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中考满分作文2017年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深度解析(湖南襄阳卷)

中考满分作文2017年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深度解析(湖南襄阳卷)助力每一位学生阅读写作水平的提高点击上方蓝字“一堂作文课”可以订阅哦编者按:中考在即,一想到要在短时间内完成800字的考场作文,同学们不免会有紧张感。
为帮助考生近距离感受中考,提前做好准备,“一堂作文课”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真题解密,分析命题规律及趋势,通过满分范文真实再现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为2018年中考作文写作提供有效建议。
欢迎关注及转发分享!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2017年中考作文湖北襄阳卷的解读。
2017年中考作文湖北襄阳卷中考真题写作与表达(5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
微信、QQ登录,电脑开机,自行车开锁,银行取款,甚至进入楼道都需要密码。
其实用密码的地方远不止这些,成功有它的“密码”,走进朋友的内心需要“密码”,与父母的沟通也得输入正确的“密码”……请以“密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
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上,师长是后盾;行动时,伙伴是后盾。
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请以“后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
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名师解读命题解码2017年襄阳中考的两道作文题分别是以“密码”为题目的命题作文和以“后盾”为话题的话题作文。
根据作文的提示语,我们可以知道这两道作文题的写作范畴都很广,都可以从“实写”和“虚写”两方面入手。
若采用实写的方法,以“密码”为题,可选择生活中与密码有关的事件,以密码为线索,贯串全文。
比如,因为日记本密码、手机密码或电脑密码,与妈妈发生的误会、争执或是趣事等等,反映两代人之间不同的价值观。
2017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评析及示例

2017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评析及示例【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
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请以“原来,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从2015年《特别的______》,到2016年的《我真想______》,再到2017年的《原来,______》,最近几年广东省卷对半命题作文情有独钟。
半命题作文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对考生来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
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考查的目的。
2017年广东省卷审题障碍不大,结合材料,知道“原来”一词含义为“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包含有发现、醒悟、惊叹等意思在其中,突出的是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
比如幡然醒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等等,着重体现变化的心理过程,由不知道到知道,由不明白到明白,由毫无感觉到感动满满……这是写作前构思立意的出发点,比如人间自有真情在,但是以前没有发现,现在感受到了;比如世间万物发展均有哲理,但是以前没有发现,现在体悟到了;比如自己身上有某优点,但是以前不承认,现在得到肯定,需要……由此看来,考生只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善于从自身的学习生活中入眼,突出其中的“发现”和“改变”,就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实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
横线上填写的内容应该不能是一个词语或者短语,而应该是一句完整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要出彩就要想别人所未想,思别人所未思,比如“原来,狗也会吃草”这个题目,与平常的现实相差甚远,但却也是事实,只是大家未曾看见而已,狗在生胃病的时候,就会采用这个治疗方法。
这样的作文既能够体现作者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也会令阅卷教师眼前一亮。
2017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试题解析

2017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试题解析今年的作文给出了命题作文“这就是我的承诺”,强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题材定位在贴近考生生活实际的层面(题目中多含有“我”或“我们”),确保每个考生有事可叙,有理可析,有情可抒。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
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自立定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考点解析:承诺的对象可以是人,如对朋友、父母、老师等;也可以是其他,如对阅读的承诺、对规则的承诺、对社会的承诺等。
对规则的承诺,是一种对法规的遵守;对阅读的承诺,是一种对经典的传承;对人生的承诺,是一种对意志的磨砺;对社会的承诺,是一种无私的大爱,,“承诺”不仅是一种诚信,更是一份责任,一种素养。
关键词是“我”和“承诺”。
其中“我”确定了作文的写作视角,以“我”的视角行文;“承诺”需要写出承诺的具体内容。
然后阅读所给文字,每个分句都是文章的立意点。
