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重限制的公交网络SUE配流模型及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一 7
性模型提出了公交网络的用户平衡(E分配模 U)
型;9年L 等人[ 了 19 a 9 m [ 6 ] 提出 拥挤公交网 络中的
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 并设计了有效的求解算
念. 共线指的是在公交网络中任意一对节点之间 有n 条公交线路可供乘客选择, 乘客为了使期望 的总出行时间最小, 一般只考虑其中的 m条
张林峰, 范炳全, 马 良,吕 智林
(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9) 003
摘要: 考虑站点泊车容童和运送能力双重限制条件下的公交网 络系 统随机平衡分配问 建立了与其相等价 题, 的数学规划模型, 并提出有效的迭代算法. 由于线路容量的限制, 会导致乘客的过载延迟, 车辆排队会使过载 延迟进一步增加. 在该模型中, 乘客的过载延迟时间可由 相应容童约束的拉格朗日 乘子计算得到, 车辆排队延
根据文献〔 , 区力表示在节点 i ] W 6设 的乘
1 公交网络的描述和基本概念
11 公交网络的描述 . 客等候吸引集公交线中首先到达的公交车所需要 的时间 , 一般可以取为
公交网 统由 络系 不同的 公交线 t sle 路( nt 组 r ii) a n 成, 条线路上分布有若干上下乘客的站点一 条 且每 公交线路有一定的发车频率和服务类型. 线路上任
d eo la o i tt c rtii ot c g t tnt o ,n t euii p s g o nuy rn o h aes s e ee r s nwr ad qi rm e e g s c d g e crt f o sd i e k c h a c h n a t h e l u a n r b s o ra da it c gt tnt o c b ccad h L rgml lrot mt vld y n o ee rs nwr a e ut 场t a a e t is e h eo e s e sd i e k l h n a t n a le l e n ui e f a - g p h
第2 卷第 3 0 期
20 年 6 05 月
系 统 工 程 学 报
J U N L S S M E G N E I G O R A O YTE S I E R N F N
Vo . No 3 l2 0 .
Jn 2 0 u 来自百度文库 5 0
基于双重限制的公交网络 S E配流模型及算法① U
家学者对公交配流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网络; 9年D a F n d 针对拥挤的 ; 3 e ea e 1 9 n rn z d 公交网 络提出了用户平衡(E 分配模型, U) 同时引人了 “ 公交路径”tnt e和“ ( irt rs o ) 有效频率”eei a u ( te fcv fqe y的概念; 9 年 W 等依据策略和超级 e n) ru c ; 4 u 1 9
eac pgm i pbm Te ug y ecs b ccad sg u g r mta rr mn rl . qendaov iec e ut 场unqento . il a g e h u i e f l a a le o o l h n l i ui hy e A iri aot iao fwr. l, x p ige ts w t p ps md n av lr m l pt a F ay a e ml s n h t t r o d e t te i s u o d i e g h s r n n e i o h h o e o l a v o a e
13 策略 .
(none c an c v vue ey ubudd nr sg o e o m- l i ei n x l d a f co)从而导致有的路段上的配流结果远大 u tn, ni 于实际运行能力. 很明显, 由于公交车辆能力的限 制, 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是不能完全反映公交网
何两个站点之间的一段称为线段, 不同的线路之间 会有部分平行线段. 乘客从某一起点可能需要一次 或多次换乘不同的 线路而到达其目 地. 的 为了方便公交问题的研究, 一般需要对上述 用公交线路段表示的公交网络进行扩展. 扩展后 的公交网络是由一系列节点和连接节点的路段组
W A )二 (i
。f / Z
误时间由 排队论的理论求得. 最后, 实例表明该模型和算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关键词: 公交网络; 泊车容量; 能力限制; 随机用户平衡
中图分类号: 11 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1 58( 0) 一 28 0 1 ) 712 50 07 一 7 0一 0 3
n t n S E i m n m dl a oim b sd b rh cpcy d U a g et ead rh a e o e t aai a s n s o n l t g
a d lt n t n l d et e n s ui a r i a a e c v . o o r ao e n f i
Ky d:r s nt r ; h at b tn k sc sc r i rm e w rs tnt o s b tc c ; l e ; h t u euii o a i e k e a i o e c t ai s q l u w r p y t o e b
wr b e o b tc ata btn k. crp d g ilt eac pgnig o s d eh c ole s Te s ni e ve mtmta rrui k a n a i n t c h o o n q an a s r p y d e r e u h il a r o n pbm o ut . c gt tnt o ,h p s g o ra da ide id o e s ad n o sd i e k e n r o e s m e n r l ifmle I a ee r s nt r t ae e vld y er n e- r n a w s e l t
行时间, 假设两者均为固定值, 并设乘客等待公交
线 l 等车时间 的 是一个具有均值为1 的 从 独立随
机变量, 则通过求解下列优化问题, 就可以得出吸
成, 节点代表供乘客上、 其中 下车和换乘的公交车 站; 路段包括步行路段、 公交运行路段、 等车路段 及换乘路段等组成. ‘二( , 用 N S 表示公交网络 ) 系统, 其中N 表示公交车站点集合, 表示所有线 S
() 2
其中:才 驶离节点i 属于吸 集的 路 面为 的 引 线 集合,
a 为校正参数 , 一般取 a二05表示乘客到达分 ., 布服从均匀分布, 并且车辆间隔固定; 若a二1表 , 示乘客到达分布服从均匀分布, 并且车辆间隔服 从指数分布.
