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使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全面提升产业能级,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提高商务载体品质和商业品牌集聚度,全面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有效发挥政策效应,依据《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沪府发〔2018〕5号)、《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上海市鼓励设立民营企业总部的若干意见》、《上海市鼓励企业设立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贸易型总部若干意见》、《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宝山区关于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资金来源

财政预算每年安排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服务业引导资金)4800万元,专项用于引导和促进本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根据年度执行情况,可适当调整下年度预算额度。

第三条使用范围

服务业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宝山区重点产业指导目录》(2017版)明确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信息服务、科

技研发服务、专业服务、健康服务、电子商务及各类商务商业服务等领域的新兴服务业发展和创新型新兴服务业企业

引入,着力培育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

第四条支持对象

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的对象原则上为在本区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征纳税关系落户的企业。且这些企业应当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用、纳税信用和经济效益良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第五条支持方式和条件

(一)支持申请国家、本市相关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

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或项目申请国家和本市各

类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获得国家和本市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按相关政策配套要求由服务业引导资金予以配套。

(二)支持服务业载体建设

积极鼓励服务业载体吸引具有品牌价值、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的企业落户,吸引总部型、集团型、功能性企业落户,鼓励服务业载体创新服务、丰富功能、提升品质,推进专业化、主题化、品牌化招商运营服务,根据运营绩效给予运营主体一定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用于载体招商和功能打造。每个服务业载体年度原则上最高扶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三)支持优质重点企业

1、支持引进带动性、功能性明显的优质商务商业企业

加快引进带动性、功能性明显的优质商务商业企业,集聚总部经济,对列入《上海市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和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导向的服务业重点企业予以服务业引导资

金支持。对近两年内新设立或者迁入我区,并租、购办公用房500㎡以上,且公司规模30人以上的重点企业,经审定,按企业一年办公用房租金总额的60%或新购办公用房总价

的5%的标准给予相应的租金或购房资金补贴,最高500万元。对于设立或者迁入我区满两年以上的企业,近两年内因公司发展需要扩租办公用房面积达到支持标准的且经营状

况良好的企业,经审定后按上述标准予以支持。对已获各类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企业,予以优先支持。

2、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

鼓励跨国公司在本区以投资性公司、管理性公司形式设立地区总部,对近两年内新引进或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经市相关部门认定后,按照《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扶持。对近两年内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型机构,给予20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支持鼓励跨国公司在本区设立研发机构,

对近两年内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按照《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扶持;对近两年内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未达到《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专

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支持标准的,给予10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

3、支持民营企业总部和贸易型总部

(1)鼓励民营企业在本区以企业总部、总部型机构形式设立民营企业总部,对引进或设立的民营企业总部,经市商务委认定后,按照市商务委(沪商规〔2019〕1号)《上海市鼓励设立民营企业总部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扶持。

对经市商务委认定的市级民营企业总部,给予30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对经市商务委认定的市级民营企业总部型机构,给予20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

对暂未达市商务委(沪商规〔2019〕1号)《上海市鼓励设立民营企业总部的若干意见》认定条件,但实际具备民营企业总部职能的区级民营企业总部,经区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认定,给予10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认定条件另行制定)

(2)鼓励境内外企业在宝山区设立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贸易型总部,对引进或设立的贸易型总部,经市商务委认定后,按照市商务委(沪商综〔2015〕48号)《上海市鼓励企业设立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贸易型总部若干意见》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扶持。

对经市商务委认定的市级贸易型总部,给予20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

对暂未达到市商务委(沪商综〔2015〕48号)《上海市鼓励企业设立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贸易型总部若干意见》认定条件,但实际具备贸易型总部职能的区级贸易型总部,经区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认定,给予10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认定条件另行制定)

4、支持引进重点电子商务企业,支持区域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

鼓励引进发展各类自营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对新引进或新设立的从事大宗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自引进或设立年度起交易额(开票)首次超过100亿元的,给予30

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交易额(开票)首次超过500亿元的,给予8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交易额(开票)首次超过1000亿元的,给予10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

对新引进或新设立的其他各类电子商务交易综合服务

平台以及各类电子商务交易类企业,自引进或设立年度起年交易额(开票)首次超过5亿元的,给予5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交易额(开票)首次超过30亿元的,给予8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

5、支持举办各类服务业招商引资活动

鼓励在宝山开展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重大活动、专题调研等项目,经认定,给予相应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支持举办、参与经区委、区政府批准的各类有利于促进区服务业发展的活动,包括宣传推广、展会、论坛等,经认定,

按实际发生金额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50万元;支持经区委、区政府专项批准的重大活动、重点项目,按区委、区政府批准的支持金额予以扶持。举办上述论坛活动需申请区级资金扶持的项目,应当列入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并经区委、区政府批准通过后予以执行,未列入的原则上不予扶持。

(四)支持行业协会发展

鼓励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和引进国际性行业协会落户本区。

支持引进对本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引领提升作用的全国性、全市性行业协会、分支机构落户本区,经有关部门认定,给予2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

对落户在本区,并且上一年度引进落户我区企业50家以上的行业协会等非营利机构,经区有关部门绩效评定,给予2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

