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新媒体新闻报道娱乐化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新闻报道娱乐化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1.05合”。

4.缺少新闻道德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记者本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但当媒体连篇累牍、日复一日地将明星的私生活这类八卦新闻提供给受众时,会让受众接到错误的信息提示,影响价值观的建立。

娱乐记者一旦放弃了对职业道德底线的坚守,就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初心。

四、如何规范娱乐新闻1.注重娱乐新闻的品质与品格娱乐新闻要有文化品位,坚守娱乐底线,做到娱乐新闻不肤浅、不庸俗、有深度、有高度。

新闻记者有责任为人们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新闻,倡导精神文明。

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娱乐新闻的思想性,发掘出其深刻的内涵意义,娱乐记者要具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受众。

3.加强娱乐新闻的评论作用娱乐新闻记者应通过评论来阐述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针砭时弊,体现现实针对性,帮助受众理清思路,引导受众进行独立的思考,有利于受众形成自己的判断。

4.建立行业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娱乐新闻也要有自己的规则。

记者在报道娱乐新闻时,要对线索进行全面核实了解,不要弄虚作假。

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对策,起到监督作用,针对行业存在的违规问题,划出行业“红线”,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内容把关。

五、结语综上所述,对娱乐新闻,不能一棒子打死,其实还是有好的娱乐新闻存在,本文只是针对那些缺少职业操守的记者写出来的娱乐新闻加以批评,希望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等原则,做负责任的媒体人。

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不要被狭隘的认识所束缚,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

为了推动娱乐新闻的发展,希望从业者做好自律,恪守传播原则,遵循新闻规律,加强文化娱乐行业内容建设,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体现优秀文化、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质娱乐新闻产品。

■(作者单位:锦州新闻媒体集团)一、新媒体新闻报道娱乐化不良倾向产生的原因1.新媒体新闻报道过于商业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应运而生,使得我国传统的新闻报道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及影响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及影响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及影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媒体形式逐渐被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所取代。

娱乐化的信息传播倾向也逐渐显现,这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娱乐化倾向的表现之一是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信息。

这种多样化的内容形式,使信息传播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吸引力。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上的视频短片了解新闻事件,而不仅仅是通过文字报道。

这种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既增加了信息传达的效果,也提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乐趣。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娱乐化倾向的另一个表现是信息的碎片化。

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但同时也导致了人们对信息的超速浏览和碎片化消费。

人们倾向于只看标题和摘要,而较少深入阅读全文。

这一现象使得信息传播更趋向于娱乐化,以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形式出现。

社交媒体上的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限制内容长度,使得发布者需要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吸引受众。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信息,并在短时间内产生共鸣,但也容易造成信息的肤浅和片面。

娱乐化的信息传播倾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媒体形式更注重严肃和客观的报道,而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更强调情感和个人化的呈现。

这种变化使我们更习惯于对信息进行情感化的解读,而较少关注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事实。

这样一来,我们容易受到情绪化的影响,缺乏对多元观点的理性思考,甚至产生盲目跟风的倾向。

娱乐化的信息传播倾向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娱乐化的信息传播倾向使得新闻媒体更注重商业化和娱乐性,导致许多娱乐明星和绯闻事件成为热门话题,而真正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闻事件却容易被忽视。

这种倾向使得人们在获取信息时更关注娱乐性和娱乐价值,而忽视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浅谈新闻娱乐化播报的利与弊

浅谈新闻娱乐化播报的利与弊

浅谈新闻娱乐化播报的利与弊作者:王磊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超级新闻场》这一节目的分析阐述新闻娱乐化播报所带来的利弊影响,分析了娱乐化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乱象,探讨了新闻娱乐化应遵循的规则,以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播音和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视并做出适当调整。

关键词:新闻播报;娱乐化;《超级新闻场》一、新闻娱乐化播报的有利之处(一)可以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新闻栏目在如今这个时代,新闻媒体的品牌影响力极其重要,只有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为新闻媒体带来更高的收视率,才能实现规模发展,从而为其自身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超级新闻场》是一档杂志型的早间新闻节目,新闻内容选取大部分都是贴近当地老百姓的或者大家普遍关注的,并且用一种娱乐化的新闻播报方式进行播报。

(二)可以展现出多种新颖的播报方式《超级新闻场》就是通过播报一起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来反映人民的生活状态与社会现状,符合当地群众的收视心理,内容取材给人以新鲜感和亲切感,其背景音乐也给人以轻松感。

此外主持人播报的语速、语调也相对诙谐。

这种内容丰富、播报形式多样化的新闻栏目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

(三)使新闻播报的方式非常生动明快在《超级新闻场》中的播报主持人,他们的穿着和打扮与传统的中规中矩不同,而是相对时尚、自由,这首先就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生动感。

此外,在“天天故事会”板块中,也会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介绍新闻,这种让新闻故事化的做法,更生动有趣的将新闻推送到了观众眼前,让观众耳目一新。

