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肝胆综合症

合集下载

网箱养殖大黄鱼肝胆症的成因与防治

网箱养殖大黄鱼肝胆症的成因与防治

网箱养殖大黄鱼肝胆症的成因与防治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鱼病时有发生,尤其是由于饲料营养失衡、强化投喂、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及滥用药物等,造成鱼类肝、胆、肾等器官受到损伤,产生综合症并继发传染性疾病的情况频繁发生。

笔者根据实践经验,现将网箱养殖大黄鱼肝胆症的成因与防治方法介绍给广大同行,以供参考。

一、症状病情较轻的鱼体,其体色、体形等无明显改变,仅表现为游动无力或有时烦躁不安,甚至痉挛窜游。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鱼体的体表颜色变淡,胸鳍、腹鳍、背鳍的鳍棘发红或充血;肝脏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肿大,严重者比正常的大一倍以上(也有体积缩小的),肝脏颜色变淡或充血,有的形成黄、白相间的“花肝”,有的肝脏则呈淡黄色;胆囊肿大,颜色变深或墨绿,胆汁充盈,有的胆汁颜色变淡褐色;肠道内充满了淡黄色溶物,有的发红。

还有一些患病鱼体伴有尾部溃烂或充血、出血,鳃部贫血,眼睛发红或眼眶充血,有的鱼体溃烂,鳞片脱落等症状。

二、病因分析1.每年的上半年,由于鱼价不高,一些养殖户疏于精养,使鱼体处于半饥饿状态,体质较弱。

随着鱼价上扬,有的养殖户为了赶鱼市、卖好价,在利益驱动下大量投喂,且每天多次不间断地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速,出现肥胖和鱼体肝脏负担过重,鱼体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

2.投喂的饲料鲜度差,部分脂肪被氧化酸败,且本身就带有较多的病菌及一些寄生虫。

3.过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化学合成类药物和杀虫剂,对鱼体的肝脏、胆囊等造成损伤。

4.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主要成分的含量不足或过多,其配方与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标准搭配不当。

5.水体中存在有有毒物质。

6.养殖户科学防治病害的意识比较淡薄,发现少量鱼体食欲不振、食量减退,甚至出现少许死亡时注视不够,待到鱼体患病症状严重时,一般的药物又难以治愈。

三、诊断方法由于此病在发病前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引起养殖户注意,所以只有经过仔细观察和检测才能确诊。

1.当发现鱼体生长速度下降,食欲不振,应注意观察是否发生了此病,并进一步检查。

鱼类肝胆综合症防治误区与措施

鱼类肝胆综合症防治误区与措施
害物 的过度积 累,病毒 、细 菌、寄生虫大量滋生和 蔓 延 ,使原本脆弱 的水环 境雪上加霜 ,必然直接影 响鱼 类的生长并 引发鱼类 等水生生物病害 ,特别是鱼类 的
使用药物致使鱼类及水生生物慢性 中毒 ,导致鱼类体 色发黑 ,游动无力 ,摄食 能力急剧 下降。随着病情 的
发展,胸 、腹 、背鳍充血 ,解剖可见鱼类 的肝脏 呈花 肝 ,胆囊 肿 大 、胆 汁变 褐色 ,部分鱼 类 肠道 出血 发 炎 ,形成 了肝胆综合症 。即使没有投喂颗 粒饵料 ,但 高密度使鱼类长期 生活在恶 化的水 环境中,有害气体 及有 害物直接侵 害鱼类 的健康 ,导致抗病 能力下 降,
他吃食性鱼类 。
七 、注 意 事 项
治疗溃烂 病期间 ,应避免操作不 当引起损伤 ,当
外观症状 消失后还应 使用药物控制病原体 ,确保病鱼 皮肤恢复 正常后再停止用药 。
安徽霍邱县户 胡镇 畜牧水产站
邮编
刘其芝
2 7 5 41 3
_ 圈 堕 l 旦 塑旦 茎 夔
因此,提醒广大养鱼户,放养 苗种前一定要对苗种生
在 人工养殖过程 中,颗粒饵料 可满足鱼类生长所 需 的营 养 ,过量 或劣质 的饵料使 其生长 过快或 异常 。 鱼类 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不 完善,过多的饵料和水生 生物 的代谢物积聚过 多,还会污 染环境 。如果换水不 及 时或水 环境得 不到有 效改善 ,就容 易使水质恶 化 , 底泥 中的有机质在厌氧条件 下分解 产生大量的有害气 体及有 害物质 毒害鱼类及水 生生物 ,同时丰富的有机
经 常用 药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 ,因此对黄颡鱼细
菌 性体表 溃烂病 的防治应着 眼于平 时的综合预 防上 ,
要保 持水质 的清洁 ,坚持 定期换水 ,经 常改 良水质 , 同时加 强科 学饲养管理 ,投喂营养丰富 的饵料 ,以增 强鱼体 的抗病力 。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防治(2)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防治(2)

