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政金融联动推进精准扶贫的思考
我国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金融机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精准扶贫则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一项重要工作。
尽管我国金融机构在精准扶贫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融资难题尽管我国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但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仍然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弱,传统金融机构对于贫困地区的信贷政策并不积极,很多贫困群众无法获得贷款支持,从根本上影响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机会。
2. 信用不足一些贫困群众由于长期贫困导致缺乏信用,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经常遭遇信用不足的问题。
由于缺乏抵押品和担保品,使得贫困人口难以获得贷款支持。
3. 金融产品不对口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多数是针对中高收入人群设计的,不符合贫困地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贫困地区居民更需要低息贷款、小额贷款和灵活的还款方式,而现有的金融产品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对策研究1. 完善金融政策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扶持力度,制定出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门金融政策,并且加大金融资源的投入。
要加大对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的贷款额度和信贷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
2. 改善金融宣传教育加强对贫困地区居民的金融知识普及,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水平,提高他们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信用意识和借贷的能力。
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居民的信用宣传,鼓励他们构建自己的信用体系。
3. 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应该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研发出适合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如小额信贷、贴息贷款、以农作抵押的贷款等,以满足贫困地区居民的融资需求。
金融机构也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移动金融、农村电商等,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金融服务覆盖面。
4. 加强金融监管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保障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
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会与金融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人民银行大洼支行 陈志鹏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强化。
基于此,本文对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融;精准扶贫;路径分析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优势1.致力普惠金融,实现服务覆盖“三农”通过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实现整个县乡营业网点的全面覆盖。
以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全面覆盖为抓手,扩大金融服务范围,积极建立金融自助服务点,提高服务便捷度。
2.发挥中小机构的优势中小机构熟悉农村市场,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推动精准扶贫的有序开展。
从精准扶贫的实施来说,信息不对称问题会产生极大的风险。
除此之外,借贷规模很小,人口分布集中度不够,使得金融服务成本较高。
通过布设中小机构,能够实现对农村贫困区域实际情况的全面掌握以及了解,进而保证服务的质量。
(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1)扶贫能力有限。
扶贫开发属于系统工程,若想完成脱贫攻坚目标需多方共同配合。
部分地区虽然成立了相应的扶贫工作小组,但是因为地方财力不足,财政资金在风险补偿以及贴息等多个方面协调难度较大。
从金融机构方面来说,扶贫资源单一,各方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扶贫资金不足,资金撬动效果不明显。
(2)信贷产品以及服务方式单一。
受到各类因素的限制影响,金融机构当前的信贷产品以及服务方式缺少多样化,同时不符合贫困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惠农金融服务产品缺少,难以达到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无法适应个体融资需求,精准扶贫的能力不强。
(3)扶贫贷款利率低而且风险高。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提供扶贫贷款,获得了利润较少,甚至会亏本。
除此之外,扶贫信贷的风险很高,风险难以分散。
究其原因,贫困人口的还款能力弱,增加了贷款的风险,金融扶贫的动力不强。
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路径(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政策环境的健全(1)扶贫工作联动机制建立与组织领导的强化工作。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精准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为了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深入了解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扶贫对象精准度不够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存在一些地方在确定扶贫对象时精准度不够,很多非贫困户也获得了扶贫政策的支持,而一些真正的贫困户却得不到有效的帮助。
2. 扶贫资金管理不当一些地方在使用扶贫资金时存在管理不当、挥霍浪费的现象,使得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而一些贫困地区却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
3. 扶贫项目可持续性不强一些扶贫项目在实施后缺乏长期持续的支持和跟进,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真正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4. 扶贫政策执行层级不到位一些地方在执行扶贫政策时,层级不到位,导致政策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扶贫对象的审核和评估工作在确定扶贫对象时,应加强审核和评估工作,确保扶贫对象的精准度,避免非贫困户获得扶贫政策支持的情况发生。
2. 严格管理扶贫资金的使用建立严格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审计,严厉打击挥霍浪费和滥用扶贫资金的行为,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3. 加强扶贫项目的评估和跟踪确保扶贫项目的持续性,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评估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确保扶贫项目的效果和成效。
4. 完善扶贫政策执行层级加强扶贫政策的执行层级,在扶贫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确保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成效。
5.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建立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机制,向贫困户和社会公开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和合理合法。
