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倾销法与对华反倾销成因分析
欧盟反倾销法与中国反倾销法之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欧盟反倾销法与中国反倾销法之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d7892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1.png)
欧盟反倾销法与中国反倾销法之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经常发生的重要贸易争端之一。
由于中国的出口规模在全球贸易中不断扩大,也加剧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和贸易争端。
欧盟反倾销法是世界反倾销调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在2008年出台的反倾销法则是全球反倾销调查领域中的一个新生力量。
比较欧盟反倾销法和中国反倾销法的异同点,有助于增强对国际贸易中反倾销的认识和理解,为缓解贸易争端、促进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关系打下基础。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比较欧盟反倾销法和中国反倾销法的异同点,对两者的成就与不足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两种反倾销制度优缺点以及予以完善的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剖析欧盟反倾销法的运作机制2.分析中国反倾销法的原则和实施情况3.比较欧盟反倾销法与中国反倾销法的异同点4.提出两国反倾销制度优缺点5.探讨如何完善中国反倾销制度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比较法研究的方法,即主要通过查阅法律文件、案例分析及相关文献来对欧盟反倾销法和中国反倾销法进行深入比较,并分析两种反倾销制度存在的异同点。
四、研究内容及安排第一章:绪论(1)研究背景(2)研究目的(3)研究方法(4)研究内容及安排第二章:欧盟反倾销法的运作机制(1)欧盟反倾销法的发展和现状(2)欧盟反倾销法的运作机制及特点(3)欧盟反倾销法的成就和不足第三章:中国反倾销法的原则和实施情况(1)中国反倾销法的发展和现状(2)中国反倾销法的原则和实施情况(3)中国反倾销法的成就和不足第四章:欧盟反倾销法与中国反倾销法的异同点(1)反倾销调查的范围不同(2)反倾销调查的程序不同(3)反倾销调查的利益相关方不同(4)反倾销调查的保障措施不同第五章:两国反倾销制度优缺点及予以完善的建议(1)欧盟反倾销制度的优缺点及予以完善的建议(2)中国反倾销制度的优缺点及予以完善的建议第六章:结论(1)研究结论(2)研究意义及不足(3)进一步研究展望。
2024年我国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2024年我国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b8972b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e.png)
2024年我国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与欧盟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
反倾销作为一种常见的贸易救济手段,经常被欧盟用来对抗我国的出口产品。
为了有效应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导致反倾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出口增长迅速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出口的快速增加。
特别是加入WTO 后,我国的产品凭借成本优势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包括欧盟在内。
这种快速增长的出口态势使得欧盟的某些行业感受到了压力,从而产生了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申诉。
二、低价竞争策略长期以来,我国在出口产品上采取低价策略,以获取市场份额。
虽然低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但也容易引发反倾销调查。
欧盟可能会认为低价出口是倾销行为,从而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
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受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欧盟可能会更倾向于对我国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然而,这也导致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相对单一,容易遭受反倾销。
因此,优化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是减少反倾销的关键。
五、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中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也是导致反倾销的原因之一。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欧盟可能对我国产品的出口情况和成本结构了解不足,从而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
这可能导致欧盟对我国产品提起不必要的反倾销调查。
针对以上原因,我国应采取以下对策:一、调整出口策略我国应逐步调整出口策略,从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降低对低价竞争策略的依赖。
二、加强行业协调与自律我国各行业应加强协调与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和低价倾销。
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和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出口行为,维护行业利益和市场秩序。
反倾销案例及法律分析(3篇)
![反倾销案例及法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262b4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f.png)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竞争的加剧,反倾销案件日益增多。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中国对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案为例,对反倾销案件的法律依据、程序、判决结果及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例背景1. 倾销行为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然而,欧盟太阳能光伏产业同样具备一定规模。
在市场竞争中,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市场产生了冲击。
2011年,我国企业向商务部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指控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市场存在倾销行为。
2. 调查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规定,商务部对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倾销行为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中,商务部对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价格、产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查。
3.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商务部认定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市场存在倾销行为,并决定对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
三、法律分析1. 反倾销法律依据我国反倾销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规定,进口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