服。 具体用药方法为:每天用一元二氧化氯
或二氧化氯化水全池泼洒,连用两天,同时用 三黄粉拌饵内服,连用 3 d!5 d,另外再用维 生素拌饵内服,连喂 5 d!7 d。我们使用此法 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一般 5 d 左右即停 止死亡。
(通联:223200,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水 产技术推广站 E-mail:hblhacz@sin.acom )
三、肝脏综合症的表现、原因及防治: 肝胆综合症是一种习惯性的说法,是20 世纪90年代以对症状描述的形式提出来的。 主要表现为:肝胆肿大变色,肠内无食或少 食,有时胆汁外渗,脾肾也有肿大,体表明显 的症状为尾鳍末端呈白色裙边 (带状),并 常伴有肠炎、烂鳃、赤皮等细菌性疾病。 单纯的肝脏肿大在精养条件下较常见, 一般表现为鱼的吃食较差,生长慢,吃完食后 半小时左右喜跳跃。死亡率极低。并发肠炎、 烂鳃、细菌性败血症等时,才会引起大量死 亡。 肝胆病的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1)营养
四、防治方法 1、利用冬、春鱼类生产的空闲季节彻底 清塘以杀灭水体和淤泥中病原体。 2、在鱼类生产季节,除了春季“大麦黄” 和秋季“白露”两次预防用药时,用敌百虫类 的杀虫药,其余时间只要没有寄生虫就最好 不要使用这些杀虫药,以免长期使用造成鱼 的体内形成大量积累而影响鱼的体质。 3、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户,最好每天适 当投喂一些水草或苏丹草等植物性饲料,以 补充鱼类对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需求,如果投 喂植物性饲料困难,可选择定期用维生素拌 饵投喂,因为维生素的投喂一方面可以使鱼 类摄入的营养均衡;另一方面维生素本身就 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样做可有效降低该 病的发病率。 4、鱼类发生此病时建议用药:
一、症状 病鱼尾鳍、背鳍的鳍条尖发白,体表其它 无任何明显症状,病鱼的口腔及眼球周围均 无明显症状;将活的病鱼拎起,有少量血液从 鳃盖下方流出,掀开鳃盖,鳃部有大量的淤 血,粘液很多,轻轻刮去淤血和粘液可见鳃丝 严重充血,但鳃丝却很完整;剖开腹部可见肝 脏肿大,色泽变淡或土黄色,随着病情的发展 肝脏逐渐变黄发白,最终形成黄白相间的 “花肝”症状;胆囊偏大,胆汁的颜色偏淡,胆 囊外壁上附有一些银色的外膜;肠道外壁无 明显症状,但内壁却严重充血,肠道弹性很 差,轻拉可断成多节,但肠道中仍有少量的食 物。 二、流行情况 该病的流行季节主要从 6 月份开始一直 到 10 月份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对象是:青鱼、 草鱼、鲫鱼、鲤鱼、团头鲂,不论鱼种和成鱼都 有发生。近两年在我们江苏苏北地区呈高发 趋势,并且有进一步蔓延的可能。 三、发病原因 该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 但根据笔者对多户养殖塘口跟踪了解,初步 认为该病发病原因有以下两种可能。 1、长期大量使用敌百虫类的杀虫药物, 这些杀虫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并不是很大,