“对规则的承诺”“对阅读的承诺”“对人生的承诺”“对社会的承诺”等等。
任选一个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写作即可。
也可写其他“承诺”内容。
作文对象依然要求围绕“我”,写自己的感悟与经历,说明无论是中考作文还是高考作文关注的是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及世界的认识,即看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一题目重点除“我”以外,重点就是“承诺”,文章要明确我的承诺到底指的是什么?同时,题目写的是“这”。
因此写一件事比较好或者要围绕一个主题写。
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承诺守信的经历,写出“有我,有生活,有真情”的文章。
中考满分作文2017年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深度解析(山东潍坊卷)

中考满分作文2017年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深度解析(山东潍坊卷)助力每一位学生阅读写作水平的提高点击上方蓝字“一堂作文课”可以订阅哦编者按:中考在即,一想到要在短时间内完成800字的考场作文,同学们不免会有紧张感。
为帮助考生近距离感受中考,提前做好准备,“一堂作文课”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真题解密,分析命题规律及趋势,通过满分范文真实再现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为2018年中考作文写作提供有效建议。
欢迎关注及转发分享!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2017年中考作文山东威海卷的解读。
2017年中考作文山东潍坊卷中考真题作文。
(50分)户外行走时,我们有时会遇到顺风,有时会遇到逆风。
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即使风力一样,也往往感觉逆风比顺风的风力更大。
顺风时,即使感觉不到,它也一直推着你。
生活中,顺风如同好运,人们往往会忽略它,高估自己;相反,逆风堪比霉运,人们往往会放大阻力,甚至会选择逃避。
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名师解读命题解码这是一道立意深刻的材料作文题。
这样的命题形式鼓励学生联想与发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与去年“自行车比赛”的材料作文相比,降低了难度,与2013年潍坊市中考题有相似之处。
准确解读材料内涵,确定文章立意是写作的前提。
细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内涵:人生难免会遇到顺风和逆风,但是无论身处顺境逆境,我们都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不能因为处于逆境而选择逃避、自暴自弃,也不能因在顺境中就沾沾自喜,忘记自己的奋斗目标。
如果你敢于直面逆境和磨难,勇于接受挑战,把逆境和磨难当作奋斗的动力,那么成功非你莫属。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正视逆境,直面挫折”“不畏困难,不避挫折”“在逆风中奔跑,是对自己最好的磨砺”“逆境造就人才”“逆境成就人生”“正视自己,敢于面对挫折”“坚定信念,逆风飞翔”“逆风飞翔,方能百炼成钢”“激流勇进,做生活的强者”“直面生活,不惧霉运”“拥有一颗平常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立意。
中考满分作文2017年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深度解析(河北卷)

中考满分作文2017年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深度解析(河北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2017年中考作文河北卷的解读。
2017年中考作文河北卷中考真题作文(50分)“了不起”的意思是:①不平凡;(优点)突出。
②重大;严重。
根据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请以“了不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名师解读命题解码今年河北省再次回归话题作文,这是继2014年话题作文“这样的衣着”和2016年话题作文“不可怕”之后,又一次将话题作文推到了前台,有些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考前押题、套题,又可以在拟题、选材、立意上给考生以更大的自由。
这既是落实新课标“自由作文、酣畅表达”的要求,又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个性表达,同时也能避免阻碍考场作文的思路。
如果从“不平凡”的角度来写,就应该注意事例要真实生动,叙事要清楚完整,选材新颖,言之有情。
如果从“重大”的角度来写,容易在主题上有所突破,写出新意,从而占据立意上的优势。
比如我们可以写《作文有什么了不起》,具体内容可以写最初自己也是“谈作文而色变”,但是通过积极地迎难而上,按照老师要求每天坚持写日记,认真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多看书,多积累,终于不害怕写作文,逐渐找到作文的规律,成了作文高手,从而得出作文没什么了不起的结论。
写话题作文,立意的过程即拟定题目的过程,所以审题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拟定题目,缩小话题。
话题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形象地来讲,话题好比一个面,而我们要写的作文只是这个“面”中的一个“点”,因此题目中给出的词语能直接用来拟题,应该通过修饰、限定等手法把话题切入点缩小,使其变得具体可感。
如“××真了不起”或“了不起的××”。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拟题技巧,独辟蹊径。
由于话题作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我们可选择的角度就会很多。
2017年河南中考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

君亦尝识月相乎?月有阴晴圆缺,此殆天之所计。然月满则
亏,蚀甚则盈。亦如俯仰之间,仰兮则为盈,俯兮则为亏,盈亏 之理,天地变化之精妙也。欲盈则必先有亏,盖以亏而待盈者乎?