2. 倾销行为的认定在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案中,商务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条规定,认定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
具体表现在:(1)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低于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2)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3)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低于其出口到其他市场的价格。
3. 损害的认定在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案中,商务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三条规定,认定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
具体表现在:(1)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市场份额造成冲击;(2)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了不利影响;(3)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对中国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就业和投资造成了负面影响。
熟知反倾销法律案例(3篇)
![熟知反倾销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a493b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e.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本文将以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为例,探讨反倾销法律的相关问题。
二、案情简介1. 案件起因2012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指控我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倾销,对欧盟光伏产业造成损害。
同年11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关税,税率为11.8%。
2. 调查过程2013年,欧盟委员会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案进行了全面审查。
在调查过程中,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的光伏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中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对欧盟光伏产业造成了损害。
3. 裁决结果2013年12月5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决定对华光伏产品征收为期两年的反倾销关税,税率为47.6%。
这一裁决对中国的光伏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4. 争议与上诉在中国光伏产业对欧盟委员会的裁决表示强烈不满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于2013年12月11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申诉。
2014年9月,WTO专家组驳回了中国的申诉,维持了欧盟委员会的裁决。
5. 调解与协议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中国光伏产业与欧盟光伏产业进行了多次协商。
2014年8月,双方达成一项为期5年的价格承诺协议,以避免贸易战。
根据协议,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最低限价由每瓦0.56欧元提高到每瓦0.87欧元。
三、案例分析1. 反倾销法律依据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为《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SCM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措施协定》(Agreement on Anti-Dumping Measures,AD协定)。
2. 倾销的认定在反倾销案件中,倾销的认定是关键环节。
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低于成本,构成倾销。
欧盟对华反倾销成因分析
![欧盟对华反倾销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1b7dfaf61fb7360b4c65ee.png)
欧盟对华反倾销成因分析[摘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进出口总额的不断增加,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遭受反倾销案件尤其多,主要为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
本文就欧盟对华反倾销加以浅显的分析,找出原因。
[关键词]WTO;反倾销;欧盟1 欧盟对华反倾销概述1.1 国际倾销定义WTO《反倾销协定》对倾销定义的规定,是对倾销与反倾销实践经验的总结,从而使倾销法律含义更加严谨、科学,更富有实践意义。
WTO《反倾销协定》,是当今国际法体系中专门调整倾销行为的法律文件。
它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既要对倾销造成危害的产业进行救济,又要对倾销行为进行适度制裁,防止歧视性和扩大化,因而它已成为各国制定反倾销法、实施反倾销措施的重要依据。
1.2 我国产品面临欧盟的反倾销指控呈现出的特点第一,除非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欧委会将选择“替代国标准”确定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
第二,除非企业获得个别待遇,欧委会将对我国所有出口商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出口价格。
第三,反倾销指控涉及的产品种类有扩大的趋势,且涉及金额越来越大。
第四,反倾销征税率逐年升高。
欧盟的大规模反倾销指控,使欧洲国家进口商进口我国产品的预期风险大大增加,现有的和潜在的贸易伙伴锐减,原本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被他国产品取代,对我国国内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我国企业面临欧盟大量反倾销指控的原因欧盟对华实施反倾销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主要原因在于:2.1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WTO框架下各国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其只得寻求一些表面合法的措施来实贸易保护之实,而反倾销以其既合法及较好的保护作用恰好满足了它们的要求,其程序简便易行,便于实施,能够有效排斥进口又不易招致报复。
2.2 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歧视性政策具体到欧盟来说,欧盟在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时,认为中国曾经是计划经济体制,价格受到各种因素(如管制和补贴等)的干扰和扭曲,不能真正地反映为市场决定的价格。
论应对欧盟对华反倾销_1
![论应对欧盟对华反倾销_1](https://img.taocdn.com/s3/m/3853adefa417866fb94a8e1c.png)
论应对欧盟对华反倾销【摘要】1979年欧盟首次对华发动反倾销,这也是在世界上遭受的第一起反倾销指控。
此后,欧盟又频频对中国提起反倾销指控,而且数量不断增多,反倾销的产品范围也不断扩大,反倾销税率也是一直增高。
对此,本文主要了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1978年,中国与欧盟签订了第一个中欧贸易协定,至今已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里,中国已成为欧盟十五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但也成了首当其冲的反倾销对象。