(五)支持商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增长

为优化区域商业环境,激发消费活力,提升品牌集聚度和消费贡献度,发挥政策引导效应,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商业的高质量发展,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及上海市商务委《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具体根据《宝山区关于促进消费增长和商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执行。

(六)支持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产业能级提升

为全面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辐射和溢出效应,全力落实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新的重大任务”,切实发挥贸易对区域战略转型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区域产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上海“四大品牌”重要承载区,着力打造宝山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推动宝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以及上海市《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18〕8号)、宝山区《关于建设上海“四大品牌”重要承载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具体根据《宝山区关于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的专项政策》执行。

(七)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其他需要支持的事项

第六条申报和审核程序

宝山区商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商务委)负责区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管理,包括项目信息发布、受理、评审、实施、监督和评估。具体申报和审核流程如下:

(一)国家、本市各类支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申报流程

1、项目申报

根据国家、本市各类支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申报通知要求,区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申报工作,并转发申报通知。各申报企业经所属镇、园区初审同意后提交申报资料。

2、申报受理

区商务委受理申报材料后,对申报企业(项目)真实性、申报资料完整性进行初审、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组织专家开展项目评审及综合评估工作。

3、审核转报

区商务委将评审、评估结果报请宝山区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审议。经审议通过后,区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统一上报申报资料至申报主管部门。

4、资金配套

区商务委将申报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申报企业(项目),报请宝山区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审议后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区级资金配套。

5、验收评估

申报企业应按相关规定要求,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后,经申请,区发改委、区商务委等相关部门按要求及时开展项目验收评审工作。

(二)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申报流程

1、申报受理

区商务委每年定期开展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年度申报工作,下发申报通知,并在宝山区人民政府网站上在线发布申报通知。

各镇、园区组织企业申报,并对申报企业(项目)真实性、申报材料完整性进行初步审核及筛选,审核通过后予以上报。

2、综合评审

区商务委受理申报材料后,审核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并实地走访企业,审核通过的企业(项目)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及综合评估,并将评审、评估结果报请宝山区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审议。

3、资金拨付

经审议通过后,宝山区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将审定结果书面通知区商务委,区商务委按相关规定执行拨付流程。

4、绩效评估

区商务委根据区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要求,开展绩效评估工作。

第七条申请提交的材料

(一)申报国家、本市各类支持服务业专项资金的企业需要提供的申请材料:

1、申请材料以国家、本市各相关部门的申报文件要求为准;

2、受理部门需要的其他相关文件。

(二)申报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企业需要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1、申报单位的书面申请及自我评价;

2、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申请表(需申报单位和所属镇、园区分别加盖公章);

3、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信息表;

4、自用办公用房的租赁协议及产权证明,或购买自用

办公用房的购房合同及产权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三证合一新版)、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等材料(盖章);

6、企业近两年在进出口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税务管理、外汇管理、海关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环保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等方面无违法行为的承诺书;

7、受理部门需要的其他相关文件。

第八条管理和监督

(一)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管理和监督按照《宝山区关于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获支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单位应及时向区商务委提出变更申请,不得擅自变更。区商务委应及时将变更后的有关文件反馈区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项目变化导致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金额发生变化或者导致项目无法继续实施的,由区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限期收回部分或全部服务业引导资金。

(三)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应当按规定接受审计单位的审计。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纪律的行为,除将已拨付的服务业引导资金全额收回上缴财政外,并将其不良记录记入个人和机构联合征信系统。情节严重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四)区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区审计局、区相关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和检查,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后评估、项目绩效评估等工作。

第九条附则

本办法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宝商务委〔2017〕29号)、《宝山区关于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的专项政策(试行)》(宝商务委〔2019〕3号)同时废止。

附件

1、宝山区关于促进消费增长和商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征求意见稿)

2、宝山区关于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的专项政策

附件1:

宝山区关于促进消费增长和商业

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优化区域商业环境,激发消费活力,提升品牌集聚度和消费贡献度,发挥政策引导效应,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商业的高质量发展。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及上海市商务委《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宝山实际,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资金来源

本政策涉及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从年度“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服务业引导资金”)中予以安排。

第三条使用范围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知名品牌的引入;支持传统商业改造升级;支持民生工程项目的升级打造;支持消费带动型产业的发展等。

第四条支持对象

(一)原则上为在本区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征纳关系在本区的企业。

(二)对引入优质品牌、业态及产业做出贡献的企业、机构、行业协会等。

(三)其他经市、区委、区政府及市商务委批准的支持对象。

第五条支持方向和标准

(一)支持优质品牌的引进和打造

1、鼓励商业载体引进品牌企业。引进国际一线品牌开设旗舰店、专卖店的,分别按每家300万元、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引进近两年米其林评定三星、二星、一星餐厅开设门店的,分别按每家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引进近两年黑珍珠评定三钻、二钻、一钻餐厅开设门店的,分别按每家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对象原则上为载体运营方。

