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与睡眠管理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

围术期失血量平均1000~2000 ml, 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下降30~46 g/L ,术后异体输血率高达45% ~ 80%。

同时,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4%~ 45%,围术期失血和未纠正的术前贫血增加了术后急性贫血的发生率,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脊柱手术术后贫血发生率为51%,髋部骨折术后的贫血发生率高达87%。

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及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

美国外科学会NSQIP数据库227,425例非心脏手术患者随访数据显示,术前轻度贫血依然是术后30日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较高异体输血率不仅增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

随着《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一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和《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一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的发布及推广,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认识到加强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 )是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达到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术后优化造血;②术中减少出血;③ 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④合理异体输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广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好术前和术后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优化造血,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术中坚持微创化理念,优化手术操作技术,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合理输注异体血。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委会共同邀请骨科、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共85位专家参与,复习国内外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和应用。

权威发布: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权威发布: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权威发布: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骨骼肌肉疾病的功能恢复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大量研究证明骨科康复能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其功能得到改善,显著降低致残率。

在人类常见的135种疾病中,有106种与骨关节相关。

骨科疾病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极大负担。

加强骨科疾病的临床及康复治疗,对于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一、骨科康复现状1.国外骨科康复现状:世界先进国家及地区骨科康复实行一体化的团队治疗模式。

政策导向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康复医疗转诊制度引导各类康复机构迅速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康复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得益于诊断相关组计划的实施。

在DRGs实施后10年中,康复病床数量翻了一番,康复专业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机构发展迅速。

2002年1月,以功能相关分类法(FRGs)为基础的预付制正式颁布并实施。

FRGs支付方式能促使医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功能恢复,让患者回家独立生活成为医院治疗的最终目的。

2.国内骨科康复现状:现代康复医学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促使了骨科康复的发展。

但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仍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医疗尚待发展:国内骨科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普遍存在重手术轻康复、手术与康复脱节的现象,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治疗。

(2)康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较发达国家的5/10万相差较远。

康复医疗机构也严重不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多半仍无康复专科医院。

而且我国康复机构大多以神经康复为主,骨科康复仅占其中很小部分。

(3)康复医疗服务体制不够完善:骨科医生的康复意识不强,导致许多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术期血栓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术期血栓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术期血栓管理专家共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冠心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心脏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节段闭塞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同时如需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如何平衡围术期的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北美每年约有25万长期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需接受外科手术。

因心房颤动使用华法林的患者中约1/6因为手术或侵入性操作需要中断抗凝药物治疗。

在美国和欧洲,每年约100万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在PCI治疗后1年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者约占全部PCI患者的4%。

PCI术后停用氯吡格雷是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最强预测因素之一。

我国每年已经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00万,心房颤动患者>800万,且每年新增病例约300万。

每年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中约10%接受外科或其他侵入性操作,需短期停用抗凝治疗。

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应进行凝血功能评估或采用短期更换抗凝药物,改为桥接抗凝,以平衡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桥接抗凝是指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长期应用华法林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由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出血风险较高,术前需调整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 ratio,INR)接近正常水平(INR≤1.5)以降低围术期出血风险,同时又不增加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

因此,应在术前5天左右停用华法林或抗血小板药物,给予短效抗凝剂,包括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或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进行替代治疗,并在术前12~24小时内停止低分子肝素以便于手术。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措施,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

ERAS在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THA/TKA)中的重点在于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和优化围术期管理,包括减少创伤和出血、优化疼痛与睡眠管理、预防感染、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以及优化引流管、尿管和止血带的应用等,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项目编号:201302007)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共同邀请国内共78位专家,复习国内外24篇meta分析,350多篇论著,结合26家项目组医院和50家推广医院数据库共20 308例THA、TKA和股骨头置换术病例数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和应用。

一、患者教育患者教育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同时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信心,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推荐】①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方案和加速康复措施,达到良好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合作;②强调主动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增强肌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③鼓励吹气球、咳嗽或行走锻炼,提升心肺功能。

