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蒙学的教材和教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明代蒙学的教材和教法

蒙学,《辞海》中将“蒙学”解释为:“蒙学,即蒙馆。中国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伦理道德教育。宋以后教材一般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1](P1972)我国古代蒙学的产生到正规教学场所的确定经历了较长时期,最早于出现尧舜禹时代,《尚书·尧典》载:“帝(舜)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2](P18)司马迁在《史记》中则把“教胄子”直接引为“教稺子”。“稺”即“稚”,幼小之意,泛指小儿。[3](P39)也就是说,舜曾经任命夔做典乐之官,负责教育幼小儿童的工作。

一、明代蒙学发展概述

在我国历史上,明代是从元代少数民族到汉人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一个朝代,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都显示出新的特点。在明朝存在的270多年间,统治者都对文化教育给予极大地重视。明朝建国之初,由于长期农民起义战乱的破坏,经济处于恢复时期,统治者虽然提倡发展教育,但是各地民间发展教育不是那么积极。而到洪武中叶之后,“盖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庠声序音,重规叠矩,无间于下邑荒徼,山陬海涯。此明代学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也。”[4](卷69)在明朝廷的推行下,各地的官办儒学有了一定的发展,随之民间的启蒙教育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5](P238)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在明朝发展到顶峰,明太祖建国后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的发展,在都城设立国子监,地方设立府州县学,在乡镇地区设立社学,明朝教育形成三级体制。明太祖朱元璋说:“治天下当先其重其急而后及轻且缓者。今天下初定,所急者衣食,所重者教化。衣食给而民生遂,教化行而习俗美。足衣食者在于劝农,明教化者在于兴学校。”[6](卷26)

古时候的人们通常把8到15周岁儿童的“小学”教育阶段称为“蒙养”教育阶段,它是我国古代教育历程“金字塔”的根基,在启蒙教育中可以进行道德教育和识字教育。无论是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还是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才能的掌握,都要以此作为重要的起点或始基。[7]明代蒙学在数量上发展很快,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在办学体制方面采用官私并举,形式多样,官学主要有社学和义学,私学主要有私塾和家塾。在教学过程中也主要采用识字、读书、作文的教育顺序,这些环节基本上是按顺序进行,

偶尔也有交叉。识字阶段一般是在儿童进入蒙学之后就要开始,主要使用的教材就是“三、百、千”等,至于阅读和作文则是在儿童达到一定识字量才可以进行。

二、明代蒙学的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

蒙学的主要任务是习字、读书和作文三个方面,为以后科举考试和进入官学作基础准备,然而在进行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中,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从读书来说,幼小儿童进入学校之后,最先进行的就是识字工作,待识千字之后再熟读“三、百、千”,然后再读“四书”。因此教材在选用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儿童的特点,要遵循的原则有:内容浅显易懂,图文相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人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1.传承前代的教材

(1)《三字经》

《三字经》有人称为“千古一奇书”,诞生于宋末元初,到明朝时候广为流传,明清大多数人认为作者是王应麟。全书共有356句,每句3个字,共1068个字,全书句句成韵,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而且文字简练,善于概括。本书仅用1000多字就将伦理道德和历史知识融为一体,因为该书便于理解和背诵,所以被认为是蒙学经典教材。[8](P2)

(2)《百家姓》

《百家姓》相传为宋初所编,作者不得而知。本书集合了各种姓氏编成每句四个字的韵语,共500多字,本书介绍了446个单姓,61个复姓。虽然《百家姓》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对幼小儿童来说简单、方便、易读,成为农家子弟在农闲时期的识字课本。

(3)《千字文》

《千字文》编成于南北朝时期,是周兴嗣写的,在《梁书》中有记载:梁武帝下令文员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下选择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习所用,但由于字字孤立,没有连贯的意思,于是梁武帝又召来周兴嗣,对他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9](P2)周兴嗣用了一个晚上就呈给武帝,这便是现在仍在用的《千字文》。该书使用了1000个不同的字,但这些字不是简单的组合在一起,而是组成了前后条理清楚,表达连贯,具有一定意义的250个句子。该书的主要功能就是教儿童认字,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天地现象,介绍了自然界的相关著名物体,又叙述了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谈到了人们应

该怎样去修身养性,待人接物,为人处事,还说到了农业、读书、饮食、园林等生活诸多方面。该书也包含了不少封建伦理思想和具有一定意义的劝诫内容。此书在选字造句、引用典故的时候力求普通常用,避开了晦涩难懂的词句。全文通顺可读性强,而且押韵自然,便于蒙学背诵。《千字文》在蒙学浩瀚教材中用的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课本,日本、韩国等地也有学校使用。

2.新编订的教材

明代蒙学使用的教材除了从前代流传下来的“三、百、千”外,还有明代新编写的教材《龙文鞭影》、《训蒙骈句》、《小儿语》等。

(1)《龙文鞭影》(历史知识教材)

《龙文鞭影》明萧良有撰,夏文广注,杨臣诤补订,原名《蒙养故事》后更名《龙文鞭影》。该书名的意思为:“龙文”在汉代是骏马的名字,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才华出众的子弟;“鞭影”是马鞭的影子,马在行走的时候,看到鞭影就会奔跑。此书名意在勉励孩子们学习要像龙文这种骏马一样,不需鞭策就飞奔疾驰,也暗示聪明的蒙童读了此书,学问会迅速增长。[7]清代杨臣诤在补订时书序中说到“《蒙养故事》明萧汉冲先生为加惠后学而作。取古事之相类者摘而成偶,又各谐之以韵,聪慧者日可数十事,迟钝者亦可数事,不似声杂无伦者之难可强记也。”[10](P2)这本书非常适合蒙学阶段的学习。

本书在开篇有四句话“粗成四字,海尔童蒙。经书暇日,子史须通。”[11](P1)这四句话交代了这本书编写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本书是四言韵句,按照韵部编排,读起来流畅顺口。这本书在明朝时候广为流传,在蒙学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由浅入深的作用,它不仅吸取了前人蒙学的教材后又融入了二十四史中的不少人物典故和神话故事、小说等,是一本集合自然知识和神话故事的读物,如在书中收录了刘邦、李世民、孔子、岳飞等伟人的经典事迹以及毛遂自荐、程门立雪等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

(2)《训蒙骈句》(对偶训练类教材)

《训蒙骈句》是明朝司守谦所写。司守谦是明代宣化人,字益甫。此人文学修养很高,但不幸英年早逝,其诗文散失,仅有此篇存于世。此书写作的用意在于对童蒙进行骈句练习,为作文、作诗建立根底。骈句,即骈偶句、对仗句。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上下联词语相对,平仄相对。用这种形式的四六句写成的文章到宋明仍在沿用,至清改称骈体。《训蒙骈句》使用的是用上下平声30韵为目,按平水韵的韵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