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动员_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和范围。国民经济动员对保障国家安全来说是重要的战略手段,但对国家经济发展来说是一种压缩国家经济建设规模、改变社会发展目标的非常措施,人为地限制国民消费和社会福利,以便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国家安全需要。因此它是国家经济正常发展的一种外来干扰。国民经济动员的这种两重性质决定了国民经济动员实施时机的极端重要性。过早实施动员会对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损失,过迟实施则会直接影响战局的发展。国民经济动员的实施时机的正确决定来源于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正确估量,国民经济动员是在国家安全出现危机时国家作出的一种反应,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作出反应的前提。正确判断就有正确反映,错误判断必然反应错误。因此,正确估量国家安全形势是把握国民经济动员实施时机的关键。
国家安全形势的估量还制约国民经济动员的范围。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国家发展是国家的两项根本任务,它们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这两者又有对立的一面。在同一时空范围内,经济资源是有限的,用于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不能同时用于国家的发展。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对于合理地解决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国家发展任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正确估量国家安全形势。如果只是局部地区的安全受到威胁,只需对国民经济实施局部动员。只有在国家安全遭受严重威胁,不动员全部国民经济不足以保障国家安全时,才应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民经济动员,否则必然会对经济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3、军事战略方针和军事战略部署制约经济动员准备的各种具体措施。军事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它规定了运用武装力量保障国家安全的基本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是武装力量平时建设和战时作战的依据。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功能是保障武装力量作战需要。因此,国民经济动员的准备和实施,都必须以军事战略为依据,同作战需要、作战计划相衔接。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实际上是要求国家在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时。既要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民众消费需求出发,又要按照未来战争的特点,符合军事战略方针和战略部署的要求,做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如在地区生产力布局上,既要考虑到经济合理性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战争中战区划分和战场建设的需要。交通网的修建既要考虑商品流通的要求,又要符合军事战略对交通网的要求,特别是重要干线的线路选择、建设标准和修建期限,需要考虑战时的要求。在规划城市布局时,既

要服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做好城市防卫的准备,等等。
从国家安全战略同国民经济动员的相互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重要的启示。一是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和实施,必须自觉地以国家安全战略为依据,力求正确贯彻战略意图,动员国家经济力来实现安全战略目标。离开了国家安全战略,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和实施,必然陷于盲目性,轻则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重则贻误战机,导致战场失利。二是国家在确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时,要重视和发挥国民经济动员这一战略手段的作用,使国家安全战略有强大的经济动员能力作后盾。忽视了国民经济动员的作用,必然削弱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的力量。没有经济动员支持的国家安全战略必然是不完整的,也是软弱无力的。

第三节 国民的思想准备
国民的思想准备是制约国民经济动员功能发挥的思想因素和群众因素。

一、经济动员与国民思想准备的关系
国民的思想准备是指国民的国防观念和动员意识的强弱。国民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理解国民经济动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经济动员的程序和措施,明确国民在经济动员中的责任和义务,时刻准备为保卫祖国和实施国民经济动员而斗争,这种思想准备是最重要的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它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国民的思想准备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长期坚持不懈的国防教育的结果。有了这种准备,国民就能主动参与经济动员工作;没有这种准备,国民在经济动员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如果强使民众就范,发展到极端,还可能出现国民对各种动员措施采取对抗的态度、导致国民经济动员的失败。国民的思想准备是国民经济动员成败的关键。
经济动员是一项转换国民经济社会功能的庞大复杂的经济过程,同任何经济过程一样,它既是经济资源社会功能的转换过程,也是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转换过程,是物的功能转换过程和人的行为关系变化过程的统一,这两个方面任何一方的活动出现阻滞,必然会对整个过程产生影响。国民经济动员准备既是物质资料的动员准备,也是国民参与动员工作的准备,没有国民的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动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国民参与动员准备首先要做好国民的思想准备,国民有了参与经济动员的充分思想准备,才能在经济动员中发挥积极能动作用、因此,国民经济动员同国民的思想准备有着密切的关联。
1、经济动员是对国民进行动员教育的内容。国民经济动员有关法律、法令、政策和措施,国民经济动员的程序和方式,国民在经济动员中