夫月绕地而动,地又绕日而行,日复行于星汉之中。宇宙之
大,愚以为不动者寥若晨星。月以地为轴而行,周而复始,其速 恒乎?余以为不然。月向心时,其速递增;离心而去,其速则衰。 然欲求速则必先去,以借力而返,否则,必隳之。
泱泱华夏,迁客骚人不计其数,古来圣贤如恒河之沙。余尝
遍稽群书,亦曾通读五史,惊觉历代文人先贤独领一代风骚者, 平生盖郁郁不得志!何哉?余欲究其根本。
我们任选了50份样本,来分析考生选题的情况。 其中选择文题(1)的考生共42人,占总数的84%;选 择文题(2)的考生仅有8人,占总数的16%。
而在选择文题(1)的42名考生中,填入“自 信”“成熟”“坚强”的比例最高。其中,选择填入 “自信”的考生共8人,选择填入“成熟”“坚强” 的各有6人,填入“自立”“诚实”的各有2人。其余 的填入的有“爱哭”、“闪亮”、“长大”、“学 习”、“自由”、“懂得爱”、“懂得感恩”、“高 大”、“勇敢”等各有1人。
孩子,你要知道,我陪不了你一生一世,但起码 我现在能一直陪伴着你。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只要 在你的身边,这样,我很幸福,这样,便足矣!
祝你: 中考顺利,身体健康!
爱你的妈妈 2017年6月25日
满分作文展示 俯兮仰兮
山间雨后,景色空明。常有雨燕翔于清空,自在俯仰,饶有
趣味。然,余观之燕欲升空者,必先急堕,而后击空拍翼迅起, 何哉?
选择文题(2)的8名考生,拟的题目分别是《所 谓成功》、《潜行,不失为人生最美的高度》、《鸣 就一鸣惊人》、《人生总有沉寂》、《厚积薄发,蓄 力前行》、《努力的结果就是成功》、《成功留给有 准备的人》和《把挫折装进行囊》。
2017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解析与佳作示例

2017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解析与佳作示例【中考真题】请以“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题目当中“就这样”三个字是“种子”的发源地,是文章具体叙事的根本,不仅需要写出“这样"的成长过程,更要写出如何埋下种子,因了怎样的人、物、事、情、境的影响或启悟,才有了自己这样独特而深刻的成长蜕变。
这样的过程清晰明了,才有助于突出描绘“埋”的画面、细节或场景.“就”字,暗示了静静地、不知不觉地、润物无声地“埋”下的过程.既和“这样”相扣合,又能将埋的动作诗意化、人文化.“一颗”,是特指自身成长或生命体验中的某一个小的方面或青春变奏。
“种子”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存在,它从埋下,到慢慢汲取养分,再到生根发芽、长成,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初始状态到成长蜕变的过程.精心选择素材,是成功的关键。
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你就会收获正直、乐观、美好的明天,如亲人、朋友、师长以自己的言行在你心里埋下了与人相处需秉承真诚、善良、美好的种子,你就多了一群能够同行于青春旅程的伙伴;埋下诗书礼乐的种子,你就会执着追求这些文化因子的方向,努力达成自己的梦想;埋下宽容、勇敢、坚持等美好思想品质的种子,你就会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经受岁月洗礼的美好的“人儿”。
构思时,不仅要将埋下的过程写清楚,也要将埋下的方式、情境和引起的蜕变,巧妙地揭示出来;既要有生活细节描写“小触手”,更要有关注社会现象的“大手笔”;既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悄悄滋养,又要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巨变效果。
【考场佳作】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上海一考生一轮红日挂在云头,暮色天边。
层层梯田蜿蜒着,隔开错落有致的村庄,白墙黑瓦静立着,襯着颜色鲜艳的辣椒,一种烟火气息的温暖刹那间涌入心房,埋下一颗希冀的种子。
秋天的篁岭不似春天那般娇柔,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成熟的辣椒,红彤彤的,黄澄澄的,漫山遍野.沿着梯田间的路向上走,有小狗踩着落在地面上的草屑,慢悠悠地从路边走过.它在我身边停下,抬头,清澈的眼神闯入我心间,仿佛一滴清泉落入平静的水面,漾着一圈圈涟漪,瞬间治愈心灵。
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D甚至误国误民.最后又用道理证明,我们要坚决摒弃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绝不能一蹴而就,要每天学会照照镜子、整整领子,以大国工匠精神严于律己,修身养性,以待春晖!2017年荆门中考作文“温暖”温暖是黑暗中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温暖是沙漠里一片葱茏的绿洲,让我们重燃生命的希望;温暖是我们摔倒时一双有力的大手,为我们送来强大的助力。
请以“温暖”为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1。
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者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的散文2。