播报时,主持人的语言和表情也是极具感染力的,有别于传统新闻播报,在进行新闻播报时,主持人往往会根据新闻内容,对播报速度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风趣时而严肃,不停地的变换语言风格,有时也会表现出他们的怜悯或愤怒,有时候主持人也会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可以看出,这种娱乐化的新闻播报方式改变了传统播报中单一的格调,其生动明快的播报风格更具感染力,更容易走进普通百姓的心里。

浅谈新闻娱乐化

浅谈新闻娱乐化

浅谈新闻娱乐化作者:周泓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8期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构建的日益完善,自由市场竞争的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媒体呈现出商业化的趋势,新闻娱乐化程度日益加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闻娱乐化进行批判性的解读。

本文通过对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分析,对新闻娱乐化的利弊展开阐述,针对新闻娱乐化的现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娱乐化受众地位市场经济新闻规律新闻娱乐化是指从发展传媒经济出发,立足平民视角,其内容主要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

注重传播效应,追求娱乐大众效果的一种传媒活动。

新闻娱乐化是媒体的发展趋势所在,了解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过程,把握其规律,利用新闻娱乐化达到最终更好的服务受众、创造社会效益的目的。

1.新闻娱乐化的原因1.1受众地位的上升加速媒介娱乐化进程从传播学接受的角度说,受众是主体。

受众是新闻媒体的上帝和衣食父母,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趋势和共识。

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压力和巨大的利润收益,促使着各大媒体必须努力争取更多的受众。

“受众中心论”导致媒体为迎合受众需要而使得新闻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1.2受众为缓解压力,增强对消遣性信息需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对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到人们在幻想中追求精神的满足。

受众通过新闻了解社会变动,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时代,受众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容易获取轻松快乐的低俗平庸、易于接受的低级信息,并从中比起关注高雅的艺术和严肃的政治、经济发展问题来,大多数的。

1.3受众接受心理和审美趋向的转变娱乐化的新闻自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1990年至1998年之间,国际新闻比例从43%下降到了15%,而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软新闻的比例则从8.5%增加到17%。

美国三大新闻网1996年一年花在娱乐性新闻上的时间比前两年增加了一倍多。

在美国新闻工作协会的调查中,美国16家重要媒体中的硬新闻与软新闻之比在1997年为25%比40%,而20年前至1994年间,这一比例为32%比15%。

新闻娱乐化传播负效应研究

新闻娱乐化传播负效应研究

新闻娱乐化传播负效应研究
新闻娱乐化传播是指将新闻内容与娱乐元素相结合,以增加新闻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一种传播方式。

但是,这种传播方式也存在着一些负面效应。

一方面,新闻娱乐化传播容易导致新闻内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下降。

娱乐元素过多,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产生“长尾效应”,即只重视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新闻,而忽略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另一方面,新闻娱乐化传播也可能会产生“效果递减”,即长期接受带有娱乐元素的新闻内容,导致观众对严肃性和权威性的新闻越来越难以接受,对娱乐元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导致娱乐化程度的不断升级。

此外,对于一些重大事件,新闻娱乐化传播也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甚至忽视真正的问题和事件。

一些娱乐新闻代替了真正需要报道的新闻,误导和分散公众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社会的负面影响。

因此,新闻娱乐化传播的负面效应需要引起重视。

提高新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加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内容,改善娱乐化传播的方式,是应对负面效应的一个有效途径。

浅谈“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的优势与弊端

浅谈“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的优势与弊端

浅谈“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的优势与弊端摘要:对于“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有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认为过度娱乐化的新闻将人们引入“娱乐至死”的信息时代;有人认为娱乐化的新闻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也为媒体带来了经济效益。

对此,我们既不能阻止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又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与其追究其存在是否合理,不如将视野转入“如何正确引导新闻娱乐化”。

关键词:新闻价值;经济效益;“娱乐至死”;拟态环境1被受众“追捧”: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1.1趣味性,新闻不可或缺的价值第一,新闻内容新奇,少见甚至是罕见,容易激发读者的猎奇心理和探究欲。

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的新闻《再捐101万!神秘人21年捐款1155万!》《这四个歪歪扭扭的字,登上热搜了!》就让读者有挖掘真相的欲望。

第二,新闻内容生动有趣,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或能引发共鸣共情等。

如新华社发布的新闻《这个景点每年挖出150部手机!网友评论笑岔气》《辅导孩子作业,爸爸却把自己的双手捆了起来……》以轻松的叙述,描述了有趣的新闻事件。

第三,新闻内容接地气、有人情味儿,能引发读者的同情心同理心,让读者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等。

如央视新闻发布的新闻《旧厕已拆、新厕未建,百姓如厕不便只能“克服”一下?》《“4.4元4太多,难听,再便宜点”,感受下医保局专家的灵魂砍价》以读者生活场景为切入点,接地气易引发同理心。