2、对接进博会,促进消费升级。对近两年新设立或迁入我区的免税商店,经认定,首次在宝山购置自用办公用房的,按照不超过实际购房总价的5%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首次在宝山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按照不超过年租金的3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60万元;对注册落户我区的国别商品中心(商品直销中心)等,经认定,按每家面积300—1000(含)平方米及1000平方米两个等级,以不超过30万元、8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且不得超过实际投资额的50%;对创新开发宝山传统特色衍生消费品并产生一定效益和影响力的,经认定,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贴。

3、鼓励商务载体提升商业配套品质。在建和既有商务

载体引进知名连锁品牌咖啡、便利店及知名餐饮开设门店的,经认定,给予载体运营方2个月免租期相应补贴支持,最高不超过20万元。

4、鼓励发展总部经济。连锁品牌总部企业落户本区的,经绩效认定,按每家3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5、鼓励发展“首店经济”。知名连锁品牌、老字号等企业在我区开设首店的,经认定,按每家面积20--100(含)平方米、101--200(含)平方米、200平方米以上三个等级,上海首店以不超过40万元、60万元、80万元;宝山首店以不超过20万元、30万元、40万元的资金补贴标准上限给予支持,且不得超过实际投资额的50%。

6、鼓励“老字号”品牌培育打造。相关企业(园区)获评“中华老字号”、“上海老字号”称号的,分别按50万元、30

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支持传统商业的改造升级

鼓励传统商业载体、商业项目进行整体升级或局部改造。对载体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软硬件水平,打造精品商圈商街、智慧商圈以及建设融合本土特色的主题街区、后街经济的整体改造项目,经认定,按照项目总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载体增加体验型、服务型功能的局部改造项目,经认定,按照项目总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

(三)支持配套商业项目的升级改造

1、支持特色小店发展。经认定的特色小店在宝山开设门店的,给予一次性2个月租金补贴支持。经认定的早餐示范门店,按每家面积20--100(含)平方米、101--200(含)平方米、200平方米以上三个等级,以不超过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资金补贴标准上限给予支持,且不得超过实际投资额的50%。

2、支持消费产业支边惠农,开展产销对接。对在本市设立专卖店5家(含5家)以上销售连锁企业,经认定,每家企业给予一定补贴,年度补贴上限10万元;对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相关产品且年销售额合计达100万元的,经认定,给予每个平台每年补贴10万元。

3、支持商业业态升级。经认定,按每家面积20—100(含)平方米、101—200(含)平方米、200平方米以上三个等级,以不超过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资金补贴标准上限给予支持,且不得超过实际投资额的50%。支持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2.0建设,给予每家一次性补贴100万元。

(四)支持消费带动型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1、鼓励引进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经认定,首次在宝

山租赁经营场所的,根据实际租赁面积,按照不超过年租金的3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

2、鼓励打造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区。经市级部门评定,给予运营方一次性补贴50万元。经区级部门评定,给予运营方一次性补贴30万元。

3、鼓励引进发展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对新引进

或新设立的其他各类电子商务交易综合服务平台以及电子

商务交易类企业,自引进或设立年度起年交易额(开票)首次超过5亿元的,给予5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交易额(开票)首次超过30亿元的,给予8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

4、鼓励开展示范创建工程。相关企业(园区)申请并获认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园区)”、“特色街区”等国家、市级称号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

5、鼓励幸福产业集聚发展。对婚礼服务、婚庆消费、婚庆商品等幸福产业链相关企业,经认定,首次在宝山购置自用经营用房的,按照不超过实际购房总价的3%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300万元;首次在宝山租赁经营用房的,根据实际租赁面积,按照不超过年租金的30%给予一次性补贴,年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6、鼓励行业协会为我区引进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年度引进50家企业以上的,经区有关部门绩效评定,给予一次性补贴20万元。

(五)支持开展各类重大活动、重点项目

鼓励在本区开展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商业活动,经认定,给予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

1、支持举办新品首发活动,经认定,给予相应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国际高端知名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等在我区进行首发全球新品,经认定,按实际发生金额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支持举办、参与经市商务委、区委、区政府批准的各类有利于促进商业发展的展会、论坛等活动,经认定,按实际发生金额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50万元;活动产生市级层面以上辐射效果的,按实际发生金额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150万元。

3、支持有利于推进本区商业发展的宣传推广活动(含艺术商圈活动等),经认定,按实际发生金额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支持经区委、区政府专项批准的重大活动、重点项目,按区委、区政府批准的支持金额予以扶持。

举办上述论坛活动需申请区级资金扶持的项目,应当列入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并经区委、区政府批准通过后予以执行,未列入的原则上不予扶持。

第六条资金申报

(一)申报要求

申请企业和机构应在规定期限内,向区商务委提交资金所需各项申请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申报企业和机构申请的支持内容已获其他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请专项资金支持。

本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如与国家、上海市等上级有关政策存在不符之处,按上级政策执行,并作相应调整。

(二)申报材料

1、填报资金申请表;

2、申报单位按照申报项目内容附相关材料;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三证合一新版)、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等材料(盖章);

4、企业近两年在进出口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税务管理、外汇管理、海关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环保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等方面无违法行为的承诺书;