农村精准扶贫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农村精准扶贫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一、金融扶贫的现状在农村精准扶贫中,金融扶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目前,我国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实施了一系列的金融扶贫政策。
其中包括:贷款扶贫、股权扶贫、保险扶贫、信用扶贫等方式。
这些方式基本上可以实现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全方位覆盖,并且能够全面满足农村贫困人口的需求。
二、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尽管金融扶贫在农村扶贫工作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的扶贫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贷款利率高农村贫困人口由于缺乏担保和抵押物品,往往难以获得优惠的贷款利率。
由于财政资金缺乏,很多农村贫困人口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而市场化银行贷款的利率又普遍较高,这也限制了贫困农民获得金融扶贫的能力。
2. 金融知识缺乏很多农村贫困人口缺乏金融知识,不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借贷资金。
这也导致了很多贫困农民不能正确运用贷款达到脱贫的目的,有的还会借高利贷等非法渠道去获取资金。
3. 风险控制不足金融扶贫中对风险方面的控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农村贫困人口由于种种原因,借款后无力还款,从而将贷款变成了负担,甚至陷入到更加严重的贫困境地。
三、提高金融扶贫的有效性的措施提高金融扶贫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改革利率政策农村贫困人口获得低息贷款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贫困人口的财务成本,建立一套利率补贴机制,使贫困人口获得更便宜的贷款。
2. 建立社会帮扶网络通过建立社会帮扶网络,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聚集到农村精准扶贫中来。
可以动员地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商会等社会力量,建立社会化扶贫风险共担机制,来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3. 加强金融教育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知识体系,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金融素质。
可以通过开展金融知识讲座、科普活动、宣传片等途径,向农村贫困人口普及金融知识。
4. 加强风险防范措施要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借贷者进行风险预警,采取措施防止违约,避免农民再度陷入负债。
关于精准扶贫脱贫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脱贫问题的思考与研究精准扶贫脱贫是当前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它的实施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关键所在。
然而,要达到精准扶贫脱贫的目标,需要人们对此有深刻的思考和研究,以下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和研究成果。
一、精准扶贫和脱贫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提出精准扶贫和脱贫的重要性。
贫困的存在是社会不公平主要表现之一,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实现全面发展,达到一个和谐稳定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大部分贫困地区,贫困与地理、文化和经济因素密切相关,这意味着滥施善款和单一扶助措施无法解决固定的贫困问题。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供具有灵活性、可持续性和多样性的扶助方案,才能真正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而要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我们必须对贫困人群有充分了解,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消费习惯、职业技能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贫困的根本问题和原因制定相应的扶贫和脱贫计划。
理论和实践证明,精准扶贫和脱贫是改善贫困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这不仅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这些都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
精准扶贫和脱贫虽然其重要性被广泛认识,然而实施起来存在一些困难。
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收集、分析和利用精确的调查数据。
因为要实现对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的精准帮助,就必须对他们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包括地理数据、经济数据、人口数据和社会文化数据等。
并且,这些数据必须具有可靠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将很难采取适当的扶贫和脱贫措施。
此外,另一个难点在于如何设计和实施针对性强、可持续的扶贫计划。
每个贫困地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任何一项扶贫计划的复制都存在极大的风险。
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还需要考虑到贫困地区人员流动、劳动力的培训以及职业重构等多方面的问题。
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充分研究的难点。
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内在联系和策略研究——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共3篇
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内在联系和策略研究——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共3篇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内在联系和策略研究——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1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地都在不断推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一系列对贫困地区进行改善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关系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其内在联系程度也非常紧密,而现阶段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为促进农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探讨如何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这些重要政策,并分析其内在联系以及未来的应对策略。
一、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指通过科学而精准的手段,对贫困人口进行有效的救助和帮扶。
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目的,首先是要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确保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这一政策的实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和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综合运用“贷、担、保、富”等多种金融扶贫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各类展业用的财务权益,支持其产业发展和创业致富。
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财务支持,促进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
二、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指通过加强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变城乡差距。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建设新型乡村,推进和细化农村发展战略和政策,特别是要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扩展和产业升级,建立起新的城乡相融、产供销对接、人才交流共享的发展机制。
