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环境调控技术(一)

合集下载

设施环境调控

设施环境调控

第二节 设施光环境特征 一、与设施内环境相关的光、热辐射 1、电磁波谱 2、太阳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教材P144~150) 3、常温物体的热辐射
g 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X射线
红外线
10-8
10-6
10-4
10-2
1
102
太阳辐射 常温辐射
热射线
无线电波
104
106
波长( mm )
2500
辐射能(W/m2.mm)
光照 湿度
温度
CO2
水和肥 料
温室的环境调控应该实现以光照为主导因子的综合环境管理。
4、设施结构——环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外界环境
设施环境
设施结构
生物活动状态和代谢过程
设施结构决定了其环境性能,所以在设施环境调控之前,首先 确定好的结构,才能做到环境调控的节能、低成本。
5、设施环境调控的原理和方法 (1)理论
2000 1500 1000
6000K黑体辐射 大气层外缘 地面
500
波长(nm)
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80
760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8.7%
43.0%
48.3%
40 辐射力
(W/m2mm) 30
20
黑体常温下的热辐射波谱
300K ( 27℃ )
10
波长(mm) 0
0
20
四、设施光环境特点 第三节 进入设施内的太阳辐射计算
一、室外地面上太阳辐射照度的计算 二、 进入设施内的太阳辐射计算 第四节 设施光环境的调节 一、温室内的人工补光 二、人工光照的配置计算 三、光质调节 四、日长调节

设施环境调控技术计算方法

设施环境调控技术计算方法

设施环境调控技术计算方法设施环境调控技术是现代农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通过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精确控制,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为了保证设施环境调控技术的有效实施,我们需要接受科学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各种环境因素的合理数值。

起首,对于温度的控制,我们需要依据作物的生长特性来确定最适合的温度范围。

一般来说,每种作物都有其适合的生长温度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温度需求进行调查和探究,从而确定最适合的温度范围。

在计算温度设定值时,还需要思量室内外温度差异、季节变化以及作物生长周期等因素。

其次,对于湿度的控制,我们需要依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生长环境来确定最适合的湿度范围。

湿度对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导致作物发患病害或生长不良。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湿度需求进行探究,确定最适合的湿度范围。

在计算湿度设定值时,还需要思量室内外湿度差异以及作物对湿度的敏感程度。

最后,对于光照的控制,我们需要依据作物的光合特性来确定最适合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光照对作物的光合作用有着重要影响,过低或过高的光照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作物对光照的需求进行探究,确定最适合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在计算光照设定值时,还需要思量室内外光照差异、季节变化以及作物的生长周期等因素。

总之,设施环境调控技术的计算方法需要综合思量作物的生长特性、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设施的实际状况。

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可以为设施环境调控提供准确的数值参考,保证作物能够在最适合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这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以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不息探究和探究设施环境调控技术计算方法,为现代农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设施环境调控技术计算方法

设施环境调控技术计算方法

设施环境调控技术计算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设施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施环境调控技术作为设施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设施环境调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设施环境中的光照、温度、湿度、CO2浓度以及其他环境因素,使得植物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进行相关的计算方法。

首先,针对光照环境的调控,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来预测设施内的光照强度分布。

通过测量光源的光强分布和设施内植株的位置信息,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光照的空间分布。

同时,还可以利用光度计等仪器对设施内的光照强度进行实时测量和监控,根据测得的数据来调整光照的强度和分布,以满足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

其次,对于温度和湿度的调控,我们可以利用传热传质理论来计算设施内的温度和湿度分布。

传热传质理论是研究传热传质过程的基本理论,通过热量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的计算,可以得到设施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

同时,湿度的计算可以通过湿空气的传质计算来实现,根据设施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速率等参数来计算湿地的浓度分布。

此外,CO2浓度的调控也是设施环境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CO2浓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提高CO2浓度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

设施内CO2浓度的计算可以通过测定设施内的CO2浓度和通风速率等参数,再结合传热传质理论来实现。

总之,设施环境调控技术的计算方法涉及到光照、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数学模型、传热传质理论以及实时测量和监控等手段,我们可以对设施内的环境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调控。

这些计算方法的应用可以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设施园艺学-甘肃农业大学第三章 设施的环境特性及其调控技术.

