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观察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215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07例)和研究组(108例)。
对照组患者在移植过程中不实施心理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妊娠成功率及流产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妊娠成功率和流产发生率分别为61.1%和4.6%,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和流产发生率分别为47.7%和13.1%,研究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流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从而提升患者的妊娠成功率,满足患者的生育需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success rat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107 cases)and research group(10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transplantation,and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ncidence of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abortion.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incidence of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abortion respectively as 61.1% and 4.6%,and control group had incidence of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abortion respectively as 47.7% and 13.1%.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lower incidence of abortion,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ncrease success rat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 and pregnancy rate.This method also can satisfy fertility demand of patients,so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Success rate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也叫试管婴儿,是一种有效的輔助生殖技术,能够解决妇女不孕问题,但是由于其历程比较长,程序比较复杂,因此临床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并不理想[1-5]。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EVF-ET)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96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统计两组妊娠成功率及流产率。
结果: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开展心理护理后SAS、SDS评分有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妊娠成功率更高,流产率更低,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EVF-ET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之积极配合治疗,这对提高治疗成功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护理;妊娠成功率;流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EVF-ET)又称之为试管婴儿,是临床治疗女性不孕患者的辅助生殖技术,但EVF-ET用时较长,而且操作程序复杂,成功率不高[1]。
其中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是影响EVF-ET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研究就此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EVF-ET成功率的影响,现作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96例患者,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8.4±1.3)岁;BMI21.44kg/m2~23.4521.44kg/m2,平均(22.41±0.44)21.44kg/m2;不孕时长最短2年,最长8年,平均不孕时间(4.2±1.3)年。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8例,两组年龄、体重指数、不孕时长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按照年龄以及排卵功能制订促排卵方案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操作,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
浅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浅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不孕患者的心理问题常与身体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患者情绪往往会影响内分泌,内分泌又与排卵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患者移植前、中、后的心理护理,通过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纠正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提高了移植的成功率,阐述了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重要性。
标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护理;情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俗称试管婴儿,是将卵子从母体中取出,在体外与优化处理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并将分裂成早期的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的过程,该技术已成为近代医学发展中治疗不孕的重要手段[1],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护理技术也在发展。
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期间,患者的情绪会有较大波动,而患者情绪往往会影响内分泌,内分泌又与排卵密切相关。
所以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并针对心理变化做出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平稳渡过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提高成功率。
1临床资料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症患者72例,年龄25~36岁,平均31岁,临床妊娠34例,成功率47.22%。
2移植前心理护理2.1移植前的心理问题2.1.1悲观及忧郁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上,不能生育是女人最悲哀的缺陷,婚后多年不育,常常会造成夫妻不和,甚至家庭破裂,同时,社会的舆论和家庭的指责也使女性承受过多的压力,所以,女性对于不能生育,往往都很敏感,觉得自责、难堪并且极度忧郁。
部分女性为了能孕育一个宝宝,不惜一切代价,身心都付出了许多,但结果却屡次令人失望,以至于滋生了自卑、悲观情绪。
2.1.2过度期望导致的绝望因为看到许多病例成功的受孕,即将接受试管婴儿的女性患者往往都期望较高,有些女性认为只要做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就一定会成功孕育自己的宝宝,会兴奋的展开联想。
所以,一旦手术失败,患者就会陷入绝望,情绪几近崩溃。
2.2心理护理措施2.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2.1.1诚恳、热情的对待患者对待来院患者,态度应亲切、热情,主动为其介绍环境,多与患者交谈,可使用适当的肢体语言。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评估心理护理措施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期间对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患者共计6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研究组纳入3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实施心理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以及流产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为66.67%(1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为 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患者实施治疗前、治疗期间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够显著提升治疗成功率,降低流产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确切的一种辅助生殖方案,对解决妇女不孕症有积极作用,但受程序复杂、耗时长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导致其成功率不甚理想。