5、受理部门需要的其他相关文件。

第七条审核和拨付

按照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审核和拨付流程执行。

第八条监督管理

(一)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和监督按照《宝山区关于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区商务委会同区财政局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应当按规定接受审计单位的审计。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纪律的行为,除将已拨付的专项资金全额收回上缴财政外,并将其不良记录记入个人和机构联合征信系统。情节严重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九条附则

本意见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

附件2:

宝山区关于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的专项政策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全面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全力落实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新的重大任务”,切实发挥贸易对区域战略转型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区域产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上海“四大品牌”重要承载区,着力打造宝山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推动宝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以及上海市《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18〕8号)、宝山区《关于建设上海“四大品牌”重要承载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宝山实际,特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资金来源

本政策涉及的进博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财政预算每年安排的宝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

第三条支持对象

(一)工商注册、税务征纳关系均应在宝山,且经营状态正常、信用记录良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

(二)在宝山举办各类与贸易相关经贸活动的企业和机构。

(三)其他经区委、区政府批准的支持对象。

第四条使用范围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开展贸易、投资、技术交流合作,吸引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竞争力和有影响力的名牌、名企和机构落户宝山,促进宝山产业能级提升。

第五条支持方向和标准

(一)支持区内企业参展

鼓励区内企业的海外母公司参加进博会,对参展单位的展位费(包括布展费、特装搭建费及设备租赁费等)和宣传推广费等给予支持,按实际发生金额的50% 给予支持,支持金额不超过50万元。

(二)支持区内企业交易

对采购企业与参展企业签订货物贸易进口意向协议或获得进口商品品牌代理权,意向成交金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按万分之五比例奖励,最高不超过2万元用于履约商务对接。从签订之日起一年内按合同履约的,凭采购合同和海关单据,按千分之五比例追加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对采购企业与参展企业签订服务贸易意向技术进口合同,意向合同金额达500万元以上的,按万分之五比例奖励,最高不超过2万元用于履约商务对接。按规定实行合同登记管理,取得技术进口合同登记证并按合同履约的,按千分之五比例追加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三)支持举办品牌活动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附件2: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一、航运服务集聚区 航运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龙穴岛除造船基地以外的所有用地、沙仔岛黄阁大道以北地区、小虎岛南部地区、南沙岛东部地区和位于万顷沙镇的南沙保税港区加工区。该区域将重点依托南沙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展示、临港加工等港口物流业务,吸引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金融、海事仲裁、公正公估等航运高端要素在南沙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力争建成华南及泛珠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保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 二、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 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南沙岛南部东起资讯科技园、西至西部工业区滨海地块,面积约10—12平方公里。该区域将依托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教育部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的公共研发机构,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能源、精细化工、现代中医药等领域的研发,鼓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园将先进科技成果在南沙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化,积极打造粤港科技联合创新的示范区

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的重要区域。 三、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 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上下横档岛在内的南沙岛东南部滨海地块、黄山鲁和大山乸地块,主要依托邮轮码头、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天后宫、大角山炮台、滨海公园、滨海泳场和南沙大酒店等旅游设施,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二是万顷沙十八涌以南地块,主要依托人工湿地、百万葵园等旅游景点发展滨海生态旅游,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世界邮轮旅游航线的著名节点、粤港澳旅游市场的对接枢纽和珠三角滨海观光旅游的重要中心。 四、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 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主要包括珠江街、横沥镇和万顷沙镇的农业生产和配送区域,该区域将以国通供港澳水产基地为龙头,加快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现代滨海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信息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交易、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企业进入南沙新区发展,探索建立粤港澳“一地两检”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构建绿色、环保、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和配送中心。 五、服务外包集聚区 服务外包集聚区与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发展用地范围一致,

促进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的若干意见(1).doc

促进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服务业标准化是服务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要素,为建立统一市场规则、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基本依据和抓手。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部署要求,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服务业标准化要先行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引领。 一、充分重视标准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深刻认识标准化对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标准作为技术和管理规范,既是服务质量的依据,又是服务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服务业标准化是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的根本手段。服务质量、安全由标准保障,服务市场秩序因标准规范,政府加强市场监管以标准为主要依据。标准化建构服务业发展的市场规则和秩序环境,为服务业发展健康有序、安全节约、提质增效、品牌诚信、国际接轨等提供全方位技术基础,并引领其创新发展。 (二)正确把握开展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服务业标准化以建立和实施服务业标准体系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管理规范、服务优质、提高顾客满意度为根本目标,应当有利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服务行业发展规划和地区发展战略,有利于服务业市场规则的统一、公平、简化、透

明。要贯彻“质量兴省、标准先行”及“系统构建、有序推进”的标准化发展理念,通过标准化手段保证服务质量安全、节约生产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技术进步和服务创新。 (三)明确开展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建立和完善服务行业标准体系,通过制定和实施服务业标准,解决生产、服务、技术和经营管理中的现实性和潜在性问题,做到服务活动规范、服务过程可控、服务内容(产品)实现、服务质量安全保证等预期目的,从而健全市场规则、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和企业自律,以便服务提供方与顾客之间利益均衡、信息对称、建立互信、达成交易,提升服务业发展秩序和整体效益,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四)加快服务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行业标准体系是按标准的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是该行业标准的综合集成。要科学构建服务行业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体系规划,形成适合行业发展的体系框架,实现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均衡性,各标准之间密切衔接、互相协调、互相补充,能够支撑和引导服务行业健康发展。要研究构建行业标准体系,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标准研制,优先制定符号、图形、标志、术语类的基础标准,重点制定设施、环境、信息、技术、程序、安全、

