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作文分析(初稿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语文中考作文分析(初稿)
一、原题回放
23.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半命题作文
题目:找回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②自命题作文
“告别”意味着离别,分手。

告别粗心,我们变得严谨;告别懦弱,我们走向坚强;告别青葱岁月,我们日趋成熟;告别昔日师友,我们开启新的征程……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告别”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二、命题特点及学生总体写作情况
1、命题紧扣课标精神,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的评价”中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我们的中考考生,站在了选择与被选择的十字路口,他们经历了三年初中生活,经历了备考的艰苦岁月,他们对人生、对自己、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都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而2013年中考的两个作文题,“找回”和以“告别”为内容的自命题作文,从命题的角度看,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在本次阅卷中,我们阅卷组的老师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其中选择半命题作文“找回”的,考生写真情类作文较多,字里行间中体现出初中时代的特色,一份份试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在青春期的叛逆和积极,他们渴望自由和独立,他们具有个性和追求,在成长的历程中,他们渐渐读懂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渐渐理解了生活的意义。

在以“告别”为内容的自命题作文中,考生们表达了对初中时代的留恋,对老师朋友的感恩。

也有一部分考生写“励志”类的文章,他们告别“懦弱”、“自卑”、“伤心”……历经挫折而继续拼搏,历经失败而毅然奋起。

他们从中领悟哲理,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

令我们欣喜的是,在今年中考的作文中,尽管学生们语言表达上有差距,写作水平上有高低,但都能够积极地抒写自己的经历,表达真情实感。

而以往“假大空”式的选材出现的较少,尤其是公交让座,父母深夜背我去医院的陈年旧事,渐渐地远离了我们的考场作文。

2、命题富有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人生。

这两个作文题有助于唤醒考生的自我意识,他们在作文中回忆过往,总结经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

命题富有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半命题作文“找回”,一个“回”字体现过程,半命题的设计在给学生选择的空间的同时,也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

以“告别”为内容的自命题作文,提示语的设计简短而全面。

提示考生不仅可以写成长经历、表达怀恋,也可以观社会、看人生,反思自我,体悟哲理……体现了命题者的用心深远。

两个命题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学生观察和感悟的深度、选材立意的高度以及组织运用语言的艺术。

在思想上给学生以正面引导,既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

3、不设审题障碍,给学生搭建了多角度展示才艺的平台。

命题上与往年保持稳定,仍然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考生可以从“半命题作文”和“自命题作文”中任选一篇进行写作。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体现了试题的公平性。

命题中不设审题障碍,有利于考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创意。

整体来说,考场中两个题目选择人数比例接近.因写作水平不同,得分上也层次分明。

从文体上看,超过90%的学生都选择了写记叙文,写议论文的同学比较少。

当然,这与平日教师的训练以及人教版现行教材中缺少典型议论文的文章有较大关系。

第一篇半命题作文中的“回”字体现了过程变化,第二篇以“告别”为内容的自命题作文,提示语注重选材和立意的引导。

两篇作文在具有较强的普适性的同时,也有效防止了考场中的宿构和套作,体现了命题的新颖性。

三、评分说明
本次作文阅卷依然采用“三人独立阅卷”的方式,在保证形式公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质公平——力求优秀学生不吃亏,差学生也不占便宜,该得高分就得高分,该得低分就得低分,努力使作文得分与其实际的作文水平相吻合。

在阅卷中让老师们做到心中有标准,随时看标准。

每篇作文先根据内容、主题、选材等归类,以中间分起平。

然后再根据结构、语言、表现手法、书写标点等定档。

对一类卷的要求是选材准、感情真、立意深、扣题紧、组材序、语言美、有创意。

1.作文阅卷依然采用“三人独立阅卷”的方式。

在保证形式公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质公平——力求优秀学生不吃亏,差学生也不占便宜,该得高分就得高分,该得低分就得低分,努力使作文得分与其实际的作文水平相吻合。

