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调研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调研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20·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太湖湾山水渐美,各种旅游开发投资▲,太湖湾也有人主张大干快上,但度假区领导班子不为所动,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邀请世界旅游组织进行总体规划编制,凡是与规划相冲突的项目,坚决▲。如今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空气中单位负氧离子含量5800以上,各种乌类计有70余种。如果说优美生态造就了一个地方的潜力和底蕴,那么(▲)。优美环境是旅游度假业的基础,特色文化则是旅游度假业的竞争力所在。在擦亮生态底色基础上,太湖湾按照度假区总体规划,▲培育起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项目,力避同质化、厚植个性化,▲自己的文化特质。通过文化吸引力的再造和提炼,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美好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纷至沓来拒之门外着力涵养
B . 川流不息拒之门外合力涵盖
C . 川流不息拒人千里合力涵养
D . 纷至沓来拒人千里着力涵盖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个地方的气质和灵魂就是由优质文化造就的
B . 一个地方的优质文化造就的就是气质和灵魂
C . 气质和灵魂造就的就是一个地方的优质文化
D . 优质文化造就的就是一个地方的气质和灵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通过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B . 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C . 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D . 通过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二下·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若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
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程端礼、徐与乔、周承年的读书方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
B .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都是前人留下来的读书方法。
C .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 . 文章所述的各种读书法都有着鲜明的儒学烙印,并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一对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方法的结论。
B . 南宋人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具有思辨色彩。
C . 文章的每一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了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 . 文章在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进行论证时,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了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获取新知识、取得功名、矫正自我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 . 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 . 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并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 . 文章所论传统读书法,在现代社会看来有积极的参考、指导价值,但仍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