“从1979年至2002年12月,欧盟对中国商品反倾销调查共立案94例,所涉金额55亿美元”。
因此,有必要进行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相关分析。
一、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从历年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来看,其对华反倾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欧盟是最早对中国提起反倾销的地区1979年欧盟就对中国的机械闹钟和糖精钠提出了反倾销指控。
这既是欧盟对中国的第一次反倾销,也是中国在全世界遭受的首次反倾销。
可以说是欧盟率先对中国发动了反倾销,打开了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大门。
(二)我国已成为欧盟反倾销的首要目标毕业论文欧盟对华反倾销占欧盟反倾销案件总数的比例,从1998年开始,除了1998年和2001年,其余平均在12%以上,2003年最高达到了42.8%。
从1995—2003年上半年,欧盟对中国的产品共采取了27个反倾销措施(包括中国香港,不包括中国),印度15个,泰国14个,韩国和俄罗斯11个,中国位居首位。
可见,中国已成为欧盟反倾销的主要目标。
(三)对华反倾销数量迅速增加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从第一案起到2003年底,整个趋势是上升的。
特别是90年代,案件数量上升很快,其中,“1991年4个,1993年4个,1995年5个,1997年5个,1999年竟然达到了12个”。
不难看出,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不断增加。
(四)对华反倾销的产品范围逐步扩大起初,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主要集中在五矿、化工类初级产品,后来扩大至轻纺、机电、钢铁产品,近几年其目标已扩展至我国传统大宗出口产品,主要有自行车、彩电、鞋类和微波炉等,这种大范围、大规模的反倾销严重限制了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贸易,同时,使中国受到了严重损害,对我国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产生了极为不利的。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3561bbdddccda38366baf57.png)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1总体现状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成功入世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
但从1979年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提起首次反倾销诉讼以来,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不断伺机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反倾销,反倾销的范围、幅度、频率等得到不断扩大和提高。
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一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88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59起反倾销,9起反补贴,涉案资金规模高达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
4%和125%。
早在2021年,中国就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1]。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称,以2021年的数据为基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反倾销调查和打击的最大对象。
2欧盟态度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主体市场之一和重要贸易伙伴截止2021年1月,欧盟由原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一跃成为第一,但同时也是对中国企业提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WTO成员之一。
欧盟长期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歧视性“类比国”方法认定产品的正常价值。
虽然1998年以来,欧盟允许中国涉案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待遇”,对符合条件者适用正常的反倾销规则,但规则是他们定的,这并没能有效地遏制欧盟带有浓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反倾销举措,中国外贸企业甚至国家、人民还将继续受此种反倾销的迫害。
以下为两例。
继美国总统奥巴马2021年9月11日签署对华轮胎特保案,决定在未来三年对进口自中国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后,欧盟也紧跟着于同月24日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五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分别高达39。
2%和30%[2]。
从2021年10月份开始,欧盟就开始对中国和越南皮鞋征收16。
5%的反倾销税,过去的3年时间里,中国的皮鞋企业日子过得很艰难。
中国输往欧洲的皮面鞋产量已经降低了20%,造成了中国约两万名工人失去工作。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我国的应对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我国的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80968b8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f.png)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我国的应对论文报告:一、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背景与现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系列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
欧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但长期以来存在着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
2017年,欧盟将中国列为强制反倾销国家,并于2018年对从中国进口的特定产品实施了更加严格的反倾销措施,此举对中国企业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欧盟反倾销的法律基础与程序欧盟反倾销的法律基础主要是欧盟的反倾销法及贸易保护法规。
具体程序为:欧盟委员会接到欧盟成员国或相关利害关系方的申诉后,将进行初步调查和正式调查;正式调查包括信息收集、调查书面答复和现场检查等;调查结果将会形成调查报告,欧盟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作出是否需要实行反倾销措施的决定。
三、欧盟反倾销的影响和负面效应欧盟反倾销措施的执行确实可以保护其本国产业,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欧盟反倾销措施会削弱市场竞争,使得欧盟本地企业的产品比外国竞争对手具有竞争优势,这将导致欧盟市场上产品的价格被抬高。
另外,欧盟反倾销措施也会对中国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这些企业可能会受到欧盟的处罚和限制,从而减少其在欧盟市场的销售额,并对其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损害。
四、中国应对欧盟反倾销的策略与措施中国针对欧盟反倾销的策略和措施包括:积极参与欧盟反倾销调查,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加强与欧盟的沟通协调;加强贸易合作,深化与欧盟的合作关系,扩大贸易规模和贸易品种;探索与欧盟成员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协定达成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五、案例分析1、2017年欧盟对中国冷轧钢板征收反倾销税该案是欧盟对中国大型钢铁公司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代表案例。