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3。
写散文要求叙事和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温暖”的本意是指阳光的照射给人带来的感受。
从所给材料内容和题目分析,这里应该理解为外界的事物、他人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感受。
【构思选材】本次作文,就是要记录那些令你感受到“温暖”的事件。
为此,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令人“温暖”的细节之处。
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也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
【写法指导】从题干的要求分析,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文、记叙散文;在内容上,要做到真情实感;在表达方式上,要恰当的使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尤其注意细节描写的准确使用;注意叙事和抒情线索的合理性。
【范文】温暖黄昏姗姗而来,远处城市的灯火已亮,灿然耀眼却依旧安稳地依偎在那黛青色的山的怀抱里,等待安眠。
在山的上面,临近夜晚的天空沉浸在奇异的蓝紫色中,初冬时天空特有的高远和澄澈将这奇异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冬特有的寒冷也快要在我手上结出一层薄薄的霜来。
我无心再留恋这美丽又严酷的自然景象,不禁加快步伐,落叶被踩出喀拉喀拉的声响一一我只想快点回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Llt321002017年济宁中考作文“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
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
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问题特征鲜明;(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解析】这道题目的材料围绕“习惯”展开,从对习惯的定义、认识以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解说.其中“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是理解材料的重点,“行为”“心理”“风气”“传统”是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认识,考生可从中选取角度进行写作,也可写对“习惯”的其他感悟与认识。
“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提示考生要在文中写出习惯所产生的影响。
【审题立意】写作时,既要写“经历与体验”,也要写“认识与思考”,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立意深刻。
审题时,需要注意习惯有好有坏,文章不止可写好习惯,也可写坏习惯,从反面立意,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思路点拨】“习惯成自然”、“熟能生巧”、“耳熟能祥”、“习以为常”等等都是人们的口头禅,也是初中生不难理解的话题。
但是,受自身思维囹圄的限制(责任主要在于老师),很可能会提笔瞢圈,不知所云.其实,打开思维就好写.譬如,“优秀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中学生最大的毛病,同学们可据此阐述和旁证博引,一篇锦绣文章便如汩汩江水从指尖流出……【范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五年的青葱过往,深感自身最大的恶习就是懒惰。
曾几何时,“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我的追求;“磕着瓜子,扯着闲皮,打开试卷,高分拿来”是我的梦想。
然而,一朝梦醒,洗尽铅华,才发觉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乱随流水到人家”的黄粱南柯。
对,背上行囊,上征程,征战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才是正途!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诸多品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外烁教育的品质;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是砥砺学习的品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物华天宝的品质;喜鹊连声叫,黄狗轻声吼,是山高水长的品质……修身、养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当代中学生必需的功课。
这门课如果做的不好,不仅遗祸自己,更会戕害他人,甚至误国误民。