设施园艺学-甘肃农业大学第三章 设施的环境特性及其调控技术.
遮光用资材分为外覆盖与内覆盖用两类,但也有在玻 璃温室表面涂白进行遮光降温的。
1.遮光
外覆盖的遮量降温效果好,但易受 风害;内覆盖不易受风吹,但易吸 热再放出,抑制升温的效果不如外 覆盖的。
遮光目的是降温或抑制升温,遮光 率愈大,抑制升温效果也越大,在 内覆盖方式下,银灰色较黑色网抑 制升温的效果好。
屋面角和覆盖材料的种类等而异。
(1)构架率
温室由透明覆盖材料和不透 明的构架材料组成。温室全 表面积内,直射光照射到结 构骨架(或框架)材料的面积 与全表面积之比。
构架率愈大,说明构架的遮光面积愈大,直射 光透光率愈小,简易管棚(大棚)的构架率约为4 %,普通钢架玻璃温室约为20%,Venlo型玻璃 温室约为12%。
上升幅度大,即日温差大。 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日温差高达15~30C,不加温或
基本不加温下能生产出黄瓜等喜温果菜。
3.设施内“逆温”现象
在无多重覆盖的塑料拱棚或玻璃温室中,日落后的降 温速度往往比露地快,如再遇冷空气入侵,特别是有 较大北风后的第一个晴朗微风夜晚,温室大棚夜晚通 过覆盖物向外辐射放热更剧烈。室内因覆盖物阻挡得 不到热量补充,常常出现室内气温反而低于室外气温 1—2℃的逆温现象。
从我国温室分布的中高纬度地区看,冬季以东西单栋温 室的透过率最高,其次是东西连栋温室,南北向温室光 透过率在冬季不及东西向,但到夏季,这种关系发生了 逆转。南北向优于东西向。
(4)温室的结构方位的影响 因此从光透过率的角度
看,东西向优于南北向, 但从室内光分布状况来 看,南北向较东西向均 匀。 我国北方日光温室的实 际建造方位,在黄淮地
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效果十分显著,平均增产20%~30 %,并能促进开花,增加果数和果重,提高品质。

设施园艺-环境及调控技术

设施园艺-环境及调控技术

高压气体放电灯
•水银灯(汞灯):主要是蓝绿光,紫外辐射高,发光
效率高(达50-60 Lm/w),光色差。低压灯主要用作紫 外光源,高压灯用于照明及人工补光。
•氙灯:分为长弧氙灯和短弧氙灯,两种氙灯辐射能量分
布与日光较接近,故称“小太阳”。强度高,发光效率高( 27-37 Lm/w)体积小,寿命长。
25~20
30
23~18
夜气温
最适温 最低界限
13~8
5
18~13 10
20~15 12
15~10 8
18~13 10
23~18 15
15~10 8
15~10 8
15~10 3
最高界限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地温 最适温 18~15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18~15 18~15 18~15
要求相对 湿度( %) >80 >60 土壤潮湿
干燥(旱)
>80 土壤潮湿 干燥(旱) >95 >95 干燥(旱) >95 >90 高温
除湿措施
(1)被动除湿
① 减少灌水 ② 地膜覆盖 ③ 增大通风量和透光量 ④ 采用透湿性和吸湿性良
好的保温幕材料
(2)主动除湿
① 强制通风换气 ② 加温除湿 ③ 强制空气流动 ④ 除湿机或除湿型热交换 通风装置
番 茄
炭疽病、灰霉病等
晚疫病
要求相对 湿度( %) >95
>90
蔬菜 种类
番 茄
>85

25~85

干燥(旱)
干燥(旱)

>95

请写出设施温光水气调控技术以及设施土壤环境调控技术

请写出设施温光水气调控技术以及设施土壤环境调控技术

请写出设施温光水气调控技术以及设施土壤环境调控技术
设施温光水气调控技术主要指的是温室内的温度、光线强度、水分和空气流通等环境参数的调控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
1. 温度控制技术:通过温室内的恒温器、加热设备、通风设备等设备对温室内温度进行控制,实现温度的调节和控制。