不难看出,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央媒体,在网络新闻传播中,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趣味性、娱乐化的表达,展现难得一见、引发读者好奇、调动人们同情心的社会新闻,从而赢得更多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1.2有趣,才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读者偏向选择阅读、分享某条新闻是有一定标准的,这个标准从大类上说是基于新闻的有用性和有趣性。

对“有用性”的标准无需赘述,谈到读者追求有趣新闻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杨保军指出“追求兴趣的满足,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动力,能够激发人们兴趣的事物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闻泛娱乐化的名词解释

新闻泛娱乐化的名词解释

新闻泛娱乐化的名词解释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和受众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严肃新闻报道逐渐演变为轻松、有趣的泛娱乐化形式。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释新闻泛娱乐化的意义和特征,并探讨这种趋势对传媒行业和公众态度的影响。

正文一、新闻泛娱乐化的定义新闻泛娱乐化是指将新闻报道运用娱乐元素,以吸引和满足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富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新闻产品。

通过增加情感元素,引入幽默、悬疑、感动等手法,新闻泛娱乐化有效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内容。

二、新闻泛娱乐化的意义1. 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泛娱乐化的新闻报道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关注,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娱乐元素的引入使新闻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受众更容易接受和分享。

这为新闻媒体与用户之间建立更紧密的链接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2. 满足受众的需求社交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品种和形式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许多人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和观看方式,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丰富多样的信息。

泛娱乐化新闻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提供更加轻松愉悦的阅读和观看体验。

3. 增强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泛娱乐化的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增加情感元素和娱乐效果,更好地触动受众的情感共鸣和参与感。

这不仅增加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也为公共议程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新闻泛娱乐化的特征1. 娱乐元素的引入泛娱乐化的新闻将明星八卦、趣闻轶事、幽默搞笑等娱乐元素融入报道中。

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增加新闻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 独特的表达方式泛娱乐化的新闻往往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手法,使新闻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

作者通过对话、情景再现等形式直观地呈现信息,增加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3. 社交媒体的运用泛娱乐化的新闻与社交媒体的紧密结合是其不可忽视的特征。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新闻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讨论和分享,加强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四、新闻泛娱乐化的影响1. 传媒行业的变革新闻泛娱乐化的出现让传统媒体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新闻在不断的进行改革。

伴随着市场化的步伐,新闻娱乐化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新闻娱乐化在电视传媒中已经形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

一、新闻娱乐化的界定“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或尽量使硬新闻软化,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一个是内容上,其特征在于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日常事件、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中的重点;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新闻工作者竭力从硬新闻中“提炼”娱乐价值。

在硬新闻方面尽量使其内容和形式被软化,从为了加强视觉冲击力在报纸和新闻期刊上进行加强标题、图片和版面;到“说新闻”、“聊新闻”和“侃新闻”的形式,各种形式可谓是层出不穷。

另一个是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从1998年改版后栏目定位为“五性”: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

这“五性”最后又都要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

把播新闻改为说新闻,让观众了解到“新闻也可以这样报道”。

凤凰卫视是一个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境外媒体,新闻节目也做成轻松的、愉快的形式,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关注,也引起了内地电视人的思索。

凤凰卫视突出体现了新闻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

二、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原因新闻娱乐化对受众有极强的适应性。

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首先必然对受众有一个理念上的定位。

任何的报道都是以受众为基础的,无疑会对传媒造成很大影响的就是受众的观念。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媒体要生存,就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得到效益。

新闻娱乐化正是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因此实现了发展。

浅谈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浅谈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浅谈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1. 引言1.1 娱乐新闻报道在当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娱乐新闻报道在当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新闻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娱乐新闻报道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明星、电影、音乐等娱乐内容的好奇心,更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

娱乐新闻报道也承担着传播正能量、引领时尚潮流、促进文化交流等重要作用。

在当代社会中,娱乐新闻报道在传播信息、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媒体了解到各种新奇的娱乐资讯,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提升了生活品质。

娱乐新闻报道也成为人们轻松愉快的消遣方式,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找到放松的方式。

娱乐新闻报道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通过报道国内外的娱乐活动和文化现象,可以拉近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距离,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娱乐新闻报道也能够塑造明星的形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可以说娱乐新闻报道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仅是娱乐休闲的重要来源,更是推动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2. 正文2.1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存在的弊端一、浅薄化新闻报道:过分追求八卦、八卦,忽略深度、广度的报道。

在当代娱乐新闻报道中,很多媒体更倾向于报道明星的绯闻、八卦、丑闻等内容,而忽略了对于业界发展、艺人成长背景等更深入的报道。

这种过度追求轰动效应的报道方式,不仅使新闻报道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信息传递功能,甚至扭曲了公众对于娱乐界的认知。

二、不负责任的报道:缺乏核实事实、真实性的报道,容易传播虚假信息。

在追求新闻爆料的过程中,很多媒体为了抢先曝光、吸引眼球,常常会忽略事实核实的环节,导致报道内容缺乏真实性。

虚假的新闻报道不仅会误导公众,还可能对被报道对象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

三、煽动性报道: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夸大事实、制造煽情情节。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