的职责和义务,为保证国民经济动员的实施可能要承受的牺牲,都应该是对国民进行国民经济动员教育的内容,是国民在思想上需要准备的问题。面对国民进行国民经济动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国民经济动员的顺利实施。
2、国民思想准备是经济动员准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保证。国民经济动员准备是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的统一。有了充分的精神准备,才能有完善的物质准备,有了充分的精神准备和完善的物质准备,才能保证经济动员的圆满实施。

二、国民的思想准备对经济动员的制约作用
从国民思想准备同国民经济动员的关系中可以看到,国民思想准备状况对国民经济动员起制约作用。
l、国民的思想准备制约着国民对经济动员的参与程度。实施国民经济动员,国家处于主动地位,广大群众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而行动,客观上处于被动地位。国民经济动员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过程,在经济过程中,人是过程的主体。国民经济由平时体制转入战时体制,实际上是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劳动者摆脱平时的经济活动转入战时的经济活动,这里涉及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劳动组织,生产场所等等的变动,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如果群众不摆脱被动地参与国民经济动员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就不能适应战时经济动员的环境,就会自发地从个人利益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国民经济动员的一些具体措施,贻误经济转轨的时机。国民的思想准备是国民摆脱被动状态的必要条件。二战初期,苏美两国群众对待国民经济动员的态度就是鲜明的例子。
原苏联在二战初期,从1941年7月至 l1月的4个月中,组织了1523个大型企业,1000余万工人、技术人员,150万个车皮的物资设备,由西部地区迁至东部地区,辗转数千公里。在这么短的时期内,这么大的规模,涉及这么多的人,其困难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苏联人民特别是这些企业的职工积极主动的支持和参与,东迁任务断难完成。尽管苏联领导人在战争决策上有失误,但二战初期动员企业东迁,的确堪称国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国民经济动员的范例。
二战初期,美国民众不愿卷入欧洲战争,希望置身于战争之外,反对在美国本土实施国民经济动员,以致美国政府一直迟疑不决,不敢果断地发布动员令。直到1941年12月8日,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遭到日本空军大规模袭击,日本炸弹落到了美国的土地上,激起了美国民众的愤慨,民众才转而支持政府实施经济动员。
2、国民的思想准备制约经济动员的效率。在现代条件下,战争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大,实现国

民经济由平时体制转入战时体制的时限要求,也日益严格,提高动员速度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国民经济动员的速度和效率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国民的思想准备是提高动员效率的思想基础。广大群众在和平时期接受经济动员教育,了解经济动员程序和经济动员计划,明确个人在经济动员时期的义务和职责,从而有较强的经济动员意识,在实施国民经济动员时,就可以较快地摆脱战争和动员对精神和心理产生的震撼,按照经济动员计划,有条不紊地实现经济转轨,使各项经济动员措施落实。
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人民以饱满的革命热情,鲜明的动员意识,积极支援战争的事例不胜枚举。伟大的淮海战投,前后历时66天,在这短短的几十天中,解放区动员民工543万人,向前线运送了1460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淮海战役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堪称经济动员高效率的范例。当然我国革命战争时期的经济动员同国民经济动员在性质规模上有区别,但民众的思想准备对国民经济动员效率的影响是相同的。
3、国民思想准备制约战时经济动员的持久性。国民的思想准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战局的变化而变化。战时国民经济动员计划的难点是正确处理军需和民用的矛盾,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战场需要,这是战争对战时国民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保证社会发展和民众消费最起码的需求。这两种需求有时是矛盾的,要最大限度满足战场需要,有时就不得不限制民众的消费需求,要保证社会发展和民众消费的最起码的要求,有时就不得不限制战场的需求。如果这个矛盾不能正确处理,就会削弱广大群众对战争和经济动员的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解决这个矛盾除了要有正确的政策措施外,还需要不间断地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提高群众的国防观念和动员意识,以增强群众长期处于动员状态的承受能力。
从国民的思想准备同经济动员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国民经济动动员工作是一项群众工作,没有广大群众参与,国民经济动员很难充分发挥功能;2、国民的思想准备是动员群众参与国民经济动员的思想基础。思想准备越充分,群众参与国民经济动员的程度也越高,3、国民的思想准备不可能自发形成,它是经过有计划的、坚持不懈的国防教育和动员教育形成的,因此,国防教育和动员教育是加强国民思想准备的基本手段;4、国民的思想准备应作为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重要内容,切忌见物不见人,只抓物质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动员计划,不抓国民的动