2.总要求:心中有标准,随时看标准。

3.根据内容、主题、选材等先归类,强调中间分起平
一类卷:45-50 ——47 二类卷:38-44 ——41
三类卷:30-37 ——34 四类卷:20-29 ——25
五类卷:19分以下——10
4.再根据结构、语言、表现手法、书写标点等定档。

上中下
一类卷49-50 47-48 45-46
二类卷43-44 40-42 38-39
三类卷36-37 33-35 30-32
四类卷27-29 24-26 20-23
五类卷19分以下
5、一类卷标准:立意深、扣题紧、组材序、选材准、感情真、语言美、有创意。

四、主要成绩及原因。

这次考场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文章,学生们写记叙文能够做到内容具体、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方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写议论文能够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考场中展现出较高的写作技巧,写景抒情、欲扬先抑、借物寓意、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在本次作文中使用较为普遍,值得称赞。

1、选材真实,立意精当
从考场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有效地占据了一些生活中的作文素材。

他们赞美人间真情,讴歌优秀品质,体悟生活哲理。

真实有效的选材,成为本次考场作文的一大亮点。

孩子们从生活的细微之处,例如爷爷帮自己背书包的背影,母亲简单的关怀,父亲焦急的神情……从中找回了被遗忘的爱;他们在各类课外学习与比赛中中得到感悟,他们告别懦弱,走向坚强……;他们放眼社会,从街边人的举动、身边人的帮助中认识生活……
一篇文章的成败,选材是基础,立意是关键。

“意”是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也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对记叙文而言,“意”就是主题思想,对议论文而言,“意”就是中心论点。

有一些孩子能够做到平中见奇,常中出新,同中见异,因立意高远、深刻、巧妙、新颖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示例(1):立意高
同是写学习舞蹈、器乐的经历,很多孩子都写到了曾经多么的热爱,但是在训练过程中遭遇了挫折,后来找回信心,奋起直追。

但有的孩子的立意就高一些。

例如,有一篇叫做《找回纯净的梦》是这样写的:童年便热爱舞蹈,拥有最美的舞姿就是自己最大的梦想。

然而在成长的历程中,疲惫的训练让自己感到辛苦,为了苦苦追求优异的成绩,压力巨大,苦不堪言。

直到有一天,才突然明白,自己追求的不应该是跳舞的名次,而是享受舞蹈的过程,这才是自己最初的纯净的梦想。

因为找回了那个纯净的梦,才能够不为浮名所累,才让每一分坚持都变得有意义。

示例(2):立意深
又如同是写友情类的文章,有一位同学的文章是《告别内心的空白》,作者悟出的哲理是:要想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白,就要学会先填补别人内心的空白。

表现出了友情要相互付出的特点,这样的文章因哲理的深刻而使文章精彩。

示例(3):立意巧
再如同是写亲情类的文章,有一篇《找回乡音》的文章,叙述了儿时与曾祖母相处的片段,曾祖母曾经用乡音教我唱歌。

后来自己提出让曾祖母跟自己一起去城里居住。

而曾祖母却微笑着摇了摇头说:“太
远了”。

作者写道:“多少年后仍记得曾祖母那时的神情。

微微眯着眼睛,抚着身旁的青石阶,像是多年的
老朋友,又看着屋旁的老榕树,听着微风留下的“沙沙”的声响。


直到后来,才明白“太远了”的含义,“城市离家太远了,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异乡人”来了又走,家乡被同化成了一个模样,惟有乡音,才能寄托人们对根的思恋。


结尾扣题:“在某一个繁忙的早晨,我可以远离城市的嘈杂,闻到那山间草野飘来的青草香。

乡音,一直在我的心里。


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乡音”的角度表现亲情、表现对故乡的怀念,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为之感动。