欧盟指责中国冷轧钢板在进入欧盟市场时存在倾销,对中国厂商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最终征收了超过百分之60的反倾销税。
2、2018年欧盟对中国电动自行车征收反倾销税该案是欧盟对中国制造业实行反倾销措施的典型案例。
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f73103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7.png)
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
对于一个出口大国来说,遭遇反倾销调查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而最近,欧盟开始对一些国家的出口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本文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一)市场扭曲市场扭曲是出口遭遇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过多年的监管和调控,欧盟的市场已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
但是,来自其他国家的低价、低质量、过剩产能的商品却给欧盟市场带来了冲击。
这一方面是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产品价格竞争,另一方面也与欧盟市场扭曲本身有关。
(二)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导致出口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在贸易市场上必然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冲击,但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很多国家倾向于对其它国家的商品施加限制或者实行反倾销政策,这也是欧盟采取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缺失现代制造业技术水平高,要想进军国际市场、跻身于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能力。
但是一些出口国家由于本身技术水平较低,所以在经营贸易时往往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这也使欧盟国家采取反倾销政策的可能性增加。
二、对策建议(一)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了避免遭遇反倾销,出口国家需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为此,出口国家需要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研发经费、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二)掌握市场情况,防范风险出口国家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法规、贸易壁垒、产业政策等情况,切实防范风险。
同时,在出口贸易合同中要严格约定合同条款,防止出现因合同条款不规范或漏洞而导致欧盟反倾销调查。
(三)积极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如果遭遇欧盟反倾销调查,出口国家不能消沉自闭,而是应该积极应对。
首先,要尊重欧盟的反倾销决定,对于自身的问题要实事求是、严肃治理。
同时,出口国家也要通过多边机制或者通过调节谈判来维护其在欧盟市场的出口利益。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05624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2.png)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引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行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之一。
这种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行业的产能过剩和倾销现象。
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市场之一,对中国的纺织品倾销问题非常关注,并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本文将分析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 反倾销措施的背景和目的欧盟反倾销措施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倾销产品的冲击。
在面对中国纺织品的倾销问题时,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中国特定纺织品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或采取配额限制措施等。
这些措施旨在阻止中国纺织品通过倾销手段进入欧盟市场,保护欧盟纺织品产业的利益。
2. 欧盟反倾销措施的影响2.1 减少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由于反倾销措施的限制,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价格相对较高,从而降低了其竞争力。
这导致中国纺织品出口量减少,进而影响中国纺织品产业的发展。
2.2 促使中国纺织品行业结构调整:为了应对欧盟的反倾销措施,中国纺织品行业被迫进行结构调整。
一方面,一些中国纺织品企业转向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技术含量较高的纺织品和服装等,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一些企业也通过转移生产地点或与欧洲企业合作建立本地工厂等方式规避反倾销措施。
2.3 增加中国对其他市场的出口:由于欧盟市场的限制,中国纺织品行业不得不寻找其他市场,如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等地。
通过开拓这些新市场,中国纺织品产业能够减少对欧盟市场的依赖,并且扩大市场份额。
3. 对中国纺织品产业的启示3.1 提高技术含量:中国纺织品产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中国纺织品产业能够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减少对欧盟市场的依赖。
3.2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加强品牌建设,中国纺织品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建立知名品牌可以帮助中国纺织品企业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从而降低受到反倾销措施限制的风险。
我国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我国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d28ff5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6.png)
我国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摘要】我国出口面临欧盟反倾销调查的情况日益严峻。
本文首先分析了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包括欧盟对于中国市场份额增加的担忧和贸易逆差问题。
接着探讨了我国出口受到欧盟反倾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等方面。
最后提出了针对欧盟反倾销的对策建议,包括积极应对调查、加强产品品质和创新、拓展其他市场等。
我国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危机,保障出口市场份额和产品质量。
【关键词】引言:我国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情况正文: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分析、我国出口受到欧盟反倾销的影响、针对欧盟反倾销的对策建议结论:总结我国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关键词:欧盟反倾销、我国出口、影响、对策建议、贸易关系、国际市场、竞争力、贸易保护ism、反倾销调查、出口产品、关税、市场准入、国际贸易规则、合规性、贸易法律rede、谈判、贸易争端、贸易摩擦、市场占有率、贸易政策、贸易壁垒、国家利益、全球化、投诉、外贸企业、贸易往来、国际合作、贸易协定、贸易流通、市场定位、大国关系、合作伙伴、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货币政策、商业文化。