新 闻娱 乐 化 对 受 众 有 极 强 的 适 应 性 。媒 体 在 进 行 报 道
时, 首先必然对 受众有一个理念上的 定位 。任何 的报道都是
以受 众 为 基础 的 , 无疑 会 对 传 媒 造 成 很 大影 响 的就 是 受 众 的
和 “ 新 闻” 形 式 , 种 形 式 可谓 是 层 出 不 穷 。 侃 的 各
意. 其结果就是 , 传媒 有意识地进行针 对 受众 需要 的娱 乐化
新 闻进 行 传 播 。 以在 这 样 的 条件 下新 闻 的娱 乐化 如 鱼得 水 所 地发展起来。 三 、 闻娱 乐 化 的 发 展 新
样 的 行 为对 于传 媒 而言 虽然 可能 会 带 来一 时 的 经济 效 益 , 但 从 长远 来 看 , 媒 庸 俗 化 、 俗 化 的 不 良倾 向 最 终 使 媒 介 的 传 媚 权 威 下 降 , 至危 害 社 会 风 气 , 样 的 新 闻娱 乐化 就 是 传 媒 甚 这 之 祸 。 近 几 年 里在 一 些严 肃和 正 统 的新 闻节 目 中 出现 了五 在 花 八 门的 “ ” 闻 的 姿 势 和 方 式 。 新 闻的 重 大 性 、 肃性 理 说 新 严 应 成 为 新 闻人 的主 要 诉 求 。 如 果把 严 肃 的 新 闻 弄 的 太 离谱 ,
首 先 是 新 闻娱 乐性 的增 加 。 内的传 播 界 为 了适 应 受众 国
的需要 ,出现 了大量的娱 乐化新 闻节 目:朝闻天下》 《 《 、 第一
另一个是形式上, 强调 故事性、 节性 , 情 从最初强调硬新
闻 写作 中 适度 加 入 人 情 味 因素 、 强 贴 近 性 , 变 为 一 味 片 加 衍 面追 求趣 味 性 和 吸 引 力 , 化 事 件 的戏 剧 悬 念等一些类似 的节 目, 把播新 闻改 为说新

娱乐新闻的利与弊

娱乐新闻的利与弊

娱乐新闻的利弊摘要: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新闻的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

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

然而,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表象,从另一方面看,新闻的娱乐化又使得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主流的严肃新闻受到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亦有被颠覆的危险。

针对当前我国新闻的娱乐化的趋势,本文界定了新闻的娱乐化的内涵,归纳了新闻的娱乐化的特点,并结合媒体报道的焦点、热点话题,探讨了新闻的娱乐化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的娱乐化的规范对策。

关键词:新闻的娱乐化;市场经济;受众心理市场经济大潮的出现,促使我国的传媒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商业化取向,也催生了我国的新闻的娱乐化潮流。

针对当前我国新闻的娱乐化的趋势,本文在界定了新闻的娱乐化内涵的基础上,归纳了新闻的娱乐化的特点,并结合媒体报道的焦点、热点话题,探讨了新闻的娱乐化的利弊,并试图对其提出一些规范化建议。

一、新闻的娱乐化的内涵及其表现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虽然在我国90年代中期才渐入高潮,但就整个媒介发展历程而言,它并不是一种新现象,这股潮流早在西方大众报纸产生之时就已经出现并达到相当程度。

(一) 新闻的娱乐化的内涵新闻的娱乐化就是新闻媒体在报道严肃性的政治、法制、经济、科技和社会新闻时,摒弃严肃、与深刻,代之以煽情、搞笑或刺激的方式,将严肃新闻庸俗化、浅薄化甚至低劣化,使之具有猎奇性或感官刺激性,此种现象是为新闻的娱乐化。

新闻的娱乐化的实质是媒体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经济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

其总体特征是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只关注眼前的际遇感受,满足离奇与感官刺激。

(一) 重拾新闻的尊严新闻的尊严来源于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

随着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越来越高,受众对硬性参考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极一时的新闻娱乐潮必然让位于以真实、迅速、权威、客观、公正取胜的严肃新闻,以适应社会的真实需要。

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作者:卢潇潇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8期摘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任何事物都在发生改变。

而新闻,则在某种程度上,逐渐的偏向于娱乐化。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发展,会对电视新闻传播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新闻的娱乐化现象本身是具有正面的好处的,也同时会带来一些比较不良的副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避免这些负面的影响?让新闻能够往正确的道路上进步,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良好的心理和态度,并且能够有着正确的措施和政策。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利与弊新闻娱乐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ABC,美国一个著名广播公司。