2. 光照强度控制技术:利用遮阳、补光等技术调节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3. 水分调节技术: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自动滴灌系统等技术对温室内的水分进行调节,保证植物在适宜的湿度下生长。

4. 空气流动控制技术:通过设置通风设备、空气循环设备等设施来控制温室内空气的流通,保持温室内空气的新鲜,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

设施土壤环境调控技术主要是指通过控制土壤中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盐碱度和营养物质含量等参数实现作物生产的调控。

这些技术包括:
1. 土壤温度调控技术:通过控制土壤加热、保温等措施对土壤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

2. 土壤水分调节技术:通过喷灌、滴灌等技术对土壤中的水分进行调节控制,保证植物在适宜的湿度下生长。

3. 土壤通气控制技术:通过加设排水设施、通风设施等对土壤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控制,保持作物根系良好的通气状态。

4. 土壤盐碱度调控技术:通过施加改良剂、定期排盐等技术对土壤中的盐碱度进行调节和控制,提高土壤的肥力。

5. 土壤养分调控技术:通过施加有机肥、化肥等技术对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进行调节和控制,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

设施温度环境提点与调控

设施温度环境提点与调控

设施(日光温室)温度特点及调控管理一、设施内温度特点1.温室效应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地球的“温室效应”,它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地球表面变热,温度升高的现象。

其实这个过程,与设施栽培这个密闭环境中,温度变化类似,所以科学家用温室效应来形象的比喻全球的“温室效应”。

设施栽培条件下的温室效应,是指在没有人工加温的情况下,设施内获得或积累太阳辐射能,从而使设施内的气温高于外界环境气温的一种能力。

温室效应是由两个原因引起的,一是塑料薄膜等透明覆盖物能让短波辐射透进设施内,又能阻止设施内长波辐射透出设施而散失于大气中。

二是设施为半封闭空间,设施内外空气交换微弱,从而使蓄积热量不易失散。

2.气温的变化特点(1)季节变化:在高纬度的北方地区,设施内的气温,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四季变化。

温室内外温差最大值出现在12月至1月;冬季晴天温室内气温日变化显著,晴天室内平均气温增加较多,阴天尤其是连阴天增加较少;(2)日变化:日平均气温受具体天气条件的影响。

在早春晚秋及冬季的日光温室中,晴天最低气温出现在早晨揭草苫后半小时左右。

此后温度则开始上升,每小时平均升温5-6℃,到13-14时,温度达到最高值。

以后温度开始下降,14-16时,平均每小时降温4-5℃,盖草苫后下降缓慢,从16时到翌日8时前,大约降温5-7℃。

阴天室内昼夜温差很小,只有3-5℃。

(3)气温的分布特点是气温的分布不均匀。

日光温室白天,上部温度高于下部温度,中部温度高于四周,夜间北侧的温度高于南侧。

在寒冷季节,无外面保温覆盖时,靠近透明覆盖物内表层的温度较低。

设施面积赿小,低温区域所占的比例赿大,温度分布赿不均匀。

除了气温,地温的管理也是蔬菜设施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子,地温对蔬菜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在栽培中,稳定地温同等重要。

3.地温的变化特点设施内地温也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1)日变化:与气温相比,地温比较稳定,且地温的变化滞后于气温。

(整理)4 作物的生理生态与设施环境及其调控技术.

(整理)4 作物的生理生态与设施环境及其调控技术.

