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幸福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的幸福感

转自新浪博客静如宇

我们每天都在追寻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困难时期,我们填饱肚子,已很满足;吃上白面,简直等于过节了。一句“吃了吗? ”已经被我们传承了一代又一代。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以说,目前极大多数人已不愁吃、不愁穿,大部分家庭已住上了大房子,一部分人还住上了别墅、开上了小轿车。但是,人们似乎感觉没有以前幸福,或觉得“此山没有他山高”,我们应该更幸福才对。更有甚者,三句话之后就是牢骚,“端起碗来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影响了工作,影响了社会环境,影响了家庭生活。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环境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幸福感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困难,缺乏一个面对它的积极心态;对幸福感的提高和创造,更是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一、幸福感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古往今来, 人们对“幸福”有过多种诠释, 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统一的, 那就是生活美满,精神充实。《现代汉语小词典》关于“幸福”的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生活、境遇)称心如意。曾有报社对“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排在前面的是:刚给孩子洗完澡,怀抱婴儿微笑的母亲;刚给病人做完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在沙滩上筑起沙堡,得意洋洋的孩子;写完小说最后一个字,画上句号的作家。其实幸福就是这样简单,感性而直接!

幸福可分为“感性幸福”和“理性幸福”。“感性幸福”比较强调人的物质享受,而“理性幸福”则比较关注人的精神活动。现代社会更多强调的是“理性幸福”,即人们的主观幸福感。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幸福是人的一种心里活动, 是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 是人对外界环境和个体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反映。简单地说,幸福就是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持续快乐。弗洛伊德、康德、边沁等,从伦理、自由、道德多个方面对幸福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它们对理解幸福感都有一定的帮助。但幸福绝不是一种固定模式,它应该因人而异,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感觉,也许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幸福的理由。

每一人都是社会的细胞,脱离不了社会、集体的大环境。幸福感应当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30多年前, 不丹国王旺楚克首次提出“幸福指数”的概念, 将幸福指数定量化,用“国民幸福总值”(GNH)、“国民幸福指数”(NHI)来考察国家在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

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4类指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不丹模式”是成功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在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同时,开始关注GNH问题。党的十七大更是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到今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上,要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如此,幸福感有了符合时代发展、更加科学、具体的含义。

二、人们幸福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30年,人们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有的城镇都已跨入小康,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期待的那么高,有的反而有所下降。据中科院公布的调查结果,2005年72.7%的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较2004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北京市2006年国民主观幸福感调查则反映:郊区比城市“幸福”多4.5分;36岁至55岁人群幸福感最低;月收入过万元也会感觉“不幸福”。与国内情况类似的是,发达国家——美国,1960~2000 年,人均收入翻了3 番,但“非常幸福”的人则从40%下降到30%,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明显的非同步性。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这么的了?!

1、客观因素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通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 已经历了“社会转型期”,正逐渐进入“黄金发展期”。这个黄金发展期,既是社会财富的快速增值期,又是各种矛盾、问题的凸显期。人们面临就业、物价和房价上涨的压力,面临职业、职位和子女教育培养的竞争,面临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安全问题的担忧……。凡此等等,人们不得不拼命地工作,“忙着呢”、“累得很”、“烦得慌”成了人们不禁意流露出来的一些词。看来,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物质财富的创造,客观福祉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幸福感也水涨船高。相反,各种压力之下,幸福感会打上不同程度的折扣。如前面提到的中年人的幸福感最低,这就是因为中年人承担社会责任最大,他们是社会、企业、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往往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必须为生活、工作四处奔波、忙碌。他们处于U字型的最低点,所付出换来的是社会和家庭的幸福,但他们许多时候是疲惫了,亚健康了,有时确实快乐不起来了。

2、主观因素

虽然有的人生活很优越,但他还是过得不快乐;而有的人生活虽然很艰苦,但他依然觉得很滋润、很幸福。这又是为什么呢?要回答好这一问题,必须谈谈幸福感的主观因素,谈谈主观幸福感。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工地上的民工,穿着脏旧的衣服,干着很重的体力活,但嘻嘻哈哈、说说笑笑,那种发自内心的欢愉,洋溢在脸上,明亮而璀璨。贫嘴张大民、《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近期热播《金婚》中的佟志,他们的日子也过得磕磕绊绊、吵

吵闹闹,但是他们觉得很幸福:生活就本来就应该这样,酸甜苦辣都应该有;只有经过苦难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甜美;一个人要真是倒下的时候,吵架甚至也成了奢望!

幸福与人的主观认识有很大的关系,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譬如爬山,悲观者总觉得山太高,爬一步看一步,总觉得山顶还离得很远,累得气喘吁吁也没能爬到顶点;乐观者每爬一步,就觉得离山顶又近了一步,还不时欣赏一下两边的风景,最后轻松到达了顶峰。又如杯水效应,桌上有半杯水,心情好的人会说:“太好了, 还有半杯水解渴”;心情不好的人会说:“太惨了, 就剩这点水了”。对于一朵玫瑰花,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朵,悲观的人却只看到它的刺。至于是“屡败屡战”还是“屡战屡败”这几乎已成为判断一个人性格特征的衡量指标了。看来,幸福不幸福,确实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积极心理学认为:“认知决定情绪,情绪决定幸福”,这确实是有它的道理的。

要幸福,除了要有满足感、快乐感以外,找准幸福感的参照点也非常重要。很难说小时候吃上一块红烧肉和现在吃一顿满汉全席,幸福感孰强孰弱。那是因为此时幸福感的起点,与那时已经大相径庭了。别说是一块红烧肉有很大的诱惑,就是一块普通的糖果,那时可能也要掖着藏着,最后唔得黏糊了,才津津有味地琢磨到肚子里。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去找准幸福的基准点,切莫盲目地去搞攀比,设定过高的预期目标,追求并不现实的完美。要知道,攀比许多情况下是自寻烦恼,有好的,那肯定还有更好的。不靠谱的攀比只会使幸福感大大降低,而与己与事无补。

三、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教师的一言一行除了关乎自己的形象以外,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的幸福感除了本身客观的内涵以外,还应有较宽的外延。近年来,虽然教师的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扩招、生活节奏加快、教师承担社会责任加大和社会固有竞争的加剧,教师付出的劳动强度已成倍增加。原来一个班的课,现在变成两个班、三个班了;原来上完课就没事了,现在还要搞科研、搞研究;原来车子是两个轱辘的,现在要琢磨成四个轱辘的;原来单位下班后可径直回家了,现在还要出去应酬、应酬……老师们在忙忙碌碌中,有时都不看北了,更不用说去理性地思考一下幸福感的科学含义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重提“幸福在那里?”,探究幸福指数下降的根源,进而积极地去创造幸福、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要树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是普天之下最神圣的职业,我们天天面对的不是默默无语的机器,而是一群富有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