同时,金融手段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也尤为重要。
金融机构可以支持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的就业和创业,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三、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政策等途径,实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增强发展财富和各项权益的一种发展理念。
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成就共同富裕必须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正,并通过优秀的制度机制,实现全民受益,共享发展成果。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与对策2015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一、存在的困难1、面对精准脱贫要求和众多新政策、新机制,部分干部还习惯于用老思维、老办法考虑、解决新问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足;工作中存在点优面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扶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2、资金投入不足,补助标准低。
由于受到资金规模少的制约,有的贫困村只是“解决村屯路和人畜饮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状况,与小康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更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为主要投资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十二五”“整村推进”目标要求投入的需要。
3、扶贫难度越来越大。
贫困人口主要集聚在深山区,交通、水利、大力、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致贫因素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贫困户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
4、扶贫队伍有待加强。
随着办公的电子化以及扶贫工作的专业化,这需要上级加大人员、经费投入,配齐配强扶贫队伍。
5、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交通条件恶劣。
二、具体对策1、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
制定《关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逐级签订精准脱贫责任书,印制相关挂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
2、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要求,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指标体系,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3、细化精准帮扶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按照“五个一批”(发展一批、搬迁一批、助学一批、救助一批、兜底一批)要求,谋划推进五大精准脱贫工程,做到对症下药、分类施治、靶向治疗。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董敬茹【摘要】金融能够通过改善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从而降低贫困率;也能够通过促进资本积累、推动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进而缓解贫困。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扶贫对象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地区。
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对于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针对特困地区金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 Financial can by improving the income of the lowest income groups, reduce inequalit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thus reducing poverty; Can also by promoting capital accumulation,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ffects economic growth, thereby alleviating poverty. Concentrated most destitute areas is the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object,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poverty,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the most dififcult areas. Build a pluralism, a full range of accurate financial poverty relief system,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ntrated destitute areas, acceleratethe concentrated destitute areas out of poverty to get rich is of great signiifcance. Destitute area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fnancial work i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situatio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期刊名称】《吉林金融研究》【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金融;精准扶贫;问题;建议【作者】董敬茹【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白城市中心支行,吉林白城 1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一)扶贫信息共享不充分影响金融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一是目前金融机构、扶贫部门、金融监管部门扶贫信息系统不统一,且未能完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扶贫信息的缺失和共享不充分导致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推进慢。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贫困户逐渐脱贫致富,许多贫困地区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也要看到,精准扶贫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问题
1、人为因素的干扰。
有时会有工作人员为了维护某些权益,往往会人为干预贫困户的扶持资金和物品分配,这种情况下,贫困户无法享受到真正的扶持。
2、扶贫手册的不准确性。
在扶贫对象的核对和确认上,很多地方仍在使用贫困户手册,但由于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以及相关人员的各种因素干扰,导致扶贫工作受到影响。
3、贫困户自觉性不高。
部分贫困户虽然有接受帮助的需求,但由于害怕麻烦或羞于开口等原因,无法真正得到有效的扶持,也带来了扶贫工作的难度。
二、对策
1、加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管理机制。
切实加强对整个扶贫工作流程的监管,加大对一些可能干扰或造假的干部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力求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2、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等,加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提高贫困户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减少手工记录造成的信息错误。
3、加强贫困户的自我培育和开发。
引导贫困户形成自我致富的意识和动力,真正把贫困户变成自力更生的人。