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

2011年第10期山东社会科学No.10 总第19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4 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 吴海瑾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江苏南京210018) [摘要]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而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一种同时具有研究开发、信息交流与社会 管理等功能的综合体,正在成为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 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 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促进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着眼多样化集聚,优先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从规模导 向转变为创新导向,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产出能力;培育领军型企业,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引向高水平竞争与合作;加强城市制度与环境建设,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创造支撑条件;提升城 市品质,促进各类服务业发展要素的集聚。 [关键词]城市转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空间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10-0149-04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按照各自经济区位的要求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的空间是有价值的,经济和市场力量作用下的城市空间优化、重构过程就是追求空间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这种价值是由城市能级决定的,而现代城市能级的提升,其实质就是城市不断转型的过程。当前,在服务经济取代生产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发展已进入必须转型和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现实内涵 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而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从城市空间重构的视角来看,城市转型包括产业空间组织形式的转型、城市经济体系的整体转型、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型、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城市空间要素和城市功能的不断优化,等等。 (一)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转向高效化、集聚化 城市转型首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城市产业结构及其组织将重点向内涵高度化转变,即大量新兴产业部门替代传统产业部门;高端或高附加值产业部门替代低端或低附加值产业部门;高技术、高智力含量的产业部门替代低技术、低智力含量的产业部门。不断提升城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建立新型、多元、高级、稳固的现代城市产业体系。与这种产业结构内涵高度化相适应,要求产业组织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动。市场企业个体降低空间性交易成本的离散性选择是产业组织形式向高效化方向演变,空间形态向地理集聚方向转变的动力,这有利于破除交易成本的先验性,现代企业空间集聚的区位战略正逐步替代原来的纵向一体化产业组织形式。企业之间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协同关系。不仅要求在产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实现组织结构柔性化,而且要求逐渐演变为原子式的组织结构,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 (二)城市经济体系转向服务化 现代城市是与“先进服务、生产中心、全球网络市场”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在当今全球经济体系中,现 收稿日期:2011-03-29 作者简介:吴海瑾(1970—),女,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BGL103)的部分成果。 941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年以来,围绕推进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我市把大力提高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摆上重要战略位置,科学抉择,提升资源要素和集聚水平,放大服务业集聚发展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实践证明,在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用地约束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既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企业转型,也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还有利于推动产业集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 我市的基本做法有四个方面。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点空间放在主功能区。在主功能区共有花木大世界、钢材市场、天平市场、科技创业园、苏浙大市场、汽车城、科技园、港物流园等近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取得了集约发展的效果。二是突出产业特色。充分利用各镇区区域资源优势,使集聚区建设凸显产业特色。在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集团的港区建立起全国唯一的船舶配件市场、现代物流集聚区。在如城依托花木产业的优势建立了花木交易集聚区。三是提升发展层次。在发展传统产业特色的同时,大胆创新,建立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城(软件园)信息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106家。同时与世界500强企业百胜集团及国内知名企业东轮集团、浙大网新、神州数码等30多个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四是强化 第 2 页共 6 页

服务配套。各重点服务业集聚区都有专门管理服务机构,建立了公共信息平台。港物流集聚区加大招商力度,吸引第三方、第四方货代物流企业入驻。初步建立起功能完备的网络支撑和快速的信息通道。 二、初步成效 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规模效应。“十一五”期间我市120个各类市场建设质态不断提升,呈现出露天交易向室内经营转变、临时摊位向固定网点转变、混合经营向专业特色转变、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良好格局。全市市场成交额每年以25%的速度不断攀升。 二是集聚效应。我市列入市级的4个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一季度四个集聚区新增入园企业133个,投入7.89亿元,完成税收3461万元。一季度花木交易集聚区成交额12.4亿元,预计花木交易集聚区年营业额突破50亿元,嘉信钢材市场超过50亿元。全市亿元以上市场由XX年的5个上升到25个。 三是扩张效应。圣名国际广场、船舶配件交易市场的建设投运成为港区新的商业中心。文峰大世界的落成为主城区商贸集聚区增添了新的亮点。苏浙商贸城、亿丰国际商城入驻企业不断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兴隆装饰城成为最大的装饰用品集散地,为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提供服务。驰名省内外的天平小商品市场,有如“小义乌”吸引着苏中、苏北客户前来经营。 第 3 页共 6 页

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一)国际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第三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化前期),商业和交通、通信业领先发展;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增强第二产业的服务功能;第三阶段,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教育事业等现代服务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快速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传统的服务业的平均水平。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这使得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这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美国等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已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 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撰文指出,制造业的增长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会遇到能源原材料以及环境资源供给的限制。而制造业发展所遇到的能源原材料瓶颈可能被包含金融、物流在内的服务业所打破。现代服务业主导制造业已经和正在成为现代经济的趋势。许多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依托国际服务业基地,支持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包括金融、保险、运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法律、会议、评估、咨询、工程设计、广告等中介机构。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可大大提高其质量。