二、营养支持低蛋白血症易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增加感染风险。

Berend等证实白蛋白水平低是延长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THA和TKA患者中27%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其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60岁)。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推广先进的护理技术和设备 ,提高护理效率和患者舒适 度。
THANKS
感谢观看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 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09
目录
• 共识背景与意义 • 围术期护理评估与准备 • 术中护理配合与操作规范 • 术后恢复期护理策略与实践 • 营养支持与心理关爱在围术期应用
目录
• 营养支持与心理关爱在围术期应用(续) • 总结与展望:提高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质量
舒适环境
营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 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01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预防压疮
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设备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03
02
预防深静脉血栓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药物 等措施。
处理措施
发现并发症迹象,及时报告医生并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心理关爱策略实施效果分析
心理状况评估
通过焦虑、抑郁等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和问题。
个性化心理关爱策略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关爱策略,如心理 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
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量表评分、患者反馈等方式,评价心理关爱策略的实施效果,并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策略。
03
器械传递应及时、准确 、轻柔,避免对手术野 造成污染。
04
术后应彻底清洗、消毒 手术器械,并做好保养 工作。
04
术后恢复期护理策略与实践
疼痛管理与舒适护理
疼痛评估
定期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准确 判断患者疼痛程度。
药物治疗
遵循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 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

不同类型髋关节骨坏死的临床特点-2899-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不同类型髋关节骨坏死的临床特点-2899-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899-不同类型髋关节
骨坏死的临床特点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
家共识
1、中国国家卫计委数据库显示,TKA患者术后贫血的发生率达到()
A、50%
B、51%
C、68.5%
D、83.9%[正确答案]
2、THA/TKA术前贫血EPO住院治疗方法为()
A、术前1~2天至术后3~5天EPO10000IU/天,连用4至7天,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B、术前1~2天至术后3~5天EPO20000IU/天,连用4至7天,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C、术前5~7天至术后3~5天EPO10000IU/天,连用8至12天,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正确答案]
D、术前5~7天至术后3~5天EPO20000IU/天,连用8至12天,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3、在中国,THA病人,术前贫血的发生率大约是()
A、10%
B、15%
C、29.5[正确答案]
D、50%
4、THA/TKA术前贫血EPO门诊治疗方法为()
A、术前217天及手术当日EPO10000IU/天,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B、术前217天及手术当日EPO20000IU/天,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2023骨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专家共识考核试题

2023骨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专家共识考核试题

骨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专家共识一、选择题1.急性疼痛是指疼痛少于()[单选题]*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2.急性疼痛是指疼痛大于()[单选题]*A、1个月B、2个月C、3个月VD、4个月3 .常用于儿童的疼痛评估方法()[单选题]*A、面部表情√B、数字评分法C、视觉模拟量表D、语言描述法4 .2004年,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的几月几日定为全球征服疼痛日。

()[单选题]*A x10.11√B、9.11C、10.10D、8.115.()是将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方法联合应用,使其发挥最佳镇痛效应,是减少单种药物或方法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最有效镇痛策略。