尤其患者自身心理状态以及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治疗成功率。
因此,为评估心理护理措施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期间对成功率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患者共计60例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分组后展开对照研究,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患者共计6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研究组纳入30例。
对照组30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21~42周岁,平均(33.8±2.6)岁;研究组中30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23~41周岁,平均(34.5±2.9)岁。
两组患者就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作用研讨

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作用研讨摘要】目的:研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治疗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102例。
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在采用心理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妊娠结局。
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参照组相比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较参照组相比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联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优化妊娠结局,值得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健康状况;妊娠结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治疗不孕症的一种人工生育技术,能够帮助患者增加怀孕几率。
但容易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失败。
久婚未孕的夫妇常会受到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多重压力,增加思想负担,对受孕有不利影响,所以,需要进行合适的辅助护理,增加妊娠成功率[1]。
本文对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作用研讨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时间:2019.4-2020.4。
研究对象:我院治疗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
例数:102例。
方法及各组例数:双盲法、51例。
参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不孕时间分别为(33.48±4.11)岁、(8.02±1.50)年;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不孕时间分别为(34.97±3.87)岁、(8.53±1.13)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首先,为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讲,告诉患者单囊胚移植的优缺点,提高患者认知,配合临床治疗。
心理护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成功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成功患者中的应用标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近年我国不孕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约7% ~10%[1],受不孕症困扰的夫妇越来越多。
虽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我国已日臻完善,但是不孕症夫妇的求子之路却还是充满了辛酸,他们依然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医院等方面的压力。
有文献报道,约有72% 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症患者存在焦虑情绪等不良心理,甚至对临床妊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2] 。
因此心理护理已经被认为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国早在2001年已将心理干预作为不孕症治疗的正规流程之一[3]。
即便是成功妊娠,心理护理也不可缺少。
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妊娠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分析1.1抑郁心理。
不孕不育患者一般都有一定程度的内疚和自卑。
女性,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缺乏对妊娠甚至传统生理知识认识的患者,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而家人往往责怪女性没有怀孕,让她们长期处于孤独,自责,内疚的状态。
而这种错误的认知也更容易导致男性抱怨女性。
如果夫妻双方缺乏沟通和交流,不能够在心理上支持对方,就容易产出抑郁心理,即使在成功怀孕之后,抑郁心理仍然会对夫妻双方的精神状态造成较大干扰。
1.2兴奋心理。
长期的治疗,患者需要顶住反复治疗的痛苦,一旦怀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突然地快乐容易造成过度紧张,如果妊娠患者的心理极度紧张,情绪上也会不稳定,易怒,大脑皮层会出现不正常的生物钟的高度兴奋,混乱,这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
甚至会使子宫敏感性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引发宫缩,导致流产或早产。
1.3忧患心理。
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目前还不能达到100%,那些负面信息将导致一个成功的怀孕患者仍然缺乏信心。
加上缺乏相关知识,治疗过程的高成本,这样他们潜伏一些消极的心理,内心可能一种潜藏着忧患之心。
担心不正常的胎儿发育,担心治疗后的并发症。
1.4渴望关注心理。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妊娠患者较自然妊娠的女性更加关注自己的妊娠。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患者产生焦虑情绪。
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抽取600名IVF—ET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由专人的心理护理者全程进行指导,B 组为对照组给与常规的指导,最后就两组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VF-ET治疗过程中除了临床治疗外,专业的全程的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焦虑程度,提高妊娠率。
关键词: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技术;心理护理;妊娠结局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俗称试管婴儿,是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而IVF-ET技术较高的医疗费用、复杂的受孕过程同时易造成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影响IVF﹣ET技术的妊娠成功率。
本研究对患者行IVF—ET治疗前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本中心2013年1~12月采用IVF—ET技术治疗的600例自愿参与调查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A(实验组)、B(对照组)两组。
A组300例,年龄为(32.28±4.04)岁,不孕年限为(5.30±3.38)年,不孕因素为输卵管因素226例,PCOS42例,EMS 17例,男方因素10例,不明原因53例。
B组300例,年龄为(32.63±4.32)岁,不孕年限(5.48±3.50)年,不孕因素为输卵管因素233例,PCOS 40例,EMS 14例,男方因素9例,不明原因4例。