国家一级物业服务标准

国家一级物业服务标准 房屋管理 1、按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和业主公约约定对房屋及配套设施进行管理服务。 2、房屋外观(包括屋面、露台)完好、整洁;公共楼梯间墙面、地面无破损;外墙及公共空间无乱张贴、乱涂、乱画、乱悬挂现象;室外招牌、广告牌、霓虹灯按规定设置,整齐有序。 3、对违反规划私搭乱建及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现象及时劝告,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4、阳台封闭规格色调一致。 5、空调安装位置统一,有条件的组织实施冷凝水集中排放。 6、房屋装修符合规定,有装修管理服务制度;与业主、装修公司签订装修管理协议,查验装修申请方案及审批记录;对进出住宅区的装修车辆、装修人员实行出入证管理;对装修现场进行巡视与检查,有日常巡查记录及验收手续;对私拆乱改管线、破坏房屋结构和损害他人利益的现象及时劝告,问题严重的报告有关部门处理;督促装修垃圾及时清运。 设施设备维修养护 1、维修养护制度健全并在工作场所明示,工作标准及岗位责任制明确,执行良好。 2、公共设施设备按照项目配套建设管理责任分工运转正常,有设备台帐、运行记录、检查记录、维修记录、保养记录;对设备故障及重大或突发事件有应急方案和现场处理措施、处理记录。 3、实行24小时报修值班制度。急修报修半小时内到达现场,预约维修报

修按双方约定时间到达现场,回访率90%以上。 4、水、电、电梯、监控等设备运行人员技能熟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保养规范。 5、道路、停车场平整畅通,交通标志齐全规范。 6、楼道灯,景观灯等公共照明设备完好率98%以上。 7、设备用房整洁,主要设施设备标示清楚齐全,危及人身安全隐患处有明显标志和防范措施。 8、雨水井、化粪井每月检查一次,根据需要定期清理疏通,保持通畅,无堵塞外溢。 9、在接到相关部门停水、停电通知后,按规定时间提前通知用户。 公共秩序维护 1、门岗室美观整洁,人员统一着装。设专人24小时值勤,其中主出入口不少于12小时立岗值勤。对本区机动车出入验证;对外来机动车登记换证;有减速设施及禁鸣标志。 2、按照规定线路和时间进行巡逻,每天不少于12次,对住宅区重点部位每2小时巡查一次,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查过程中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发现火警或治安隐患、事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住宅区内公共娱乐设施、水池等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对出入住宅区的机动车辆进行引导,行驶有序并停放在指定位置。非机动车辆停放整齐。 5、设有中央监控室的实施24小时安全监控并记录及时。 6、管护好公共财物,包括消防器材及表井盖、雨篦子、小品、花、草、树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与布局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及布局规律 1.基本概念 现代服务业 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会计审计、研发、现代物流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法律相关服务业。 争议:服务对象的界点,部分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只强调其现代化的特点,其涵盖范围既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生活性服务;也有研究则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为生产者服务的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知识密集,为客户提供专业性服务的行为。不是直接用来消费,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是一种经济中的中间投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企业及其相关机构以一定规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服务企业处于核心地位,直接为市场提供服务产品或服务过程,并接受市场的信息反馈,此外,集聚区中还包括相关机构、基础设施以及政策和人文环境。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机制 1)外部经济性 人才的易获得性;市场的集聚性;信息和技术的可获得性; 2)范围经济性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不同的服务企业之间由于存在着渗透与关联,可以联合起来提供服务以获得范围经济。与现代服务企业大多具有规模较小,服务功能相对单一的特点,不同服务企业之间往往存在高度缠绕、相互依赖的现象。 以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及协同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为例,在为顾客实施ERP的过程中,SAP会通过与德勤!普华永道等专业咨询公司以及IBM!HP等lT 企业共同组成实施小组来进行"SAP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集中了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IT应用咨询商和SAP自身的ERP软件这三方面优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ERP 产业链" 3)学习创新效应 集聚带来学习和创新的环境,集群中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可以通过集体学习机制来获得优势。三种途径:一是通过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新知识;二是通过集聚区中技能劳动力的流动来促进只是的流动;三是通过集聚区中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正式的合作安排促进集体学习机制。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还表现在同业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动力。竞争的密集可以激发创新因子。 生产性服务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将会带来一种社会文化的接近,促使企业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和默认的理解,形成一种非交易的相互依赖,这种社会文化的接近,能够是集聚的企业共同获益。 3.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模式 马歇尔新产业区模式、中心辐射模式、卫星平台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