这不仅能够为扶贫工作减轻负担,也为贫困户带来了自尊和自信心。
以上是我认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虽然精准扶贫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但我相信,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和各方的努力下,扶贫工作一定能够实现精准化和可持续发展,让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浅析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浅析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不仅有力地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精准扶贫的实施,可以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农村居民的增收。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政策的扶持,让农村贫困户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
除此之外,还可通过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金融扶贫等方式来实现农村居民的增收。
例如,在农村通过引进一些优质资源,激发出农村的内生动力,增加农村的劳动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同时,也可以借助一些金融机构创造一些金融产品来引导那些生产力高的企业去带动农村居民的生产。
这些措施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居民的增收,进而在经济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业是中国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但在中国的乡村经济却早已不是落后的农业时代,而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时代。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精准扶贫政策的出现,可以先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一些发展农村经济的规划,例如:如果该地有一个产业研究中心或产业竞争力研究和分析模型,就可以根据这个模型来引导农村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发展的新动力。
三、推动了农村生产的现代化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农村生产具有科学性和现代化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多年以来,农村生产一直依赖于传统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形式,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缓慢,落后程度也比较严重。
但是有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出现,可以通过借助科技的力量来为农村生产注入新动力,创造出一种更为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使农村生产能够更加高效、快速地发展,从而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
四、促进了农村居民的自我发展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不仅是政府对农村居民实行扶贫政策的一种举措,也是对农村居民自我发展的一种推动。
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创造更多的机会,可以让农村居民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发展。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精准扶贫作为现代扶贫工作的重要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数据不准确精准扶贫首要的任务是准确识别扶贫对象。
然而,由于贫困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家相关部门往往面临识别贫困户的难题。
在一些地方,数据不够准确,扶贫对象的范围狭窄,很多家庭被排除在外。
2. 涉及领域过广精准扶贫政策需要跨领域协调合作来保证实施效果。
这包括了教育、卫生、社保等多个领域。
问题在于,各个领域的政策法规、实施方式都有所不同,需要统筹协调,才能达到最好的协同效果。
3. 扶贫手段过于单一精准扶贫政策历来被视为精准扶贫的标志性政策。
但是,现实却证明,在实施过程中,有些省份过于倚重扶贫资金,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支持。
这种单一手段的做法可能会让精准扶贫政策失去灵活性。
二、解决办法1. 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为了让精准扶贫政策更加准确地识别扶贫对象,公共部门需要加强对贫困家庭的管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得到保障。
同时,还需要在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让数据准确无误。
2. 建立跨领域的协调机制在各个领域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和联合工作的协调机制,确保相关工作分配得当。
这需要通过加强跨部门合作来实现,确保领域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为所有困难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3. 多渠道发挥支持作用除了扶贫资金以外,还可以探索其他支持渠道。
这包括技术支持、扶持企业、培训服务等多种形式。
政府可以通过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激发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扶贫工作的热情,形成多元化的扶贫力量。
农商银行开展精准扶贫贷款工作的思考.doc
农商银行开展精准扶贫贷款工作的思考金融精准扶贫的“**答卷”——**农商银行开展精准扶贫贷款工作**县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省第二批金融扶贫试点县。
作为**人民自己的银行,**农商银行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金融产业扶贫的社会责任,从机制建设、资金安排、流程简化、模式创新四个方面为金融产业扶贫提供精准保障,探索出一条金融扶贫的有效途径,为贫困农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三项机制,构建金融产业扶贫“责任网”一是落实责任,建立工作机制。
成立了金融产业精准扶贫领导小组,明确精准扶贫工作董事长负总责,行长具体抓,分管副行长专职抓,31个各支行成立了扶贫工作小组、评级授信初评小组,专门负责所属乡镇的沟通协调,贫困农户小额信贷调查、评级、授信等工作,实现与贫困农户一对一的对接;制定出台了《金融产业扶贫工作方案》、《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管理办法》、《贫困农户小额贷款操作管理办法》、《金融产业扶贫评级授信初评小组工作方案》、《金融产业扶贫贷款操作流程》等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了各部门、支行的职责分工,开展了信贷客户经理金融产业扶贫专题培训,详细讲解扶贫小额贷款的政策制度、任务目标、具体措施、考核办法,形成了金融扶贫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主动对接,建立沟通机制。
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主动与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对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调机制、沟通机制,县扶贫办、县金融办、县农商行等部门参与的金融产业扶贫联系会制度,每三天召开一次调度会,每天上报小额信贷扶贫工作进度,对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即时处理,限时办结,从机制上保障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严格考核,建立问责机制。
制定了《金融产业扶贫贷款绩效考核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总行、支行、客户经理层层签订金融扶贫工作责任状,总行领导加强对各支行的扶贫工作指导、督促,做到亲自过问,亲自调度,亲自部署,点对点落实责任,规范业务操作;同时将扶贫工作纳入到部室、支行年度考核范畴,实行扶贫工作每周排位制,对排名最后三名的支行行长诫勉谈话,加大对扶贫工作不尽职、作风不实、推进工作不力人员的严格问责。
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扶贫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
