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
(2007年12月12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快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步伐,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文化强省建设分两步走。到2010年为第一步:文化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强;和谐文化建设初见成效,文明风尚培育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门类较齐全、技术较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左右;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较为健全的文化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2011年到2020年为第二步:基本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成绩斐然,社会文明进步,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和谐中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左右,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
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全省文化实力、竞争力、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全国区域性文化中心之一。
文化强省的主要标志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成效明显。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得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文明进步。
——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健康发展,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市场壁垒逐步打破,市场中介组织活跃,市场管理规范,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文化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占有较高比重。
——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制机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充满活力,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大大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经营性文化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竞争力和实力明显增强。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文化产业比较发达,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形成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格局。“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到2010年底,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
总值的比重4%左右,2011年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7%左右。
——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发展环境更加宽松和谐。基本建立和有效实施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管理手段,有效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综合执法得到贯彻落实,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
——文化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人才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文化工作者队伍,一支功底深厚、思维敏锐、著述丰厚的理论家队伍,一支德艺双馨、有较大影响的作家艺术家队伍,一支坚持正确导向、熟悉市场经济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企业家队伍,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善于创新的专业人才队伍,拥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名演员、名作家、名编剧、名记者、名专家、名文化企业家。
二、主要措施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科学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及时正确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思想库作用。增强干部群众抓住机遇、科学发展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强典型宣传,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进一步发挥焦裕禄、史来贺、任长霞、李连成等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开展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促使全省城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吸引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不断培育和发展和谐文化。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
(二)有效开发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优势产业和知名品牌。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重点发展传媒出版、文化旅游、武术健身、杂技表演、工艺美术和文博会展等六大优势产业。传媒出版业要积极发展传媒内容产业,注重原创节目、出版物的制作播映、出版发行和衍生产品的生产开发,改造传播模式,加快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推动产业升级,逐步把河南建成国家重要的传媒出版产业基地。文化旅游业要进一步提升郑、汴、洛“三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的影响力,着力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觐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伏牛山生态旅游等一批精品线路,提升河南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配套产业、关联产业,扩大河南文化旅游的规模和效益,使我省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强省。武术健身、杂技表演产业要整合全省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做大做强武术健身、杂技表演的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用品开发等系列产业。工艺美术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扩大我省工艺美术产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文博业要认真抓好以河南博物院为龙头的博物馆藏品展览业,同时加大文物外展力度,大力发展文物复仿制业等相关产业,加快文博业发展。会展业要依托河南区位和资源优势,吸引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大型会展、节会,打造全国会展基地。要树立品牌意识,结合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我省六大文化品牌,即以《大河报》、《大河网》、《销售与市场》、《梨园春》、《武林风》等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品牌,以《程婴救孤》、《风中少林》、《木兰诗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为代表的演艺品牌,以古都文化、武术文化、寻根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南阳玉雕、禹州钧瓷、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等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以宝丰马街书会、濮阳周口杂技等为代表的民间演艺品牌,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节、国际华商文化节、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