幻灯片1第二单元:总论---设施园艺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第四章作物的生理生态、设施环境及其调控技术幻灯片2主要内容一、作物生理生态二、设施调控技术●光环境性及其调控●二氧化碳环境及其调控●温度环境及其调控●湿度环境及其调控●土壤环境及其调控●根际环境及其调控●综合调控●概述●光合与呼吸生理●蒸腾作用●生长发育生理●群体生理生态幻灯片3一、作物生理生态(一)概述1. 设施内环境特点●遮风挡雨,可以调节土壤水分●调节气温或地温●调节光照环境●创造特定的通气环境●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高设施内湿度幻灯片4(二)光合与呼吸生理●几个重要概念●光合作用:绿叶利用光能将CO2和H2O转变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CO2 + H20——→(CH2O) + O2呼吸作用:植物吸收O2将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光照叶绿素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 2C2H5OH + 2CO2 + 能量C6H12O6 → 2CH3CHOHCOOH + 能量幻灯片5●光强●定义:在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能量或光量子摩尔数单位:w/m2,或mol/m2/s幻灯片6●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时的光强●光饱和点:CO2交换速率变化稳定时的光强●二氧化碳补偿点:在一定条件下,作物对CO2的●同化吸收量与呼吸释放量相等,表观●光合速率为0,此时的CO2浓度即为二●氧化碳补偿点●二氧化碳饱和点:在一定条件下, CO2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增强,当CO2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CO2浓度即为二氧化碳饱和点幻灯片7(三)生长发育生理●1、概念●生长: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量变)●发育:细胞功能分化(质变)●生长发育过程:●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幻灯片82、生长生理生长规律:“S”形曲线运输:碳水化合物的转移(水分、温度影响)生长(营养与生殖):鲜重高度直径色泽幻灯片9●3、发育生理●光周期型(光周期现象)●低温春化长日类型●春化作用:指一段时间的低温对植物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诱导作用。

设施环境调控

设施环境调控

设施环境调控
一、温度调控
1、保温
(1)室内覆盖保温。

这种方法是利用保温材料制成固定或可移动的保温幕,在温室大棚内的顶部进行二次覆盖,以达到夜间或阴天时保温的目的。

(2)室外覆盖保温。

室外覆盖保温的材料一般有草苫、草帘、纸被和发泡塑料等。

(3)其他保温措施。

2、加温
(1)热风供暖加温。

(2)热水供暖加温。

3、降温
(1)通风降温,包括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两类。

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设施是开窗器。

2)强制通风。

强制通风的设施是由电动机带动的排风扇,安置在温室的侧墙。

(2)加湿降温。

1)湿帘-风机降温。

2)微雾降温。

(3)遮阳降温。

二、光照调控。

1、补光
2、遮阳
3、遮光
三、水分调控
1、灌水法
2、喷灌法
3、滴灌法
四、土壤和营养调控
1、土壤调控
2、营养调控
(1)分类的调控。

1)有机肥
2)无机肥
(2)施肥的方法1)基肥
2)追肥
3)根外追肥。

园艺设施内温度环境调控方法

园艺设施内温度环境调控方法

园艺设施内温度环境调控方法一、引言园艺设施内温度环境调控是指通过采取措施,使得园艺设施内的温度处于适宜的范围,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增加产量。

园艺设施内温度环境调控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于园艺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园艺设施内温度环境调控方法1. 保温材料的选择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园艺设施内温度环境调控的基础。

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乙烯薄膜、玻璃纤维布等。

根据需要的保温效果和经济成本,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进行园艺设施的覆盖。

2. 通风设备的设置通风设备的设置是调控园艺设施内温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设置通风设备,可以调整园艺设施内的空气流动,降低温度。

常用的通风设备有风扇、通风窗等。

根据园艺设施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通风设备,保证空气的流通,减少温度的积聚。

3. 遮阳网的使用遮阳网的使用是调控园艺设施内温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遮阳网可以阻挡部分阳光的照射,减少太阳辐射对园艺设施内温度的影响。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遮阳网进行覆盖,调整光照强度,达到温度调控的目的。

4. 温室设备的控制温室设备的控制是调控园艺设施内温度的关键。

通过合理控制温室设备的开关,可以调整温室内的温度。

常用的温室设备有加温设备、降温设备等。

根据园艺作物的需求,合理控制温室设备的使用,保持温室内的适宜温度。

5. 微气候调控技术微气候调控技术是调控园艺设施内温度的高级手段。

通过合理布置遮挡物、利用地下水源、改善土壤环境等措施,调整园艺设施内的微气候,达到温度调控的目的。

这种技术需要根据园艺设施的具体情况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和实施。

6. 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是实现园艺设施内温度环境调控的重要工具。

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园艺设施内的温度变化,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这种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提高调控的准确性和效率。