员教育,只有在和平时期重视国民的动员教育,才能在战时动员千百万群众搞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第四节 国民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体制是制约经济动员功能发挥的制度因素。各国经济体制千差万别,对经济动员制约的方式程度等也千差万别,但是,我们仍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概略的分类,找出其中的某些特点。

一、国民经济体制的内涵和分类
国民经济体制是国民经济运行中调节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个人之间各种经济权限和经济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它是通过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对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实现的,是经济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综观世界经济,各国的经济体制大致可区分为二类:一类为集权型。这种经济体制,国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的活动余地很小。原苏联在30年代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是这种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战时统制经济也属此种类型。另一类为分权型。这种经济体制,国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虽然也起主导作用,但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主要决策权掌握在企业手中,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通过市场沟通。当前世界各国采取的各种类型的市场经济大致属此种类型。各国现行的国民经济体制有的是在长期经济运行中自发形成的,有的是由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家当时所处的历史发展时期政治经济形势有计划制定的。不管是自发形成还是自觉活动的产物,国民经济体制的社会功能是规范经济活动,约束经济行为,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国民经济体制一经形成,就制约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

二、经济动员与国民经济体制的关系
国民经济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中运行的,不是在这一类型体制,就是在那一类型体制中运行,人们可以改变经济体制的形式或模式,但人们不能消灭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在临战或战争时期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这种措施不是要取消经济体制,而是要在一定时期内改变经济体制的形式,从而改变国民经济的社会功能,保障战时的需要。因而国民经济动员同国民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l、国民经济体制是经济动员的对象。国民经济动员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国家的法律和法令改变国民经济体制在和平时期的形式,把经济活动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成为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手段。
2、国民经济体制又是经济动员实施的依据。国民经济动员

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改变国民经济社会功能保障战时需要,而这项任务必须通过国民经济体制的战时形式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体制战时形式形成的速度完善程度,对国民经济动员实施影响很大。

三、国民经济体制对经济动员的制约作用
国民经济体制对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在临战时或战时采取的非常措施,但它同样要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因而它也同样要受到国民经济体制的制约。
l、国民经济体制的决策形式决定经济动员的决策方式。决策权限在国民经济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是在各个经济组织或个人的意志下进行的。因此,经济活动的决策形式和决策程序是国民经济体制的重要形式。常见的决策形式有集权型和分权型两类。前者,经济活动的决策权集中于国家和国家授权的经济组织, 一旦形成决定就逐级下达执行。后者决策权分散在各个经济组织和个人,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可以自行决定各种经济活动,并对各自的经济行为负责。国民经济体制决策形式的差别,对国民经济动员的决策方式有重大影响。在集权型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一切重大决策,如国防经济的地区布局、各经济部门和企业的动员计划,重点企业动员线的建设等都是由国家作出,并组织企业实施,企业决策权限是很小的,这种经济动员的决策方式可称之为国家直接决策方式。在分权型的经济体制下,国家只对国民经济动员的重大原则和重点企业的建设作出决策。具体实施的决策权在各个企业,国家需要通过经济手段(如税负、信贷优惠)并辅以法律手段引导,使企业接受国家的动员任务。这种国民经济动员决策方式可称之为国家企业共同决策方式。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和实施,如果忽略了国民经济体制中决策形式的重大制约作用,动员工作必然会出现决策混乱,运行受阻的现象,以致赂误时机,遭到不必要的损失。
2、国民经济体制以运行形式制约经济动员的实现方式。运行形式是国民经济体制的重要形式,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种经济组织和各道工序之间互相衔接,紧密联系,必须相互协调,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才能有序地进行。国民经济体制的运行形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由国家通过经济发展计划调节、规范国民经济运行秩序,一般称之为计划调节形式;一是经过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秩序,一般称之为市场调节形式。国民经济动员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同样要遵守国民经济运行的秩序。在计