鱼类肝胆综合症致病机理及饲料防治措施

鱼类肝胆综合症致病机理及饲料防治措施

鱼类肝胆综合症致病机理及饲料防治措施肖世玖;侯艳君;刘丈斌;周岩民;王恬【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2页(P64-65)【作者】肖世玖;侯艳君;刘丈斌;周岩民;王恬【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210095【正文语种】中文肝胆综合症是鱼类集约化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疾病。

鱼类肝脏代偿能力强,肝胆综合症早期病症不明显,但患病群体大。

患病鱼体肝脏、胆囊等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造成鱼类采食量下降,甚至出现不摄食现象,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其他致病菌更容易侵染鱼体,患肝胆综合症的鱼类常常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状。

药物、病菌(包括寄生虫)等对鱼体产生不良刺激时,会加重肝胆综合症的危害性,引起鱼类死亡,在分塘、捕捞等应激条件下尤为严重。

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增大、配合饲料质量不统一、污染物过量排放等极易诱发淡水鱼类脂肪肝、肝脏细胞坏死等病变,进而加剧了鱼类肝胆综合症的暴发频率。

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鱼类肝胆综合症是确保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鱼类肝胆疾病的病症、病因,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一、肝胆功能1.分泌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2.代谢功能各种营养物质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进行处理、加工,合成有机体所需的多种蛋白,合成和分解糖原,参与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

3.解毒与防御功能鱼体吸收以及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可经肝细胞转化或结合作用,形成无毒、低毒或易溶解的物质,并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消除或降低毒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肝脏巨噬细胞有较强的吞噬能力,能清除细菌、有害物质及衰老的白细胞。

二、肝胆综合症的病症与病因分析1.病症鱼类发生肝胆综合症后主要表现为:①肝脏颜色发黄有斑点,甚至呈豆腐渣状,质脆、轻触易碎。

黄鳝肝胆综合症

黄鳝肝胆综合症

黄鳝肝胆综合症病因、治疗方案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肝胆综合症病因: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引起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二、是乱用药物。

如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等,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如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造成了肝损伤。

三、是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

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

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

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因此,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

鱼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

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胆碱、ve、生物素、肌醇、v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临床症状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

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

如何防治鱼类肝胆综合症

如何防治鱼类肝胆综合症

如何防治鱼类肝胆综合症引发鱼类肝胆综合症的诱因:1.饲料配方。

随着气温的升高,鱼类开始进入生长旺季,食欲旺盛。

但3高饲料(高蛋白高油脂高碳水化合物)的投喂,鱼类难以消化加重了肝胆的负担。

与此同时,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因此,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

2.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大量抗生素的使用造成药物残留累积了大量的内毒素,而在高密度养殖的模式下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危害:1.鱼的肝胆出了毛病时,会出现鱼的鰓丝末端发白,鳞片和皮肤粗糙,尾鳍发白,眼睛有血点,肠道充血,免疫力低下等一系列病症.2.患病鱼体肝脏、胆囊等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造成鱼类采食量下降,甚至出现不摄食现象,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其他致病菌更容易侵染鱼体,常常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状3.出塘率降低低,运输死亡率增加。

鱼体肝胆机制下降,抗应激能力降低,死亡率增加胆汁酸在防治肝胆综合症上的作用:1.胆汁作为三大消化液之一,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