1. 引言1.1 介绍我国出口遭遇欧盟反倾销情况我国出口近年来遭遇了欧盟反倾销的严重情况,这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挑战。
欧盟反倾销是指欧盟针对进口商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旨在防止外国商品在欧盟市场上倾销并损害欧盟产业利益。
我国出口商品在欧盟市场面临反倾销的主要原因包括欧盟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关税壁垒、技术标准不合格以及市场保护主义等因素。
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出口商品在欧盟市场上受到不公平待遇,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出口业务和利润。
欧盟反倾销措施不仅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也损害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竞争力。
为了应对欧盟反倾销的挑战,我国出口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包括加强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加强与欧盟的合作对话等措施。
欧盟对华反倾销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欧盟对华反倾销与中国的策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b81c1e1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e.png)
欧盟对华反倾销与中国的策略选择欧盟对华反倾销与中国的策略选择近年来,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行动明显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例如钢铝、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力设备等。
这些行动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上遇到了更多的贸易障碍,也加剧了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
本文将就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影响和中国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首先,欧盟在一些关键产业面临激烈竞争,为保障本土企业的利益,采取了一系列反倾销举措。
据欧盟统计,中国2018年对欧出口的市场份额超过了30%,在一些重要的制造业领域,如钢铁、太阳能电池板、光伏设备制造等,中国产业也在全球拥有竞争力。
对于欧盟来说,维护本土产业的利益是必要的,因此通过反倾销来限制中国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欧洲国内政治趋势也对反倾销行为产生了影响。
尤其在一些欧盟成员国出现较大规模的反移民浪潮后,对于贸易自由的支持者在欧洲的份量变弱。
因此,采取一些限制中国进口的措施,可以获得一定的政治支持。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影响欧盟对华反倾销行动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可能进一步加剧中欧之间的贸易和政治紧张局势。
第一,反倾销措施会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
一旦企业被欧盟认定为倾销行为,导致的是对企业的反倾销税征收和市场份额下降。
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此举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第二,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行为很可能会激化两国的贸易争端。
如果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反制会损害欧洲企业的利益,打破当地市场的平衡。
第三,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还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和政治反响。
这种行动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对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上的地位感到担忧,并认为欧盟的行动只是试图保护本土企业的一种方法。
中国的策略选择中国的策略选择取决于其对欧洲市场的重视程度和对欧洲政治意愿的把握。
首先,中国应该计划在本国的市场之外继续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特别是在一些新兴市场中国可以找到许多贸易机会,如拉美、东南亚和非洲。
通过为国内企业寻求更广泛的市场,中国可以减轻来自欧洲的贸易压力。
欧盟双反_精品文档
![欧盟双反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35815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5.png)
欧盟双反欧盟双反措施:对中国产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引言:欧盟双反是指欧盟对进口商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措施。
这是欧盟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以及保障公平贸易环境而采取的行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扩大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成为欧盟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也面临欧盟双反措施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欧盟双反措施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欧盟双反措施的背景和原因1.1 欧盟双反措施的定义欧盟双反措施是指欧盟根据自身法律框架对进口商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措施。
反倾销是指欧盟对进口商品进行调查,并在发现倾销行为时对其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则是指对进口商品进行调查,并在发现政府补贴行为时对其征收反补贴税。
1.2 欧盟双反措施的原因欧盟双反措施的实施是为了维护欧洲企业的利益和国际贸易的公平。
欧盟认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企业通过倾销和补贴行为,使得其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对本国产业造成不公平竞争。
因此,欧盟决定采取双反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第二部分:欧盟双反措施对中国产业的影响2.1 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影响欧盟双反措施对中国出口商品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由于欧盟征收了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使得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许多中国企业面临出口困难和订单减少的问题,对中国整体外贸形势产生了压力。
2.2 对中国产业的影响欧盟双反措施对中国产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双反措施导致中国相关产业面临竞争压力和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特别是那些依赖欧盟市场的行业,如钢铁、太阳能等,更是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应对欧盟双反的策略3.1 多元化市场布局面对欧盟双反的压力,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来减少风险。