划调节体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各种具体经济活动,通过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化解成一系列经济计划指标,以行政手段组织企业实施。在市场调节体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准备和实施,虽然也有计划,也需要有法律的监督,但这种计划和监督要通过市场并利用经济手段才能引导企业的经济活动适应经济动员的要求。国民经济动员必须遵循经济体制运行形式的要求,否则不能建立正常的国民经济动员秩序。
3、国民经济体制的组织形式制约经济动员的组织方式。国民经济体制中管理监督组织的组织形式同它的决策形式和运行形式相适应的。集权型和计划调节形式为主的国民经济体制管理监督组织,一般表现为由国家、地区、部门、企业设立的计划机构垂直联系形成的计划管理网络,国家通过这个网络,对国民经济实施管理和监督。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组织机构必然要从属于这个网络,并通过这个网络对国民经济动员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分权型和市场调节型的国民经济体制,没有庞大的垂直的经济管理和监督机构,经济活动是通过银行、税务等部门监督管理的。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准备和实施是由专门设立的各种动员机构监督管理。忽略了国民经济体制监督管理组织的形式对经济动员工作的重大制约作用,必然会造成经济动员工作的紊乱无序现象。
4、国民经济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制约经济动员的实际承担者。国民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它总是同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相联系。当前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体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常见的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另一类以民(私)有经济为主体,民有、国有经济同存的所有制结构。在前一类型国民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实际承担者必然是公有制经济组织,后一类型国民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实际承担者是民(私)有经济组织。实践证明,公有制经济经济动员的承受力较强,动员效率较高,民(私)有经济由于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因而经济动员的承受力较弱,动员效率也较低。国民经济动员的一切措施都必需同经济体制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以增强动员的效率和能力。
国民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动员之间的内在联系表明:1、国民经济动员都是在一定的国民经济体制下实施的,国民经济动员措施可以改变国民经济体制中某些不适应战时要求的部分,但不能完全脱离现存的国民经济体制。因此,国民经济动员的一切措施必须同国民经济体制相适应。2、国民经济体制出现重

大变化,国民经济动员措施也必须随之而变化,国民经济动员只能适应而不能选择国民经济体制。


第四章 国民经济动员的战略地位

经济动员起源于战争的需要。战争需要经济的物质支持,经济动员是筹集经济资源、保障战争需要的手段,没有这种手段战争就得不到经济的物质支持,而得不到经济资源支持的战争是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故而经济动员作为准备战争和进行战争的保障手段,对战争全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革命史和近代世界战争史以丰富的史料和翔实的记载,记录了经济动员在近代战争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当前,完善的国民经济动员不仅是准备战争和进行战争的不可缺少的保障手段,而且已经发展成能改变对立双方力量对比和战略优势,乃至改变战争进程和结局的战略手段,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把国民经济动员问题作为关系国家安危的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因此,提高对国民经济动员战略地位的认识是准备和实施国民经济动员的一项首要任务。

第一节 经济动员与国防建设
经济动员与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动员是和平时期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调节器”,调节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比例关系;从另一方面看,经济动员准备本身又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战时的经济动员实施又以平时的经济动员准备和国防建设为基础。

一、经济动员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调节器”
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人们既需要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又希望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国防建设所需的资源,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到底占多大比重?这是任何国家都必须慎重处理的一个大问题。国防建设占用的资源多了,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占用的资源少了,又影响国防实力的增强,危及国家安全,酿成大祸。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门大的学问。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经济动员准备来调节它们的关系。
在和平时期,国防部门的“摊子”不能过大。例如,常备军的数量不能过多,多了养不起;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的规模不能过大,多了会挤占国民经济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国防部门的规模小了,又使人不放心,担心国家安全受损失。那么,只有运用“动员准备”的方法来调整这一矛盾,即结合经济建设的一些项目,花很少的钱进行经济动员准备,一旦有事,可以立即转产,以达到既不增加平时的经济负担,又保证国防的紧急需求。这就起到了“调节器”的功能。
自1985年我国国防建设的战略指导思