7. 水循环利用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是调控园艺设施内温度的可持续发展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水循环系统,将废水进行处理和循环利用,可以调节园艺设施内的湿度和温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设施环境的特点及调控(PPT117页)

设施环境的特点及调控(PPT117页)

1、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照
采用合理的设施方位和采光屋面角度; 选择合理的设施结构及骨架材料; 选择透光率高、无滴、防尘、需老化膜; 充分利用反射光; 加强对棚膜、草帘的管理; 调整作物布局,合理密植(矮在南或中,高在北或 两侧,采用套作); 吊蔓栽培。
充分利用反射光:内墙合理涂白或安装镀铝反光膜
2、人工补光
4~5个月 4-6月份种植
幼苗、小苗期
本单元小结:
回顾设施的光照特点:地膜覆盖\风障\阳畦\温床\塑料
棚Hale Waihona Puke 光照特点(4点)强度弱\光照时数少\分布不均匀\光质变化
调控措施
影响因素(2点) 覆盖材料及设施结构
措施
增光 遮光
增自然光\人工增光 目的 时期
方法
本单元练习题一:填空题
1、影响设施光照条件的主要因素有透光率、 覆盖 材料 和 设施结构 。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1.6.1821.6.1814:32:1614:32:16June 18,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6月 18日星 期五下 午2时32分16秒14:32:1621.6.18
2、人工补光
白炽灯 人工补光的光源介绍
价格便易,但光效低,光色较差,目前只能作 为一种辅助光源。
使用寿命大约1000小时。
荧光灯
第二代电光源。价格便 宜,发光效率高。可以 改变荧光粉的成分,以 获得所需的光谱。寿命 长达3000小时左右。
主要缺点是功率小。
金属卤化物灯
光效高,光色好,功率大,是目前高强度人工补光 的主要光源。缺点是寿命短。

第四章 设施环境调控.ppt

第四章 设施环境调控.ppt
第四章 设施环境调控
第一节 光照条件及其调控
2019-10-21
谢谢你的关注
1
一 设施光照环境特点
二 光照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 设施光照 环境调控
2019-10-21
谢谢你的关注
2
一 设施光照环境特点
光照度 光照时数 光质
1.光照度低于外界 2.光照度随时间的变化与自然光照同步, 但变化较外界平缓。 3.光照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光照强度 光照时数
光质
类别
阳性植物
阴性植物 中性植物
2019-10-21
涵义
代表植物
蔬菜
花卉
对光照强度要求高,光饱和点在6~7 万lx。必须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不能 忍受长期荫蔽环境,一般原产于热带 或高原阳面。
西、甜瓜 茄果类
2年生花卉 宿根花卉 球根花卉 木本花卉 仙人掌类
多数起源于森林的下面或阴湿地带, 不能忍受强烈的直射光线,多产于热 带雨林或阴坡。。对光照要求弱光饱 和点在2.5~4万lx,光补偿点也很低。
以块茎、鳞茎等贮藏器官休眠的花卉,如水仙、仙客来、郁金香、 小苍兰等,其贮藏器官的形成受光周期的诱导与调节。
果树生长周期长,对光照时数要求主要是年积累量。
2019-10-21
谢谢你的关注
9
二、光照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强度
光照时数
光质
类别
涵义
代表植物
长日植物
要求光照在12~14h以 上才能开花结实
三 设施光照环境的调节控制
㈠、影响光照环境的因素
结构、形状 骨架结构
透明覆盖物