但在扶贫工作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力求为扶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能力不足导致扶贫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地方的扶贫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扶贫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扶贫资金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扶贫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为贪污浪费的渠道。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扶贫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扶贫实施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建立透明的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核和监督,防止资金被挪用和浪费。
3.科学合理地制定扶贫方案,注重扶贫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二、精准扶贫的地域性和个体性问题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文化、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导致精准扶贫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的需求。
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贫困地区的统计和调查,建立准确的贫困地区数据库,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依据。
2.在制定精准扶贫方案时,应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和政策。
3.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的资源和特色,为精准扶贫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扶贫工作中缺乏参与和沟通扶贫工作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政府的扶贫政策和资金投入,还与贫困群体的参与和沟通密切相关。
应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应尽可能地与贫困群体进行沟通和协商,在制定扶贫方案时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2.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提高他们的参与和认知水平。
3.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引导,为贫困群体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和帮助。
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刀切”问题很多地区在执行扶贫政策时,存在一个“一刀切”的现象,即把所有的贫困群体都归于同一类别,采取同一扶贫方案解决问题。
关于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问题1. 缺乏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一些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居民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支持。
缺乏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一些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居民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支持。
2. 金融知识欠缺:许多贫困群体缺乏金融知识和相关技能,限制了他们有效地利用金融工具来提升生活质量。
金融知识欠缺:许多贫困群体缺乏金融知识和相关技能,限制了他们有效地利用金融工具来提升生活质量。
3. 贫困群体的信用问题:贫困群体往往缺乏资产和信用记录,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对他们进行评估和信任。
贫困群体的信用问题:贫困群体往往缺乏资产和信用记录,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对他们进行评估和信任。
4. 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的存在:一些贫困地区存在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给贫困群体带来经济风险和损失。
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的存在:一些贫困地区存在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给贫困群体带来经济风险和损失。
建议1. 提高金融机构的覆盖面: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服务能够覆盖到每个需要的贫困家庭。
提高金融机构的覆盖面: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服务能够覆盖到每个需要的贫困家庭。
2. 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建立培训计划,为贫困群体提供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金融工具。
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建立培训计划,为贫困群体提供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金融工具。
3. 建立贫困群体的信用体系:建立可靠的贫困群体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来信任和支持那些缺乏资产和信用记录的人群。
建立贫困群体的信用体系:建立可靠的贫困群体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来信任和支持那些缺乏资产和信用记录的人群。
4. 监管和打击不合规金融机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打击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保护贫困群体的合法权益。
监管和打击不合规金融机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打击高利贷和不合规金融机构,保护贫困群体的合法权益。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五篇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我们来对前段时期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以便于更好的做好下一步工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120_—20_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驻_乡_村工作组集中精力、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新一轮精准扶贫,按照工作计划,已圆满完成年度精准扶贫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_乡_村位于_县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距_乡政府约4公里,长渝高速公路、209和319国道从村内通过,对外交通甚为便利。
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寨,168户,715人,劳动力330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89人。
土地总面积_亩,其中耕地550亩(水田483亩,旱地73亩,人均耕地1.46亩),林地_亩,草地_亩,农村建设用地_亩,交通用地64.2亩,未利用地_亩。
20_年,全村总收入42万元,人均纯收入620元。
通过识别,20_年全村共有贫困户27户、181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8户39人。
在贫困农户中,残疾人4人,孤寡老人5人,危房户3户,缺乏劳动能力农户62户,因长期患病致贫农户2户,长期缺粮农户4户16人。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全局成立新一轮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石国兴任组长,副局长_为副组长,相关股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并确定副局长_负责局驻_乡_村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派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_和工作队长_常驻村开展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局长亲自牵头,率领干部100余人次深入扶贫联系村同老百姓一道进入田间地头同吃同劳动。