()[单选题]*A、多模式镇痛VB、术前镇痛C、术后镇痛D、术中镇痛6 .预防性镇痛最重的目的是()[单选题]*A、静息状态下基本无痛,不影响睡眠B、活动时疼痛可耐受,不影响关节功能康复C、避免急性疼痛转为慢性疼痛D、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早期出院动痛3分以内√7 .下列术前疼痛管理方案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应采用以NSAIDs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方案B、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C、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D、尽量忍受疼痛,无法忍受时再告诉医务人员处理V8 .失眠焦虑的原因不正确的是哪一项?()[单选题]*A人文心理因素B环境因素:嘈杂、吵闹、脏乱等C生物学因素:原发疾病的慢性疼痛、合并其他躯体疾病、合并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D患者经常外出锻炼、活动多√9 .疼痛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用药时注意观察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B、高龄患者的用药方式和用药剂量的管理C、根据患者的病情技术及时调整用药方案D、以上都不对√10 .下列哪项不属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单选题]*A、恶心呕吐B、呼吸抑制C、体温升高√D、便秘、耐受和精神依赖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轻度疼痛:1-3分B、中度疼痛:4-6分C、重度疼痛:7-10分D、重度疼痛每天评估1次√12 .下列哪项不是疼痛的影响因素()[单选题]*A、性别B、年龄√C、创伤D、手术时间13使用止痛药物处理后要在()内评估疼痛1次()[单选题]*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14 .入院前疼痛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单选题]*A、评估患者的心理自信程度B、了解用药情况C、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D、为术前预康复及手术做准备√15 .骨科手术患者常因为高龄、()导致失眠,继而加重疼痛?()[单选题]*A长期慢性疼痛√B短期疼痛C肥胖D经常活动16 .针对原发病导致的慢性骨骼肌肉疼痛,止痛药物首选?()[单选题]*A、阿片类B、CoX-2抑制剂C、NSAID S VD、以上都不对17 .患者,女,55岁,关节痛半年,临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既往有事儿指肠溃疡史,应首选的NSAID是?()[单选题]*A、塞来昔布√B、口引喙美辛C、布洛芬D、双氯芬酸18 .患者因关节疼痛就诊,诊断为骨性关节炎,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深静脉血栓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另一常见并发症。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深静 脉血栓形成:
(1)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
(2)使用弹力袜、间歇性气压 装置等物理预防措施。
(3)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使用药物预防,如抗凝药物等。但需要注意的 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照医嘱,定期检测凝血功能,避免出现出血等 不良反应。
3、饮食建议
合理的饮食对加速康复也至关重要。建议患者摄入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 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提供营养支持,同时注意控制血糖和血脂,保持身体健 康。
并发症的管理
1、感染
感染是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感染: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加强手术室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管理。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 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01 引言
03 加速康复
目录
02 围术期管理策略 04 并发症的管理
引言
髋、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和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但手术本身和术后 康复期仍存在许多挑战。近年来,加速康复理念在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 受到。本次演示将就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的围术期管理策略进行深 入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术后管理主要包括疼痛控制、感染预防、功能康复等方面:
(1)疼痛控制: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如口服、静脉注射、局部浸润等,以 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2)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伤口护理,以降 低感染风险。
(3)功能康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活 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2)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 染。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与睡眠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与睡眠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年4月第9卷第2期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Vol.9,No.2,Apr.2016△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刘斌,E-mail :liubinhx@ ;黄光宇,E-mail :garybeijing@ ;王坤正,E-mail :wkzh1955@ ;孙学礼,E-mail :sunxueli58@ ;邱贵兴,E-mail :xshweng@ ;裴福兴,E-mail :peifuxing@∙专家共识∙文章编号:2095-9958(2016)04--07DOI :10.3969/j.issn.2095-9958.2016.02-01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与睡眠管理专家共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委员会沈彬1△翁习生2△廖刃3△曲铁兵4△张先龙5△曹力6△严世贵7△廖威明8△钱齐荣9△朱振安10△田华11△钱文伟2△袁红斌12△刘斌3*黄宇光13*王坤正14*孙学礼15*邱贵兴2*裴福兴1*(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成都610041;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100730;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成都610041;4.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北京100020;5.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6.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乌鲁木齐830054;7.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杭州310009;8.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广州510080;9.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1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011;1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100191;12.上海长征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03;1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1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710004;1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成都610041)【摘要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 )理念的核心是在围术期应用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降低疼痛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骨骼肌肉疾病的功能恢复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大量硏究证明骨科康复能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其功能得到改善,显著降低致残率[1,234]。

在人类常见的135种疾病中,有106种与骨关节相关[5]。

骨科疾病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极大负担。

加强骨科疾病的临床及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骨科康复现状1・国外骨科康复现状:世界先进国家及地区骨科康复实行一体化的团队治疗模式。

政策导向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康复医疗转诊制度引导各类康复机构迅速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发展。

20世纪90 年代,美国的康复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得益于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 DRGs)计划的实施⑹。

