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闻娱乐化的看法
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
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趋势和潮流,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平台开始追求热门、轻松、有趣的内容,以获取更高的点击量和用户留存率。
这种趋势对于新闻行业和公众舆论的影响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那么作为广大公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呢?一、批判性思维面对娱乐化的新闻报道,首先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正确分辨新闻报导、炒作等不同的内容类型。
对于那些显然带有夸大、渲染、搞笑等特定气氛的报道,我们应该从理性立场上对其进行质疑,并从多角度去了解、比较,以便得出更客观的结论。
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同时,我们也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挑选新闻内容,尽量关注那些与自身直接相关、对社会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而非盲目追逐热门或花瓶新闻。
对于那些过于娱乐化、仅仅是为了博取眼球的报道,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不要过于入戏或盲从。
三、多样化的阅读角度除了这些基本思考方式外,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分析新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例如,对于某个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我们可以多角度、多角度去了解,例如从历史文化、制度政治等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并从全局性的视角思考。
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背后的本质核心。
四、选择专业可靠的媒体面对娱乐化的新闻行业,我们最好能够选择一些专业可靠的媒体进行新闻及时了解。
这些媒体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专业性,涵盖新闻领域广泛,还拥有多样的新闻内容类型,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这些媒体在新闻娱乐化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处理方式,在新闻报道中注重真实性与权威性,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提供一个真实的新闻世界。
五、主动参与最后,我们应该主动参与和践行,哪怕只是在一些小细节上,例如关注社会公益事件、监督公共事务、参加一些志愿服务等,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
只有积极参与、理性思考,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新闻娱乐化这个挑战。
浅谈“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的优势与弊端
浅谈“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的优势与弊端摘要:对于“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有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认为过度娱乐化的新闻将人们引入“娱乐至死”的信息时代;有人认为娱乐化的新闻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也为媒体带来了经济效益。
对此,我们既不能阻止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又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与其追究其存在是否合理,不如将视野转入“如何正确引导新闻娱乐化”。
关键词:新闻价值;经济效益;“娱乐至死”;拟态环境1被受众“追捧”: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1.1趣味性,新闻不可或缺的价值第一,新闻内容新奇,少见甚至是罕见,容易激发读者的猎奇心理和探究欲。
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的新闻《再捐101万!神秘人21年捐款1155万!》《这四个歪歪扭扭的字,登上热搜了!》就让读者有挖掘真相的欲望。
第二,新闻内容生动有趣,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或能引发共鸣共情等。
如新华社发布的新闻《这个景点每年挖出150部手机!网友评论笑岔气》《辅导孩子作业,爸爸却把自己的双手捆了起来……》以轻松的叙述,描述了有趣的新闻事件。
第三,新闻内容接地气、有人情味儿,能引发读者的同情心同理心,让读者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等。
如央视新闻发布的新闻《旧厕已拆、新厕未建,百姓如厕不便只能“克服”一下?》《“4.4元4太多,难听,再便宜点”,感受下医保局专家的灵魂砍价》以读者生活场景为切入点,接地气易引发同理心。
不难看出,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央媒体,在网络新闻传播中,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趣味性、娱乐化的表达,展现难得一见、引发读者好奇、调动人们同情心的社会新闻,从而赢得更多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1.2有趣,才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读者偏向选择阅读、分享某条新闻是有一定标准的,这个标准从大类上说是基于新闻的有用性和有趣性。
对“有用性”的标准无需赘述,谈到读者追求有趣新闻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杨保军指出“追求兴趣的满足,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动力,能够激发人们兴趣的事物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闻娱乐化何去何从
实身份,努力完成自己的社会预警 者的任务
(二)新闻娱乐化本土实践的尝试
据2006年12月7日《南方周末》版新闻b9报道:
“周宜清,13岁,亚洲年龄最小的安装外置人工心脏患 者,在和人工心脏共存个15月,经历了种种惊心动魄的 治疗之后,死去。 他的死,在其父母看来疑点重重。 当他进入上海东方医院的时候,他是‘穷途末路’将死 的孩子,还是其实尚无生命危险? 是东方医院以人工 心脏为开端的一系列治疗让他挺长了个月的生15 命, 还是不当治疗让他或许本来可以更长的生命缩短为了个 15月? 这个少年,究竟是尖端技术的受益者。还是人 体实验的牺牲品?”