不依赖单一市场,而是积极开拓其他市场,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新机遇,应积极利用。
3.2 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7011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b.png)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欧盟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然而近年来,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了一系列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
本文将对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措施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对策。
一、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措施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数量大、价格便宜、质量参差不齐等。
欧盟委员会根据欧盟反倾销法规定的程序,对中国纺织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对涉嫌倾销的产品征收了相应的反倾销税。
这些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市场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1. 出口数量减少2. 产品定价受限受到欧盟反倾销税的影响,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定价受到了限制,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这使得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部分客户可能会转向其他国家的纺织品产品。
3. 质量提升压力加大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反倾销措施也促使中国纺织品生产商加大了产品质量提升的压力。
为了应对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反倾销措施,中国纺织品生产商不得不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投入和提升力度,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三、应对策略1. 提高产品质量2. 调整产品结构中国纺织品生产商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更符合欧盟市场需求的产品,比如开发环保、高科技含量的纺织品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免直接与欧盟产业产品的竞争。
3. 多元化市场中国纺织品生产商可以加大对其他市场的开拓力度,比如加大对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发,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度,以减轻欧盟反倾销措施对出口的影响。
4. 与欧盟合作中国纺织品生产商可以通过与欧盟企业合作,提高对欧盟市场的了解,了解欧盟市场需求,以更好地开发适合欧盟市场的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结语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纺织品生产商需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多元化市场、与欧盟合作等方式来应对这些反倾销措施的影响,以保持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欧盟反倾销法实践与应对反倾销的法律策略
![欧盟反倾销法实践与应对反倾销的法律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d24707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8.png)
欧盟反倾销法实践与应对反倾销的法律策略引言: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争端之一,通过采取反倾销措施,国家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竞争影响。
欧盟(EU)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实体之一,其反倾销法律体系经过多年实践不断完善,成效显著。
本文将从欧盟反倾销法的实践出发,分析欧盟在应对反倾销方面的法律策略。
一、欧盟反倾销法律体系的构建1.基本法律框架:欧盟反倾销法律体系主要由欧盟反倾销条例和欧洲联盟委员会颁布的反倾销指令构成。
欧盟反倾销法律体系适用于来自非欧盟成员国的进口商品。
2.反倾销调查程序:欧盟反倾销调查程序包括立案、受理、立案公告、初步调查、勘察访问、披露和听证、终裁等阶段。
在调查过程中,欧盟将对涉嫌倾销的商品进行调查,包括价格差异、伤害及因果关系等方面。
3.反倾销措施:倾销调查结束后,欧盟可根据调查结果对倾销行为采取相应的反倾销措施,如征收反倾销税、设定最低关税等。
二、欧盟反倾销法律策略1.建立有效的倾销问题数据分析机制:欧盟通过收集和分析倾销问题数据,及时发现和应对倾销行为。
借助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倾销的伤害程度,为采取合理有效的反倾销措施提供依据。
2.加强国际合作和协商机制:欧盟通过与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开展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协调,共同应对倾销问题。
此外,欧盟还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倾销问题谈判,推动国际倾销规则的完善,为自身利益争取更多保障。
3.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灵活调整反倾销政策:欧盟在实践中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反倾销政策。
例如,2024年,面对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和严重扭曲的市场竞争,欧盟推出了一个新的钢铁反倾销工具,以更好地应对倾销问题。
4.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欧盟通过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并减少其对外倾销的依赖。
在相应领域,欧盟鼓励产业通过创新、提高附加值和服务质量等方式,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
5.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欧盟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用于处理反倾销争端。
欧盟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对策
![欧盟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a05206e58fafab069dc021e.png)
()*)+,-./01,,()2)3456(0,2(,市场贸易欧盟对华反倾销及我国对策!文7王新提要倾销与反倾销的定义为我们认识欧盟对华反倾销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欧盟对华反倾销有中国自身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欧盟的原因;欧盟的反倾销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我们应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来应对欧盟对华反倾销。
一、倾销与反倾销倾销一词原意为将大宗货物或其他东西倒翻、倾卸及抛弃。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条对倾销的定义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