(二)狠抓群众思想转变。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中国梦”。
紧紧围绕省委“四化两型”战略和州委“坚守三个一、用活三个优、瞄准四个目标、实现四个成为”以及县委的“一合三化”的发展思路,致力提高群众思想素质,与群众座谈,拉家常,了解群众的需求,并着力转化干部群众滞后的思想观念。
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增收有效性几点思考
财政金融◎朱苏玉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增收有效性几点思考近年来,“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农业部门工作内容的重心。
结合我国国情来看,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达9亿之多,农民脱贫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社会的稳定也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良好地解决脱贫问题,乡村战略中,持续关注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实现乡村美丽家园的建设,支农、惠农是有效的方法策略之一,而要想切合实际的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还应从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增收有效性出发,制定科学的脱贫攻坚计划。
一、财政扶贫增收经济性分析1.数据来源。
本文结合某省地方财政支农资金情况作为指标性参考,某省农林水事物支出,主要是指地方财政上的一般预算。
按照该省农村人均纯收入(RNI )作为衡量当地农村贫困度的指标。
选取某省1980~2020年间的数据作为数据样本,其中要除去价格因素对有关变量的影响。
选取1980年作为基础期,采用该省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有关变量进行平衡处理。
2.平稳性研究。
经济性研究若存在时间序列上的差异,很容易导致模型的虚假,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现象,在建立整体模型前,要对数据进行检验。
结合实际情况,采取ADF 检验法,对有关数据进行单位检验。
具体检验结果如表1。
结合检验数据分析,该地区农村人均收入与财政支农指标(FEA ),只有在10%的置信水平下,接受原假设,这表明存在不平稳问题。
另外,基于数据分析,指标差分后,其单位房根检验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呈现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故此,可以表明RNI 与FEA 属于一阶单整。
3.E ngle-Granger 协整检验。
针对人均收入与财政支农指标的协整关系,可以采用Engle-Granger 协整检验法,该检验方法也被称为EG 检验方法。
协整检验法的前提是变量都是同阶单整的。
结合案例平整检验可知,案例地区中的农村人均收入与财政支农指标属于一阶单整,这表明,可以开展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首先,将人均存收入当作被解释变量,将财政支农指标作为解释变量,然后做最下二乘回归。
农村金融扶贫政策研究
农村金融扶贫政策研究在我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当下,农村金融扶贫政策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农村金融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可以更好地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一、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包括金融资源不均衡、金融服务不充分、金融产品单一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居民在金融方面的薄弱性,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
二、农村金融扶贫政策的实施意义农村金融扶贫政策的实施,对于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环境、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推进农村金融扶贫政策,可以增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农村金融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农村金融扶贫政策主要包括金融机构设立农村专门支行、推动金融科技与农村扶贫的结合、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监管机制等内容。
这些政策旨在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
四、农村金融扶贫政策面临的挑战尽管农村金融扶贫政策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积极意义,但其在实际推行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其中主要包括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金融监管不严格等问题。
这些挑战需要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进一步努力,推动农村金融扶贫政策的顺利实施。
五、加强金融科技与农村扶贫的结合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农村金融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机遇。
可以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便捷性,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
六、推动农村金融产业的发展农村金融产业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村金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七、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在农村金融领域,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可以通过微型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形式,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
关于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当前我国脱贫攻坚进入了决胜阶段,而精准扶贫便是其其中的核心措施之一。
在农村精准扶贫方面,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如何解决当下的贫困问题,更应该考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乡村经济稳步增长,让贫苦人民能够长期摆脱贫困。
因而,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
一、发展新型农业一直以来,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们需要注重发展新型农业,推广科技绿色种植、高效养殖等农业生产方式。
除了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够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创新金融机制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是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
然而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十分有限。
应该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实现针对性的金融扶贫。
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扶贫基层组织等手段,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强化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改善农村居民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能力。
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农村居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与转型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传统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