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价值方面 负面影响:
1、影响人们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发生事件的真相, 妨碍了人们的正确决策,甚至影响经济社会的发 展。
在当前我国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受 众对严肃l的政治、经济新闻及全局性、结构性的 解释性信息的需求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 而新闻娱乐化偏离了新闻提供信息、监测环境的 首要功能,弱化了新闻的重构事件真相的本质, 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及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时间
节目
现状
5:00-5:30 6:00-8:30 12:00-12:30 19:00-19:30
新闻联播 朝闻天下 新闻30分 新闻联播
18.75% 27.78%
34.72% 13.19%
5.5%
22:00-22:30
晚间新闻
D
现状
呈现“欧美小报化”局面
• 新闻娱乐化的行进在我国也部分呈现出欧美“小报化” 的局面。受欧美黄色新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媒体喜欢投 受众所好 ,长篇累牍的报道一些软新闻。
二、新闻娱乐化原 因三、新闻娱乐化影 响
浅析新闻娱乐化
2017.5NEWS TRIBUNENO.传媒观察Media Observer在娱乐至上的时代,各种节目中都出现大量的娱乐因素,连新闻节目都充斥着娱乐元素,网络流行语的运用越来越常见。
同时,新闻报道渐渐失去了权威性和制约力,最终导致公众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这种消极的影响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挽救。
一、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及表现可以从内容、形式和节目包装上对新闻娱乐化进行定义,在内容表现为新闻报道内容偏向于软新闻一类,软新闻又被西方媒体称为“大众新闻”,或者是将硬性的新闻内容通过语言艺术进行软化,这样就减少了严肃新闻的比例。
新闻报道朝着娱乐性方向发展,例如名人轶事、明星的花边新闻、带有煽情和刺激性的犯罪新闻、灾害新闻、日常琐事等。
形式上,则增强了新闻的故事性和情节性。
更多的在新闻中挖掘人性、道德的因素,增强和观众的情感交流,令观众更能身临其境,发出感慨。
在节目包装上,主持人多采用明星化的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仅要外形靓丽、帅气,还要能够融合多种日常流行语和新闻内容,能够调度现场的气氛。
再者就是使用演员、歌手等具有人气的明星进行主持。
更有的节目直接以名主持人为核心,为其量身打造一档节目,提高主持人的人气,同时他所主持的新闻节目的关注度也会提高。
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消费者的需求商品的类型改变都是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来制定的,新闻也不例外,要想有人看,就得先抓住观众的喜好,迎合观众的口味。
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信息,而观众想要获取各类信息根本就不需要守着电视看新闻报道,因此,新闻传媒想要“有出路”就只能提供一些娱乐消遣。
(二)受西方新闻娱乐化的影响新闻娱乐化最早出现在西方,其中最著名的是“黄色新闻时期”,各个媒体竞争十分激烈。
这个时期备受新闻媒体关注的就是明星绯闻和犯罪事件了,尽可能的煽情和浮夸,最大限度的娱乐大众。
这种事件最能够引发观众的兴趣,引起人们的遐想,满足人们茶余饭后需要谈资的需求。
新闻娱乐化利弊研究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新闻娱乐化概述 • 新闻娱乐化的利益 • 新闻娱乐化的弊端 • 新闻娱乐化的应对策略 • 结论
01
新闻娱乐化概述
新闻娱乐化的定义
新闻娱乐化是指将新闻内容以娱乐形式呈现,注重娱乐性和吸引力,以满足受众 的娱乐需求。
新闻娱乐化包括将新闻内容软化、夸大情节、强调猎奇性、增加戏剧性等手法, 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为追求娱乐性,新闻媒体可能 会忽视深度报道,减少对重要 问题的深入探讨,从而降低新
闻的价值。
缺乏独立思考
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可能导致公 众缺乏独立思考,过度依赖媒 体的信息,从而降低自身的判
断和思考能力。
误导公众认知
某些具有偏见或错误观点的新 闻娱乐化处理可能会误导公众 认知,使公众对某些问题产生
误解。
培养公众的批判思维
01
公众应该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相信媒体报
道。
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02
公众应该了解媒介的特点、运作机制和传播规律,以便更好地
理解和判断媒介信息。
加强公众的新闻素养
03
公众应该了解新闻的属性、特点、传播规律和价值判断,以便
更好地获取和利用新闻信息。
05
结论
对新闻娱乐化的认识要全面
误导公众对新闻的理解
片面报道
为追求娱乐效果,新闻媒体可能会选择性地报道事件,只展示事 件的一面,从而误导公众对事件的理解。
情绪化传播
娱乐化的新闻报道往往强调情感和情绪,这可能导致公众对事件 的理解产生偏差,无法理性地看待问题。
形成刻板印象
长期的片面报道和情绪化传播可能会使公众形成对某些人群或事 件的刻板印象,从而影响公正判断。
新闻传媒论文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新闻传媒论文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新闻传媒是以传递新闻为主要功能的一种媒体形式,而在这其中,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娱乐新闻是指以娱乐性为主要特点的新闻,包括娱乐明星的八卦、绯闻、绯闻产业、娱乐节目等,而新闻的娱乐化则是指将新闻呈现出娱乐性的一种现象,其中包括了脑洞大开的标题、内容简洁、夸张渲染等。
娱乐新闻在传媒领域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众认可。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娱乐新闻可以在疲劳的工作或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好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而对于媒体机构来说,娱乐新闻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度和流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因此,在当下的传媒社会中,娱乐新闻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自明。
然而,娱乐新闻的产生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批评。
首先,一些娱乐新闻往往属于恶意攻击、污蔑、谩骂等不良行为之列,以娱乐的名义散播着负能量,在不断模糊价值取向的同时,也会引起社会道德的倒退。
其次,一些娱乐新闻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往往会牺牲专业性和真实性,造成新闻的“娱乐化”,也会引起新闻界的争议。