示例(4):立意新
也有的考生善于运用求异思维,反向、侧向思考问题,反弹琵琶谱新篇。

例如有一篇《旋律流淌在心间》的作文。

写自己忙碌于初三备考的日子,不得不放弃音乐。

每日每夜鏖战题海之中,到了周末也只得奔波于辅导班中,但是音乐从未离开过自己,那些奋进的声音催自己进步。

作者于结尾之处,巧用议论抒
情深化主题:“有时,分别并不意味着离开,任风雨重帘,岁月流转,这旋律依然流淌在心间。


2、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从学生的作文中不难看出,老师们一直潜心研究,致力于指导出高分作文。

我们还记得七八年前,老师让学生在作文中增加题记,使用小标题,通过形式上的变化,力求出新出彩。

传统的三水并流式,方兴未艾,变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而今年在组材上,可以看出老师们的指导更加精心,学生们的变化也更加丰富。

那些年一篇作文中花开三朵(即使用三个小题目),曾让我们感到眼前一亮,而如今随着小标题的渐渐淡出,今年高分作文中最多见的便是巧借景物做线索。

(1)使用线索,组材有序。

栀子花开、槐花飘香、蒲公英飘飞、菊花凌寒、阳光倾洒、细雨纷纷……各种景物、各种线索,缤纷了这个阅卷的夏季。

仅列举我摘抄的几个题目,就足以可以看出考生们在行文组材中匠心独具:
题目示例:
走过那个名叫初中的路口
告别那一朵蔷薇花
粽叶香
再见了,眼泪
找回那一缕阳光
找回茉莉清香
又是一季花开
离别总是在雨天
找回丢失的钥匙
找回失落的迎春花
告别泪水
又听见花开的声音
泪水留给大海,希望留给未来
找回那朵快乐的迎春花
……
行文中,考生们巧借景物一线贯穿,反复咏叹:
作文示例:《告别自私,收获分享的美丽》
今年春天,樱花又绚丽绽放,微风一吹,樱花一朵一朵,一片一片,如飞旋的蝴蝶,美丽无比。

而在老家的那棵樱花树下,我告别了自私,收获到了不一样的美丽。

……
老家到了,门庭院前的那棵樱花树绚丽绽放,粉红色充满了整个世界,徐徐而下的片片樱花令人沉醉,车上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

……
一个稚嫩的童音伴着樱花飘了过来。

……
回到家中,透过窗户,还看到那群小朋友呆呆地站在那儿,风吹过,樱花片片倾洒在他们身上,我的心一颤。

……
我的声音如樱花般温柔,飘入他们耳中。

……
这时,风吹过,樱花一朵一朵,一片一片,打着旋飞落,这景色太美了,而樱花的美丽告诉我,我已经告别了自私,收获了分享的美丽。

很多考生都在作文中,借景抒情,以景语写心语,以景的变化推动事件的发展,更使景物具有了象征的意义,表现作者独特的感悟。

(2)写作方式灵活,结构层次清晰。

“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了使情节避免平铺直叙,很多考生都在行文中使用悬念、铺垫、插叙等手法,在谋篇布局中,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欲扬先抑、对比烘托、以小见大、首尾呼应等手法使用普遍,从而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示例:有一篇《父亲的牵挂,我的告别》的文章
开头段落是便采用了“插叙”,做到“先抑”
“去往T3航站楼的路上,我气鼓鼓地看着父亲的背影,他似乎云淡风轻。

父亲从小不宠我,甚至很少见他对我笑,只有一个又一个的任务安排我去做,我知道他基本每次都在背后看我,可让我使劲当会儿小孩不行吗?”【巧用插叙,先抑】
同时从侧面写别的家长进行对比烘托
“看着眼前的家长们拉着孩子聊个不停,有的眼中泛起了泪花;有的坐在凳子上把肩长谈;还有的抱着孩子轻轻耳语……而我的父亲,连看都没看我……”【对比烘托】
……
文章于结尾处读懂了父亲表面的严厉是为了让自己长大,而内心的细腻与关切却总在细微之处表现出来。

