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中药鉴定学第⼀篇总论第⼀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新药源的应⽤学科。

(也是⼀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法和质量标准的应⽤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要任务。

)a.⼀药多源(贯众6科35种);b. 形态相似,⽽误采、误收、误种、误⽤(⽩花蛇⾆草-⽔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药习惯(⼤青叶);e. ⼈为制假(⼴藿⾹)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与家种(⽜膝)b. 道地与⾮道地(⼴藿⾹)c. 采收期、⽣长年限、加⼯⽅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e. ⼈为掺假或⾮药⽤部位(龙胆、柴胡)f. 提取过的残渣(丁⾹)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民间药和民间秘⽅开发新药(穿⼼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灰毡⽑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药新⽤途(五味⼦)g. 扩⼤药⽤部位(忍冬叶)第⼆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道地药材:是指⼈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参、⿅茸;浙江的“浙⼋味”;河南的“四⼤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东的阿胶、⾦银花;⼴东的陈⽪。

⼈参:长⽩⼭区和⼤、⼩兴安岭(⼭参),园参为:吉林、⿊龙江、辽宁。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ppt课件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ppt课件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认资源的开发利用;
(6)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相结合。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0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1、中药真伪优劣; 2、引起中药混乱的原因; 3、影响中药的主要因素; 4、质量评价主要指标;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1
1、中药真伪优劣
含义:
中药的真伪优劣
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23
1、中药真伪优劣
①研究之前需鉴定 科研工作是为论证药物在某些方面的独到之处,比如药理作用、 主治、疗效等,但品种不真,就失去了意义,不但达不到预期结 果,而且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②生产之前需鉴定 药厂生产的药品若有原料不真,就会影响疗效,甚至危害人民 生命安全,所以有的药厂,尤其是老字号药厂(原为名牌药号) (此处可提问),特别注重产品的质量,其原料药(选料)多半 是择优质地道药材,故产品质量声誉很高。比如北京同仁堂、杭 州胡庆余堂、重庆桐君阁、苏州雷允尚、广州敬修堂、陈李记 (三百余年,宗旨: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 物),许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加入WTO的要求)
真:正品(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 伪:伪品(不符合上述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
冒充或者以他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2
1、中药真伪优劣
讨论:品种不真、质量低劣的影响?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对象是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
药。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4
➢确保中药的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 稳定、可控。
“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中药鉴定复习题 总结

中药鉴定复习题 总结

个人总结,仅供参考1-8章复习题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

答:定义: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重要的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任务:基本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核心任务,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为中药研究的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

2. 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鉴别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3. 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答:是指经过人们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答:(1)中药的规范化栽培,(2)药材产地,(3)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4)中药运输仓储环境,(5)人为因素,(6)指标成分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答: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6. 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维管束一般为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

正常构造:异常构造:次生构造不发达:7.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维管束一般为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

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通常为表皮,无木栓层,凯式点明显,维管束为辐射型,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8.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均具次生构造,外表常有木栓层,少数有表皮,皮层中有叶迹维管束获根迹维管束,草本植物根茎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中央有髓部,还可形成异常构造(髓部具有异常维管束、具内生韧皮部)。