临床妊娠采用欧洲人类生殖及胚胎学会(ESHRE)标准,即血HCG升高及B超有妊娠囊、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
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影响的研究

Ab t c O jc v : td ee e t f sc ooia i e e t n o V s a t bet e Su yt f c o p y h l cl n r ni n I F—E ai t r i h g tv o T p t n.Me o s 3 7 I F—E ai t W r dv e no it v nin e t d :9 V h T p t ns e ii d it e e t e e d nr o
S NG Me — ig F ig—y n T O u n—ya e lA h i r ic l opt erdci dcl etrH f 200 ) A i yn , U Yn u ,A Y a u n,t ( n u Po ni si R pout eMeia C ne,ee 30 1 a v aH l a v i
hge a ot l r p P< .5 , h rgac t w sipoe ntogop , u nti icn P> .5 .C nls n :u n eIF— i rh i cnr o ( 00 ) tepenn y a a rvdi w ru s b t o s f at( 0 0 ) ocui sD r gt h tn n og u re m gi n o i h V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重复周期患者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重复周期患者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重复周期患者心理情况及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IVF-ET重复周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
对照组50例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获卵数、移胚数、优胚数及阳性HCG率、流产率。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评分均有所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两指标评分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者获卵数、移胚数、优胚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阳性HCG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VF-ET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其不良心理的缓解,将其妊娠成功率提高,促进其妊娠结局的改善。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 (IVF-ET)repetition period.Methods 100 IVF-ET repetition perio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regnancy outco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scores of SAS,SDS in two groups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SAS,SDS in two groups were all decreas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And thos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number of oocytes,embryos transferred and embryos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HCG posi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bor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IVF-ET patients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giving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m can promote their adverse psychological relief,improve the pregnancy success rate and improve the pregnancy outcome.[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IVF-ET;Pregnancy outcome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可以称之为试管婴儿,其是人类助孕的一种技术。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护理干预组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护理干预组取卵数、优质胚胎数及妊娠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结论:对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产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不孕症的患病率不断升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已成为助孕的主要途径[1-2]。
但因大部分不孕症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且缺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相关知识,故而极易导致手术失败等不良事件的产生。
为此,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了解,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基于此情况,我院对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展开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50例。
常规护理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6-42岁,平均年龄为(30.1±2.6)岁,不孕时间为1-8年,平均不孕时间为(5.4±2.1)年。
护理干预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7-41岁,平均年龄为(30.4±2.4)岁,不孕时间为1-9年,平均不孕时间为(5.1±2.8)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为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嘱患者定期进行复诊、嘱患者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回院治疗等。
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作用分析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Oct 31(2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临床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手段,接受治疗期间患者的情绪状态、身体反应等都可能影响胚胎移植的成功几率,所以让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十分重要[1,2]。
我院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作用分析胡小菊(南昌市生殖医院,江西南昌330004)摘要:目的探讨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30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接受心理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并评价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干预前汉密顿焦虑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患者对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满意度为100%。
结论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能够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有利于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汉密顿焦虑量表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11 ̄8174(2020)20 ̄3355 ̄02外,静脉留置针能减少液体的外渗且相关套管不会发生松动或脱落,能在静脉中留置相对较长的时间,确保了输液的顺利进行,能节省治疗时间,更利于临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频繁穿刺输液的次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9,10]。