现代大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就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最终害死了自己.小时候,母亲让差不多去买红糖,结果他买了白糖回来,母亲责怪,他却说:“白糖红糖都是糖,差不多.”长大了,他要坐火车去外地,原本8点30的火车,可他到车站已经8点32了,火车已开走了,他抱怨:“30和32差不多啊,火车咋就开了呢?”;得病了,家人找不到东村的王大夫,他让家人请西村的兽医汪大夫,结果庸医误诊,生命垂危之际,他还说:“王和汪,就三点水的区别,差不多……”差不多?简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莎士比亚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但,如何改正?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给出了答案:“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它下楼”。
所以,我们要坚决摒弃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绝不能一蹴而就,要每天学会照照镜子、整整领子,以大国工匠精神严于律己,修身养性,以待春晖!【点评】本文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作为论点,开篇先指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才是正途!”,然后正面举例证明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诸多品质,接着从反面举例证明优秀是一种习惯,这门课如果做的不好,不仅遗祸自己,更会戕害他人,甚至误国误民.最后又用道理证明,我们要坚决摒弃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绝不能一蹴而就,要每天学会照照镜子、整整领子,以大国工匠精神严于律己,修身养性,以待春晖!2017年荆门中考作文“温暖”温暖是黑暗中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温暖是沙漠里一片葱茏的绿洲,让我们重燃生命的希望;温暖是我们摔倒时一双有力的大手,为我们送来强大的助力。
请以“温暖”为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1。
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者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的散文2。
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3。
写散文要求叙事和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温暖”的本意是指阳光的照射给人带来的感受。
从所给材料内容和题目分析,这里应该理解为外界的事物、他人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感受。
【构思选材】本次作文,就是要记录那些令你感受到“温暖”的事件。
为此,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令人“温暖”的细节之处。
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也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
【写法指导】从题干的要求分析,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文、记叙散文;在内容上,要做到真情实感;在表达方式上,要恰当的使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尤其注意细节描写的准确使用;注意叙事和抒情线索的合理性。
【范文】温暖黄昏姗姗而来,远处城市的灯火已亮,灿然耀眼却依旧安稳地依偎在那黛青色的山的怀抱里,等待安眠。
在山的上面,临近夜晚的天空沉浸在奇异的蓝紫色中,初冬时天空特有的高远和澄澈将这奇异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冬特有的寒冷也快要在我手上结出一层薄薄的霜来。
我无心再留恋这美丽又严酷的自然景象,不禁加快步伐,落叶被踩出喀拉喀拉的声响一一我只想快点回家。
记忆中,不愿去碰兜里冷冰冰的钥匙,而是伸手去敲那扇透着温暖的门。
一开门迎接我的就是一室暖黄色的灯光和微微笑着的母亲,她侧身将我让进来,再挂好我散发着寒冷的衣物,她又忙着从茶壶里倒出杯茶来,紫砂壶流线一般的壶嘴里倾出淡黄色的透明的茶水,缓缓流着直到全部流进下方白色的瓷杯里。
母亲用手捏着瓷杯的底部,小心地挪动着到我面前,一滴不落。
我听着瓷杯和玻璃桌面发出一点细微的清脆响声,才慵懒地伸手重新端起那杯茶来。
触手生温,这一杯茶的温暖使身体快速复苏。
吹开浮叶,轻轻地嘬饮一口,甘甜与苦涩同时流淌,芳香与热气在眼前缠绕。
握住这一杯茶的时候,这一室是春回大地。
还记得去年窗外飘洒着初雪的时候,我静静地泡了一壶茶。
在阳台上看见刚购物回来的母亲的脚印在雪中深浅不一,听着水在火上微微铮鸣,凝视着干枯的茶叶在温热的水中慢慢舒展身体,宛如伶人抛出的流云袖,宛如午夜里沉默开放的昙花,宛如在母亲怀里孩童展露笑颜。