中药鉴定学总结

中药鉴定学总结

中药鉴定学总结中药鉴定学总结中药鉴定学总结总论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 颜色:如 黄连、丹参、紫草、乌梅、青黛、白芷、红花。
❖ 质地: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南沙参);
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山药);
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当归)
❖ 断面:材有易折者,有不易折者。自然折断之断面,有粉性 者,如山药;有纤维性者,如黄芪;有胶丝相连者,如杜仲; 有平坦而粉性者,如牡丹皮。不易折断,或断面不平坦者, 可用刀横切之而后观察,特别是切制之药材饮片,切面之特 征更显重要,并有许多经验鉴别传著于世。何首乌之“云锦 状花纹”,广防己之“车轮纹”,乌药、黄芪之“菊花心”, 川牛膝之“筋脉点”,山柰之“缩皮突肉”,茅苍术之“朱 砂点”等,都是形象的鉴别特征。
❖ 海风藤: 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广东不习用,
而习用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藤茎,应称为 “广东海风藤”。
❖ 绵马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
柄残基,广东少用。广东习用的“贯众”为乌毛 蕨科植物乌毛蕨及同科植物苏铁蕨的根茎,应称为 “广贯众”或分别称为“乌毛贯众”、“苏铁贯 众”。
伪制品
❖ 伪白附片:
木薯片,有毒.
❖ 伪附片: 马铃薯片,不规则厚片,不具有 筋脉纹理.
伪延胡索:薯蓣的叶腋间的珠芽(也称“零 余子”)
❖ 伪菟丝子:
1、用大米或其它加工
2、淀粉煮后加工成菟丝子大小,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外皮颜色显绿色,不 规则状外形。
3、金灯藤的种子:体形较大,表 面黄棕色,煮之不易破裂。称:“大菟丝 子”、“日本菟丝子”。
撞击加工:以除去须根、粗皮、泥沙。(黄连、 泽泻、姜黄)
搓揉或打光(党参、山药)
3、中药的贮藏
❖ 中药的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虫蛀、生霉、变色、走油、其他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任务核心: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

基本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2、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3、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人们把那些具有地区特色、品质优良高产,疗效显著的药材称~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中药的规范化栽培;药材产地;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的生长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有的中药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了质量,有的中药储藏不当,引起虫蛀霉变,损害了药材质量;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6、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双子叶植物: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有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

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有后生表皮,如细辛,后生皮层,如川乌。

双子叶植物异常构造:具多环形同心维管束;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的薄壁细胞中形成异常构造;具内函韧皮部;木间木栓。

单子叶植物根:维管束为辐射型,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8、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

双:一般具次生构造,皮层中有根迹维管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异常构造有两种类型:髓部有异常维管束;具内生韧皮部。

外表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一般具初生韧皮部,髓部不明显。

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分布。

9、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茎中常见的异常构造类型。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藤的藤茎。
鸡血藤能补血活血、舒筋活络。为豆科密花豆的藤茎。 全国不少地区将大血藤称作鸡血藤,并作鸡血藤入药 用,《中国药典》1985年版将二者分开,分别入药。
鸡血藤
大血藤
同名异物
木通科木通 木通 毛茛科小木通、绣球藤 马兜铃科东北马兜铃(除云贵川以外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木通无毒,为木通科木通。 1963年版<中国药典>同时收录了木通科木通、毛茛科
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还有民间用药 (草药)和民族药。
3、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范围
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 准及寻找新药等。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一节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野生龙胆和栽培龙胆,性状差异大,栽培条件优化,
栽培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较高。 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 (2) 药材产地 道地药材优于非道地药材 (3) 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 绵茵陈和茵陈蒿,槐米和槐花 (4) 贮藏 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走油)有效成分分解
(5)药材的净化程度 麻黄草质茎掺入木质茎。 (6)药材有效成分已被提取 已被提取的人参经干燥,外观变化不大。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中药教研室 楚生辉
总论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1)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和质量
(2)制定中药标准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应用学科
2、中药鉴定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与任务

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1)云南的中药资源 a、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因此,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云南多种多样气候类型的写照,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如此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使云南成为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汇集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1.7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62.9%,从而为种类繁多的中药资源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滇南本草》(明·兰 茂)为地方性本草的代表。
清代乾隆年间赵学敏编成《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对《本草纲目》作了一些正误和补充,增药716种。 清代道光年间,吴其浚的两部专论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专长编》问世,前者记载植物1714种,后者描述了植物838种。对于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叙述颇详,并附有精确插图,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与同名异物的考证,所以虽非药物专著,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基源问题。如防己的商品品种已达十余种,防己的原植物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广防己的原植物为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 ex.Chou et Hwang。此外,有的地区使用木防己 、川防己等,川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
1
总之,要解决品种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它不但需要药学工作者通过研究、实验,努力做到中药的名称准确、品质可靠,而且还要求药材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中医师学习、使用它们的名称和功效时规范化。
2
(2)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优劣,实指中药质量的优劣。中药的质量,除品种外,还受栽培条件、产地、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多种环节的影响。 ①采收期:如绵茵陈过去都是春季采收苗高6cm~10cm的幼苗,俗语说:“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茵陈当柴烧”;茵陈蒿是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 ②产地,如广州石牌的广藿香,气香纯,含挥发油虽较少,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较高;而海南省产的广藿香,气较辛浊,挥发油含量虽高,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 ③贮藏时间对质量的影响,如荆芥的挥发油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细辛的酸性氨基酸为其镇咳成分之一,新鲜细辛的镇咳作用强,当贮存6个月后则无镇咳作用。