同时也便于医生的用药干预,为进一步治疗把握正确的时机,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或抢救率,因此静脉留置针在儿童疾病治疗中运用极为广泛,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在留置针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会给治疗带来阻碍也会增加患儿的痛苦,甚至引发医患之间的冲突。
该次探析中采取QCC 模式对静脉留置针患儿予以干预,寻找留置针的不足并分析原因,进而制定出对策,确保留置针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锻炼QCC 组员主动沟通、学习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水平,确保留置时间延长,减少因反复或频繁穿刺操作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节约资源且提高患儿家属或监护者的满意度。
心理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析心理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IVF-ET技术助孕26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开展常规+心理干预),各134例。
比较两组应用效果。
结果SAS、SDS评分、成功妊娠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应用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优选。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干预;应用效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又叫试管婴儿,是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已成为助孕的主要方法[1]。
IVF-ET技术,适用于因多种原因无法受孕的妇女得到妊娠机会,但在治疗前,部分患者因心理压力较大,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2]。
若长期发展下去,患者心理、生理会出现负面变化,不利于不孕症的治疗。
基于此,笔者以IVF-ET技术助孕患者,应用心理干预,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IVF-ET技术助孕26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各134例。
其中对照组,年龄32~42岁;不孕时间1~8年;婚龄3~9年。
观察组,年龄32~43岁;不孕时间1~8年;婚龄3~10年。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上述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包括:采用发放宣传材料、与患者沟通等方式行健康教育,讲解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定期随访等。
1.2.2观察组开展常规+心理干预:(1)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IVF-ET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充分理解,给予自我倾诉机会,使患者充分表达内心想法,消除其疑虑和担忧。
(2)通过QQ、微信等方式,积极与患者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取得患者信任,拉近护患关系。
(3)鼓励患者参加强度适当的体育活动,如:走路、瑜伽等,培养患者正确的生活态度,增强患者体质。
健康教育辅助心理护理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临床观察

健康教育辅助心理护理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辅助心理护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7-9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对照组在胚胎移植术过程中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在健康教育干预的同时辅助心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获卵数、成功移卵数、12dHCG阳性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d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教育辅助心理护理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临床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ssisted by health education on pregnancy outcome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Methods 80 patients who received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number of egg harvest,successful egg transfer and12dHCG positive numb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abortion rate at 28 day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assis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 pregnancy clinical practice effect is significant.【Key words 】 health education;Psychological nursing;In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Pregnancy outcomes近年来受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不良生活习惯和工作压力增加等因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接受IVF-ET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自愿配合研究,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心理护理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组则加用心理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获卵数、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进行观察与记录,实施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获卵数与移植胚胎数上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心理护理组在优质胚胎数与临床妊娠率上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在获卵数与移植胚胎数相当的情况下,相比常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提高优质胚胎数与临床妊娠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护理;妊娠率;优质胚胎数【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274-02不孕症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殖医学疾病,对于夫妻而言,最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当属不孕不育,而且还会给夫妻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成为不孕症患者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是一系列的检查、治疗,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同时带来家庭与社会及经济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2]。
国外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工作比较重视,而国内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起步较晚,在心理干预方面还不成熟,使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及效果,我院就接诊的10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实施了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接受IVF-ET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自愿配合研究,有完整临床资料,年龄不超过40岁,因男方因素或输卵管因素不孕,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心理护理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
心理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心理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辅助生育技术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方法:以2011年5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生殖中心行IVF-ET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
