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移情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审美活动的作用
① 情感贯穿整个心理活动过程,是一切其他心理形式的 内在动力(没有情感活动就没有美感)
② 情感审美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审美情感是一 种艺术化的情感,它的个体性促使审创造与欣赏具有 多样性自由创造的特征)
③ 情感是沟通与认知意志活动的中介环节,促进审美认 识活动向意志活动转化。(审美心理活动是一个由认识 活动向意志活动深化的心理过程,不诉诸意志活动, 美感心理则无法转化为审美实践。)
移情说源自文库
“移情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 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德国心理学家、 美学家立普斯在他的《空间美学》一书中对“移情说”作 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通常人们把立普斯作为移情说的主 要代表和创立者。
是什么?
移情论美学认为,移情是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对象中,与 对象融为一体。如立普斯说:“当我将我自己的力量和奋 求投射到自然事物上面时,我也就将这些力量和奋求在内 心激起的情感一起投射到了自然之中。”只有当人将情感 投射到自然事物上时,向自然作的感情移入才变成真正的 审美移情作用。
我国古代艺术创作思想中有很多见解与移情理论是相通 的。早期用人的道德品格来比附自然景物的“比德”说, 就蕴含了移情作用。从庄周梦蝶到苏轼“身与竹化”论这 种物我不分、天人合一的艺术创造至境,就包含了移情 活动。可以结合中西方的文艺理论来理解移情论思想。
移情在审美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① 移情有利于创造生动的审美意象,形成优美含蓄的艺 术意境。(我们常说的托物、借景等“间接抒情”的抒情 方式就包含了移情活动。)如:《石灰吟》千锤万凿 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 白在人间。
② 移情有利于促进,审美主体与客体间的双向交流。 (当某种强烈的情感控制人的身心,可使主题的这种 特定情感散发到他所见所感的事物当中,使对象染上 该感情色彩,主体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以我观 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如:林黛玉葬花词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移情论者认为,美感的本质在于人从自然事物上看到自身 的价值,审美并非是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附着在 他们身上的一个自我的欣赏。因为“美也是移情活动赋予 对象的一个属性,对象原本没有美,只是由于人的移情活 动,对象才有了美。”
移情论美学注意到了人类情感具有自由创造性的能动作用, 也看到了情感在审美心理中的主导地位,以及情感反应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但 他们忽视了审美客体的基础作用,更否定了审美客体的物 质属性和结构规律对主体的作用,从而表现出主观唯心主 义的片面性。
② 心境:是一种平静微弱而持久的情感,它是一种没有 突发性外部显现的情感,如乐观、忧郁、沉静等。 心境对优美的创造与欣赏有重要作用。而且心境是移 情的心理动因
③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它是一种 控制人的身心而又长期影响人的行为的情感。热情是 贯穿一切审美创造与欣赏活动中的心理动力。只有对 美的事物充满热情才会不懈地去感受美、创造美。
3移情给审美意象灌注活跃的生命情趣和神韵。 在移情的作用下,人视天地万物为生命的主体,与天地万 物相往来,交流共感,相生相息,达到一种平等的状态: 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把自然事物人格化,并建立一 种双向的交流对话关系。如: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情感与移情
情感是什么?
情感是介于感性与理性心理活动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心理 形式。(人的自尊、认知、审美以及自我实现需要是否 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即指情感)
情感按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可分为激情、心境 和热情。
三种情感与审美
①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迅速爆发而又短暂的情感,它是 一种率真而炽热的情感,如欣喜若狂、惊恐绝望等。 激情对崇高美的创造与欣赏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