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民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哲学》试题

姓名专业层次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 人类哲学思维达到了顶峰

B 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 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理论体系的诞生

D 绝对真理的体现

2. 一切唯物论坚持的观点是()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 万物皆备于我

B 心外无物

C 物是感觉的复合

D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4. 一元论哲学认为()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精神的

C 世界是运动的

D 世界是统一的

5.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 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B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

C 否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6.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A 存在

B 精神

C 实物

D 物质

7. 思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

A 是否理论化、系统化

B 是否被群众所接受

C 是否得到一定的传播

D 是否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

8. “机器思维”的实质是()

A 用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完全取代人脑思维

B 人所给予的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C 人的思维的独立实现

D 人的精神活动的物化表现

9.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数量的增减

B 事物场所的变更

C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D 周而复始的循环

10.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D 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的观点

11. 假象是指()

A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B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 主观想象的现象

D 表露于外的现象

12. 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

A 客观性和主观性

B 普遍性和特殊性

C 平衡性和不平衡性

D 同一性和斗争性

13. 质与属性的统一性在于()

A 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

B 质和属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 质和属性是直接同一的

D 质是由属性所决定的

14.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程度和规模

15.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 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

B 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C 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 否认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和不选无分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古代朴素辩证法

C 近代庸俗唯物主义

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下列哪些说法表示了时间的一维性()

A 时乎时乎不再来

B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C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D 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

E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 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

A 理

B 绝对观念

C 感觉

D 心

E 上帝

4.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A 共性大于个性

B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C 个性中包含了共性

D 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

E 共性是个性的总和

5. 正确地把握度才能()

A 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 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C 提出指导实践的科学准则

D 在实践活动中避免“过”与“不及”

E 避免犯“左”和右的错误

6.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

A 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B 人的认识的相对性和不可靠性

C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D 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

E 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

7. 生产工具是()

A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B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C 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D 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E 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要素

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 是非对抗性的

B 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

C 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D 能够通过改革不断加以解决的

E 不断削弱直至最终消失的

9. 社会心理是()

A 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 以理性形式为特征

C 主要表现为个人意识

D 对社会存在的不系统的、自发的反映

E 具体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等

10. 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在于()

A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 消灭了私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 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D 消灭了“三大差别”,使人们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E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题10分,第2题和第3题20分,共计50分)

1、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原理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3、试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