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线图
中国教育现代化2020【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
中国教育现代化2020【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下简称《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系统的战略任务。
其中,有四个关键点要准确把握。
一是高标准的教育目标现代化。
《2035》全面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包括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明确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将实现从普及教育向建设高质量教育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教育的数量和规模、三级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或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但质量方面还有差距。
建设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是由中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提升到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教育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
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把目标聚焦于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也可以说高标准教育现代化目标的主要内涵就是建设高质量教育,而建设高质量教育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之才,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现代化适应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迫切需要与殷切期望的时代必然使命。
建设高质量的教育特别要重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攻坚突破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标准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就是要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世界教育高地,增强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
《2035》把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作为重要战略任务,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主题,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一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试卷、答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一、填空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 7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共设有4部分,22章,70条,约27000字,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8日。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4、《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6、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7、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8、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
深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
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
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9、增强学生体质。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
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笔者认为,探讨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应把握如下几项原则:要立足国情、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协调发展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在大的区域之间很不平衡,至今仍有较大差距,这也导致了不同区域往往处在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立足国情,既要坚持统筹兼顾,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对口支援、互助协作,又要实行分类指导,鼓励发达地区因地制宜、抓住机遇,率先基本实现以至实现教育现代化,充分发挥其对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先行探索、经验借鉴、典型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从而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作为我国沿海比较发达的省份,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明确提出了全省“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的战略目标。
苏州市作为江苏省最发达的地区,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提出了全市要在2007年初率先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验收,目前大多已达到并超过省里提出的2020年教育发展指标的基础上,“到2012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力争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笔者认为,这些区域教育的率先发展目标,立足国情和区情,同时又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前沿,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战略目标的自觉贯彻和创造性实践,是有利于加快提高整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
要注重内涵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既要加强宏观的教育发展、体制改革,又要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特别是学校教学的现代性变革。
千百万教师的教学改革,关系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以至整个《教育规划纲要》的真正落实和最终实现。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教育现代化是指高等教育的全面提高和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建设。
实现教育现代化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制定适当的实施路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一、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这需要进行高校分类管理,建立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形成专业与行业紧密联系,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引领和创新驱动上的作用,使得高等教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推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一个稳定的师资队伍,这就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选拔,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并培养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人才。
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重要的目标,通过激励和奖励来鼓励优秀教师的创新科研工作,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逐渐提高,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三、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学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对象。
为了培育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得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四、加强国际交流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分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资源,推动学科等同化,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教师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视野和文化,也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带来成倍的提高。
五、加强政府投入和支持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和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注重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聚集各方资金和力量,推动教育的发展。
政府的资金和支持,将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和活力。
综上所述,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在体制、师资、教学、实践等方面齐头并进。
这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和进取,永远坚持创新、开放、实践的精神,依托科技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持续发展。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要求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要求在2020年至2035年期间包括以下几点: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国防实力。
推进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推动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福祉。
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推进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提高国内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合作。
这些目标要求需要通过全面推进社会主要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实现。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出台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出台2021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明确了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路线图,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的出台,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在2035年前,中国将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实现全民素质教育目标,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明确了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发展水平跃升,形成全面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教育体系,构建完整的、全面的、开放的、创新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全社会教育公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西部和农村教育发展,改善基层教育条件,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地区、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方面,规划纲要强调要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激励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还要推动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健全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机制,持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在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方面,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要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实现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增加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试卷答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试卷答案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一、填空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 7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共设有4部分,22章,70条,约27000字,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8日。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4、《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6、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7、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8、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