农事操作
2019-10-21
偏西:抢阴

《设施环境调控》课件

《设施环境调控》课件
设施环境调控面临着 技术创新、成本控制 和法规约束等挑战, 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商 机和市场前景。
《设施环境调控》PPT课 件
设施环境调控是指通过调整和控制环境条件,提供一个适宜的空间和条件, 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和健康的需求。本课件将介绍设施环境调控的基础、 分类、方法和实践案例,以及其意义、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环境调控基础
1 定义
环境调控是指通过改 变和控制环境条件, 创造一种适合人们活 动、工作和生活的环 境。
3
学校教室环境调控
通过优化气体浓度、提供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舒适的座椅,创造适合学习和成长的 教室环境。
总结与展望
1 意义
设施环境调控能够提 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 环境,促进人们的健 康和舒适。
2 发展方向
未来,设施环境调控 将进一步融入智能科 技和可持续发展,满 足人们对更高品质环 境的需求。
3 挑战与机遇
方法
设施环境调控的方法包括合理布局、优化 照明、改善空气质量和提供舒适的温度等。
工具
设施环境调控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如智能 系统、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来实现。
环境调控实践案例
1
医院病房设施环境调控
通过温度控制、噪音减少和灯光调节等措施,提供安静、温馨和舒适的病房环境。
2
超市购物环境调控
通过良好的空调系统、合理的照明和舒适的音乐,营造愉悦的购物体验。
2 目的
3 原则
环境调控的目的是提 供一个舒适、安全和 健康的环境,满足人 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环境调控的原则包括 适应性、综合性、可 持续性和合规性等对特定的设施和场所, 通过调整和控制环境条件,提供一个适宜 的环境。
分类
设施环境调控可以按照不同领域和用途进 行分类,如医疗设施、商业场所和教育机 构等。

设施农业 温度环境及其调控措施

设施农业 温度环境及其调控措施

学习情境二温度环境及其调控措施一、园艺作物对温度环境的要求(一)温度三基点不同作物都有各自温度要求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园艺作物对三基点的要求一般与其原产地关系密切,原产于温带的,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在10℃左右开始生长;起源于亚热带的在15~16℃时开始生长;起源于热带的要求温度更高。

因此,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园艺作物可分为耐寒性、半耐寒性和不耐寒性3类。

1.耐寒性作物抗寒力强,生育适温15~20℃。

这类植物的二年生种类一般不耐高温,炎夏到来时生长不良或提前完成生殖生长阶段而枯死。

多年生种类或地上部枯死,宿根越冬,或以植物体越冬。

这类园艺作物一般利用比较简易的保护设施如风障、阳畦、小拱棚等即可越冬栽培。

如三色堇、金鱼草、蜀葵、韭菜、菠菜、大葱、葡萄、桃、李等。

2.半耐寒性作物这类作物其耐寒力介于耐寒性与不耐寒性作物之间,可以抗霜,但不耐长期0℃以下的低温。

一般在长江以南可露地越冬或露地生长,在北方需进行设施栽培。

如紫罗兰、金盏菊、萝卜、芹菜、白菜类、甘蓝类、莴苣、豌豆和蚕豆等。

这类植物其同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为18~25℃;超过25℃则生长不良,同化机能减弱;超过30℃时,几乎不能积累同化产物。

3.不耐寒作物在生长期间要求较高的温度,不能忍受0℃以下的温度,一般在无霜期内生长,多为一年生植物或多年生温室植物。

其中喜温植物如报春花、瓜叶菊、茶花、黄瓜、番茄、茄子和菜豆等,它们的生长适温为20~30℃,当温度超过40℃时几乎停止生长,而当温度<15℃时,生长不良或授粉、受精不好。

所以,这类植物在北方以春播或秋播为主,避开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

耐热植物最低温度到10℃时就会生长不良,如冬瓜、丝瓜、甜瓜、豇豆和刀豆等。

它们在30℃时生长最好,40℃高温下仍能正常生长。

喜温不耐寒的园艺作物,冬季生产只能在温室内进行,在高寒地区,还需进行补充加温,以保证其对温度的要求。

设施栽培应根据不同园艺作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尽可能使温度环境处在其生育适温内,即适温持续时间越长,生长发育越好,有利优质、高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环境调控技术(一)
摘要在设施环境栽培中,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和土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别论述了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土壤等环境调控技术,以期在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时段,科学调控每个环境因子的参数指标,达到设施栽培的高产、高效、高创收的目标。

关键词设施环境调控;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土壤
设施园艺实现了可调控内部环境因子量值、改善内部作物生长环境的小型人造“温室效应”,打破地域、气候、环境差异,创造作物正常生长的环境载体。

通过配套设备或设施分别调控与控制各个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土壤、生物)的量值幅度与状态,给作物提供最佳的适宜生存环境,以达到市场供求及个别需求,实现经济收益。