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研究.pdf

一、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安徽省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集聚区产业发展渐成规模。截至2014年7月,安徽省已经建成52个服务业集聚区,广泛分布于全省各个地市,兼顾了各地的地区均衡性、行业代表性和比较优势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安徽省集聚发展态势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集聚区可分为以下几类:现代物流园区,信息软件园,研发创意园,文化旅游园,服务外包园,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园。这些集聚区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大大提升了安徽服务业的发展层次。 (二)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化水平测算 1.产业集聚测度指标选择。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主要有行业集中度、区位商、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其中区位商指数在测度产业集中度时比较客观全面,而且计算简单方便。结合数据获得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此指标进行计算。区位商可以用产值或者就业人数来计算,考虑到服务业行业特性,以及数据可得性之限,本文采用产值作为计算单位。区位商大于1表示某地区该产业存在产业集聚,区位商越大表明产业集聚倾向越突出;相反,区位商小于1,则说明某地区该产业不存在集聚。 2.测算结果。本文结合我国最新行业分类标准,将服务业细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十四个行业。经测算得出,安徽省服务业中存在集聚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而其他行业都不存在产业集聚。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这几个行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它们的集聚水平较低,说明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并没有充分发挥集聚优势。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等行业近几年下降趋势明显,说明以前存在集聚优势的行业正在逐渐丧失这种集聚优势。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安徽服务业的结构不合理。总体来说,目前安徽省服务业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明显滞后,在促进经济增长、吸收就业方面表现较弱,其集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从成本效益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安徽省都需要把更多目光投向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来说,服务业集聚发展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新业态,现在全国各省都在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服务业的发展规模较小,发展环境有待于改善,仍有很多问题亟待改进。 1.基础薄弱。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泉。近年来,服务业比重在全国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安徽省服务业却面临比重偏低、增速偏慢的境况。2013年,安徽省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1%,比全国低13个百分点。现阶段,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超过50%,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更是接近70%。与之相比,安徽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程度不高。 2.行业不全,品牌效应不显著。按照世界服务贸易组织划分,服务业有143个行业,安徽在大多数行业尚处于空白,有的行业也只处在起步阶段。如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还没涉足,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形式还未真正建立。传统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有影响的服务品牌不多。 3.结构不优,发展层次偏低。与工业企业相比,安徽省服务业企业经营效率竞争力不明显、优势不足。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占的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行业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安徽服务业的行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4.竞争力不强。近几年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发展虽初见成效,但由于起步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法处于探索阶段,和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为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周边地区甚至安徽省的许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给安徽省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安徽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实力不强。与外省相比,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区规模、实力总体较弱,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只有5家,还有3家没有过亿。甚至个别集聚区盲目追求体量,由于拆迁问题而没有开工建设,造成了土地和资金的闲置浪费。 三、加快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要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可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的运作模式,率先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并且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二是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以项目建设、兼并、重组和参股等方式进入基础性和公益性领域,使民间投资尽快成为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内生动力。 2.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靠制度、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远不如靠市场、靠需求自发推动效果好,“小政府,大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2019-2023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扶持现代服务业 201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文化科技服务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等5个方向,共部署35项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2019年,在上述5个方向,按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拟设置研究方向20个,安排不少于20个项目。 (二)现代服务业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三)以培育新兴服务业为产业取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从原来主要依靠工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服务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兴服务业发展是服务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新兴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特征,对经济增长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作用,是服务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各地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是助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抓手。多个地方纷纷出台了加快发展各类新兴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四)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服务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与重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推进我国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要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做好承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渐次轮动发展。重点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融合发展。政府应当进一步优化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夯实产业融合的要素支撑,完善产业融合的企业主体机制,提升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产业融合的高端人才,鼓励“互联网+”“物流+”“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制造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的修订,是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制修订的项目(计划编号:20080388-T-469 )。 本国家标准项目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提出并归口,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 二、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一)修订本标准是推动我国向“服务经济”转变内在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我国服务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结构逐步改善,为增加就业和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 服务业快速发展,对标准的需求日益增强。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积极推动服务标准化工作,以期达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效率的目的。发达国家根据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总需求,纷纷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通过修订本标准,推动服务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从而助推我国向“服务经济”转变。 (二)修订本标准是指导服务标准化工作实践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标准化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健全服务业体系,推

进服务业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已被置于战略发展的高度。 在此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服务标准化工作,服务标准化在全国蓬勃开展。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缺少有效指导,各地工作还处于无序、盲目和探索的过程,未能发挥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最大作用。因此,为了推动我国服务标准化工作有效、顺利开展,迫切需要修订本标准。 (三)修订本标准是满足标准化工作规律的内在要求 标准是实践的最佳总结,应与实际工作保持同步,及时进行更新。对服务标准而言,如标龄超过4.5年,或者标准所包括的技术和服务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对标准进行复审,进而进行修订,以保证标准的技术内容能有效指导实践。GB/T15624.1-2003GB/T 15624.1—2003《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总则》制定距今已有7年时间,由于近年来服务标准化实践和理论研究发展迅速,因此,原标准存在较大局限性,已无法有效指导当前的服务标准化工作,有必要予以及时修订。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编写; GB/T 24620-2009 服务标准制定导则考虑消费者需求; GB/T 13016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最新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资料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 2、 3、 4、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