深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
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
从2020年到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从2020年到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2020 年至 2030 年的目标•实现经济现代化•实现科技现代化•实现社会现代化•实现环境现代化•实现治理现代化实现经济现代化•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加快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
•提高产业结构优化水平: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比如,电动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环保意识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取得突破。
举个例子,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使得诊断更加准确和高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加强科技研发能力: 提高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研究。
比如,全球疫情爆发后,科学家们对新冠病毒的基因组进行了详细研究,推动了疫苗的研发。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会使交通更加便捷和安全。
•加强数字化建设: 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
以电子政务为例,将政府服务线上化,方便了人民获取公共服务。
实现社会现代化•提高教育水平: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率。
例如,高等教育的普及率的提高,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福利。
比如,某个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使得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得到了提升。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举个例子,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加强生态保护: 推动绿色发展,优化工业结构,减少污染排放。
比如,某地区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改善了空气质量。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倡节约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出台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出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当今时代,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近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规划,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指明了路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出台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里程碑,它提出了从2021年到2035年的未来14年的发展目标和路线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基本纲领和行动计划。
这一战略规划在整体上突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重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以推进教育公平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在当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基础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
提高教育质量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障。
这一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学前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整体质量。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还强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这一战略规划提出,要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还强调了以培育教师队伍为关键。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这一战略规划指出,要改善教师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突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支撑条件与对策
务。
2、为了更好地进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际比较,下表列出了我国
2008年教育发展指标、2020年发展预测目标,以及2006年按66中等偏下收入国
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分类的人均GDP平均值和教育主要发展
指标(参见表1)。
表1人均GDP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一)
中国 中国 (2008) (2020)
测算方法3:小学、初中教师津补贴和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缺口测算 根据《义务教育法》,全国小学、初中教师收入应与本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相当,按年 人均1.2万元(每月l千元)的标准增加教师津补贴,全国1000万小学、初中教师需增 加义务教育人员经费1200亿元;再加上县镇、农村公用经费缺口500亿元和寄宿制学生 生活补贴缺100亿元,以上经费缺口合计也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0.6个百分点。
入国家5.7%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先进国家,如美国 (7.5%)、韩国(7.5%)、以色列(8.5%),以及马来西亚(8.1%)、泰国(6.8%) 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2007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920元人民币,折合130美元,仅相当于2006 年世界各国人均教育经费(400美元)的1/3。目前,OECD国家人均教育总经 费为1800美元,美国人均为3150美元,韩国为1300美元,分别为我国的14 倍、24倍和lO倍。
1990
659.4
3.5
3.O
0.5
85 : 15
2000
3849.1
3.9
2.6
1.3
67:33
2003
6208.3
4.5
2.8
1.7
62:38
2005
8418.8
4.6
教育现代化要求下的校长教育观念
五. 校长现代教育思想 (举例)
(一)含义:教育理念的总结提升与理论表 述。具有理论性、普遍性特征。 (二)举例 △个人哲学:基于实践的个人总结与认识。 △教育叙事:对教育实践的故事性表述。 △理论创新:对教育基本问题解决成果的理论 阐释。
谢 谢!
二. 校长任务
(一)培养现代化的学生 ● 按照国家的任务要求和主题要求,培养好
学生。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建设现代化学校
● 争取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管理制度,加 强学校现代化建设。
三. 校长现代教育观念 (举例)
(一)教育观念的基本含义 对教育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反映一
个人哲学知识 专业能力:教育教学基本功 → 教育教学模式 → 教育教学艺术
★ 学校管理观
系统管理:决策→计划→组织、控制 人本管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道德管理:科层专威→心理需求→专业引领 文化管理:校长思想→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构建共同体:价值引领
★ 知识观 客观的、绝对的、中立的→
个 人对教育的认识水平、价值观念等特征。 (二)观念举例
★ 学生发展观
知识与技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 想、基本体验。(“四基”)
过程与方法: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三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公民意识、学习内容 兴趣、探索精神、良好习惯。
★ 教师发展观
师德修养:职业心 → 良心 → 事业心 理念形成:观念 → 理念 → 思想 专业知识:认知性知识 → 实践性知识 →
一. 教育现代化要求
(一)总要求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任务要求(义务教育阶段) ●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测试题-重点归纳
1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记忆)答案: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试题举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选择最佳答案)(A )A、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B 、办好每一所学校C以学生为本 D 、教育公平发展注意:C项内容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2、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记忆)答案:(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试题举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多项选择)(ABCD)A、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党的教育方针3、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记忆)答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注意:优先发展(重大方针)、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举例1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多项选择)(ABD )A、优先发展育人为本B、改革创新促进公平C 科学发展D、提高质量举例2: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B)A、优先发展B、育人为本C、改革创新D、促进公平 E 、提高质量举例3: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C)A、优先发展 B 、育人为本C 、改革创新D 、促进公平E 、提高质量举例4: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E)A、优先发展 B 、育人为本C 、改革创新D 、促进公平E 、提高质量举例5:我国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A、扩大规模 B 、扩招建校C 、外延发展 D 、提高质量4、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什么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记忆)答案: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_____A:骨干教师B:教育家C:特级教师D:优秀教师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_____A:70%B:80%C:90%D:100%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_____教师职务(职称)。
A:正高级B:副高级C:中级D:初级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
4.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_____减负。
A:小学生B:初中生C:高中生D:大学生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
5.《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明确_____年要达到_____。
_____A:2012;4%B:2012;5%C:2020;4%D:2020;5%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
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_____融人国民教育全过程。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民主法制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