观察两组病人的用药量、取卵个数、受精率、卵裂率及临床妊娠率。
结果:两组病人的用药量、取卵个数、受精率、卵裂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行常规IVF-ET治疗。
观察组于IVF-ET 治疗的过程中,对不孕症夫妻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于治疗的各个阶段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2)控制性超排卵方案:临床用药方案、卵泡监测等操作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所有实验室操作(包括捡卵、精液处理、受精、拆卵及胚胎培养等)均由同一组实验人员完成。
临床操作(取卵手术及胚胎移植)为同一组医生完成。
所用耗材及培养液两组相同。
术后黄体支持两组相同。
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完成。
(3) 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按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在IVF-ET的不同阶段实施侧重点不同的、系统的心理干预。
初诊时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加强疾病的健康教育宣教,包括对病情、治疗及用药的指导。
发放有关不孕相关知识的宣传资料。
利用幻灯给患者讲解女性生理、解剖知识等相关医学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 更好的配合治疗。
以减轻患者的盲目性。
超促排卵用药前心理干预接受IVF-ET的患者都曾经历过漫长的求医过程,IVF-ET治疗为他们带来的希望,所以患者对IVF-ET抱有极高的希望,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帮助患者客观委婉分析不孕原因和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给予耐心的解释,疏解降低患者的过高期望值。
让患者了解,治疗成功与否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女性的年龄、卵巢的储备能力和对药物的反应、配子的质量、胚胎的质量及宫腔的内环境和容受性等,对即将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手术的各项必要准备和流程、手术方法及失败的可能性有心理准备,对成功率有合理的期望[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自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来本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30 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151人)和对照组(151人)。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过程中接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
结果:研究组患者阳性HCG率(45.7%)优于对照组患者(31.78%)(p<0.05),研究组患者的流产率(5.3%)明显小于对照组(18.54%)(P<0.05)。
结论: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对于提高妊娠率,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及流产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医院帮助久婚不孕患者助孕的一种方式,俗称试管婴儿。
患者在接受试管婴儿前就经历了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有着急切想要孩子的心情,思想压力也大。
在接受了试管婴儿后,会担心能否受孕成功,会不会有并发症的产生。
这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胚胎种植的成功率,所以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302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自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来本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30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151人)和对照组(151人)。
研究组患者年龄在22-40岁之间,平均年龄(30.96±3.57)岁,不孕时长为2-15年。
不孕原因:子宫内膜异位28人、男性原因19例、排卵障碍33例、管性因素36例、其他因素35例。
对照组患年龄在21-43岁之间,平均年龄(32.53±4.21)岁,不孕时长为1.5-17年。
全程宣教+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改善评价

全程宣教+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改善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全程宣教+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68例体外受精-胚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联合全程宣教+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流产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全程宣教+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妊娠效果,缓解负性心理,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程宣教;心理护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孕症临床发生率高,女性在未避孕情况下进行性生活,超过12个月依然未受孕,称之为不孕不育。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属于人工生育方式,又被称之为试管婴儿,该项技术成功解决不孕这一问题,但是妊娠效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临床需加强重视程度,积极改善患者心理,加深其认知[1]。
本次研究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为对象,分析全程宣教+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68例体外受精-胚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4例,年龄为21-34岁,平均年龄(27.18±4.89)岁;观察组34例,年龄为22-34岁,平均年龄(27.76±4.13)岁。
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该组行常规护理:讲解基础知识,营造出良好环境,定期检查,观察各项指标,叮嘱患者注意事项等。
1.2.2观察组该组联合全程宣教+心理护理:①周期前:专科护士需严格遵循要求,将患者/家属召集在一起,围绕生殖技术,开展讲座,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禁忌症、适应症、费用、治疗步骤、成功率、相关法律法规、存在风险等,讲解本院就诊流程,介绍环境,消除其陌生感。
及时为患者提供信息协助,通过网络平台、电话等渠道,为其传递不孕症信息,答疑解惑,帮助患者做好准备,做好思想建设。
心理干预对输卵管堵塞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影响的研究

心理干预对输卵管堵塞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输卵管堵塞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某院生殖医学科因输卵管堵塞性不孕而接受IVF-ET患者200例,按照入选标准共筛选160例进行问卷调查,進入降调周期前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按照入院建档时间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
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结束后再次填写SAS和SD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评分的变化及两组患者的取卵数、受精率与卵裂率及临床妊娠率。
结果:心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感,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俗称试管婴儿,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进行IVF-ET而受孕的方法之一,为广大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1]。
但是因为IVF-ET治疗费用相对比较昂贵,受孕方式的独特性,患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应激,而接受试管婴儿技术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
在不孕症的诊断中,原发性不孕症指女性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从未妊娠者。
继发性不孕指既往有过妊娠史,而后无避孕连续12个月未孕者[妇产科学(第8版)]。
继发性不孕指有至少1次流产或分娩,又经1年没有再受孕[3]。