从而有助于减轻三高饲料难以消化吸收对鱼体肝胆带来的高压和负担,减少肝细胞的损伤,维持机体正常的脂肪代谢。

2.胆汁酸既是消化液也是排泄液,饲料胆汁酸的添加,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鹅去氧胆酸成分的存在可以分解内毒素,排出黏附在肝细胞上过多的脂肪以及重金属,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预防鱼类脂肪肝,从而提高鱼体肝胆机制功能。

一旦鱼体肝胆机制下降,反其道会影响鱼的鰓、鳞片、皮肤、眼睛、肠道、免疫系统等器官时,鱼体内、鱼体外的细菌、病毒、毒素等就会乘虚而入,引发多种疾病,所以我们在治疗肝胆综合症时就显得非常棘手,因为,抗菌、抗病毒、杀虫药都是基本没有疗效的,这只是治标,不是治本。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诊治技术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诊治技术

《河南水产》2008年第3期鱼类肝胆综合症的诊治技术伊国星(河南省开封市鱼种场475004)高继宾(河南省杞县水利局475008)鱼类肝胆综合症在开封市鱼种场是第一次发生,发病时间2008年8月13日至9月10日,发病池塘面积近60亩,损失青二龄苗种、草一龄鱼种约2250公斤,直接经济损失3万多元,现把鱼病发生情况及诊治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鱼病发生情况我场共有5个池塘发生此病,分别为1#、2#、3#、5#、9#。

其中1#、2#、3#发病苗种为一龄草鱼种,病鱼规格在50~100g,2号死鱼量较大;5#、9#发病苗种为二龄青鱼种,病鱼规格分别为300g、50~100g,5#死亡量较大。

8月13日,首先在5#池塘发现有几条青鱼死亡,由于死亡鱼已腐烂变质,无法诊断病情,同时巡塘并未发现有病鱼慢游,从塘中捕起鱼,并未见有任何病状,由于天气好,鱼的吃食状况好,没有采取处理措施,其后,其它4个池塘也陆续发现死鱼现象;至8月21日,由于天气突然变化,各个池塘的死亡量都急剧增加,其中5#池的当天死亡量高达150公斤,池塘水质发黑,有腥臭味,死鱼外表检查有以下特征:鱼个体发黑,体表光滑有粘液,鳃盖个别有“开天窗”现象,鳃瓣鲜红无污泥,鳃丝末端粘连,内脏没有发现异常。

当时诊断为由斜管虫或车轮虫造成的烂鳃,加上水质变化,缺氧而引发的死亡,遂采取如下处理措施:1.全面停食,由于天气不好,鱼摄食也不强。

2.8月22日天气转晴,上午用CuSO4+Fe2SO4+伊维菌素,按常规药量进行全池泼洒,其中5#增加敌百虫400g/亩·米,傍晚用伊绿牌二氧化氯1瓶/亩1.5米,或溴氯海因粉,500g/亩·米,进行遍洒。

3.轮流向各个池塘加注新水,24日上午又用鱼安(溴氯海因粉)300g/亩·米进行全池泼洒,至25日死亡量明显减少。

26日开始投喂饲料,28日池塘死亡量有所增加,检查病鱼有以下特征,体表粘液增多,尾鳍、臀鳍末端有白色镶边,细摸鱼体发涩,鳃丝有红有暗,没有污泥,剪开腹部可见病鱼的肝发黄变淡,有充血块,轻触易碎,有的胆囊肿大,有的痿瘪,凡痿瘪者其颜色暗绿。

