多肽药物的合成技术涉及到合成路线、氨基酸保护、肽键形成、剪切和纯化等方面。

传统的多肽合成技术是通过逐步合成晶体颗粒的方式将氨基酸分子添加到正在增长的肽链上。

然而,这种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具有较高的成本和复杂性。

目前,新兴技术又发展出了几种相关方法,例如快速溶液法,连续流系统法等等。

此外,一些新兴技术还可以提高合成速度和收率,以及改善多肽药物的稳定性和降解影响。

1.固相合成固相合成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多肽合成技术。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较小的芯片上合成医药研究所需要的分子。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的合成,而且对于大规模合成非常有用。

利用固相合成技术,化学家可以用进行各种复杂的合成反应,并容易地移除保护组,以便于继续添加新的氨基酸残基。

2.逆层析分离逆层析分离是一种纯化方法,主要用于多肽分子的纯化。

它采用两种互补的聚合物基质,一个附着在固定相上,另一个在溶液中作用,形成多肽与固定相之间的亲和性。

系列多肽小分子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系列多肽小分子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系列多肽小分子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发明人:张恩德,黄景华申请号:CN201010164725.6申请日:20100429公开号:CN101822815A公开日:20100908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系列多肽小分子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该系列多肽小分子的氨基酸序列为Met-Gln-Cys-Ser-Asn、Met-Gln-Asn-Cys-Ser、Met-Gln-Asn-Ser-Cys、Met-Gln-Ser-Cys-Asn、Met-Gln-Ser-Asn-Cys、Met-Cys-Gln-Asn-Ser、Met-Cys-Gln-Ser-Asn、Met-Cys-Asn-Gln-Ser、Met-Cys-Asn-Ser-Gln、Met-Cys-Ser-Gln-Asn、Met-Cys-Ser-Asn-Gln、Met-Asn-Cys-Gln-Ser、Met-Asn-Cys-Ser-Gln、Met-Asn-Gln-Cys-Ser、Met-Asn-Gln-Ser-Gln、Met-Asn-Ser-Gln-Cys、Met-Asn-Ser-Cys-Gln、Met-Ser-Cys-Gln-Asn、Met-Ser-Cys-Asn-Gln、Met-Ser-Gln-Cys-Asn、Met-Ser-Gln-Asn-Cys、Met-Ser-Asn-Gln-Cys或Met-Ser-Asn-Cys-Gln的五肽以及氨基酸序列为Cys-Ser-Asn、Asn-Cys-Ser、Asn-Ser-Cys、Ser-Cys-Asn或Ser-Asn-Cys的三肽。

本发明所涉及的系列小分子多肽源于单核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动物实验表明这些系列小分子多肽具有改善脑缺血作用,对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确切的疗效,具备开发成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前景。

申请人:广东八加一医药有限公司地址: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京溪路89号云景名都4栋2301房国籍:CN代理机构: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代理人:李海波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伊文思兰改造多肽用于诊疗一体化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伊文思兰改造多肽用于诊疗一体化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伊文思兰改造多肽用于诊疗一体化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刘清杏;陈小元;朱朝晖【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13)2【摘要】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多肽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射线的辐射生物效应。

近年来,如何进一步提高PRRT药物的疗效一直是国际研究热点。

伊文思兰(Evans blue)可与血浆中的白蛋白可逆性结合,故将伊文思兰加入多肽结构可延长放射性药物在血液中的清除时间,改变药代动力学,提高PRRT疗效。

本文将围绕伊文思兰改造多肽用于诊疗一体化的临床转化研究进行概述。

【总页数】7页(P180-186)【作者】刘清杏;陈小元;朱朝晖【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核医学精准诊疗技术创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1【相关文献】1.做好"五个转化"建设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儿童保健与疾病诊疗精品课程建设为例2.学科特色鲜明的一体化临床诊疗中心建设初探r——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临床诊疗中心项目为例3.磁性纳米探针用于肝细胞癌诊疗一体化研究进展4.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功能与分子影像临床转化分委会第二次学术大会暨医学影像规范化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暨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与应用学习班征文及参会通知5.多肽在子痫前期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研究的新目标—小分子多肽