“看着这婆婆妈妈的语言(行李箱中父亲制作的标签和叮嘱),我的鼻头一酸,苦笑一声收了起来。


3、语言优美、文笔流畅
精彩的语言总能让读者眼前一亮,在本次考场作文中很多考生都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描写生动细致,善用修辞,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细致描写,生动形象
(1)环境描写,融情入景
大部分作文都能够借助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表达心情,一些环境描写语言优美,让阅卷老师感到考生能够“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情景,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情感。

示例:
A、樱花盛开了,又渐渐地飘零,那飘零的花瓣,一如我重叠的心事。

(《找回“车单”》)
B、老屋的高低墙不及我的身高,一仰头,便看见暮春的风袭来,梨花如雪般飘落,那是曾祖母挚爱的花……
伸出手,一片梨花瓣落入手心,在这春暖花开的世界中又找回了迷失的自己,惟愿曾祖母观花如旧,念我如故……(《找回迷失的自己》)
C、窗外,无风,无雨,炎炎夏日,酷暑难熬,树上,知了在不断的聒噪。

课间休息,本是安静的时刻,却如沸腾一般炸开了锅,到处都是同学们刺耳的吵闹声,说笑声,使人心烦意乱。

——《找回平静》
(2)细节描写,凸显性格
人物描写生动形象,揭示心理刻画性格,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很多细节描写让阅卷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

示例:
“知道了,知道了。

”我不耐烦地挥手应付着,随手拾起一瓣橘子塞进口中,一咬却不禁皱起了眉头,入口的只有酸涩。

心情越发烦躁起来,我将盘子往她手里一推“这什么橘子啊,我不吃了!”母亲在原地呆了半晌,像是要说什么,但她终于什么也没说,只端着盘子默默退出了我的房间。

门被轻轻地带上了……
走到客厅去,映入眼帘的是母亲颓然的背影,窗上散着些干枯的橘子皮,如同颗颗破碎的心,让我心中一阵痛。

母亲回过头来“写完了吗?妈妈把橘子都尝过了,剩下的这些都是甜的,你快吃吧。

”我闻言望向盘中,每个橘子果都是少了个瓣儿。

……——《告别任性》
一碗墨绿色的绿豆汤带来了一丝清凉。

外公抖了抖那满脸的皱纹:“喝吧!”转身离去的一瞬间,我发现外公的腰好像又弯了一些,步伐也不再矫健了。

——《找回那一个美好的心愿》
水汽氤氲里,母亲佝偻着背,一手挥勺,另一只手提着锅盖;头发被大发卡高高夹起,记忆里的蝴蝶围裙破旧了许多,矮胖了许多。

只那香味,还是记忆里永不飘散的馨香。

——《找回那个背影》
2、联想想象,虚实结合
行文中,巧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丰富人物形象。

示例:
眼光迷离中,我仿佛看到曾祖母端坐着教我写字,还嘱咐我要像曾祖父那样做个文化人;彷佛看到她手执蒲葵扇在梨花树下,吮吸着梨花香翘首盼我归来。

——《找回迷失的自己》
恍惚间,我陷入了记忆的深深处:多少次,母亲弓着背为我洗衣,为我煲汤;伤心时,母亲给我一个温暖的后背;再难再苦,母亲独身一人也要为我撑起一片天空——《找回那个背影》
她一边讲解,一边注视着我,眼中充满了平静与希望。

这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冷静中夹杂着希望,希望中夹杂着温暖,透过这玉一般的眼珠,让我心如止水。

这眼神似春日里漫天飞扬的樱花,飘逸洒落;似夏天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似秋天傲然挺立的菊花,坚强刚毅;似冬天永不低头的梅花,芬芳世界。

——《找回平静》
3、融入哲思,富含意蕴
语言中融入哲理,提升了语言的魅力。

示例: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他用日渐佝偻的身躯,见证你一天一天的成长;他用日显银丝的鬓角,让你告别幼稚,变得成熟。