据报道目前不孕症患病人数已超过10%,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4]。
尤其是2016年1月二胎政策的公布,更使得接受IVF-ET的不孕患者人数急剧增加。
据调查在造成女性不孕症的诸多因素中,约40%为输卵管堵塞性不孕,它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较为复杂的原因,给患者及她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
心理干预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对照组实施治疗时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
结果观察组FPI、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受精率、优胚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促进患者不良心理的缓解,改善其妊娠结局,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心理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状态;妊娠结局不孕不育为一种特殊的疾病,不孕患者处于一种生殖无能的状态,虽然不是致命性的疾患,但其对不孕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且消极的心理状态又会影响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心理干预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作用己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不孕夫妇不仅要重视其病理、生理因素,同时要重视其心理和社会因素。
鉴于此,本研究选择利用综合性的心理干预对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治疗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在心理干预的方式下对于患者心理状态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不孕症妇女86例,年龄28~41(31.9士4.8)岁。
不孕原因:输卵管阻塞4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2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5例,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9例。
不孕年限2~8(4.8土3.0)年。
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10例,高中37例,大专39例。
既往IVF史3例。
86例患者用药过程中卵泡监测方法相同,所有临床操作(包括用药量的调整、取卵手术及胚胎移植)均由同1名临床医生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体外授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经相应护理后,研究组妊娠率、流产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效果优于单一实施常规护理。
标签: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成功率
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是近年来现代医学领域治疗不孕的新生物技术,随着其临床妊娠率的不断提高,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给许多不育夫妇带来了极大的希望,但也带来了心理压力[1]。
因此,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过程中,为避免或减少心理因素的对成功率的影响,需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以最佳积身心状态极配合医生治疗。
本文选取98例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治疗的98例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6~42岁,病程2~11年。
所有患者均进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且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
按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研究,在年龄、病程、治疗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方法主要有:①治疗前期心理护理。
治疗前,大多数患者因不够了解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需给予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治疗过程、影响成功的因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使其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做各项常规检查和充分的心理准备[2]。
②治疗期间心理护理。
治疗期间心理护理有两方面,即?訩取卵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指导夫妇双方进行常规检查,并积极与沟通交流,做好宣教工作,使患者明确治疗步骤,并坦然接受治疗,同时还应详细说明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操作、受孕过程、超促排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促排卵时可通过充足睡眠、良好情绪、丰富饮食、成功例子等,增加患者信心。
?訪取卵术时心理护理。
经促排卵,卵泡近成热时行取卵术,术前护理人员应进行护理指导,详细讲解手术重要性、过程、配合、注意事项等,术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给予一定的心理鼓励、支持和语言安慰,促进手术顺利进行[3]。
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如获卵数目、卵子质量等,并密切观察是否发生腹痛、阴道流血等并发症,以利于胚胎移植心
理护理。
③胚胎移植心理护理。
耐心告知患者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操作简单、时间短、无不适、无配子和胚胎张冠李戴等情况,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移植后注意事项,如黄体支持治疗、充分休息、营养丰富饮食、禁同房等,以利于平衡机体内环境,提高胚胎着床率。
④治疗后期心理护理。
长期不孕会给患者带来困扰,而一旦怀孕则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之后便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心理安慰,使患者以良好心态顺利安胎[4]。
若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失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关怀和鼓励,并与其沟通交流,劝慰患者正确看待失败,并积极为下次治疗打好基础。
1.3观察指标详细观察并记录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率、流产率,作为临床护理效果评定依据。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完成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移植过程中经相应护理后,两组妊娠率、流产率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不孕患者进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时,极易因家庭、社会等压力,以及不了解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出现担心不成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以致长期处于紧张、忧虑、恐惧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超排卵效果、胚胎着床。
所以,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治疗前期、治疗期间、胚胎移植、治疗后期等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积极影响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患者流产率。
参考文献:
[1]卢桂英.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的临床治疗及其护理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01):104-105.
[2]王树荣,孙淑华,潘冰.83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患者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2,20(04):226-227.
[3]李艳梅,李梦洁,柳雪琴,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0,2(03):73-76.
[4]杨孟丽,王璐,何巧花.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06):790-792.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