鱼类肝胆综合症致病机理及饲料防治措施

鱼类肝胆综合症致病机理及饲料防治措施
脂 肪含量在 4 % 9 96

过 量 摄 入 油脂 或误
通 常鱼 饲料 配 方 中

患肝胆 综合 症 的鱼 类 常常伴有 出血
烂鳃

肠炎

烂尾


等症 状
激时
分塘


药物

病菌 (包 括 寄生虫 ) 等 对 鱼 体产 生 不 良刺


不 同品 种有所 差 异
另外

饲料 中
会 加 重 肝 胆 综 合 症 的危害 性

合成
织 中代谢和 消除速 度 缓慢
成 蓄 积和 残 留


在 肝 脏 中尤 为 明显

参 与 维 生 素 和 激 素 的代谢
解毒 与 防 御 功 能

鱼 体 吸 收 以及 代 谢 产 生 的 有

(2 ) 环 境 因 素
高密 度 饲 养

过 量投饵 等 会 导 致 水
毒物 质
可 经 肝 细胞 转 化或结合 作用
肝 胆 综 合症 是 鱼类 集约化 养殖 中的 鱼 类 肝 脏代偿 能 力 强


种常 见 疾病


2

致 病机 理
肝 胆 综合症 早 期病 症 不 明 显


(1 ) 饲 料配 方 与 品质
患病 群体 大

患 病鱼 体 肝 脏
胆 囊 等 主 要脏 器 出现 严 重

①饲 料 油 脂 含 量 及 其 氧 化 酸败 的影 响


胆 囊呈 收缩 状 态

鱼摄 食 能

养鱼碰上肝胆综合症,如何确诊用药?

养鱼碰上肝胆综合症,如何确诊用药?

养鱼碰上肝胆综合症,如何确诊用药?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经常有养殖户想了解肝胆病,现又有养殖户建议写下肝胆病这个话题,对于肝胆病,之前曾写过几次,现在再次写,笔者想还是先从认识肝脏的功能开始吧。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经常有养殖户想了解肝胆病,现又有养殖户建议写下肝胆病这个话题,对于肝胆病,之前曾写过几次,现在再次写,笔者想还是先从认识肝脏的功能开始吧。

肝脏器官不管对于人类,还是鱼类,都可以说是自我修复功能最为强大的器官,像肝移植、肝部分切除,等过一段时间后,被切割的部分又会长出来。

在人身上是这样,其实在鱼上也是这样。

而其他器官却不具有这样的特点。

“以色辩肝”缺乏科学依据对于肝脏是否已经病变,好多人喜欢通过颜色去判断,但这个判断标准,经验成份会多一些,缺乏科学的依据。

早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苏州大学的一期学报上就刊登了国内水产界的老前辈关于肝的颜色的论述,其中就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肝无定色。

血液充足的时候,会呈现出紫红色,当失血过多,可能就出会现白色、灰色、褐色,有的人一看到肝脏白色,立马就是会得出一个脂肪肝的结论,这一点个人觉得,有些牵强。

如果说肝脏呈现黄色,或是土黄色,每每看到鱼呈现出这样的颜色时,鳃部总会出现一些疾病症状,当看到的案例多了,我觉得这或许是一种病变特征,由于没有确切的证据,仍然存疑。

就肝脏的功能而言,鱼所消化的所有食物以及药物代谢,均有肝脏参与其中,如肝脏将葡萄糖合成肝糖源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又分解成葡萄糖供机体使用。

肝脏分泌胆汁酸后通胆管贮存在胆囊,当肠道有食物的情况下,刺激胆囊分泌的胆汁进入肠道,促进食物的消化。

如脂肪的合成与释放,脂肪酸的分解,酮体的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维生素A B C D K 的合成与贮存,包括激素的灭活等等都需要肝的参与。