具体是指商品进入一国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在另一国市场上的价格,或者指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以人为的差别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倾销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进口国的经济或生产者利益造成了损害,干扰了进口国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国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顾名思义,所谓反倾销是指进口国反倾销当局依法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
反倾销制定的初衷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秩序,是反不正当竞争的延续。
但反倾销成立至今,运行结果却事与愿违,每每被一些国家以维护公平竞争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滥用,成为限制国外产品同本国产品竞争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日益变成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武器。
在这场反倾销的浪潮中,中国成为了众矢之的,也就必然成为了最大的受害国。
二、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具体原因分析’、中国因素———低价倾销的客观存在成为反倾销诉讼的导火线。
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也并非空穴来风。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市场尚不规范,“一窝蜂”现象广泛存在,从而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与盲目发展的市场行为。
市场上因而出现了大量过剩产品,企业为了生存在其国内和出口的销售策略上竞相采取低价倾销策略。
在出口价格上,香港某刊物对我国’#"种出口产品的调查中发现,有’!"种商品价格比应有的价格低!"8。
欧盟对华反侵销问题
![欧盟对华反侵销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8d6e1c0b4e767f5acfcece.png)
欧盟对华反侵销问题经济法张杰欧盟对华反侵销问题一、倾销与反倾销基本法律问题二、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及影响三、我国对欧盟反倾销应采取的对策▪一、倾销的概念倾销原指抛弃物或者废弃物,学者专家或者市场专业人士都是将其作为国内的销售行为。
倾销按照不同的标准也能做出不同的划分,以倾销的客体为标准,可分为商品倾销、服务倾销、汇率倾销、运费倾销等。
根据产品的销往方向,倾销分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的倾销。
外部市场倾销也即国际市场上的倾销,是出口国家采取违法手段对产品进行大量低价销售,从而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对此,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会颁布反倾销法,从体制上对该国的产业进行保障。
一般来讲,我们关注的倾销的角度都是国际市场的倾销,本文里所提到的倾销一般也是指国际市场顷销和商品倾销。
在1994 年的《反倾销协议》中明确倾销的概念,即“本协议之目的,如果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低于出口国旨在用于本国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则该产品即被认为是倾销”。
大多数法学领域的学者认为《反倾销协议》对倾销所作的定义可以认定为倾销的法律定义,认为从法的角度来讲,倾销就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家销售,并因此而给另一国家市场上的某种工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有损害威胁的行为。
据此可以看出从经济学角度诠释倾销的概念和从法律角度诠释倾销的概念上的一个异处就是,“法律角度上的倾销并不是简单的针对产品低价或者价格歧视,它是更加强调倾销对于进口国的相关产业所产生的严重损害后果。
二、倾销的构成要件根据WTO 规定,倾销的构成要件有三个:1、销售到进口地区的产品是低于市场价格的2、该产品的进口给本国产业造成了危害3、出口商低价销售产品是造成进口国的实质损害的原因之一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够对该倾销产品采取反倾销的方式或手段。
三、倾销的确定《欧共体反倾销条例》第一条第二项中规定:如果某一国家向欧盟出口某种产品的价格低于该产品销售的市场价格,也就是该产品的正常价格,那么出口国的行为可以认定为倾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盟反倾销法与对华反倾销成因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倾销概念由来已久。
本世纪初,美国反倾销专家雅各布瓦伊纳(Jacob Viner)在探讨倾销现象时发现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到许多国家官方的奖励(bounty)行为,亚当.斯密将这种行为称作倾销,但实际上其更类似于现今的政府补贴行为。
据美国学者约翰杰克逊(John H. Jackson)考证,第一次从现代意义上使用Dumping概念的是美国《1868年商业与财政年鉴(VI326/I)》 .尽管对倾销的讨论和试图解决的种种立法努力在整个19世纪报道不断,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现象逐渐增多,其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才真正显现出来,各国也开始重视反倾销。
1927年日内瓦世界经济大会宣称“倾销造成了商业和生产的不稳定状态,因而其造成的损害性影响大大超过了廉价进口带来的暂时性好处”。
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谈判中各国一致认为倾销是一种应受谴责的行为,应允许进口国在倾销导致竞争工业实质损害时采取一定对抗措施,GATT(1947 )认可了此种权利,因此产生了GA TT第六条反倾销原则。
此原则构成了现代国际反倾销体系的基石,《关于履行1994年GA TT第六条的协议》(以下简称94反倾销守则)即是对反倾销原则的具体运用。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关税大幅度削减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对外国实施反倾销的国家越来越多,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我国亦于1997年3月25日颁布了《反倾销与反补贴条例》,并于1998年7月9日对外国新闻纸对华倾销案作出了肯定性初步裁定 .自70年代末我国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渐渐溶入全球一体化之中,外贸持续增长,但倾销指控随之而来。
自1978年欧共体对华糖精反倾销成功以来,各国对我国反倾销愈演愈烈,至今已有近300起,对我指控国家近40个,税率也较高,如墨西哥对我国鞋类的反倾销税竟达1105%,创世界记录。
在这300余起中以欧盟发起为最多,至99年3月已有70余起,且多以我方被征收反倾销税告终。
自1978年中欧签订贸易协定以来,双边贸易逐年发展。
欧盟作为日益重要的地区组织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我国在欧盟对外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也逐年上升。
1998年在全国出口局面困难的情况下,对欧盟出口仍取得18%的增长 .伴随着中欧关系的深入发展,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近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1998年4月27日欧盟外长理事会将中国从其“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去除,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作为GA TT所允许的保护手段,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将会继续进行下去,并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在关注欧盟今后对华进一步行动之前,有必要对欧盟反倾销法和此前欧盟对华大规模反倾销的原因作一些细致的研究。
一欧盟反倾销立法在欧共体成立之初,各成员国分别依据各自的法律和条例实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关税同盟是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柱。