比如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播报紧急新闻的时候,却不时穿插着歌曲、搞笑语言,给予观众轻松愉快的氛围,这种娱乐化的表现方式被很多人批评是不尊重新闻专业的表现。
除了娱乐新闻之外,新闻娱乐化也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中,新闻不再像以前那样呈现出呆板冗长的模式,通过脑洞大开的标题、内容简洁、夸张渲染等方式,新闻可以被更轻松地接受。
例如,拟人化是一种极具娱乐性的新闻传播方式,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让新闻更具直观性,能够更直接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再比如,在图文并茂的新闻传播中,通过类似于“揭秘”、“这样做,你也能够……”、“看你知道这多少”等表述方式,使得新闻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进行阅读和分享。
不难看出,新闻娱乐化带来了新闻传媒领域的变革。
这种变革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娱乐性与专业性之间的平衡问题,使得新闻娱乐化也需要在保证新闻专业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去满足更多人群对新闻的需求。
浅析新闻娱乐化
浅析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介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产业性质日益凸显,新闻娱乐化现象盛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股潮流到底从何而来?何以在我国新闻媒体成遍地开花之势?其表象的背后有哪些深刻复杂的原因?新闻娱乐化将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研究。
一、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及表现形式何谓新闻娱乐化? 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
“软新闻”讲究减少严肃性的政治、经济新闻的比例,将非严肃的名人趣事、日常琐事、有煽情性和刺激性的犯罪暴力事件、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软性的内容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
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的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报道时突出趣味性,甚至刺激性。
新闻的娱乐化的实质是媒体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经济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
其总体特征是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只关注眼前的际遇感受,满足离奇与感官刺激。
新闻娱乐化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1、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2、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3、形式上强调吸引力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一是启用一位或几位在当地有相应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戏曲、曲艺、小品、滑稽演员等娱乐人物做新闻节目主持人,使其成为节目核心人物、象征性人物,让节目人格化。
二是在新闻播报方式上采用说书式、相声式、闲聊式、三句半式等多种娱乐或半娱乐方式;一些新闻节目为了在形式上贴近受众更是运用聊天式语言,这种即时言论更易凸显主持人的个人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三是内容以名人趣事、暴力犯罪、灾难事件、体育新闻、纯粹娱乐新闻等软性新闻作为新闻的重点。
表现形式上则是强调故事性、情节性、甚至戏剧化手法。
四是将新闻演播室内的背景、道具,主持人服装、化妆,以及节目开场白、节目后期合成时的片头片尾词、曲等相关环节和节目元素,全部采用相配套的娱乐形态。
二、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原因纵观新闻娱乐化历程,我们可以析得出,新闻娱乐化的表象的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
新闻娱乐化现象浅析
什么是新闻娱乐化?尽管目前理论界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从各媒体新闻报道的着力点上还是能够略见端倪的。
一般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阐述的: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者是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即“硬新闻软着陆”,表现为减少严肃新闻节目,大量增加娱乐性节目比例,将名人趣事以及带有煽情性和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并且竭力从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从报道形式上看,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演变为一味地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的道路。
在报道结构上,不拘一格,努力创造新样式,给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鲜感。
比如湖南卫视的《播报多看点》,三个主持人坐在一个舒适的演播间里扯家常,然后引出一些新闻,趣味十足,用这种形式来播新闻,让观众乐在其中;在新闻编辑上,采用多照片、大标题或者彩色的页面,一切都以尽量刺激受众的感官为目的。
有些新闻节目的制片人公开号召“新闻是快乐的”,电视24小时就是快乐24小时。
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关于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分析,归根结底要落脚到市场。
当供应大于需求,选择成为可能或惯例,那么竞争就必然存在了,这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运行的法则。
媒体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取悦受众是其天然本性。
同时,受众希望与媒体接近,而媒体为了吸引受众就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这种愿望。
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注意力经济也就随之产生了,拥有的注意力越多,就可能获得越大的利润。
“对于广大受众而言,媒介的使用权和参与权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能够亲身体验到媒体的运作,不仅仅是生理距离上的接近,也是心理空间上的接近。