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至今,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已经使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现代服务贸易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新的内容,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全球服务业逐渐取得经济主导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自此拉开了国际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序幕。在此期间的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全球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使得各国的服务业产值在其国家的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如今多数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从时间上来看,服务业比重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要快于80年代,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更加明显。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在1980-1989年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1989-1998年却上升了7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国家前一阶段的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后一阶段的比重却上升了6个百分点。而从国家来看,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些发达国家,其服务业产出比重近年来已经上升到接近或达到70%,这些原来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却是以服务业为经济的绝对主体和动力源泉。相比于这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比重相对要小得多,但也都超过了50%以上,并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 ——全球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发达的经济都有很高的服务业就业人口。 全球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稳步上升。例如,以20世纪90年代各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值和1980年比重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3—4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且在1980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水平不过40%时,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已经是50%了。而在2000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达到了60%至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至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至45%。 ——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正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摘要: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是株洲经济发展动力的活力源泉,本文通过对传统思维定势、城镇化水平、信息产业融合、市场开放度及制度交易成本五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来探究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应对策研究的开展提供前提条件。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后续动力的主要来源,如何突破原有传统产业的固定思路,顺利转型继而大力发展服务业需要对影响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析。 1受限传统思维定势 株洲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重要老工业基地。伴随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引领,株洲也在日益推进工业转型,从过去依靠传统污染型工业逐步向现代装备制造业过渡,并将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作为三大主导产业。工业的完美转型固然重要,但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可小觑。从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来看,服务业占比基本都在7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多。但株洲由于受传统工业化思维模式的影响,习惯于依赖自身的工业优势来支撑全市整体经济,导致株洲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偏重工业、轻服务业”的倾向,特别是对培植新兴产业及新生业态重视不够,这直接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产生制约,致使株洲原本较有优势产业如生物医药没有得到长足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产业集聚及集聚效应的产生。 2城市化发展不均衡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占比日益提高,我国经济逐渐由“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过渡。城市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诸多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表明,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形成及自身发展过程本身就是服务业集聚的表现,其中,商业中心城市和具有交通区位优势的城市其实就是服务业高度集聚的经济区域。主要是:第一,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现代服务业的要素集聚。城市中完善的交通设施以及专业化的市场会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为现

发展沈阳现代服务业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 43  发展沈阳现代服务业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李 静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现代服务产业将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在稳步提高。本文根据沈阳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尝试分析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并针对沈阳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针对沈阳实际提出建设性思路。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理论;发展;对策 现代服务业一般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教育、广播、公共国防、娱乐和个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区域经济新的、极具潜力的增长点。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必须发挥对经济腹地的吸纳、辐射功能,说到底就是必须发挥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以强大的第三产业去反哺经济腹地。 一、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绝佳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发展 载体———区位优势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丹东大东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沈阳市服务业扩大对外开 放———开放优势 入世后,我国将严格按照人世承诺的要求逐步开放国内市场,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服务业是中国人世后开放力度最大的领域。而在许多承诺中,沈阳都被纳人了率先开放计划。在电信服务,在银行服务,在保险业务,在证券 业,零售业等其他种类的服务中,也有类似的开放承诺,可以看出,沈阳市面对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要积极利用,随着外商的进入,资金、技术和现金的管理经验不可掩盖地展示在沈阳市民面前,不应消极回避,而应该趋利避害,有效利用和吸收消化,使我市服务业在这天赐良机中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拓宽了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空间 沈阳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同时也为现代服务业拓展了领域和空间。装备制造业的调整与改造,会大大增加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同时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各类人才。这必然对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科技服务、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的出现,又会使实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的辅助劳动的独立化更加明显,外包服务渐成趋势。因此,为制造过程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会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在经历资源整合、行业拓展、结构优化阶段之后,一些技术服务含量高、规模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将会为沈阳地区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创造出品牌优势。 二、沈阳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历史上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市的服务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建设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对经济社会的拉动力不强,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首先体现在服务业经济总量小,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7年,沈阳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55.5亿元,占全市GDP 的47.4%,而同期北京实现增加值6425. 6亿元,占71.4%,上海实现增加值6223.83亿元,占51.9%,并为2001年以来最高。与这两个城市相比,沈阳的服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简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 产业相配套, 产业特色鲜明, 空间相对集中, 具有资源集合、 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上海首先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不断进行充实发展。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用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 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状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 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组织、完善的商务环境、标准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和面向全球市场的服务,都有助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雏形初步形成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 虹桥开发区建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起,逐步形成了环虹桥地区商务集聚区, 1000 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近千 家外企办事处入驻,其中咨询、审计、律师、企业策划、广告等行业发展尤其快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雏形初步显现。 加速形成发展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上海服务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1990 年的

31.9 %上升到 2002 年的 51 %; 就业人 数比重也由 1990 年的 29.6 %增加到 2002 年的 48.8 %。其 中,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在黄浦、 卢湾、静安、浦东、长宁、徐汇等区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集聚,涌现出虹桥、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 稳固发展,功能品质提升阶段: 跨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进入了积极规 划、着力品牌建设的发展期。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经开始规划启动,并加大在规划、功能定位、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力度。通过集聚区建设,吸引集聚优势资源,培育上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进而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新世纪的城市名片、产业新高地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发展形态 (一)中央商务区( CBD 或微型 CBD ) :是指以城市经济为 核心,以金融、商贸、商务活动为主体,高级酒店、高级零售和高级公寓相配套,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中,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城市中心区域。 (二) 创意产业园: 是指以研发设计创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