我生命中的那个人,便是父亲!(《告别幼稚》)
手中的风筝断了线,母亲说她会帮我找回;踩满泥泞的鞋子掉了一只,母亲说她会帮我找回;可是时光荏苒而过,母亲的年华不再,我却找不回。

——《找回那个背影》
4、巧引活水,修辞增色
学生们善于从诗词、歌词、电影中巧借语言,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美化自己的语言。

示例:
靠近红花,捧起了红花下掺着花瓣的泥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萦绕心头。

……
那被找回的珍贵的信心,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却使我更加勇敢地坐在了中考的考场。

——《找回信心》
可我知道,每天清晨叫醒我的不只是闹钟,还有我的梦想!执起细细的笔杆,听见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那是我记忆中最美妙的乐曲;……
——《找回梦想的馨香》
当然,今年在作文拟题中我见到的借用最多的就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XX”,略显雷同,但也符合要求。

五、优秀作文展示
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同时具备以上分析的多个优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美观的卷面,读来又感觉作者立意深远,紧紧扣题,组材有序,感情真挚,语言优美。

示例(一)
找回栀子花香弥漫的日子
恍惚中我依稀记得你的笑颜,在水光潋滟中,于树影婆娑中,怀念起与你散步的时光,奶奶,我多想找回那些有着栀子花香弥漫的日子,找回有你的日子。

去年六月,你安详的离我们而去,从此思念上了弦。

我便时常到乡间小路里,去寻找你的足迹,大簇大簇的栀子花开得正旺,洁白玲珑,素雅芬芳,碧绿的叶子包围着洁白的花蕾,我看到你的笑——思绪飘飞。

六月,蝉声绵绵,阳光慵慵散散的斑驳在杨树间,密密麻麻,你牵着我走在下路边,黛色的瓦片挡住了半边天,你宽大的身影把闷热一挡而光。

我靠里,你靠外,你手里摇动的扇子故意向我倾斜,散来的微风氤氲着栀子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我低头看见你的步伐踏在阴影的交接处,笔直笔直,于是你的一半身子暴露在阳光下,骄阳似火,你被汗水的浸湿的衣服透着大片水印,豆大的汗珠在你鼻尖渗透,汗水顺着轮廓滑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亮堂,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阳光下一高一矮的身影拉得冗长,每一丝的空气里袭满栀子花的清香。

我抬头对上你的眸子,犹如一潭深邃的湖水,穿过恒久的空间,穿过空气中氤氲的浮尘,那阳光淌过你的白发,淌过我的目光,淌过时光的旧线条,淌过内心的山峦,触摸心底最柔软的部分,瞬间栀子花香浸满整个身体……
微风轻拂,满山坡的栀子花乱颤,犹如一片舞动的蝶海,悠悠而纷繁,那淡淡的栀子花香藏匿每个时光里。

奶奶,您对我的爱,像是一条天河,左岸是千年不灭的欢笑,右岸是细致入微的体贴,而中间流淌的涓涓细流则是你陪我走过那些栀子花香弥漫的日子……
奶奶,远在天堂的奶奶,多少个日日夜夜我梦到你慈祥的身影,我多想回到以前的那些日子,多想找回有栀子花香弥漫的日子,多想找回你陪我走过的每一个时光!在泪水模糊中你化为永恒的怀恋和不竭的动力……
示例(二)
找回那把蒲葵扇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题记
小院,外婆,蒲葵扇。

蒲葵扇摇啊摇,摇落了一地的星光碎影,摇出了蒲葵扇间的盛夏童年。

月儿弯弯,星光闪闪。

一个盛夏的夜晚,蝉不停地嘶叫,空气有些稠,只有那棵歪脖老槐树下还有些许流动,我与外婆,便在这树下乘凉。

待外婆铺好凉席,穿着粉色小凉鞋的我便滴溜溜地跑过来,依偎在外婆怀里。

只见外婆拿出一把崭新硕大的蒲葵扇扇了起来。

扇面油亮亮的,扇柄也被捆得格外结实,扇边还没来得及整掉的线头飞舞起来。

风迎面而来,我心中的柔软被触碰了一下,却只是冲外婆傻傻的笑:原来外婆怕我不适应没有空调的夏夜,硬是挪着小脚跑到三里外的集市上挑了把最大的蒲葵扇。

于是我就在这清凉的“晚风”中,在外婆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在这棵歪脖子老槐树下甜甜睡去……
蒲葵扇摇啊摇,摇落了一地的星光碎彩,摇出了小院十载春夏秋冬。