中药鉴定学定义和鉴别要求

中药鉴定学定义和鉴别要求
• 中药材的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一、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部颁药品标准》 地方药品标准
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 取样 • 鉴定 • 结果
三、中药鉴定的方法
• 来源鉴定 • 性状鉴定 • 显微鉴定 • 理化鉴定
新技术和新方法
• 指纹图谱: DNA指纹图谱 化学指纹图谱
• 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品种繁多 • 数量减少迅速,种群繁殖困难,濒
危品种增加。
–地区性原因: 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耕地↓沙
化 ↑水土↓ 2)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差,法制不健全。 –发达国家海洋动物(鲸、海豹等)限捕,陆
地野生动物一般禁捕。
–我国野生药用动物原来大量捕杀,熊↓、虎 ↓、蛇类↓ 、麝↓
茎类中药 药用部位包括茎藤、茎枝、茎刺、茎的髓 部等。
木类中药 药用部位主要采用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 内的各部分,通称为木材。
一般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边材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心材由于蓄积了较多的 挥发油和树脂类物质,颜色较深,质地亦较致密而重 。木类中药大多采用心材部分。
2020/5/4
46
—、性状鉴别 一般应注意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质 地、折断面及气味等,带叶的茎枝,还应观察叶的特 征。
茎类中药的形状以圆柱形较多,也有扁圆柱形的。 木质藤本多扭曲不直,大小粗细不一。表面粗糙,未 除去木栓层的茎藤尚可见深浅不一的纵横裂纹或栓皮 剥落后的痕迹,皮孔大多可见。
大多为棕黄色;少数显特殊的颜色,如鸡血藤为红 紫色
(2)寻找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①从古代本草中寻找。
②调查、整理和推广民间用药,以扩大品种。 ③大力研究野生变家种家养,以扩大栽培面积。 ④进行药源普查。 ⑤从生物的亲缘关系上寻找野生资源。 ⑥从有效成分筛选。 ⑦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新药。 ⑧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黄(蒲黄) 黑 ( 熟 地 )
红(西红花)
16
黄3.色泽
绿 色 ( 荆 芥 穗 )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17
黄白色(川贝母) 红棕色(何首乌)
4.表面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环纹(防风)
纵皱纹 桔梗
光滑 相思子
1 8
4.表面
毛茸 辛夷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钩刺 苍耳子
莪术
1 9
5.质地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56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川贝母 【来源】 川贝母为百合科川贝 母 、暗紫贝母 、甘
肃 贝母 、梭砂贝母的鳞茎。前三者按性状的不同 分别 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浙贝母
【来源】浙贝母为百合科浙贝母的鳞茎。 【采收】初夏植株枯萎后采挖.按大小分“大贝”,和 “珠贝”。
5 7
原植物 商品 外形
外表 顶部 基部
川贝母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川贝母
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
梭砂贝母
松贝
青贝
炉贝
圆锥形 扁球 形
怀中抱月 无