在DRGs实施后10年中,康复病床数量翻了一番,康复专业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机构发展迅速。

2002 年1月,以功能相关分类法(FRGs)为基础的预付制正式颁布并实施[7]。

FRGs支付方式能促使医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功能恢复,让患者回家独立生活成为医院治疗的最终目的。

2・国内骨科康复现状:现代康复医学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促使了骨科康复的发展[8,9]。

但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仍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医疗尚待发展:国内骨科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普遍存在重手术轻康复、手术与康复脱节的现象, 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治疗。

(2)康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较发达国家的5/10万相差较远。

康复医疗机构也严重不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多半仍无康复专科医院。

而且我国康复机构大多以神经康复为主,骨科康复仅占其中很小部分。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最新版】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最新版】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骨骼肌肉疾病的功能恢复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大量研究证明骨科康复能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其功能得到改善,显著降低致残率。

在人类常见的135种疾病中,有106种与骨关节相关。

骨科疾病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极大负担。

加强骨科疾病的临床及康复治疗,对于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一、骨科康复现状1.国外骨科康复现状:世界先进国家及地区骨科康复实行一体化的团队治疗模式。

政策导向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康复医疗转诊制度引导各类康复机构迅速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康复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得益于诊断相关组计划的实施。

在DRGs实施后10年中,康复病床数量翻了一番,康复专业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机构发展迅速。

2002年1月,以功能相关分类法(FRGs)为基础的预付制正式颁布并实施。

FRGs支付方式能促使医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功能恢复,让患者回家独立生活成为医院治疗的最终目的。

2.国内骨科康复现状:现代康复医学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促使了骨科康复的发展。

但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仍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医疗尚待发展:国内骨科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普遍存在重手术轻康复、手术与康复脱节的现象,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治疗。

(2)康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较发达国家的5/10万相差较远。

康复医疗机构也严重不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多半仍无康复专科医院。

而且我国康复机构大多以神经康复为主,骨科康复仅占其中很小部分。

(3)康复医疗服务体制不够完善:骨科医生的康复意识不强,导致许多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

医保支付基本是医药费用,大部分康复治疗项目未纳入报销范围,康复辅具的费用均是个人承担。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

围术期失血量平均1000~2000 ml,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下降30~46 g/L,术后异体输血率高达45% ~ 80%。

同时,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4%~ 45%,围术期失血和未纠正的术前贫血增加了术后急性贫血的发生率,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脊柱手术术后贫血发生率为51%,髋部骨折术后的贫血发生率高达87%。

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及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

美国外科学会NSQIP数据库227,425 例非心脏手术患者随访数据显示,术前轻度贫血依然是术后30日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较高异体输血率不仅增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

随着《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和《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的发布及推广,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认识到加强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是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达到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术后优化造血;②术中减少出血;③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④合理异体输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广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好术前和术后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优化造血,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术中坚持微创化理念,优化手术操作技术,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合理输注异体血。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委会共同邀请骨科、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共85位专家参与,复习国内外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和应用。

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理念-精品文档资料

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理念-精品文档资料

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理念New concept of fast track surgery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SHEN Jun1, WEI Xiaoen2(1.Rehabiliation Schoo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21, China) Fast track surgery after 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 (THA/TKA)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optimization of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ncluding reducing surgical trauma and blood loss, managing pain and sleep, preventing infection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as well as nutritional support, anesthetic management,psychological service,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he application of fast track surgery reduces the stress reaction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safety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so as to greatly shorten the time required for full recovery.S joint replacement; fast track surgery;perioperative period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是指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各种已经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的一种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疼痛与睡眠管理专家共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委员会,等(发布时间:2016-04)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1]。

疼痛既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机制,也是疾病的症状。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American Pain Society,APS)主席James Campell提出将疼痛列为除脉搏、呼吸、体温、血压以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并认为疼痛是手术患者最原始的恐惧之一[2]。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核心是在围术期应用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降低疼痛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