月光灿灿,星光淡淡。

还是一个夏夜,我回家探望外婆。

仍在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乘凉,我们仰望星空。

不适意!有些烦恼地翻找,终于在箱底找到了那把久违的蒲葵扇,又瞧瞧外婆鬓间的汗水,便给外婆
扇了起来。

外婆感觉到了,用微显浑浊的眼望着我:“好,好,乖孙女长大了。

”一切仿佛与记忆重合了,只不过人调换了,扇老了:扇面已然发黄,甚至有裂纹,扇柄“吱呀吱呀”地发出响声,扇边也被补了又补。

于是在这清凉的晚风中,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在这棵歪脖子老槐树下,祖孙俩仰望着星空……
蒲扇是一种回忆,是爱,承载着那份淡淡的祖孙情。

而今,为了学业,已有多少时日不曾再见到这把蒲葵扇了?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找回那把蒲葵扇,找回那时隔多日的浓浓情。

六、存在问题及原因:
1. 扣题不准详略不当
第一篇半命题作文“找回”,“找回”严格来说,应该是“丢失——找——找回”的过程,但是有一些学生只写了“找到XX”,“发现XX”。

还有考生另辟蹊径,本想反弹琵琶,标新立异,结果弄巧成拙,如有几篇作文,结尾处特别点明:我从来就没有丢失过亲情(幸福、快乐、自信、坚强……),又何必去找呢?令阅卷老师啼笑皆非。

还有一部分考生,详略不当,如写《找回自信》,用四五百字写“失去”,铺垫啊铺垫,突然间“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只见结尾笔锋一转,百八十字便找回了,戛然而止,令人无奈。

以“告别”为内容的自命题作文,不少同学写成了“最难忘的事”,仅是回忆过往,既体现不出告别,也看不到要走向新生活。

还有的同学回忆初一、初二、初三的经历,本想娓娓道来,结果是絮絮叨叨呈现给阅卷者流水账一本。

2、选材立意浅显或不当
有一小部分,立意过浅。

例如,写找回物品:钱包丢了,最后被好心人捡到,找了回来;笔记本不知道放在哪里了,翻箱倒柜,终于找回。

写“告别”的,很多学生只写了最后一天离别学校的情景,缺乏深刻地感悟。

写父爱母爱者只写到冷了给穿、饿了给吃,病了给治,缺乏新意和高度。

再者,剑走偏锋者,例如有一篇《找回才子》的文章,文章语言也算精彩,但是单纯地攻击老师要求严格,布置作业,立意稍微有点偏,没有挖掘到事件的本质。

此外,告别所谓的爱情,似乎抒发真情,格调却不高,令人慨叹。

3、运用知识不够熟练,套用作文生硬牵强。

众多文章似曾相识,很多考生写作思路高度一致,如看到花、草儿、小动物等有所感悟,过程表现不够,转换太快,让老师感到是在无病呻吟。

此外那杯浓浓的奶茶等中考满分作文改写者,让老师感到审美疲劳。

还有一些借用成文套用的,行文中与题目关系不大,只是到了结尾写一句扣题的句子,生硬牵强。

部分作文内容较空,如“告别初中生活”,缺少具体事件和描写,像是在QQ上聊天。

主要原因在于语言基本功差,表达能力不强。

仍有直接抄袭课外阅读的,也有改变模拟题中的课外阅读的,令阅卷者徒留叹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