让受众亲身参与媒体的各项活动,同媒体融为一体,这是时下流行的游戏节目、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等的惯用手法。
”亲身体验的参与性、节目难度的挑战性、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对受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如央视的《非常6+1》、《星光大道》,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勇往直前》等一直是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金牌栏目。
新闻泛娱乐化的名词解释
新闻泛娱乐化的名词解释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和受众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严肃新闻报道逐渐演变为轻松、有趣的泛娱乐化形式。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释新闻泛娱乐化的意义和特征,并探讨这种趋势对传媒行业和公众态度的影响。
正文一、新闻泛娱乐化的定义新闻泛娱乐化是指将新闻报道运用娱乐元素,以吸引和满足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富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新闻产品。
通过增加情感元素,引入幽默、悬疑、感动等手法,新闻泛娱乐化有效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内容。
二、新闻泛娱乐化的意义1. 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泛娱乐化的新闻报道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关注,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娱乐元素的引入使新闻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受众更容易接受和分享。
这为新闻媒体与用户之间建立更紧密的链接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2. 满足受众的需求社交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品种和形式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许多人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和观看方式,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丰富多样的信息。
泛娱乐化新闻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提供更加轻松愉悦的阅读和观看体验。
3. 增强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泛娱乐化的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增加情感元素和娱乐效果,更好地触动受众的情感共鸣和参与感。
这不仅增加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也为公共议程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新闻泛娱乐化的特征1. 娱乐元素的引入泛娱乐化的新闻将明星八卦、趣闻轶事、幽默搞笑等娱乐元素融入报道中。
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增加新闻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 独特的表达方式泛娱乐化的新闻往往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手法,使新闻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
作者通过对话、情景再现等形式直观地呈现信息,增加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3. 社交媒体的运用泛娱乐化的新闻与社交媒体的紧密结合是其不可忽视的特征。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新闻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讨论和分享,加强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四、新闻泛娱乐化的影响1. 传媒行业的变革新闻泛娱乐化的出现让传统媒体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新闻在不断的进行改革。
伴随着市场化的步伐,新闻娱乐化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新闻娱乐化在电视传媒中已经形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
一、新闻娱乐化的界定“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或尽量使硬新闻软化,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一个是内容上,其特征在于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日常事件、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中的重点;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新闻工作者竭力从硬新闻中“提炼”娱乐价值。
在硬新闻方面尽量使其内容和形式被软化,从为了加强视觉冲击力在报纸和新闻期刊上进行加强标题、图片和版面;到“说新闻”、“聊新闻”和“侃新闻”的形式,各种形式可谓是层出不穷。
另一个是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从1998年改版后栏目定位为“五性”: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
这“五性”最后又都要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
把播新闻改为说新闻,让观众了解到“新闻也可以这样报道”。
凤凰卫视是一个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境外媒体,新闻节目也做成轻松的、愉快的形式,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关注,也引起了内地电视人的思索。
凤凰卫视突出体现了新闻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
二、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原因新闻娱乐化对受众有极强的适应性。
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首先必然对受众有一个理念上的定位。
任何的报道都是以受众为基础的,无疑会对传媒造成很大影响的就是受众的观念。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媒体要生存,就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得到效益。