它在节目中邀请了一个著名的影视明星。

然后他直接到达现场进行新闻播报。

这一做法,让这个电视台的收视率迅速增高。

先是美国的其他新闻节目模仿,再到美国之外的一些节目也如法炮制。

1990年,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信息传播的迅速以及受众面需求的迅速提高。

国内的新闻娱乐化现象也开始变成了一种潮流,并且愈演愈烈。

新闻娱乐化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软性新闻,二则是着力挖掘硬新闻里面的软性因素,三是在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具象化则是在新闻报道里,娱乐性质的新闻比例增加,严肃新闻比例降低,这就是“新闻软着陆”。

把一些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和犯罪新闻、甚至花边新闻等当作新闻报道的重点,并从严肃的新闻中,挖掘出娱乐的价值。

一、新闻娱乐化的优势与好处(1)新闻娱乐化使得新闻的受众面变广。

新闻自身的内容更加轻松诙谐,使非常严肃的话题轻松化。

凤凰卫视的《民生新闻》就有创新,整个节目都有幽默感,新闻内容通俗易懂,题目诙谐有趣,是这一节目的特色和优势。

(2)读出来,说出来的新闻。

这是一种全新的方式成就新闻节目,一般的新闻节目,都是采用“朗诵式”的方式方法。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种方式能够给人们一种正式的感觉,具有严肃性,但这也就缺失了人们追求的乐趣。

当然这对于要宣传某件事情和政策,以及对于普及教育群众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与效果。

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

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

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大众传媒与娱乐有着天然联系。

关于大众传媒的娱乐性,西方学者有过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论述。

1967年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逊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游戏说”,提出应该把媒介看作一种玩具,人们参与媒介就是为了游戏,从中获得愉快,因此媒介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等低级趣味都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必不以为然。

1975年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一文中提出了新闻媒介的第四大功能,即娱乐功能,作为对拉斯韦尔媒介功能说的补充。

媒介产业的娱乐属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娱乐有其深刻的心理学根源。

在佛络依德看来,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人们习惯于在幻想中去求得精神的满足,而不愿意依靠理性去辨别真理,大众也并不是生来就具备纯正的趣味,那些被现实力量所压迫和束缚的心灵更倾向于从色情、暴力、凶杀之类的低级趣味中去求得精神上的放松与发泄。

现代媒介非常善于利用一般受众的这种心理特点,不遗余力地推销其“娱乐”产品,从中获取利润。

正是在这一点上,大众媒介与娱乐发生了天然和必然的联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新闻行业的娱乐化一直受到有关政策法规的限制,新闻报道中更是不允许出现娱乐性成分,但80年代以来,随着政策环境的日渐宽松,特别是对传媒性质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情况也迅速发生了改变。

娱乐功能被视作新闻传媒产业的一部分,大量的娱乐报道、娱乐版面、娱乐栏目开始出现,新闻报道也开始呈现出一定的娱乐化趋势,主要表现在:1.名人报道。

大量的有关名人访谈、名人追踪、名人视点类的报道开始出现,许多报刊栏目、电视栏目名为“人物”,实际上关注的是名人。

名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报纸、电视追踪的热点。

这些所谓名人的趣闻、轶事、爱情、隐私成为媒介爆炒的热点,一些中外伟人也难以幸免。

政治名人、科学名人、工商名人都成为不太严肃的炒作对象。

2.影视名星。

这是一个被爆炒得几乎白热化了的领域。

大凡什么影视片开拍、什么片子得奖、何人搞同性恋、何人逃税、何人自杀、何当红明星殴打孕妇等之类,有些是被他人恶意炒作,有些是自炒以提高身价,有些甚至不怕自暴隐私或自编丑闻。

浅谈娱乐化

浅谈娱乐化

(一)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为新闻娱乐化产生提供了需求
1.受众具有对新闻娱乐的“本能”需求
受众的需要因为政治背景、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等不同,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由于共同社会需求,受众的心理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例如好奇心理、猎奇心理等。归根到底,这都是人的本能兴趣。而在新闻娱乐化中,媒体在内容的选择和新闻的表现上恰好满足了人们这种原始的心理需求。
(一)新闻内容取向上的偏差
娱乐已成为时下的一种时尚,许多媒体紧跟潮流,争相模仿。主流媒体、主要新闻节目、硬新闻在新闻传播内容上挖掘一些“娱乐”元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冷漠许多事关百姓的重要信息,把名人趣事、花边新闻等作为不可或缺的主要题材,甚至把灾害事件的不幸做娱乐化的处理,则是内容取向上的明显偏差。
我国现在正处在市场经济初期,秩序和游戏规则当然并不可能全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子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民众会有诸多的抱怨。这种抱怨如果没有倾泻的地方,积累多了,就会发酵,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大众传媒过去是政府与民众间联系的桥梁,今天依然是,只不过以前仅仅强调媒介的宣传指导功能,今天则允许其功能的延伸,沟通、宣传、监督、教育、娱乐等各种功能得以启动。在所有这些功能中,娱乐功能的启动对处于改革中的人们来说,能起到相当大的社会心理“解压阀”的作用。此时,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的报纸等大众媒体,一方面加大报道的信息量,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起到一定的“解惑”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解压阀”的作用。于是琐碎的社会新闻、娱乐性强的体育、娱乐新闻,都成为报纸报道的重点。这些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牢骚与紧张得以发泄与放松,缓解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大众媒体的这种释放与缓解作用,对于政府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新闻的重大性、严肃性理应成为新闻人的主要诉求。我们可以在主持形态、表达方式上作些探索,这也是很有必要的,过去新闻播报时那种正襟危坐、居高临下的“全国一张脸现象”毕竟让人生厌,问题是不能矫枉过正,把严肃的新闻搞得太离谱了,这只会削弱新闻的可信度和损害媒体本身的形象。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及影响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及影响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及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速、便捷和多样化,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娱乐化倾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娱乐化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更喜欢通过有趣、轻松、娱乐化的方式获取信息,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严肃、正经的新闻报道。