长圆锥形
无 开 歪
5 8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炉贝表面黄白色,稍粗糙,有黄棕色斑块
,习称“虎皮斑”。
青贝外层2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
端开口。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
❖ 草乌 -- 北乌头
3 1
白芍
1. 圆柱形2. 可见横向突 起皮孔 3. 质坚实 4. 角 质样, 木部有放射状纹 理 5.气微,味微苦而酸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
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数就有近 3000种,它总结了每 种药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品种、栽培、采收、加工、鉴别、 炮制、贮藏、和应用等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是一座光辉 灿烂的宝库,是今天中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对这些 财富,我们应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加以分析、考证, 发掘出有用的药学史料和品种,以丰富和促进现代中药科 学的发展。
二、中药的质量鉴定 中药的质量鉴定是指对中药优劣的检验。 鉴定中药的优劣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 是中药鉴定学的基本任务。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 中药的规范化栽培与药材质量关系密切,它是中药质量的源头,所以目前国 家提出并实施的中药GAP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如野生牛膝和栽培牛膝,由于生长环境 的不同,两个品种性状特征有较大差异,野生或部分地区引种的主根短,细小,支 根多,木质化程度高,柔韧性差。另外中药栽培品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问 题十分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中药材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2、 药材产地不同,其质量差异明显。如广藿香产在广州石牌者,气香纯正,含 挥发油虽较少(茎含0.1%~0.15%,叶含0.3%~0.4%),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较 高;产于海南岛的广藿香,气辛浊,挥发油含量较高(茎含0.5%~0.7%,叶含3% ~6%),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道地药材就充分反映了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 3、 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的生长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 也有差异。如茵陈过去都是春季采收苗高6cm~10cm的幼苗,俗话说:“正月茵陈, 二月蒿,三月茵陈当柴烧”,说明采收期的重要性。后来通过研究,提出茵陈的三 个 主 要 利 胆 有 效 成 分 蒿 属 香 豆 精 ( scoparone ) 、 对 羟 基 苯 乙 酮 ( p - hydroxyacetophenone)和茵陈香豆酸A、B(capillartemisin A、B)以秋季的花前 期至花果期含量高。为此《中国药典》增加了秋季采收期,即春季幼苗高6cm~10cm 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
b、加工炮制后形成的中药材。如淡豆豉用粮食 黑豆经发酵而成;阿胶用驴皮炮制而成,此外如 鹿角胶、冰片、珍珠层粉、八角茴香油等均是加 工炮制生产而成的中药材。
c、此外,部分中药由人工合成如人工牛黄以牛、 羊、猪胆汁人工合成,亦有从矿物冶炼而成如红 升丹、黄升丹、白降丹等。
(二)中药的产地
中药材的生长与分布和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环境千差万别,从而 孕育成千上万品类不同的中药材,形成中 药材有规律性的资源分布。现将分布于四 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省主要中 药材分述如下:
典规定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 采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金银花采用阴干、晒 干和蒸后晒干,绿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晒法加工者含量高。
3、 产地 同种药材,产地不同,质量不尽相同,如广藿香,广州
石牌的广藿香气较香醇,含挥发油虽较少,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较高;
4、 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 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 (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 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 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
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 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 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 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第三节 中药的来源、产地 采收与加工
一、中药的来源与产地
(一)中药的来源 中药多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种
物质。 此外,部分品种要靠家种、驯养、加工炮
制或进口而来。前者为天然或野生物质来 源,后者为生产性来源。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且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是指用理论和实践方法来对中药品种进行鉴定并判断其质量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核心,它对于保障中药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推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学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对中药药材进行鉴定,判断其品种、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同时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品种的来源,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来源及科学使用方法,保障人体的健康和中药产业的发展。

3、中药鉴定学的对象是中药药材及其制剂。

二、中药鉴定分类中药鉴定可分为两类:状物鉴定和性质鉴定。

1、状物鉴定状物鉴定又称形态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器皮、花、叶、茎、根、果实、种子、树皮、茸毛、矿物、地理产地等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和产地。

2、性质鉴定性质鉴定又称性状、理化、化学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药材的理化、化学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或比较分析,从而确定该药材的品种、质量、适应症和活性成分。

三、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鉴定是中药学的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1、保障人民健康中药是我国重要的治疗工具,因此,中药质量的保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药材的品种、质量、产地、适应症和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或消除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2、保障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中药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文化和知识资源。

中药鉴定学可以对中药品种的来源、药材的品质、活性成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中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可以促进中药生产和市场的有效规范和管理。

