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一中办学思想大讨论总结汇报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柘荣一中“办学思想大讨论”总结汇报材料
柘荣一中办学思想研究课题组
一、过程简要回顾
(一)缘起略述:
柘荣一中办学思想提炼总结,发端于校长缪钦提出的“文化带动战略”这一构想。缪校长把办学思想的提炼总结作为“文化带动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试图通过对办学思想的大讨论,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承前启后,光大传统,放眼未来,促进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进一步凝聚全体教职员工、广大师生的人心,重塑新课改条件下新型管理制度,同时,在新时期学校大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并保持自己独有的传统、个性和特色。
(二)过程回顾:
办学思想研讨工作,正式启动于2006年2月24日,在校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确定以校长缪钦领导下,副校长杨良雄为总负责,游锦寿为具体负责的课题组。组员包括:游小玲、黄济富、陈常灼、袁文斌、刘清群、陈丰、陈玉萍、陈斌、陈晓华、缪水金、吴祖开、张庆铃、张开春,共计16人。
第一次会议就办学思想的概念内涵外延、柘荣一中办学思想历程回顾、办学思想的具体内容等方面,开展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大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
2006年4月6日晚,课题组在校会议室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通过认真、充分的讨论,一致认为,柘荣一中的办学思想的概括与提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办学理念,(2)办学目标,(3)办学特色,(4)校训,(5)校风、教风、学风。
会议并对以上几个方面,确定了人员分工:“办学理念”由游锦寿、袁文斌负责,“办学目标”由黄济富、陈玉萍负责,“办学特色”由陈晓华、缪水金负责,“校训”由张庆铃、吴祖开负责,“校风、教风、学风”由刘清群、游小玲、陈丰负责。
第三次会议于2006年5月28日在杨梅山举行。课题组各个项目负责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向与会者阐述了各自的归纳提炼内容。经过讨论,大家对以下概括予以初步肯定:
办学理念:勉力锐进,崇尚一流。
办学目标:教研的基地,情感的家园,人才的摇篮。
教风:实干、苦干、巧干。
学风:笃学、乐学、善学。
校风:求是、求新、求贤。
2006年10月22日,办学思想课题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学校党员活动室召开。研讨小组成员共11人参加了会议。游锦寿简要总结了办学思想研讨的初步成果。他概述了办学思想大讨论的缘起,回顾了办学思想大讨论的历程,并简要说明了基于前三次讨论基础上产生的几条提炼内容。
这次会议重点讨论校训与办学特色两项内容。与会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而有序的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2006年11月26日,办学思想课题组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学校党员活动室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研讨小组成员共有11人。会议由游锦寿主持。经过充分讨论,在此次会议上,与会成员对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校训和“三风”达成了初步共识,形成了我校办学思想的初步轮廓。
在第三次会议之前,2006年5月23日,《柘荣一中》校报与办学思想课题组共同发起了“柘荣一中‘办学思想大讨论’征文”活动,向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广大校友、柘荣一中老教师等约稿,截止到9月15日,共收到稿件近10篇。
2006年7月2日,《柘荣一中》刊发了第一批征文:袁文斌《关于确立办学思想的理想的理性思考》,黄济富《千帆竞发,各显风流》,刘清群《抓好“三风”建设,营造育从环境》,游锦寿《从组织文化看学校的办学理念》。2006年9月10日,《柘荣一中》刊发了第二批征文:陈丰《对柘荣一中办学精神的几点认识》,游小玲《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若干思考》。
2006年11月6日,教科室分别与教务处、政教处联合发起了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向全体师生征求办学思想建议。部分教师积极参与,对办学思想中的诸多内容提出了不少建议。全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办学思想讨论,全校绝大数班级广泛发动,积极投入,集思广益,对办学思想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归纳。
二、若干办学思想阐释
(一)办学理念:
勉力锐进,崇尚一流。
勉力锐进:回顾校史,特别是柘荣一中近年的发展势头,表明柘荣一中人不畏强手,竭尽全力,作风顽强,人无我有,人有我先,努力实践,锐意进取。
崇尚一流:柘荣一中自创办以来,全体师生始终追求卓越,以创一流学校为目标,为建设大气的、高品位的、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的、和谐的名校不懈努力。
备选:
1.质量第一,发展至上。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全县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尺,要树立质量第一,常抓不懈的思想。发展是硬道理,柘荣一中发展史表明,不着眼于发展,以发展至上为理念,就会落后于人,就不能建立宏观,直面学校遇到的困难。
2.先人着鞭,志在必得。
柘荣一中的成功,在于奋勇争先,放眼长远。人无我有,人有我无。在居高临下的审视里,在胸怀壮志的远眺中,把握时代脉搏,以危机感与历史使命感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做到捷足先登,层楼更上。
3.追求卓越,术德并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只有追求卓越,才能做到适者生存,不断超越自己。学校在发展中,还应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在教育实践中知识水平与道德素养并举,使学校不断发展,教师共同成长,学生立志成才。
(二)办学目标:
教研的基地,情感的家园,人才的摇篮。
教研的基地:随着“课题带动战略”的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将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情感的家园:学校明确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理想的港湾,成为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平台。
人才的摇篮:学校应当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把自己推向高考的浪尖,跟上时代的浪潮,乘风破浪,把一中建设成为人才摇篮。
备选:构建和谐校园,打造山区名校。
(三)办学特色
低起点、大目标、高成就。
小县办教育,先天不足。建校最初的十余年就连校舍也借用祠堂、庙宇,师资、生源的条件更是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文革后,各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外县重点中学的办学条件我们是望尘莫及的。低起点可一言蔽之。
穷则思变,柘荣一中从来不乏理想。从“用知识改变山民的命运”到“走出柘荣,创造辉煌”再到“创一流山区名校”。六十年来,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尤其是近年来,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策略”、“四大带动战略”、“大胆发展、适度超前决策”、“校园远景设计”等等,大目标、大手笔,确实让大坪学村旧貌换新颜。
柘荣一中荣获“闽东名校”的光荣称号是名至实归的。目前,我们花园式的校园,日趋完善的办学条件,日渐成熟的教师队伍,蒸蒸日上的学习风气,连续多年的高考优秀成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有成就,高成就。
备选:
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传、闯、创
(四)校训
1.从传统经典中去提炼。选用阐述如下:
(1)明德自新
明德:原文出自儒学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三为儒学“三纲八目”之“三纲”。是做一切学问的总纲。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此我们选用“明德”二字,前一动词,后一字为名词。可引申为:弘扬内在美好品德之义,同时儒家是重实践的学说,又可以引为在各种实践中完善自己的道德之义。
日新:原文出自《大学》引成汤之《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在此我们选用其“日新”二字,可引申为:每天不断地在学问和道德上不断精进、积累。同时隐含着不断更新自我及创新之义。
(2)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虑致明
原文出自《荀子·荣辱》“夫天生蒸民,有所以取之。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虑致明,是天子之所以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