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升级与转型,尤其要发展多元化经济、跨界经营等新型产业,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五、加强环保措施环境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污染环境会对人的生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对农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农村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协同推进,需要政府、企业、农民一起努力。
只有在推进新型农业、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强化教育培训、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与转型、加强环保措施等方面做出努力,才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摆脱长期的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精准的措施和政策,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改善生活。
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则是这一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还可以为扶贫工作提供更精确、更科学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探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重要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贫困地区的人民通常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往往难以获得优质金融服务。
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可以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为金融机构提供贫困地区的人民需求信息,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从而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2. 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常常受限于金融支持的不足。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提供更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
3. 为精准扶贫政策提供科学支持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科学的数据支持,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研究,为政府提供更准确的贫困地区信息和需求信息,帮助政府制定更科学的精准扶贫政策,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效果。
二、现状目前,中国政府和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并积极推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
在政府层面,一方面,国家对精准扶贫政策和工作高度重视,加大了对精准扶贫研究的支持力度;国家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
在金融机构层面,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也纷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出一系列针对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些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也开始开展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研究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和数据分析,为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开拓和产品设计参考。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要做法(一)建立工作机制,做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一是强化沟通协调,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横向沟通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省级层面的扶贫联动机制;纵向指导辖内分支机构建立省市县多级协同机制。
如贵州省明确成立金融扶贫联系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贵阳中支,涉及省扶贫办、省发改委、各金融机构等26家成员单位,形成全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合力。
二是主动对接国家扶贫政策,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如2014年至今,济南分行辖内9市各级人民银行出台金融扶贫相关文件16个,推动地方出台金融扶贫配套制度54项,协调解决金融扶贫相关问题256个。
(二)对接扶贫信息资源,识别金融扶持对象一是依托扶贫部门信息网络系统,精准定位扶持对象。
贵阳中支基于省扶贫办信息系统,确定现阶段金融扶持对象:以2014 年全省6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基础,扣除民政兜底的158万“两无”人口,精准支持贫困农户为465万人,120万户;具备可扶持能力、带动效应明显的4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明确扶持对象。
武汉分行充分利用扶贫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开展信息识别收集,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确定湖北省金融扶贫对象为有生产经营能力、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源地在贫困地区的贫困大学生;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项目。
三是推动金融机构评级授信与贫困户建档立卡相结合,分批次扶持贫困农户。
陕西汉中、甘肃陇南、平凉、山东淄博等地金融机构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选情况与贫困户建档立卡相结合,并积极开展对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优先支持有发展意愿的信用农户。
(三)明确金融机构扶贫定位,有效发挥金融扶贫主体作用基层央行引导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金融扶贫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同参与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财政金融联动推进精准扶贫的思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财政和金融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资金配置方式,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实践中两者缺乏配合和协作,使扶贫政策组合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利用财政资金扶持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担保组织,并对农村金融机构实施税收优惠、风险补偿、补贴奖励等措施,撬动信贷投入,构建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合力。
关键词财政激励金融扶贫扶贫贴息贷款
实践中,财政投入、金融支持一直都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但中国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截至目前,中国贫困人口还有3000多万人,要确保在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且脱贫人口不返贫,就需促进财政金融联动、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帮扶机制。
一、目前财政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财政资金总量不足。
2016年我国在整体宏
观经济下行、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667亿元,比上年增长%。
财政扶贫资金为农村扶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相对于庞大的扶贫需求,财政投入的资金很有限,只能起到补充作用。
第二,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形同虚设。