欧共体成立以后,各成员国各自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则不符合欧共体对外统一关税的宗旨,并且容易造成绕道现象:一个成员国对某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但若另一成员国不对此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由于共同体各国之间互相免征关税,那么进入后一成员国的这种产品就轻而易举的进入前一成员国,从而抵销了前一成员国反倾销税的效果。
为此欧共体委员会(下称欧委会)于1965 年5月向理事会提出统一反倾销反补贴法的建议 .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修改,1968年7月欧共体第一个直接适用于各成员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条例459/68号生效。
此后,经近十次的补充和修改,以及吸收1979年反倾销守则、1994年反倾销守则,现行的是1996年生效的384/96号反倾销条例 .(一)进口产品违反欧盟反倾销法的实体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存在于384/96号条例第1条(总则),第2条(倾销认定),第3条(损害确定),第4条(共同体产业定义),第21条(共同体利益)。
根据条例Art.9(4),欧盟对输入的任何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需满足:该产品以倾销进口;该倾销进口造成对共同体产业的损害;共同体利益要求干预。
欧委会的整个反倾销调查以此为核心进行。
1、倾销的确认“如果一个产品向共同体的出口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为该出口国确定的相似产品的正常价格,该产品就将被认定是倾销产品。
”可见正常价格和出口价格的确定十分重要。
在条例Art.2具体规定了正常价格,出口价格,价格比较和倾销幅度的确定方法。
在正常价格确定上欧盟区分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
对前者基本标准是采用国内销售在正常贸易条件下的独立消费者的支付价格,否则采用结构价格或向第三国出口价格,而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则采用极具争议的替代国价格。
1998年4月以前,中国一直被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理事会4月27日的决议将中国从中删去并导致了384/96条例的一些修改。
现在的Art.2(7)规定,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受调查出口商如果能够提供证据表明其是在市场经济下生产的,证据符合要求并为委员会所接受,则按国内价格计算正常价格,若不被委员会接受则仍按非市场经济国家来确定替代国价格。
2、因倾销导致共同体产业损害根据条例Art.3(1),损害指“对共同体产业的实质损害,或构成实质损害的威胁,或严重妨碍有关产业的建立。
”在其他条款中,规定了确定损害的证据,累积计算,因果关系等。
对于共同体产业,Art.4(1)指“作为整个的共同体内相似产品的生产者,或是指其产品的集合产量构成整个共同体生产的主要部分的那些生产者。
”Art.5(4)指出主要部分指共同体内的总产量50%以上,例外情况下共同体产业也可是共同体内一个被隔离的地区的生产者。
对于因果关系,欧盟不要求倾销是损害主要原因,仅要求是损害的实质原因之一,即“即便倾销所造成的损失只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更广泛的原因的一部分,也存在让倾销对此等损害承担责任的可能” .3、共同体利益要求干涉共同体利益包括共同体产业,进口产品使用者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
条例规定了各方的代表机构提供情报,要求听证,发表意见的权利。
但在实际中,欧委会往往将共同体内产业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且在Art.2(1)中还强调“要特别考虑消除有害的倾销扭曲贸易的作用以及有效竞争的必要性。
”如此规定,令人对欧委会能否纠正以往有失公允的做法颇有疑虑,尽管其早已遭到其他利益方的不满和批评。
(二)欧盟反倾销的法律程序在欧盟,实施反倾销的任务主要是欧委会,理事会决定最终反倾销税的征收,欧盟反倾销咨询委员会参与欧委会的决策。
一个较完整的反倾销案一般要经过起诉(立案),调查,初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终裁(征收最终反倾销税)这几个过程。
1、起诉(立案):起诉一般源于任何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联合体以共同体产业的名义提出的书面申诉。
Art.5(4)对申诉更提出了具体要求:申诉至少受到集体产量占共同体相似产品50%的生产商的支持,才被视为以共同体名义提出,并且若表示支持的共同体生产商产量不足共同体生产的相似产品产量的25%,调查不得开始。
此条是对94守则的吸收。
收到申诉后,欧委会经与咨询委员会协商认为有必要调查,即在官方公报上公布决定。
2、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倾销和损害。
条例详细规定了调查的时间、程序、听证、抽样使用、商业秘密的保护、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内容。
如为了不拖延时间,提高反倾销的效率,特别规定了调查一般应在一年内结束,任何情况不得超过15个月。
应当注意调查是反倾销程序中相当重要的一步,关于是否有倾销和损害基本上都在此步内确定的。
因此被诉企业应与欧委会紧密合作,充分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以便让欧委会得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避之不理只会自己受损。
3、初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根据Art.7(1),若利害当事人已被予充分机会提供信息和作出评论,并且倾销和损害已经初步确认,共同体利益也要求干预,便可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这是欧委会可能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其不需要调查结束,只要调查已开始并符合上述条件,便可在不早于起诉后60天不晚于起诉后9个月开始征收。
当然,调查也可因欧委会决定不采取措施而结束。
此时,或由于起诉人撤回起诉,或由于确认不存在倾销或损害而无需采取措施。
条例对不构成损害特别规定:或有关进口在共同体的市场份额低于1%,而此类国家的集体进口量又不足共同体消费量的3%〖Art 5(7)〗,或倾销差额低于正常价格的2%〖Art.9(3)〗。
这几条也是遵照94守则修改的。
另一种不致反倾销税的结案方式是价格承诺。
此时,一般应是欧委会已对存在倾销和损害作出了初步肯定确认,被调查方为避免反倾销税而选择价格承诺,欧委会亦决定接受出口商提高价格或停止向有关地区以倾销价格出口的承诺从而结案〖Art.8(1)〗。
4、终裁(征收最终反倾销税):理事会根据欧委会的提案决定征收不超过5年的最终反倾销税,决定以理事会简单多数通过。
在3283/94反倾销条例之前,一直规定应以理事会特定多数通过。
但由于欧盟内部要求抵制外国产品的力量逐渐增强,1994年3月理事会以522/94决定修改了此表决程序,从而开了欧共体共同贸易政策以简单多数通过的先河。
这意味着成员国对欧委会提案控制能力的削弱,意味着理事会更易作出征收最终反倾销税的决定,是“欧委会和更具保护主义倾向成员国的胜利”,这也是欧盟内部贸易自由与保护两种倾向妥协、利益协调的结果,其一定程度上以非欧盟国家对欧出口为代价。
欧盟理事会作出终裁后,反倾销案各方如不服,还可以向欧洲法院(ECJ)起诉,请求法院对终裁进行司法审查,1994年3月以后,对反倾销决定的审查权改由欧洲初审法院(CFI)行使。
384/96条例并无关于司法审查的规定,向初审法院起诉必须引用欧共体条约(EC Treaty)的Art.173.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对于出口商和起诉方来说是直接送达的决定,对于进口商来说是直个别涉及本人利益的决定,因而根据 Art.173(EC Treaty),出口商和起诉方对于临时反倾销税、最终反倾销税、价格承担等均可要求司法审查,起诉方还可对拒绝方案、中止、终止案件调查等申请审查,进口方作为直接个别涉及本人利益的一方也有权利要求对征税等事项进行审查。
但是在提起诉讼时,根据Art.173(EC Treaty)的规定,当事人只能就欧盟决定的有效性提出挑战,只能以缺乏权力、违反基础条约和任何与实施条约有关的法律、违反实质性程序要求和滥用权力为由起诉,决定的合理性和所依据的事实不能作为提起诉讼的理由,这不能不说是个欠缺。
在初审法院认定决定缺乏有效性后,将作出决定无效的判决。
在向初审法院起诉时必须注意时间限制,必须在有关通知后或以其他方式得知决定后2个月内向法院起诉,超过这个时限便不得再援用Art.173(EC Treaty) .对我国而言,由于不是WTO成员,对于欧盟的不合理决定不能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交涉,因此在发觉欧盟对我反倾销决定符合Art.173(EC Treaty)条件时寻求欧洲法院的司法审查愈显重要,最起码增大了减少损失的可能,因而尽管司法审查的要求严格、作用有限,我方亦不应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