疼痛是影响患者加速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后持续疼痛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重构,进而影响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疼痛与睡眠相互影响,疼痛影响睡眠,而睡眠障碍加重疼痛,两者互为因果。

优化镇痛是指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疼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性镇痛和(或)多模式镇痛进行充分镇痛,达到预防疼痛或缓解疼痛的目的。

由于疼痛与睡眠密切相关,在优化镇痛方案时应评估患者围术期的睡眠障碍,同时进行必要的催眠抗焦虑治疗,达到帮助睡眠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因此,处理好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的疼痛与睡眠障碍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加速康复成功的基础,是骨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共识所涉及的优化镇痛与催眠抗焦虑方案仅针对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与睡眠的管理,且应首先明确原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案,再对疼痛和睡眠进行优化管理。

1 围术期疼痛的管理1.1 围术期疼痛的分类和评估根据疼痛发生的方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根据疼痛的病理学机制,可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

疼痛的评估有两种常用方法:数字评价量表法(numerical ratings scale,NRS)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数字评价量表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疼痛尚不影响睡眠),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为剧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采用一条10cm长线,一端代表无痛,另外一端代表剧烈疼痛。

患者在线上划叉,评价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

医生测量标记的位置,得出患者的疼痛评分(具体参见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

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加速康复中疼痛管理尤其重要,将VAS评分或NRS评估方法作为患者术后常规查房和护理记录的检测指标。

1.2 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的目的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疼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术前由原发关节疾病引起的疼痛和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

疼痛处理的目的在于:①术前缓解由原发性关节疾病带来的疼痛,增加患者手术耐受力;②减轻术后疼痛,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关节功能;③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④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满意度,加速康复。

1.3 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的原则1.3.1 重视健康宣教:患者术前常伴有焦虑、紧张情绪,因此需要给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可能发生的疼痛和对疼痛采取的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的焦虑,以得到患者的配合,达到理想的减轻疼痛的效果。

1.3.2 选择合理的疼痛评估方法:对围术期疼痛评估,通常采用VAS或NRS评估方法。

1.3.3 预防性镇痛:预防性镇痛是在疼痛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在围术期全程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措施,以减轻围术期有害刺激造成的外周和中枢敏化,降低术后疼痛强度,减少镇痛药物的需求。

预防和抑制中枢敏化是预防性镇痛的核心。

推荐在伤害性刺激(手术刺激)发生前使用快速通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敏化的药物,有利于打断疼痛链,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1.3.4 多模式镇痛:将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组合在一起,发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加快起效时间和延长镇痛时间[4]。

目前,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一般包括药物口服或注射+神经阻滞+关节切口周围注射,必要时联合椎管内麻醉和患者自控镇痛[5]。

应注意避免重复使用同类药物。

1.3.5 个体化镇痛: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镇痛方法应因人而异,应在患者应用预防性镇痛药物后,按时评估疗效,调整药物。

个体化镇痛的最终目标是应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1.4 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疼痛管理的常用方法1.4.1 非药物治疗:患者教育、物理治疗(冷敷、热敷、针灸)、分散注意力、放松疗法及自我行为疗法等是基本的疼痛处理方法。

1.4.2 药物治疗:主要分为全身作用类药物和局部作用类药物。

镇痛药物的应用分为治疗性镇痛和预防性镇痛。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请参阅其使用说明书。

NSAIDs类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传统NSAIDs类药物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6],其中传统NSAIDs类药物主要包括双氯芬酸、布洛芬、洛索洛芬钠、氟比洛芬酯等,选择性COX-2抑制剂主要包括塞来昔布、帕瑞昔布等。

术前预防性镇痛应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选择性COX-2抑制剂,避免影响血小板功能。

Buvanendran、Huang、沈彬等的研究发现,关节置换术前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预防性镇痛作用,较单纯术后镇痛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用量、加快康复[7-9]。

选择性COX-2抑制剂及传统NSAIDs 均可用于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性镇痛或疼痛的治疗。