我站在门口,听见三声轻轻的叩门声晌,就急忙跑过去开门,用微笑和一室温暖来迎接母亲,帮她挂好沾着雪花的衣物,又赶着去倒茶。
看见淡黄的茶水从紫色的壶口流出,进到白色的杯底,我握着杯底送到母亲面前。
母亲接过去,浅浅嘬饮一口,眼里全是微笑与暖意。
缓缓升腾的茶香与温热晕染了目光,水一样的温暖在我和母亲的心上缓缓流淌。
我知道,在我送出这一杯茶的时候,这一方的天空定是朝阳正好。
无论走在多么寒冷的归途,看着眼前一片灯火阑珊,我知道有一盏是为我而亮,为了温暖我而长明不灭。
想到这里,我只想加快步伐,去端起那一杯温热的茶,去感受那一抹温暖的光。
2017年湖北荆门中考作文“经历了______ ,我长大了“点评这是一篇带有浓郁色彩的叙事散文,画面感人,母女情深,温馨无限。
小作者能将笔墨关注在细节的描摹和情感的细腻体味上,难能可贵!结尾处“无论走在多么寒冷的归途,看着眼前一片灯火阑珊,我知道有一盏是为我而亮,为了温暖我而长明不灭”一句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了主旨的作用。
经历是人生旅途中的足迹,是一种生命过程,有经历就有积累,有经历就有经验,有经历就有磨砺,有经历就有成长,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笔财富请以“经历了______ ,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出自2017年湖北荆门中考作文题)【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应该先补充完整题目。
审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中心词。
所补充的词语即为关键词语,而“长大了”即为中心语。
“长大了”暗含着“知道了”“明白了”“懂得了”“收获了”“升华了”等意思,是写作的着眼点。
“经历了”则需要写出自己所经历的详细的过程。
【构思选材】首先,确定所补充的词语,例如,我们可以填写诸如“失败”“挫折”“困难”等词语。
假如我们填写的词语是“挫折”,我们可以这样构思自己的作文:通过叙事自己经历的关于挫折的事件,并点明从失败、挫折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锻炼了我们的毅志和能力,使我们更加坚韧,甚至让我们的心多了一份执着,多了一份激情。
【写法指导】这样的作文,以写记叙文或记叙散文为主。
在写法上,可以采用以小见大、对比等写法,关注细节描写。
这篇文章立意浅显而耐人寻味,文字的叙议比例协调,作者按照时间序列具体地讲述了从一岁、五岁、十岁、十三岁、去年九月所发生的事,每一次的经历,都深刻地阐述了一个道理:成长需要挫折。
文章的事例虽然平凡,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
【范文】经历了挫折,我长大了小草不会一直嫩绿,总会有枯萎的时候;花儿不会一直艳丽,总会有凋谢的时候;天空不会一直晴朗,总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遇到坎坷挫折的时候。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无数的困难,人生才会精彩不停!一岁时,在院子里的一棵绿树下,一对年轻的父母正看着他们的孩子学走路,可是孩子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了,哇哇大哭起来,一旁的父母没有马上抱起她,而是轻轻扶了她一把,继续看着她蹒跚地往前走。
是的,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最后,小孩儿学会了走路。
这个孩子便是我。
五岁时的一个早晨,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迟迟不敢出门,她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她怕到幼儿园受欺负。
这时,爷爷拉着她的小手对她说:”孩子,别怕,幼儿园里可好玩儿了…“最后,小女孩鼓起勇气朝幼儿园走去,结果这一天,她过得很开心。
这个女孩儿便是我。
十岁时,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个“红领巾”手握一张不理想的试卷,低着头,垂头丧气的走回家去,她红红扑扑的脸颊上挂着几颗冰凉的泪珠。
回到家,妈妈看了试卷后没有打骂她,只是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
从此,她奋发了。
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这位“红领巾”就是我。
十三岁时,一个炎热的中午,一个小学生和其他十几个人一起在操场上参加篮球训练。
这天,老师让大家练习投篮,前面几个同学都成功了,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她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力把篮球往上一投,可篮球连球架都没有碰到。
便掉了下来。
她伤心极了,难过地离开了队伍不再练习。
看着她难过的样子,教练走过来,拍拍她的肩膀没有说什么,却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她又开始和同学们一起投篮,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