这种娱乐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媒体上的内容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

无论是新闻、时事、科技还是其他领域的内容,都倾向于通过搞笑、幽默、轻松的方式呈现给受众。

很多新闻客户端和网站都会推出一些段子、梗图,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点击量和阅读量。

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方式也更加趋向于娱乐化。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功能的兴起,人们更喜欢通过视频、图文、音频等多种形式来获取信息。

而很多内容创作者也倾向于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观点和内容,以便更快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娱乐化也体现在受众的心理需求上。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他们更需要通过娱乐化的方式来放松自己,寻找一些轻松愉快的内容来缓解压力。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娱乐化倾向可能导致信息变得片面和肤浅。

在追求趣味性的一些内容创作者可能会放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导致信息呈现出一种太过于粗浅的状态。

娱乐化倾向还可能影响受众接受信息的能力。

如果一味追求轻松有趣的内容,受众可能逐渐失去获取严肃、深刻信息的能力,从而影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娱乐化倾向也可能导致一些虚假信息的泛滥。

在为了追求趣味性和轻松性的一些内容创作者可能会夸大事实,甚至编造假新闻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损害受众的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我们需要在推崇娱乐化倾向的也要警惕一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引导新媒体信息传播走向更加健康、丰富和深刻的方向。

试论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试论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法 律 常 识 、 律 政 策 、 府 行 政 行 为 等 信 法 政 息 居 于次 要 位 置 , 多 地 突 出 案 件 当 事 人 更 的隐私 、 日常 事 件 及 带 煽 情 性 、 激 性 的 刺
犯 罪 过 程 、 力 事 件 、 事 人 的 桃 色 新 闻 暴 当 首 先 , 在 后 现 代 语 境 中 的 自制 剧 代 处 表 着 取 消深 度 、 解 意 义 、 面 化 的 电视 消 平
装 饰 、 髦 的 衣 着 , 客 观 上 诱 导 并 开 发 时 从
念指导下的 自制剧 , 凸显 了 自身文化 内涵
的 贫 困 , 样 的 自制 剧 不 但 不 能 提 升 大众 这 的 文 化 精神 品位 , 而 会 影 响 电 视 文 化建 反 设 的进 程 , 而 导 致 整 个 电视 文 化 生 态 环 进
园 》 韩 国版 日本 版 中 国 台 湾版 ) ( ,江 苏 卫 视 的 翻拍 更 是 有 些 急 功 近 利 。 没有 自已 的
者的身份 , 以经 济 效 益 决 定 一 切 的 创 作 理
文 化 , 种 电视 剧 致 力 于 表 现 调 侃 嬉 戏 和 这 玩 闹 的 生活 态 度 , 着 对 大 众 拼 合 与 亲 和 打 的 大 旗 , 崇 的却 是 豪 华 的 住 宅 、 雅 的 推 典
境 的失 衡 。
原 创 作 品 。 且 现 在 的 自制 剧 题 材 仅仅 局 而
限在 青 春 偶 像 剧 上 , 要 受 众 定 位 在 青 少 主 年 , 材过 于狭窄 。 求脱 离现实 的时 尚 题 追 感 和 都 市感 。 种 文 化 快 餐 式 的 自制 剧 最 这
终 只是 昙 花 一 现 。由于 我 国 的 自制 剧 现 在

浅析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

浅析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

浅析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一、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近年来,娱乐化的趋势影响了新闻报道的方式和风格,法制新闻也不例外。

在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中,越来越多的法制新闻报道采用了娱乐化的手法,例如在报道案件时突出人物的个人经历和感情纠葛,加入大量的绯闻八卦元素,以及对案件的猎奇性渲染等。

这种娱乐化的手法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了报道的点击率和收视率,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其一,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往往过分强调情感色彩,缺乏客观和理性的分析。