传统NSAIDs会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并存在较高的胃肠道副作用,在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慎用传统NSAIDs类药物,建议选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及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应权衡疗效及安全性谨慎选择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传统NSAIDs。

阿片类镇痛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的阿片类受体发挥镇痛作用,包括可待因、曲马多、羟考酮、吗啡、芬太尼、地佐辛等,给药方式以口服和注射为主。

主要用于术后急性疼痛,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消化道和中枢系统,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及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10]。

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治疗术后慢性疼痛时,应及时监测患者疼痛程度,以调整其剂量,避免药物依赖。

催眠抗焦虑药物:虽然不具备直接的镇痛作用,但可以发挥抗焦虑、帮助睡眠、缓解肌肉张力等作用,间接地提高镇痛效果。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各种局部作用的NSAIDs乳胶剂、贴剂和全身作用的阿片类贴剂等。

局部起效的外用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术后软组织炎症反应引起的局部疼痛,可降低口服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

而全身起效的外用药物主要用于有需要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的中度到重度慢性疼痛。

1.4.3 椎管内镇痛:通过麻醉导管一次性或持续性在椎管内给予阿片类药物和(或)麻醉药,使之作用于脊髓背侧胶质中的受体,阻止疼痛信号传导,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尤其是在术后4~6h的早期阶段。

椎管内镇痛药物的选择各家医院不一致,包括吗啡、芬太尼、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持续时间可长达72h[11-13]。

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瘙痒、尿潴留和低血压。

1.4.4 外周神经阻滞:通过外周神经鞘膜注入麻醉药物,阻断疼痛信号在外周神经的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对于髋关节置换,可以选择腰丛神经阻滞。

对于膝关节置换,可以选择股神经阻滞、隐神经阻滞或坐骨神经阻滞,现在多选择内收肌管阻滞。

麻醉药物的注入可以是一次性,也可以是持续性。

麻醉药物主要为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14]。

Meta分析显示,神经阻滞在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有良好镇痛效果,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药物镇痛,且降低药物的副作用[15,16]。

神经阻滞的不足之处在于局麻药物可能会同时阻断支配关节活动的运动神经元,从而影响术后康复锻炼。

1.4.5 切口周围注射“鸡尾酒”疗法:切口周围注射多种药物混合制剂,以达到术后预防性镇痛的目的,类似于含有多种成分的鸡尾酒,故又称为“鸡尾酒”疗法[17]。

“鸡尾酒”主要以罗哌卡因为主,可联合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

罗哌卡因由于其产生感觉和运动阻滞的分离程度强于布比卡因,小剂量时主要阻滞感觉神经,而不阻滞运动。

肾上腺素主要起到收缩血管、延长药物达峰时间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主要提供强大的局部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起到间接镇痛的效果。

Busch、Mullaji、康鹏德等的随机对照研究均采用以罗哌卡因为主的混合制剂进行切口周围注射镇痛,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增加伤口愈合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18-20]。

对于膝关节置换术“鸡尾酒”切口周围注射一般选择植入假体前后的时间,假体植入前于膝关节后方的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进行注射,植入后于股四头肌伸膝装置、髌韧带、骨膜、关节周围皮下组织肌肉等进行区域注射。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在假体植入后于深筋膜的深层、浅层、皮下组织进行注射。

1.4.6 患者自控镇痛: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主要分为静脉PCA(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硬膜外PCA(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和皮下PCA(patient 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三大类。

PCA的主要优势在于镇痛药物的剂量由患者控制,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耐受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PCA使用方法简便,起效快,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的术后镇痛。

PCA的药物选择一般以不同作用强度的阿片类药物为主,包括吗啡和芬太尼的联合使用。

PCA的缺点在于阿片类药物所带来的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1.5 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的流程选择依据预防性镇痛、多模式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的理念,在关节置换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根据术前疼痛评估做出预防性镇痛和治疗性镇痛方案,并同时进行疼痛评估和调整镇痛方案。

尽可能地降低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疼痛。

1.5.1 术前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病史、手术创伤的程度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结合患者既往药物使用史,对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及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进行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