贴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帮助贫困农户与企业更好地利用银行资金。
但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格外重视风险控制,真正贫困的贷款人大多不能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或担保人,既然借不到钱,财政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就起不到作用。
第三,扶贫资金管理不到位。
目前,地方财政扶贫资金主要包括: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老区发展资金、少数民族资金和项目管理费。
资金的管理涉及扶贫办、财政局、民宗局、发改局等多个部门。
有些部门独断专行,不与其他部门协作,为了政绩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好看的扶贫”上。
此外,管项目的部门不管钱,管钱的部门不管项目,常常使扶贫资金难以按时足量到位,导致项目错过最佳实施时间。
资金到位后,相关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也常常缺位,只采取事后审计监督的方式,使得财政拨给的扶贫资金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二、目前金融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观上,金融机构扶贫积极性不高。
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并没有指定某个金融机构承担金融扶贫的职能,所以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地方政府的要求下参与扶贫事业。
表面上看各个金融机构都在扶贫,实际上全力、深入扶贫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几家。
金融机构是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出于政治任务考虑而扶贫只能短期奏效,长期还需遵循市场规律,形成良性的市场扶贫机制。
客观上,制度上的因素使得金融机构扶贫资金配置效率较低。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扶贫政策性金融机构缺位。
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县级是很少有分支机构的,而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的偏远地区正应成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在对这些地区的支持上,政策性金融机构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扶贫政策性担保缺失。
金融机构虽然将金融扶贫看作一項政治任务或社会责任,但企业的属性决定了其在放出贷款时必须考虑到风险和效益,对利息和担保的要求遵循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
目前,国家鼓励金融机构降低扶贫特色产业的贷款利率并延长贷款期限,要求金融机构对贫困村的“两基”建设贷款利率进一步优惠,并设立了比支农再贷款利率更低的
扶贫再贷款利率,但都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规定,也没有明确中央或地方财政是否贴息等问题,使得金融机构难以执行。
再次,扶贫政策性保险和风险补偿机制缺乏。
贫困户可用于抵押及质押的资产质量差、数量少,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国家缺乏相应的保险和风险补偿的顶层设计,加之地方财政可用于风险补偿或贴息免息的资金又很有限,使得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都对扶贫贷款持保守谨慎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金融机构都很难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指标,持续性、长期性的金融扶贫投入更是难以实现。
三、财政金融联动的必要性
金融业本身是高负债经营的行业,农业又具有天然的弱质性,这使得金融扶贫事业面临较高风险,农村信贷的信息不对称性、高分散性等特点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单纯依靠金融扶贫很难实现如期脱贫的宏大目标。
而财政本身资金总量少、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又使得财政资金无法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扮演主力军的角色。
结合上文对财政扶贫、金融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府要提高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脱贫不返贫的目标,就要利用好财政和金融各自的功能和优势,建立完善合理的机
制,使两者能相互配合、协同结合。
四、财政金融联动的对策建议
第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减少金融扶贫成本。
农户的资金需求主要源于基本生活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生产等方面,其中大部分是生活性消费支出,属于公共产品,应主要由财政投入解决,政策性金融辅助。
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降低商业性金融机构辨别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的信息成本,降低信用考察的难度和信息不对称。
此外,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的农村公共道路、农业工程建设,可以降低商业性金融机构贷后指导的管理成本,也有助于增加贫困农户的经济实力,减少了不能如期收回贷款的风险。
第二,给予税收优惠,减轻金融扶贫主体的负担。
我国目前的金融业营业税税率约为5%,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偏高的,重税政策虽然有利于筹集财政收入,但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或非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业务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农村金融领域管理成本大、风险性高,不合理的税收负担往往会造成金融业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下降,影响金融扶贫事业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此外,财政还应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金融扶贫对象的负担减轻了,金融机
构放出的贷款也会更有保障。
第三,健全农村担保体系,完善保险和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扶贫的风险。
担保公司为农户和村镇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金融机构惜贷的问题,增加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
因此,各级财政可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发展农户融资担保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的基金,以较少的财政投入,撬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此外,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代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特色保险产品,开发连片承保、统保等方式,降低贷款人的损失风险,也有利于增强金融扶贫的积极性。
财政还应以县为单位设立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达到考核要求的金融机构发放奖励。
对于确实无法回收的不良资产,规定适当的比例由基金进行注资,并制定鼓励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的财税政策,以此减轻金融扶贫资金投放的后顾之忧。
第四,政府提供培训服务,创造诚实守信的农村金融环境。
扶贫类贷款对象一般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他们居住分散、抗风险能力差,很多人的诚信意识不强,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难度大。
财政应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不仅让农民有一技之长,更要宣传法律法规、强化农户的诚信意识,增强其主动还款的意
愿,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信贷市场。
总体来说,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于整合,由财政打好基础,撬动金融机构信贷投入,利用金融市场强大的投融资能力,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合力,从而达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