报道过程中,可能会夸大或变相歪曲事实,以迎合受众的好奇心和求新心理,导致报道内容失去严谨和客观性,甚至产生误导。

其二,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容易滑向低俗和煽情的倾向。

为了迎合公众的口味和喜好,部分媒体可能会采取夸张渲染的手法,将严肃的法制新闻变成一种煽情、低俗的娱乐产品,甚至达到了不尊重当事人和违背职业操守的程度。

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已经成为当前新闻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法制新闻的严肃性和专业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媒体市场化、受众需求、新闻观念转变等因素。

媒体市场化是导致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闻媒体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面对不断增长的竞争压力,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和广告商,媒体可能会采用更加娱乐化的手法来报道法制新闻,改变报道的风格和内容,以迎合受众的口味和需求。

受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也是娱乐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受众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他们对新闻报道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在这种情况下,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往往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兴趣,因此一些媒体可能会借此来吸引受众,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新闻观念的转变也是导致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新闻的认知和接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接受娱乐化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这也催生了法制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新闻娱乐化在电视传媒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严肃的新闻节目比例正在下降,信息的娱乐化日益明显。

对于新闻的娱乐化现象,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

目前在我国电视台说新闻、演新闻节目层出不穷,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大多数节目获得观众好评,新闻娱乐化是电视对受众的适应性表现,它对市场具有适应性,为媒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新闻娱乐化也有很多弊端,它导致了新闻报道内容的庸俗化,削弱了受众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也会消解对青少年常规教育的成果。

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以求发展。

在经济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传媒界的新闻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新闻娱乐化渐渐浮出水面。

到底什么叫新闻娱乐化?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将硬性新闻软化,即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等事件、信息中挖掘出所谓的娱乐价值,但不仅仅像娱乐新闻那样只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

它在表现手段和新闻处理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和人情味等。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业界的褒贬不一,本文就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进行浅析。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

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硬性新闻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软化”,尝试新闻娱乐化。

(一)湖南台《晚间新闻》改版开创新闻娱乐化先河栏目以个性求生存,新闻也要追求个性。

《晚间新闻》是湖南电视台的一块老招牌,挂牌于1983年,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直在做新闻探索,在新闻内容和电视形式上进行了突破。

它在内容上放下了架子,从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入手,强调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在语言上打破“八股腔”,将“播新闻”改为“说新闻”,是典型的非正统模式。

它因此成了新闻类的一道名牌,让人接受了“新闻原来也是可以这样报道的”。

《晚间新闻》的导向侧重在弘扬真善美,鞭斥假恶丑,特别是在重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非常有力,对促进精神文明善莫大焉。

作为一个品格健康的新兴类新闻节目,学术界因为它的出现,掀起了一阵讨论与学习的热潮,据湖南卫视称,除了接收不到湖南台的香港和台湾之外,湖南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省的观众的热情来信,一时之间,湖南卫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全国说新闻之先河,《晚间新闻》将“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最后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让人喜闻乐见。

我认为,湖南卫视的改革在新闻娱乐化进程中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给后来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努力的方向。

(二)严肃新闻比例下降,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显著随着湖南台《晚间新闻》的成功改版,严肃的新闻类节目开始试探娱乐手法包装,娱乐化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逐渐加大。

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也开始效仿,在深夜开播《今晚》,前半段说新闻,后半段访谈。

《今晚》主要是对资讯进行重新结构和独特解读,重点突出对大众的服务性,这样的节目一经推出,就同湖南台一样,收到了观众热烈的好评,也就促使其他新闻节目中或多或少地借鉴其中的制作手段。

还是央视2套经济频道,早上的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用了三分之一时间播放各种娱乐趣闻类新闻,不再一味的播出严肃新闻,而且两名主持人也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播报。

放眼全国各大电视台,也迅速推出各种新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七日》,秦皇岛电视台的《今日报道》,等,新闻娱乐化被越来越多的媒介认可、采用。

(三)新闻娱乐化呈现出“亲民化”特征普京是俄罗斯的总统,对于一个政界要人来说,相关他的信息应该是严肃的,而我们在俄罗斯的新闻中看到了一篇题为《普京专机,马桶价值7.5万美元》的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是世界上乘坐飞机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国家领导人。

他共有6架专机,其中的新专机伊尔-96-300价值昂贵,仅供普京使用的马桶就价值7.5万美元。

”有心人不难发现,这种低姿态,高趣味的新闻在我国的新闻媒体中也悄然兴起,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喊出了“亲民”的口号。

我想带大家来看两则作为中国媒体权威的央视近两天播报的新闻。

[FS:PAGE] 首先是在5月26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关于小朋友和《安徒生》童话的新闻,报道称:“今年“六一”,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国内六家院团共同推出大型儿童剧《安徒生》,这也是北京儿艺联合兄弟院团对儿童剧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

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美人鱼”等一个个神奇的童话形象,将在北京儿艺、济南儿艺、辽宁儿艺、西安儿艺、广西话剧团和广西木偶剧团的共同演绎下在北京5个剧场同时献给小朋友。

为了让小观众对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有直观感受,在上演儿童剧《安徒生》的5座剧场还同时展出安徒生真迹和物品。