新闻娱乐化正是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因此实现了发展。
新闻娱乐化利弊
新闻娱乐化利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们对于外来文化的大量借鉴、应用,“泛娱乐化”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娱乐元素都无孔不入地进行着渗透。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置身于一个娱乐的消费环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娱乐”这两个字眼紧密联系着。
在经济发展导致市场经济大潮出现传媒的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都不同程度呈现出商业化倾向的趋势之下,作为大众传播重要手段之一的新闻,也避免不了新闻娱乐化的出现,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
现今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就是指现在各新闻商家大多都为了吸取消费者眼球,增加报纸销售量而进行的将报道严肃性的政治、法制、经济、科技和社会新闻时,摒弃严肃、与深刻,代之以煽情、搞笑或刺激的方式,将严肃新闻庸俗化、浅薄化甚至低劣化,使之具有猎奇性或感官刺激性的改革。
归根结底新闻娱乐化的实质是媒体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经济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
其总体特征是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只关注眼前的际遇感受,满足离奇与感官刺激。
比如目前收视率很高的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都属于娱乐性很强的电视台。
那么针对这样的现象,到底应该喜还是应该忧呢?首先,新闻娱乐化的好处有:第一、新闻娱乐化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也加强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热情,是新闻民主化的一种表现;第二、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人,受众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讨论社会价值和公共事务,新闻告知以及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启蒙的作用。
它使新闻放下了千篇一律的严肃形态,转而变得轻松活泼、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内涵,受众更加容易接受;第三、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报道模式,促进新闻业务的变革;第四、是对以往媒体娱乐功能缺陷的一种阶段性补偿,传媒的商业化运作促使媒介真正树立起受众观念,充分考虑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是时下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其次,新闻娱乐化的弊端有:第一、新闻的娱乐化的媒体让全社会沉溺于一种无名的娱乐之风中,使受众群体只关注眼前的得失际遇;第二、传媒的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将使媒介的权威性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第三、新闻功能的错位,新闻承载过多的娱乐功能;第四、廉价的占用了人们太多的自由空间,降低了大众的品味和修养,过分显示娱乐倾向和游戏特征,倡导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甚至限制了人们的思考能力;第五、过度的娱乐化,淡化了宣传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教化功能弱化,对深层问题缺乏关注,缺乏应用思考内涵;第六、受众在娱乐消遣过程中,对真实的、深刻的现实景象逐渐盲视,丧失全面认知现实环境的理性能力,最终导致认知危机。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新闻娱乐化在电视传媒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严肃的新闻节目比例正在下降,信息的娱乐化日益明显。
对于新闻的娱乐化现象,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
目前在我国电视台说新闻、演新闻节目层出不穷,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大多数节目获得观众好评,新闻娱乐化是电视对受众的适应性表现,它对市场具有适应性,为媒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新闻娱乐化也有很多弊端,它导致了新闻报道内容的庸俗化,削弱了受众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也会消解对青少年常规教育的成果。
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以求发展。
在经济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传媒界的新闻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新闻娱乐化渐渐浮出水面。
到底什么叫新闻娱乐化?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将硬性新闻软化,即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等事件、信息中挖掘出所谓的娱乐价值,但不仅仅像娱乐新闻那样只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
它在表现手段和新闻处理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和人情味等。
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业界的褒贬不一,本文就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进行浅析。
一、我国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
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且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硬性新闻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软化”,尝试新闻娱乐化。
(一)湖南台《晚间新闻》改版开创新闻娱乐化先河栏目以个性求生存,新闻也要追求个性。
《晚间新闻》是湖南电视台的一块老招牌,挂牌于1983年,自1998年改版以来,一直在做新闻探索,在新闻内容和电视形式上进行了突破。
浅析当代新闻娱乐化现象
浅析当代新闻娱乐化现象当代新闻媒体越来越娱乐化,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常态。
这一趋势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就当代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浅析,并探讨这种现象对社会及人们的影响。
