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煤层安全、经济开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破解?
在不久前的全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学者以及中国煤炭机械协会会长许亚熊等专家共同“献计”薄煤层开采。
我国薄煤层“家底”厚
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分布面广,而且煤质好。据统计,全国薄煤层的储量占全部可采储量的20%,在近80个矿区中的400多个矿井中就有750多层为薄煤层。其中,厚度在0.8-1.3 米的共占86.02%,小于0.8米的占13.98%,0.8-1.3米的缓倾斜煤层占73.4%,开采条件相对较好。一些地区薄煤层储量比重很大。贵州省占37%,山东省占52%,四川省占60%。尽管有较好的储存条件,但由于受“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的“一大三低”影响,每年从薄煤层中采出的煤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10.4%,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产量与储量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矿井服务年限缩短。
薄煤层开采遇到“瓶颈”
我国薄煤层开采一般采用长壁采煤法,由于开采煤层厚度小,与中厚及厚煤层相比,薄煤层机械化长壁工作面存在有四个问题:一是采高低、工作条件差、设备移动困难。薄煤层机械化采煤,尤其是综采工作面,当最小采高降到1.2米以下时,人员出入工作面及作业非常困难。二是采掘比大,采煤工作面接替紧张。随着长壁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工作面推进速度加快,但由于薄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为半煤岩巷,巷道掘进手段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打眼放炮、人工装煤,掘进速度慢,造成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接替紧张。三是煤层厚度变化、断层等地质构造对薄煤层长壁工作面生产影响大,造成薄煤层长壁综采或机采工作面布置困难。四是薄煤层长壁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远远不如开采厚及中厚煤层工作面。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设备投资大,单产和效率一般只有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一半左右。
薄煤层开采“大计已定”
专家建议,我国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有3条路,对煤厚在1.5米-2.0米以上的,储存条件简单的缓倾斜式或倾斜煤层,应选择综合机械化开采;对煤厚在0.75米-1.5米以下的,应选用浅截深、速度快、适应性强的滚筒采煤机和单体支柱、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组成的高档普采;对煤层厚度在0.5米-0.7米以下的缓倾斜煤层,储存不复杂,顶底板稳定的,应选用爬底板采煤机。
专家坦言,作为中小型煤矿的薄煤层开采,推行机械化采煤,实现高产高效目标不能急功近利,应优先推广高档普采工艺。这是在当前情况下,最可行的办法和理想选择。只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开采方式,加大工作面长度,加大截深和切割速度,提高采掘自动化,薄煤层的开采前景十分光明。
兴谊煤业公司大丫口煤矿是一座年生产能力30万吨的矿井。多年来,煤层薄、构造多等现实状况成为他们推广机械化开采的瓶颈。自采用山东先河悦新机电股份公司生产的薄煤层采煤机后,今年3月份第一个月回采0.3万吨、4月份达到1.4万吨、5月份即达1.8万吨,较炮采月产量提高0.9万吨,1个多月即收回投资。
薄煤层开采注意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实施小型煤矿(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下煤矿)安全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小型煤矿机械化程度,逐步解决小型煤矿规模小、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条件差、安全保障能力低等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小型煤矿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对此,专家建言,薄煤层看似“薄”,其开采蕴含的意义却很“厚”。薄煤层安全、经济开采的春天已经来临。只要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薄煤层开采大有希望。一是注意薄煤层工作面设备选择与工艺分析。回采工艺选择的合理与否是采煤面高产高效的决定性因
素之一,它与设备的选择、员工的综合素质、煤层倾角有关。尽管采煤机械化水平是煤矿高产高效的必由之路,但薄煤层地质复杂,遇构造难以通过,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采煤工艺及参数,否则会出现采煤机组不适应地质条件或不配套、劳动作业循环不容易组织等情况。二是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工作面合理工艺参数的确定,是综采配套设备实现工作面高产的基础。截深的选择、支护与移架方式、采煤机进刀方式都应重点关注。三是工作面管理是提高薄煤开采效率的保障。工作面过断层或褶曲等地质构造时,工作面设备难以适应地质条件,必须强化工作面生产管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工作面开机率。四是保障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其它保障措施。特别要注重支护方式的选择;合理控制采高,保证机组正常运行空间;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提高开机率;强化职工技能培训,严格工程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