药物研究的新目标—小分子多肽

药物研究的新目标—小分子多肽
Dn.,AS;厉滔
【期刊名称】《药学进展》
【年(卷),期】1990(014)002
【摘要】由于多肽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而是新药研制的理想起点。

迄今为止应市的多肽药物为数甚少。

究其原因,除许多活性多肽发现较晚外,多肽复杂的化学、生物学及药代动力学性质又使其具有许多特殊的问题。

高分子量的多肽通常口服难以吸收,遇胃酶及血浆酶类不稳定且易被排泄。

然而多肽药物的治疗潜力却促使人们去克服这些困难。

研究多肽药物的程序通常是先选出一种多肽进行药理学研究,而后制备更有效、更稳定及选择性更强的类似物。

也可能是高效及强选择性的拮抗剂。

该研究的后期则主要针对研制能有效给药并能维持足够作用时间的药物—一般为口服剂,否则就有必要研制皮下或鼻腔吸收的缓释剂型。

【总页数】1页(P90)
【作者】Dn.,AS;厉滔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6
【相关文献】
1.低浓度小分子多肽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J], 唐开永;周鸿翔;田娅玲;邹聪丽
2.酶解祁蛇肉制备小分子多肽的工艺研究 [J], 李红艳; 孔天瀚; 汪振兴; 王涛; 廖国
奇; 汪胜松
3.牛初乳小分子多肽的分离及其抗菌作用的研究 [J], 郭瑞峰;李雪梅;刘少伟;姚刚
4.基于小分子多肽放射性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与挑战 [J], 王荣福;杜毓菁
5.《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核素标记小分子多肽靶向诊治肿瘤新生血管的应用研究进展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㊃实验室简介㊃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北京市教委㊁北京市科委批准㊂在北京市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07年中期检查和2009年验收时均被评为优秀㊂本实验室针对血栓㊁肿瘤㊁骨质疏松和重金属中毒等疾病,研究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先导结构㊁筛选和发明候选药物,为普惠健康保障体系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溶血栓㊁抗肿瘤㊁抗骨质疏松和排体内重金属的新药㊂同时,本实验室也向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输送既懂药物设计㊁合成㊁鉴定,又懂药效学㊁药物毒理,以及机制研究的硕士和博士,形成本实验室的特色㊂
本实验室现有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2名,副教授9名,平均年龄40岁,人员队伍结构合理㊂40岁以下骨干均有博士学位㊁留学经历㊁发表国外SCI论文经历和在研项目等,构成本重点实验室的4项优势㊂本实验室研究成果,自2005年以来共发表国外SCI论文113篇(IF=2~5),其中5篇受刊物邀请为封面文章发表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4项(授权152项,公开71项,申请81项),转让专利及技术6项,金额500余万;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3次,金额65万㊂
本实验室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二等奖2项㊂出版国内专著1部㊁2007年参编英文专著1章㊁2009年受美国Wiley出版社邀请,撰写英文专著‘Pharmaceutical Bioassay“,已全球发行㊂该专著被国外前40名高校中的12所学校,如Stanford㊁Cambridge等大学图书馆收藏㊂2012年受国外INTECH 出版社邀请,参编骨质疏松症专著㊂出版英文教材2部㊂
本实验室借助开放课题与中国台湾地区㊁欧美等地的制药企业与科研院所展开合作交流,共同发表SCI文章25篇㊂与台湾等3家制药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每年获经济效益100万元人民币㊂
重点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㊂本重点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培养1名博士后,现已出站,1人在站㊂招收博士研究生30名,16人已获学位;招收硕士研究生188名,119人已获学位,本科生/高起专1600余人㊂已经构成每年培养6名博士㊁20名硕士和200名大学生的规模,为社会㊁国家单位和企业输送高水平人才㊂实验室目前有3300M2,并购置了各种相关的大型仪器,例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Discovery studio2.1和Cerius24.11的工作站㊁300㊁500㊁800MNMR等3台磁共振仪;ESR顺磁共振仪;ESI⁃MS⁃MS㊁MALDI⁃TOF㊁Q⁃TOF㊁FT⁃MS,以及ICP等6台质谱仪;UV㊁二极管阵列㊁荧光㊁蒸发光散射等各种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TEM㊁SEM㊁AFM等显微镜;骨密度仪等生物活性评价仪器,设备总值近9000万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