”另一条新闻是中央台5月27日播出,题为“高温天气席卷华北地区,天安门广场发高烧”,该报道用新闻时间为民众分析了近期天气情况,并且运用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桃桃”的避暑作为结尾:在山东济南,当高温袭来,人们在自己避暑的同时不忘动物园里动物们的“安居”。

在最高气温达到36.3摄氏度的26日,济南动物园及时为动物采取喷淋冲凉、放冰块等防暑降温措施。

而34岁高龄的大熊猫“桃桃”则被安排住进了放有冰块儿的居室中。

从这些权威新闻机构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连一直板着面孔的央视新闻频道都打出“民生新闻”这一亮点,新闻娱乐化中“亲民化”的特征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二、新闻娱乐化的“利”(一)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适应性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受众需求必然是决定新闻选择的中坚力量。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和电脑正在代替印刷机,印刷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绝唱,图书所造就的“阐释年代”正在成为过去,文化的严谨正让位于快速,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快感。

实际上,我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机制,媒体的教育、宣传功能得到扩大,娱乐功能却一直受到压抑,不可否认,在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非常重要。

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的历史转型时期,人们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内心常会感到失落抑郁,他们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来释放压力,调整情绪。

试想,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谁还希望继续伴随着政治味浓厚的信息来消磨休息的时间?那些不具备娱乐消遣功能的新闻信息带给受众的常常不是“快乐”,而是要求他们开动脑筋,去分析去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大多数人都有惰性心理,在8小时工作之外,他们希望不再用脑,就能轻松获得信息与消遣。

遵循着“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的宗旨,我们的传媒界从最初争论的焦点“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到现在关心的是“观众想听什么?他们想看什么样的节目”。

在这样的需求下,新闻娱乐化犹如一阵春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吹进了大小电视台以及百姓的心坎里,严肃的主流媒介的信息产品为了争夺观众,也向它抛出了橄榄枝。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一向只关注国家大事及政要活动的新闻节目逐渐深入群众,留意起了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不仅是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开始在央视各档新闻节目中有了一席之地,就连动物园或野外各种飞禽走兽也有机会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小小荧屏开始有了更多的生命和色彩。

(二)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的适应性作为文化现象,新闻娱乐化在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开放和人性解放的反映,文化生产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容易使文化市场趋向娱乐。

现代化,特别是电子工业的发展,为娱乐化提供了空前新奇的手段,社会安定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艺求变的自身规律,都是娱乐化发展的适宜环境。

中国的新闻业自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传统新闻事业体制下的新闻受众转眼间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消费者,很多媒体也从以前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发行量和收视率决定着媒体的存亡,想要有利润就要有好的产品,适当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不失为明智之举,从最初的纯娱乐化休闲内容的大幅度上升,到后来的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都拉向娱乐化,这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经之路。

从另一方面来看,媒体的利益还与广告、企业投资息息相关,广告商手握媒体的经济命脉,它是否投资这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是不是有观众群,能不能吸引观众,这关系到他的投资能否收到最大的回报,[FS:PAGE]无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娱乐化的做法至少从经济效益上给媒体带来了不少甜头。

以前面的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例,正是新闻娱乐化使一档本来平白无奇、默默无闻的普通新闻类节目,变腐朽为神奇,一跃高居全国收视率前列,迅速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新闻娱乐化的“弊”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新闻娱乐化进程也不例外。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摸索前行阶段的缺乏经验和缺少引导,肯定会产生一些弊端,这是无法避免的。

(一)新闻娱乐化滋生了一些“糜烂”的产品“道德没有了,审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上。

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

”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现阶段某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媒介,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所创造的新闻产品的庸俗。

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消费主义甚行,观众的低品位、低格调的接受标准为低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广告商的插手和电视台的商业操作、赢利心理是庸俗化的一个原因。

唯收视率,唯广告效益的逻辑,一味地迎合大众以满足人性中隐秘的体验刺激和快感的欲望,对物质的狂热贪恋、对他人的偷窥欲望等阴暗心理,实际上将传播真、善、美的正面报道,变成了张扬“恶”的载体。

在这样追求娱乐化的同时,电视新闻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庸俗化,也就导致许多媒体打着劝人向善的旗号,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展示社会丑恶现象,只是在结尾时象征性加入评论,请观众引以为鉴,以儆效尤,实际上,受众记住的只是媒体展示出来丑恶现象,满足了自身的猎奇心理。

我手头有一篇报道,说明了低俗化的另一个原因,它讲述的是为了得到一则新闻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的丑态。

这篇报道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他被派到深圳去采访报道某演唱会,但是在下了飞机之后收到信息“陈晓旭在深圳往生”,于是他就主动跟编辑部要求自己来跑这条新闻。

作为邀请他来深圳报道演唱会的主办方很生气,因为他们邀请来的记者基本上全改去跑陈晓旭逝世的新闻了,这也不知道到底是该说这些记者敬业还是不敬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