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训练——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咬文嚼字——细品文题中的副词。 细细品味文题中的副词,我们会发现,它们 往往对作文的内容提出了“潜在性”要求。如2018 年安徽中考题《原来,我也 》,题目中的 “原来”“也”表明,之前我没有发现,经过一两件 事之后,我才发现。因此写作文时必须在前文交 代一两件没有发现的误会来作铺垫。 再如《我依然 》,题目中的“依然”一词, 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被人误解,即使自己吃 亏了,也不改初衷的意思。因此,写此文时要写 清“遭人误解”“自己吃亏”时的心理感受。 总之,对题目中的“最”“也”“还”“更”“其实”等等 副词,我们要好好揣摩,才能把握其言外之意。
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立意的要求: 1.立意要正确、积极。正确就是思想内容正确, 能准确、全面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 切题,完全符合题意要求。积极,指文章要肯 定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2.鲜明、集中。鲜明指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 度要明确。集中,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3.深刻、新颖。深刻指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 质。新颖指能够提出新见解,或能够开发新的 认识角度,给人以新的启迪。
【解析】
寓意是要看清自我、世界和人生,就 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从不同的角 度(途径)去观察和分析。本文题目要求选 用两种以上的镜子展开论述,也正是要学 会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自我和人生,而绝 非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
3.审读关键词法
一些材料,有一个或多个事例构 成,在表达的过程中,会不断地重复 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抓住这些“高 频词”或做阐述或做引申探究,更要 注意材料的情感倾向。
2.逆向立意。就是从题目中思想的对立面去思考, 确定中心,立意和题目意思相反。例如,常理说 不要班门弄斧,如果用“弄斧就要到班门”来反向立 意,就能令人耳目一新。 3.辩证立意。就是对题目的思想作辩证地分析,一 分为二地看问题,多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确定 中心。 4.发散思维立意。就是从不同的方向维度去思考题 目蕴含的思想。如有位学生在写《成长中的一课》 时,通过奶奶回忆当年父亲在艰难岁月中把学校 发的中秋节月饼带回家,给弟妹和母亲吃,赞扬 了父亲的亲情和孝心。还在文中联想被自己扔进 垃圾桶的包子,而留下惭愧的泪水,开掘出节约 粮食的思想。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 第一句话是 “ 大家好,我来了! ” 而现在她说 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
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 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实战演练:
试审题:《初中生活二三事》 示例:中心词:事。表明要叙事,文体应写成 记叙文。 限制词:二三。表明要选择两三件自己感触最 深的事来写,不要只记叙一件事,也不要拉拉 杂杂流水账一般写若干小事。 限制词:初中生活。则界定了范围:要写初中 阶段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小学或幼年时的故 事。 也暗含写作的对象“我”。
二、比喻性题目的审题。 比喻性的题目,要善于理解题目的比喻义,并为 喻体匹配恰当的主体。 例如,《心中有盏红绿灯》这个题目,“红绿灯”的 表层含义是交通规则中的红绿灯,但本题中的“红绿灯” 很显然有深层的比喻义,通过思考分析,“红绿灯”可 以比喻某种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标准,“心中有 盏红绿灯”意思就是要遵守某种规范、准则、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的比喻义并不完全等于文章 的中心思想。要把比喻义与你写的具体题材相结合, 才能确定并表达具体的中心思想。如,我打算写“友 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朋友间交往要遵守 友情的规则”,但这不是中心,中心可以定为“尊重对 方的缺点,友谊才能地久天长。”
1.顺向立意。“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才有生 存空间。” 2.逆向立意。“坚持真理比赢得喜爱更重 要。”“悦纳自己。”等。 3.辩证立意。“当自己暂时不为大家接受时要 先学会接受别人。”“改变先要改变人们对待 新事物的态度。”等 4.发散思维立意。“扬长避短,不能改变声音 就少说多做。”“要学会听取难听的批 评。”“夜晚的叫声再美也不受欢迎。”“要 改变的不止是叫声。”
2019中考作文训练
审题与立意
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意思和题目要 求,包括文体、题材、中心、写作对象、范围、字 数等各方面要求。 审题的要求: 1.全面、细致。题目所规定的题材或主题的范围、 写作对文体、题眼、题目的虚实等都要关注到,作 认真分析。 2.客观、准确。客观,是指审题时不能先入为主要 认真读题,客观对待题目中的要求。准确,指要准 确理解题目的意思。 3.开放、深入。指审题时要尽量打开思路,力求优 中选优。深入,指要深入开掘题目、材料的意义, 通过题目的字面意思,理解深层要求。
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 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解析】
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 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 自己的人生之路。
本周作文: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 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不少于600 字。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 “ 这是我刚从 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 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 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 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 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 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 “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材料通过关键词“闻”影射现实生活 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坚持 真理等精神的现象。探究因果得出:我们不 要人云亦云,要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阅读下面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 列出两三个写作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 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 “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 “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 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 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 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会惹人讨 厌的。”