用关和t 别代表 交线l , 分 公 E兀的 频率和 运
0 引 言
近几十年来, 城市交通配流的理论和实践取 得了长足的 进展, 但作为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公共交通流量的分配问题, 由于相对
La 提出了第一个考虑车辆能力限制的公交配 e k 流模型— TA SP, R NET但该模型仅适用于放射状
于 路 道 交通网 更 杂, 展缓慢〔5众多 络 加复 进 ‘〕 专 一.
b t e ek fr a s n t r s ot n c s t n i ewo k l o r t
Z A G nf g F N n-un MA ag Lt - H N L - n , B gqa , L n , Z i i e A i i i h血 y o e n r (eeoRsr o T n o S t oMn ee , n ei oSagaf Si c ad Cnr e ah rs r ye f a mn U irt hnhi cne t f c n p t m a g t v s f e a s n Tcnl y Saga209 , h a e o g, nhi 03 C i ) h o h 0
法;0年高自 20 0 友等[考虑了O 对之间的弹性 7 1 D
需求, 对公交 SE U 配流模型进行了扩展; 0 年 21 0 周晶用变分不等式研究了 SE U 配流模型中的弹
( - , m条公交线为对乘客具有吸引 m n 称这 ) 力
的集合. 乘客出行时将搭乘最先到达的 m条公交 线中的一条, 一般称这 m条公交线为共线. 性 求问 2并讨 多 户SE 流 [ 需 题[, 论了 用 U 配 模型8 1 l 由于共线的存在导致公交配流和普通的道路 等. 但因为公交配流本身的复杂性, 在进行公交平 交通配流明显不同, 如何对共线进行处理从而较 衡配流时, 需要考虑网络结构、 线路参数( 能力、 频 好地反映实际是公交配流问题中的一个难点所 率、 车间距分布)0 需求和乘客行为等因素, ,D 以 在. 考虑公交网 任意两个节点N 和从,: 络中 , A代 上这些模型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公 表所有从节点 N 驶向节点 凡 的公交线集合. 1 假 交平衡配流. 设乘客从节点 N 出发到达节点 从, 1 为了使出行 实际的公交网络系统中, 乘客的出行费用除包 者自 身所感觉到的出行时间最少, 乘客总是选择 括公交车的运行时间和车费外还包括乘客在车站 n 条公交线中的m条, 即乘客选择的公交线集合 的等待时间( 这与公交车的发车频率有关) 和乘客 是 不 E )并 不( A , 将乘坐 S 首先到 点N 的 达节 1任 的过载延迟时间, 前的有关文献考虑拥挤效应 而目 意 辆属于A的 车. 一 S 公交 则乘客 点N出 从节 ; 发到 时, 通常简单地假设路段阻抗函数是一个随客流单 达节点 N 的出 2 行时间为 调增加且无界的凸函数, 允许路段的实际流量超过 () 1 T(1 VN , =竹 +片 从) 路段的最大通过能力, 不能正确地再现拥挤公交网 其中:A和片 分别代表乘客期望的等车时间和 W 络因 拥挤而引起的延误时间. 因此, 本文在能力限 乘车时间. 属于 所有 不的 公交线Z 就是从节点N 1 制SE U 配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由于车辆排队而 出发到达节点 N 的公交线吸引集. 2 引起的延误, 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
段组成的集合. 12 共线和吸引集 .
引集 A 3
"习 旱 名
关・I X
t 二1
t・ ・ 1 j关 x
Cru和Rbld] olr9首先引 共线的概 hq ie i 1 a 人了
= 0 1 yl A , 任 S
() 3

20 一 8






第2卷 0
如果 x =1 , 1 则公交线 l 属于吸引集, l 否则 将不属于吸引集. 也就是说, X =0则乘客 如果 I , 从N 出 ; 发到达节点从将不考虑公交线路l . 其中 a二05 .表示乘客以平均流量随机到达, 车头时距 为定值; a二1则表示乘客以平均流量随机到 若 , 达, 车头时距服从指数分布.
路径构造了公交路段的非对称阻抗函数, 用阻抗 函数的非线性特性描述网络的拥挤, 并基于非线
提出了许多公交配流模型, 1 6 L t 如 9 年 aa 7 sn d
① 收稿日 20 - 2; 期二03 - 修订 日 20 一 2 1. 0 6 5 期二04 1- 5
第3 期
张林峰等: 基于双重限制的公交网络 S E U 配流模型及算法
A sa : p ep p ea h t u r i rm i mn md f c g t tnt bt c Ti a r o s o ai s e l i a g et e o o ee r s nt r t h p r s sc sc q i u s n s o t e ub s o l n sd i e r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