四、中药鉴定的原理和技术1、中药鉴定的原理在中药鉴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中医药“四体对照”原理。

四体对照,即器质损伤与否对比、色泽、外形、气味、口感、结构等外观特征对比、病虫害检查和与同类药材的鉴别等方面进行全面对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和错误鉴别。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
总论 讲述1.2.5.6.7章,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各论 学习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中成药类中药约 120种,各大类中药鉴定的规律、异同点及方法
中药:本草、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 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伪品
总论
●第一章 ●第二章
同物异名(益母草) 规范中药名称,一药一名

3000 : 800 : 200
任务三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研究并制定新中 药材、新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和老药再评价等。
●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 和可控性,是中药鉴定学的战略性任务和工 作重点。
●国家颁布了系列相关质量标准法规 中国药典、药品管理法、新药审批方法、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山东省卫生厅
科学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 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 国家药典委员会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科院药物研究所 肖培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编委会 南方协作组
中药鉴定学
周凤琴 药学院 生药系
2010.3
要求
熟识常用中药300种,掌握重点品种120-150种 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学会中药鉴定的一般方法与学习技巧 “四动”:动口、动眼、动手、动脑 有问题及时反映 不设期中考查,采取课堂提问、5分钟快速小考以及作
业作为平时成绩。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简史 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学) 中药的化学成分(自学)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中药的鉴定 中药的质量标准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药?
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 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鹤草芽) 开发老药新用途(葛根)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思考题
任务二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
●采用本草学的方法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任务繁重历史任务
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本草400余 种 记载药物3000余种● 目前商品中药7000余种
要开展的工作 澄清古今混乱,确定药材主流
天南星、枳壳、金钱草 解决名实相符问题
流通中药材1200余种
同名异物(白头翁)
中成药6000余种 常用中药800余● 已完成200余种中药品种整理
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 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 ●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
任务四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中药产业可持 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中药鉴定学的 长期任务。
●中药资源 天然资源:品种丰富,发现了许多替代进
口的野生资源。总12807种,植11146 种, 动1581 种,矿80 种。野生资源是最宝 贵的资源,但正在减少或濒危。
中国药材公司 胡世林
胡世林 王强,徐国钧 王强,徐国钧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 刘训红,王玉玺等 刘训红,王玉玺 山东省卫生厅
主要参考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草药 中药材 中国药学杂志 药物分析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植物分类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医药学刊 时珍国医国药
1、如何解释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有哪些? 3、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4、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5、中药新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著作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谱 中药志Ⅰ-Ⅶ 新编中药志Ⅰ-Ⅳ 中华本草1-8
二、中药的质量鉴定
●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影响中药质量因素多多: 野生与家种(柴胡) 道地与非道地(丹参)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黄
连) 运输贮藏(金银花)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丹参、黄
中药的质量鉴定任务 外观质量鉴定 内在质量鉴定
有效成分的含量 纯净度与安全性 药效学 药效组分学
中药实品性种问和题质量多:的首要任务中。药品种鉴定的任务:
◆一药多源(贯众 6科35 种);
◆传统道地药材的品种鉴定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 ◆复杂来源中药的品种鉴定
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 ◆贵重与紧缺中药的品种鉴定
水线草)
◆同科属不同种的品种鉴定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牛
黄);
◆地区用药习惯(地丁);
参 考 文 献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1-4 山东省药品标准 (2002)
中国常用中药材 中药道地药材
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 道地药材图典·西南卷 道地药材图典·三北卷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1-4 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 中药材光谱鉴别 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 1990年版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海科技出版社
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历史任务 战略性任务
长期任务
任务一 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真伪
品种
优劣
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 和科研成果的准确性,也决定着中医药的发
展与存亡。“病对、方准、药不灵”

一、中药的品种鉴定
●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
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
●中药资源的保护
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354种 第二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400余种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3级76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级161种 全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千余处
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 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研究探讨——中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质量标准 寻找——新药 理论和实践问题。
概括为八字“整理提高,保质寻新” 。 ●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任务
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