1温度环境调控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存和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

作物从萌芽到成熟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体内一切生理生化过程,都有一定的“三基点”温度要求。

根据作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分为耐寒性、半耐寒性、不耐寒性等3类作为温度管理的主要依据。

在设施栽培中,目前主要推广的是棚室四段变温管理,即把一昼夜24h分成4个阶段,上午、下午、前半夜和后半夜。

上午以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为目标,进行高温管理;下午和前半夜温度逐渐降低,以便把光合产物运送到各个器官;后半夜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进行低温管理,防止消耗更多的养分。

1.1温室加温
冬季,温室内部温度受到室外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降低,可能降至作物生长温度最低基点以下,若不及时采取加温措施,将很难维持作物正常生长所要求的温度环境,因此需要加温。

一是空气加温。

常用的主要有热水供暖系统和热风供暖系统。

前者主要热媒为水,介质热容量较大,系统热稳定性较高,适应范围较广;后者热媒为空气,介质热容量较小,热稳定性较低,适用于短时间补充热量,用以短期维持室内空气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或提高。

二是土壤加温。

多采用土壤下埋入电热线和埋设酿热物。

前者又称电热温床,使电能转化成热能,实现土壤温度的自动调节,保温效果好,设备简单,用途广泛。

后者温室土壤下面埋1层酿热物,既能提高地温(10cm 深土层温度提高1.5~2.0℃),又能补充二氧化碳,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1.2温室降温
温室的降温在夏季尤为重要,降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通风换气,包括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二是遮阳降温,主要包括设置内、外遮阳幕系统、采用布织布覆盖、温室透明屋面涂刷半透明涂料等;三是蒸发降温,主要包括湿帘降温和空气加湿降温。

1.3温室保温
有效的保温措施可以减少热损失,在节省能源的同时,保持作物正常生育所要求的环境温度。

保温措施主要有:改善温室结构形式和结构材质,提高自然光的透光率和采光量,如园艺“LY-Ⅰ型”蓄热保温墙体的应用等;选用透光率高、导热性差的透明覆盖材料;设置室外辅助保温层、内保温幕和多层覆盖技术(比单层棚膜提高10~12℃),提高散热面热阻,降低向外的长波辐射率;选址适当,避免在冬季多风、风大的风口附近建造温室。

2光照环境调控
作物全部干物质产量的90%~95%均来自于光合作用。

因此,设施光环境直接关系作物生命及其干物质产量和品质,是一种基础环境。

它包括光照强度、光照时数、光质、光照分布等。

不同植物所要求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不同,前者分为强光照、弱光照、中光照植物;后者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植物,光照强度和光周期性反应是进行光照条件管理的主要依据。

在设施有限的空间中,在自然光照形成的设施光照环境基础上,进行对室内光照条件适当地限制、补充和有目的地调节与控制,可以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条件的前提下,营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全过程的良好光照环境,能够使温室周年生产各种不同的园艺作物,满足市场供应或其他需
求。

一是光照强度调节。

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棚、室设计,如选择合适的建筑方位、合理的温室结构、适宜的透光覆盖材料、减少结构和设备的遮阳率等。

二是光质调节。

根据作物对光质的要求,选择透射的光谱波段应有益于该种植物生长与开花结果的材质。

如紫色膜对紫外光、紫光透过率高,有利于茄子果实的着色和提高品质。

三是人工补光调节。

分为人工光周期补光和人工光合补光。

前者是对长光性作物正常发育采用的人工延长日照时间的措施,如安装荧光灯和钨丝灯;后者是作物自然光照强度不足而采用人工光源补充光合能量不足的补光措施,如安装农艺钠灯、荧光灯或张挂聚酯反光幕、覆盖银黑色地膜。

四是遮光调节。

包括光合遮光调节和光周期遮光调节。

强光和高温会降低光合速率,抑制光合作用,采用有一定遮光率的遮光材料,减弱光照强度,有效降低温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短光性作物并不需要日照时间过长,需要用周期遮光的措施延长暗期,缩短日照时间,以利发育良好或提早开花、促进早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