首先,娱乐是人们自古以来的需求和追求,而新闻媒体的娱乐化是这种需求的一种反映。
与此同时,随着博客、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兴起,大量信息在网络上传播。
如此之多的信息让媒体产业不得不采取娱乐化的形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和观众。
这可以在新闻报道、脱口秀节目和谈话节目等诸多方面得到体现。
现在,新闻报道经常以争议性和刺激性的话题和事件为主。
而真正的新闻事件和故事经常在媒体的热炒下成为了娱乐的流行热点。
其次,作为商业机构,新闻媒体更多的是考虑读者和观众的需求,以扩大市场份额。
媒体机构需要获得越来越多的阅读量或收视率,才能有更多的广告商愿意在他们的媒体平台中投入广告,从而赚取更多的收入。
娱乐报道和内容更容易吸引大众特别是年轻的优越消费群体,并留住和扩大这些群众。
更多的人读取和观看,广告商的利润也自然会更高。
然而,新闻娱乐化现象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负面影响。
首先,这种趋势使读者和观众分散了注意力,过度关注娱乐和热点事件,而忽略真正的新闻和公共话题。
例如,人们更多的关注娱乐明星的绯闻,而对于政治和社会问题却比较漠不关心。
这种问题导致人们缺乏必要的政治和社会参与,更难以了解更重要的社会信息。
其次,新闻娱乐化现象也会降低新闻质量和道德标准。
为了追求更高的收视率和点击量,媒体机构可能会故意制造和夸大事件,甚至通过贿赂或其他手段获取敏感信息。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违反新闻行业的底线,也会误导公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第三,新闻娱乐化现象也会淡化新闻的公共责任和社会意义。
新闻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具有传播社会正义、教育公众、反映公众意见和监督政府等重要作用。
然而,当新闻被过度娱乐化时,其公共责任和社会意义将会受到破坏。
媒体产业更多的是考虑商业利益,而忽略了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
新闻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是指将新闻与娱乐元素相结合的一种趋势。
它
旨在通过增加娱乐性的元素,吸引更多的观众或读者,提
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包括:
1. 轻松有趣:新闻娱乐化往往通过增加幽默、娱乐和轻松
的元素来吸引观众或读者的注意力,使得新闻更加易于消化。
2. 观众互动:新闻娱乐化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例如,
通过投票、评论等方式,观众可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与
记者或其他观众进行互动。
3. 视听效果:新闻娱乐化注重视听效果的呈现,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手段增加新闻报道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力。
4. 八卦和兴趣点:新闻娱乐化倾向于突出八卦、兴趣点和
个人化的故事,以吸引观众的兴趣。
,新闻娱乐化也面临
一些潜在的问题。
由于追求轻松有趣的特点,部分新闻报
道可能会受到事实准确性和深度报道的影响。
,新闻娱乐
化也可能引导观众的消费取向,导致观众对于公共事务的
关注度降低。
,媒体在进行新闻娱乐化时,需要权衡娱乐
性和新闻价值的平衡,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观众也需要保持对新闻的批判性思维,不仅追求娱乐,还
应关注新闻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新闻娱乐化利弊分析及对策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摘要:当代中国的新闻媒体开始出现了一种娱乐化的潮流,对传统的新闻传播的模式、风格等都产生了很大冲击。
本文通过对新闻娱乐化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当代中国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就如何促进健康发展给出对策。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利弊;对策20世纪90年代受市场经济影响,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开始风行,并呈现泛滥之势。
新闻娱乐化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同时新闻娱乐化又使得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主流的严肃新闻受到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也有被颠覆的危险。
我们要采取理性、辩证的态度,清醒地认识新闻娱乐化。
一、新闻娱乐化的利弊分析(一)新闻娱乐化的”利”1.新闻娱乐化对受众的适应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习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机制,媒体的教育、宣传功能得到扩大,娱乐功能却一直受到压抑,不可否认,在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娱乐也应该非常重要。
遵循着”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的宗旨,传媒界从最初争论的焦点”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到现在关心的是”观众想听什么?他们想看什么?”。
2.新闻娱乐化对市场的适应性。
中国的新闻业自从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发行量和收视率决定着媒体的存亡,想要有利润就要有好的产品,适当的迎合观众的需求不失为明智之举,从最初的纯娱乐化休闲内容的大幅度上升,到后来的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都拉向娱乐化,这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经之路。
(二)新闻娱乐化的”弊”1.新闻娱乐化滋生了一些”糜烂”的产品。
现阶段某些媒介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职业道德,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所创造的新闻产品庸俗化。
文化被”娱乐化”,”娱乐”又被”商业化”,消费主义甚行,观众的低品位、低格调的接受标准为低俗化提供了现实基础。
2.新闻娱乐化造就了一批”迷途”的受众。
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媒体,在媒体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自主的思维与行为自由。
新闻过度的娱乐化会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的狭隘,让百姓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庸碌状态中,不思考,缺文化,慢慢的丧失辨别力,从而削弱了对自身和社会的批判精神。
浅析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