想实行转变之后,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在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下展开国民经济动员的准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基本国策,规定了国民经济动员准备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各种关系,也规定了它的规模和结构等等。
在和平时期,经济动员要达到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相辅相成、促进综合国力加速发展的目的,必须坚持下述基本原则:
1、经济动员准备要遵循经济规律,渗透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去。经济动员是国家行为,带有较大的强制性,一旦国家认为需要,首先考虑的不是某个单位的经济利益,而是国家安全,动员措施可以强制执行。但是,平时的经济动员准备则不能这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准备也要遵循经济规律,要考虑企业、个人的经济利益,要从整体经济效益出发,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2、经济动员准备以增强综合国力为前提。平时的国防建设,不能求大求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发展高科技。要做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为前提,发展国家的国防潜力。
3、运用法制手段进行经济动员准备。经济动员的主体是国家,国家的意志只有通过法律的形式,才更有力量、更有成效。无庸讳言,我国过去运用行政手段较多,运用法律手段较少。在动员法规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只有动员法规完善、贯彻有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经济动员准备的调节作用才能更有效。

二、经济动员准备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保障安全和促进发展是国家的两项根本任务,国防建设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本措施,是国家在和平时期的一项基本活动。
战争是力量的较量。战争力量包括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战争实力是可以直接用于战争的力量,战争潜力是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潜在力量的总和。国防建设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有计划的建设和开发,使国家战争实力和潜力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战争潜力是由军事潜力、经济潜力、精神政治潜力和科学技术潜力等诸因素构成,其中,经济潜力起基础作用。经济潜力是国民经济中能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潜在因素,这种潜在的因素不是自发地产生的,它必须通过国家的一系列的自觉活动才能形成。使国民经济取得这种潜在因素的一系列活动,就是国民经济动员准备。
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做好国民经济动员物质准备。国家在确定经济发展计划、安排工业布局、进行基本建

设、建立交通、通信网络、规划企业产品生产,必须综合考虑平时和战时、民用和军需的全面需要,要克服那种在经济建设中只顾当前生产需要,忽视国家安全需要的短视行为。否则一旦形势突变,国民经济不能及时由平时体制转向战时体制,不能顺利转化为军事力量,其后果将难以设想。二是做好国民经济动员的组织和思想准备。在和平时期就要制定好各种国民经济动员法规,健全各级动员机构,储备熟悉经济动员的干部,要克服忽视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削弱经济动员机构的倾向,防止临战时国民经济不能有序地转入战时轨道而贻误战机。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内容说明了它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建设和开发战争潜力,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未来战争的要求趋向一致。国民经济动员准备是国防建设不能缺少的重要一环,忽视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国防建设是忽视战争潜力建设和开发的国防建设,是不完整的、有严重缺陷的国防建设,只有包括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在内的国防建设才是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国防建设。

三、经济动员准备是显示力量、慑止侵略的重要手段
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在危机时迅速果断地作出反映的能力,即集中和组织人力、物力资源,并运用于共同防御的能力。换句话说,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战争动员能力。战争动员能力是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由平时状态转向战时状态的能力,因此,它不仅是国家反对敌对势力侵犯的政治意志的表现,而且是一种反击侵略的力量显示,是一个国家军力、政治力、经济力和组织力的综合反映。因而战争动员能力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估价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威慑作用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国家的重要利益受到威胁时,战争动员能力常常被用作迅速向世界显示决心和力量的手段。
战争动员能力取决于国家的动员准备程度,既取决于武装力量快速反应的准备程度,也取决于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程度。国民经济动员准备越充分,国民经济由平时体制转向战时体制的时效越高,把民间人力和生产能力转换成军事力量和军工生产的能力也越强,因而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反映的不是军事力量某种局部的增强,而是军事力量由于得到国民经济全面支持从而全面的、整体的加强,包括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在内的战争动员准备构成了一个国家军事威慑作用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经济动员与平战转换
经济动员是国民经济从平时经济体制转变为战时经济体制的“转换器”,对保障战争以及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一、经济动员是平时

经济到战时经济的“转换器”
经济动员是准备战争和进行战争必不可少的环节,古今中外,无不如此,离开了这个中间环节,就会打败仗。古代战争中,在战争爆发前后,通常总要征集民夫,征购马匹,调集舟楫,筹措粮草,打造武器,总要把一部分原本用于社会发展和民众消费的社会经济资源转用来扩大军事力量和保障战争需要。这些把社会经济资源由平时使用方向转变为保障战时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