审题的方法: 一、一般的命题作文的审题。 1.火眼金睛——锁住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揭示作文的中心、 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怎样才能锁住题眼呢? 一看动词。如《我心雀跃》,“雀跃”就是此题题 眼,“雀跃”用以形容人因高兴而兴奋的样子,所 以应写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注意运用心理描写。 二是注目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如《美丽的误会》, 关键词是“美丽”,“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 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 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 段美好的故事。
立意的方法: 1.顺向立意。 就是题目中明确蕴含着什么思想,就直接以次作为 文章的中心,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题目的含 义可以有多种理解,就选择其中的一种思想作为中心, 如《适时转身》。 顺向立意,为了“深刻”,可以适时地顺着题目所蕴含 的思想,向前方再想一想,以求把思想再拓深一层。 如《黑暗是如此美丽》,题目提示:在“世界地球日”, 倡导关闭电器一小时。此题本身蕴含着“倡导节约”的思 想,如果我们顺着“节约”朝前想一想,就会得出节约的 是能源的思想,再朝前想想,节约了能源就保护了地 球,再往前想一想,保护了地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 这样中心就深刻高远了许多。
辩证立意:做人既不能一味的为自己考虑, 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别人,该抬头时就抬头,该 低头时就低头,就可以提炼出“做人或做事, 低头要有度”“在乎自己,更要在乎别人”等 主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1.求同存异法
题目出现多项事例材料,或出现 多种事理,这时不要盲目取舍,在整 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采取求同或存 异的方法,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对材料 进行分析。
3.审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 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 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 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 能像“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样娓娓道来。 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 不能“家里……街头”写上好几幕。 再如“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 一篇文章”,这个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 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己。 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 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 · · · · · 但 “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 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4.审句式——弄清文题的关系。 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 部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 系了。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 列关系呢? 如2018年四川中考题《 让我如 此美丽 》,此题所填的内容,是我变 得如此美丽的原因,前后二者存在因果 关系。有的考生在横线上填的是“自 信”,但在文中却大谈“自信”的作用, 却忽视了自信让我美丽这一点。
【解析】
顺向立意:凡事先替别人着想,树立了“我 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观念,就可以提炼出: “具有他人意识,是成熟的标志”“尊重他人, 保持谦逊的品质”“学会感恩,懂得分享”“要 学会角色转变,进行换位思考”“俯下身子交往, 构建社会和谐”等主题。 逆向立意:如凡事都要迎合别人,那么就会 失去“本我”,就可以提炼出“艺术,不需要低 头”“做原来的自己,让别人去说吧”等主题。
2.探究寓意法
以一些寓言、故事等为材料的作 文,材料一般都包含着一定的哲理或 道理,我们应在整体理解这些材料的 基础上,抓住故事的结果探究原因, 探究材料的寓意,进而审读出题意。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人云: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 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 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 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 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 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 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 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 写一篇文章。
有些作文题,没有限制条件(即修饰 词),或限制条件不明显,可以为题目添加 限制条件,以明确选材范围,进而确立中心。 如《游戏》,此题过于宽泛,不好选材, 中心也茫无头绪。我们可以给题目加一些限 制条件,比如《抢救爸爸的游戏》,而进一 步把文章的中心确定为“爱,又是需要学习 的”。这样题材范围就缩小了,难度也缩小了 很多。
再如,2018年聊城中考题《适时转 身》,出题中“转身”表层意思是一个动 作,指转过身子向后面或侧面看。通 过思考分析,可以把“转身”理解为改变 方向,“适时转身”意思是学习、创业乃 至人生在遭遇挫折时应适时改变方向, 再联系你选择的题材,比如人生挫折, 进一步确定中心为“适时转变人生方向 可以迎来更好的的发展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