浅析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一、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近年来,娱乐化的趋势影响了新闻报道的方式和风格,法制新闻也不例外。
在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中,越来越多的法制新闻报道采用了娱乐化的手法,例如在报道案件时突出人物的个人经历和感情纠葛,加入大量的绯闻八卦元素,以及对案件的猎奇性渲染等。
这种娱乐化的手法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了报道的点击率和收视率,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其一,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往往过分强调情感色彩,缺乏客观和理性的分析。
报道过程中,可能会夸大或变相歪曲事实,以迎合受众的好奇心和求新心理,导致报道内容失去严谨和客观性,甚至产生误导。
其二,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容易滑向低俗和煽情的倾向。
为了迎合公众的口味和喜好,部分媒体可能会采取夸张渲染的手法,将严肃的法制新闻变成一种煽情、低俗的娱乐产品,甚至达到了不尊重当事人和违背职业操守的程度。
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已经成为当前新闻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法制新闻的严肃性和专业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媒体市场化、受众需求、新闻观念转变等因素。
媒体市场化是导致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闻媒体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面对不断增长的竞争压力,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和广告商,媒体可能会采用更加娱乐化的手法来报道法制新闻,改变报道的风格和内容,以迎合受众的口味和需求。
受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也是娱乐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受众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他们对新闻报道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在这种情况下,娱乐化的法制新闻报道往往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兴趣,因此一些媒体可能会借此来吸引受众,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新闻观念的转变也是导致法制新闻报道娱乐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新闻的认知和接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接受娱乐化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这也催生了法制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趋势。
新闻节目娱乐化消极影响
新闻节目娱乐化消极影响新闻节目一直是媒体重要的一部分,它在向公众提供重要信息的同时,也承担着传递真相和平衡报道的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给公众的认识和思考带来了消极影响。
第一,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容易导致重大事件被忽视。
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往往以煽动性较强、轻松幽默的方式报道新闻。
这种方式可能会使观众过于关注情感化的内容,而忽视了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真正重要事件,导致公众对社会的重大事件漠不关心,甚至无法意识到事态的恶化。
第二,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加剧了焦虑和恐慌。
新闻报道往往会加强对于安全问题的强调,这样的理由通常是提供报告,但无意中也引发广泛的恐慌和恐惧。
媒体利用这种情感因素制造紧张感来吸引观众,使观众陷入深层次的害怕,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第三,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影响公众对社会和政治的认知。
速度和视觉效果是详细报道的核心,而不是深度和原则。
新闻节目的娱乐化使公众的关注点向人物个性和轶事转移,而忽略了广义上的政治流程和问题的深度分析,这将使观众失去对于政治的基本认识。
第四,新闻节目的娱乐化也会影响到道德观的形成和稳定。
媒体的信息筛选被操纵了情感因素,往往会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少年儿童中更加明显。
现在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新闻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的人格和价值观也在塑造中。
而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往往忽略了对青少年思想的引导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导致一些孩子对道德的理解和认知形成模糊和扭曲,容易被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所误导。
总之,新闻节目作为媒体的重要形式,应该更加重视其对社会的影响。
新闻节目不应仅仅成为一种获取收益的工具,而应该更多地传递真实和客观的信息,避免娱乐化的效果过度显现,保持应有的正常性质。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中,娱乐新闻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同时,许多新闻媒体也开始将新闻的呈现方式向娱乐化方向转变。
这两种趋势相互作用,催生出了新的媒介文化与传播方式。
本文将对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和趋势。
娱乐新闻的定义娱乐新闻是指那些关注娱乐明星、电影、音乐、时装、游戏等“轻松愉快”话题的新闻报道。
娱乐新闻的呈现方式往往更加轻松愉快,符合受众需求的消费模式。
娱乐新闻常常是针对大众文化的诱惑而进行饱和式、广泛覆盖的新闻报道。
新闻的娱乐化新闻的娱乐化指的是新闻在呈现方式上延伸到娱乐领域,用娱乐化方式呈现新闻的情节。
这种新闻呈现方式将传统新闻报导转化为更有趣、更精彩、更吸引人的模式,打破传统新闻的单调呈现,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和需求。
娱乐新闻的原因娱乐新闻之所以会如此火热,源于以下几个原因:社会需要随着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电视剧、电影、音乐、游戏等都成为了人们日常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