7.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_____A:一切为了学生B:学生健康成长C:减轻学生负担D:创新发展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8.教育公平的重点是_____①机会公平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扶持困难群体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
9.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_____A:全面发展B:均衡发展C:能力为重D:德育为先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10.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_____ A: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B:办好每一所学校C:以学生为本D:教育公平发展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
2020年到2035年这一阶段实现的奋斗目标
2020年到2035年这一阶段实现的奋斗目标
根据中国政府发布的相关规划,2020年到2035年这一阶段实现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具体目标包括:
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
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建成,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保障。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
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这一阶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个阶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 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提
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教育改革方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加强基础教育,完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层次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职业地位。
3. 实施策略:优化教育结构、改革教育管理、加强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国际化、提高教育公平性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
4. 基础教育方面:加强小学、初中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进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5. 高等教育方面:完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步伐,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等方面的工作。
6. 教育科研和人才队伍方面:加强教育科研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教育科技创新和应用,完善教育科研体系和机制,提高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和职业地位。
7. 教育国际化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提高对外
开放水平和国际化办学能力,增强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
8. 教育公平性方面:加强教育投入,推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进步质量。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进”,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进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4.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5.《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题目,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7.《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公道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8.《教育规划纲要》把进步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进步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进步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路径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一是总体规划,分区推进。
在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框架下,推动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规划,形成一地一案、分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二是细化目标,分步推进。
科学设计和进一步细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划周期内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现代化。
三是精准施策,统筹推进。
完善区域教育发展协作机制和教育对口支援机制,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推动不同地区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四是改革先行,系统推进。
充分发挥基层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线图
——中国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一、背景与目的
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和奋斗目标。
为了更好地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部组织专题研究工作组,开展集中研究、协同创新,力图设计一套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相应的推进机制,作为推动今后八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抓手。
建立教育现代化评价机制,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以新的思路、机制和方法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套指标体系的功能初步考虑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监测评价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对今后8年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进步程度、目标达成度逐年进行科学的监测和评价,总结成绩与经验,发现诊断问题,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发展模式。
二是进行国际比较确定我国教育发展国际定位。
以定量指标为主将我国教育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进行比较,确定我国教育发展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定位及其变化,借鉴国际经验,分析我国教育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开放和交流合作。
三是监测评价各地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指导各地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促进各地明确目标、完善政策、改革创新,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快调整教育结构,推动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
意的教育。
二、研究工作进展
在长期跟踪研究的基础上,从1月20日起,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专题组集中开展研究,目前在三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一是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理论与实践成果。
教育现代化一直以来是教育界、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广泛关注和重点研究的问题,专题组对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和大学等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整理,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部分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统计、评价、监测的指标体系和相关研究报告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已经出台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工作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
从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多个维度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发展特征、指标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和总结,形成了研究工作的基础。
二是明确了制定指标体系的八项原则。
即引领发展的导向性原则、指标选择的指向性原则、突出重点的精简性原则、定量为主的客观性原则、国际坐标中的可比性原则、方法标准的科学性原则、关注实践的可行性原则、时间路径的阶段性原则。
其中,导向性原则是要立足国家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紧密结合全国及各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科学确定未来不同阶段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引领教育工作全局,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改革发展氛围;可行性原则是要使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更好地贴近教育发展实际,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将指标体系转化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和举措;阶段性原则是根据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科学确定初步、基本和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推进路径,为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勾勒出重点任务、目标达成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是形成了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
专题组对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与相关研究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研讨,形成了指标体系的初
步框架。
提出的若干核心指标,集中反映了教育普及水平、教育公平与均衡、教育质量与效率、教育结构、教育条件与保障、教育服务与贡献、国际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内容,努力体现现代化的理念、国际化的视野、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三、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下一步工作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针对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充分听取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意见,并邀请国内外相关权威研究机构,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等,协同攻关,着重解决指标体系设计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完成指标体系的编制工作。
二是开展教育现代化指标试测工作。
采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组织教育、统计、人口等方面的专家,运用“六普”等方面的数据,对全国及各省人口和学龄人口进行分析预测。
并利用现有教育等方面数据对教育现代化指标进行综合试测,确定教育现代化各项指标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
三是发布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研究形成《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建立多家研究机构联合监测、评价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与进展的机制,为政府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全面推进国家和各地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机制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