而娱乐明星、影视剧、音乐作品等的制作与传媒方面的支持日益完善。
这让人们对娱乐方面的新闻报道产生更大的需求。
传媒竞争随着传媒形态和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新闻媒体之间也在加强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娱乐新闻的热度更容易吸引观众、吸睛、获取知名度、借此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娱乐新闻对于新闻媒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这种新闻在调动读者兴趣、提高媒体知名度、扩展广告资源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能力。
新闻娱乐化的影响随着媒体环境不断发展,新闻娱乐化呈现方式的出现在传媒中愈发常见。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媒体的吸引力,还可以创造更好的传媒互动空间,对于传媒的经济效益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但是,新闻的娱乐化对于媒体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也有一定的挑战。
在新闻娱乐化的传播过程中,真实性、严谨性和客观性容易被削弱,特别是在一些娱乐明星、偶像等新闻报道中,有些制作单位和记者往往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而包装“新闻”事件,升级“矛盾冲突”,使新闻报道趋于刻意、偏颇、浅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闻娱乐化的看法
08级新闻一班刘卓新闻娱乐化作为新闻领域一个新兴的动向,在形式上表现为追求新闻报道的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趣味化因素,逐渐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悬念或煽情、刺激等方面。
追根溯源,其表象的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等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的数量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所有的企业都要参与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
所以所有的传媒都要面向市场,考虑市场的需要,通过一切手段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在商业原则的推动下,新闻娱乐化就成为众多传媒的必然选择。
只有让新闻向娱乐化发展,增加报道的趣味性,才会吸引更多的受众,增加新闻发行量,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我国作为传统的传媒大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传媒都只重视宣传和教育,所有的新闻传播活动都是单向传播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大众媒介的市场化改革,媒介内容开始改变,力求做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使其更加贴近普通的老百姓。
但是,新闻毕竟是较严肃的东西,在一定的意义上,起到了引导人们舆论的作用。
新闻娱乐化往往竭力从一切新闻题材中挖掘娱乐价值。
现在大多的新闻报道都特别注重色情等内容的报道,有些甚至捕风捉影或编造情节,以达到哗众取宠、刺激煽情的目的。
这样的报道,虽然娱乐了受众,提高
了自己的发行量,但是却降低了自己的品味,也改变了新闻报道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不能对社会风气的好转、人们观念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不可否认新闻娱乐化会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好处,比如媒介赢利水平的提高,可以帮助媒体改善自己的设备、改善自己的人员结构,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报道新闻,为社会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娱乐化的报道降低了对受众受教育水平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观看新闻,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也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但是,新闻的快速娱乐化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对整个社会来讲,新闻娱乐化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它的正面影响。
首先,它影响人们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发生事件的真相,甚至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娱乐化信息对个人观念和行动方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受众过度的依赖娱乐化信息,沉醉于泡沫化的娱乐化信息中,会降低他们参加社会活动的热情,过度的煽情信息,会资助其不良品质的生长。
第三,过度的新闻娱乐化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害媒介的公信力,娱乐化信息一般具有新闻来源的取证不严密、主观色彩浓、煽情信息丰富的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如今身处一个新闻娱乐化的时代,我们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深受影响,只有尽快遏制这一现象,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才会促进媒体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受众的权益。
首先,应该规范媒体行为,制定相关法规,规定什么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应该如何对新闻进行正确合理的报道,促进其尽快规范化。
其次,应该加强新闻从业人员
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其自律意识,使其遵守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操守,防范新闻娱乐化。
第三,各大媒体加强自己的定位,对其对应的受众群体进行市场细分,在涌现出一批娱乐化报纸的同时,也出现一大批严肃化的媒体,满足各自不同的受众群体。
第四,加强社会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提高人们的媒体品位,培养更多的接受严肃媒体的受众,这一点是最根本的做法,只有当娱乐化媒体的需求越来越小甚至消失时,娱乐化的媒体才会逐渐消失。
新闻娱乐化有利有弊,弊大于利,只有通过广大受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新闻娱乐化现象才会慢慢在社会上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