而且还包括解毒,所有代谢产生有害物质,都需要通过肝脏进行解毒,同时肝脏也是免疫器官,鱼体内的吞噬系统,吞噬、隔离和消除抗原都需要肝脏的参与。

加强黄鳝养殖中后期肝胆保护的措施

加强黄鳝养殖中后期肝胆保护的措施
维普资讯
强 … 一 。- - 。 …j 。 一 … 。
) N 负荷加大 , l . f 久而久之 . 就不可避免地肝脏 坏死 、 胆囊肿大 , 出现死亡。 继 解决这一问题
黄 鳝养殖中后 期
肝 胆保 护 的措 施
O 吕代钧
的作用价值 。大家从小 鱼进场时就 长期 使用
“ 甲醛” 作为主要的消毒剂 , 这样不仪对 幼体 造 成的伤害不说 , 环境 、 对 人体的伤 害更大 。
在鱼的后期生长 中会造成极 人的隐患 . 高效 , 刺激 性小 、 作用迅速的消毒剂才是最重要的 !! !
( 通联 : 10 ,福建省 厦门市台湾街 5 3 09 6 号科瑞 大厦 A幢 1 7层 惠盈动物科技 有限公
司技 术部 )
足后期的 免疫能 力下降。如…些 养殖 户面对 鲆鲽鱼 中最常见到的 “ 水症 ” 腹 都措手 及,
随意乱用 “ 甲醛 ”和 “ 抗牛素 原粉”, 其造 成
量控制在预定的范 围内。 以降低肝胆负茼。
二、 适当的药物预防
湖北 省 20 年 网箱 养鳝 规模就 达到 30万 06 0 箱之多 ,黄鳝养殖 已成 为农业经济 的一 个重 要产业。 以往 。 由于忽视了养殖黄 鳝的肝胆保 护 ,在生产中后期 往往 出现黄鳝肝胆综 合症
导敏黄鳝死 亡率剧升 .影响养殖 黄鳝的产量 与效益 . 教训傲 为深 刻。
无毒副作用。
( 通 :32 0 湖 北 省 洪 湖 市 农 业 局 联 4 30 ,
0 1 -2 3 9 0) 7 4 4 3 6

适当限制黄鳝 的摄食量
黄鳝的最佳摄食水温 2 ~ 8 在此范 2℃ 2 ℃,
围内, 黄鳝新陈代谢旺盛, 摄食强度大 , 如果不

预防黄鳝肝胆病

预防黄鳝肝胆病

集约化高密度精养黄鳝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它的兴起推动了渔业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农民致富创造了一条好途径。

但是近年来一些养殖户常为黄鳝疾病所困扰,其中肝胆病严重影响了黄鳝的存活率,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制约了黄鳝养殖业的发展。

进入7月后,黄鳝进入摄食旺期,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但是由于黄鳝长期摄食高蛋白饲料,对于本来消化机能并不旺盛的黄鳝,明显加重了肝脏的负担。

某些饲料的维生素失衡与缺乏,同样也会影响肝脏的自我修复功能。

再加上高温季节雨水多,会造成水质不良,产生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剧毒物质,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肝脏,毒素不能及时的排除体外,同时也加重了肝脏的负担。

黄鳝肝胆病初期体表没有明显的症状,剖检可以发现鳝肝胀大、变厚,颜色变深或变淡,(正常鳝肝颜色和正常猪肝颜色差不多),表现为食欲下降,摄食减弱。

肝病晚期,同时会引发其他肠炎、出血等综合性疾病,表现为体表出血发红、浮肿、身上布满块状血斑,腮部、口腔部位出血。

所以定期进行抽样剖检,是及时发现肝病最好的办法。

如果肝病到了晚期,不但医治困难,而且严重影响生长速度。

对于预防黄鳝肝胆疾病,提高黄鳝的养殖成活率,可采取以下措施:一、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保持合理菌群和良好藻相平衡,减少病原菌数量,从而减少鳝池消毒次数和用药量,可以显著减轻对肝脏的损害。

二、适当限制投喂量。

过量的投喂并不会让黄鳝快速的生长,不能黄鳝能吃多少就喂多少,将黄鳝的摄食量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以降低肝胆负荷。

三、适当用药物预防。

黄鳝的摄食量加大,饲料来不及消化吸收,大量的脂肪会聚集在肝脏中,造成肝胆病,可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预防黄鳝的肝胆疾病。

胆汁酸促进黄鳝消化吸收饲料中的脂肪、促进肝脏清除毒素,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黄鳝的肝胆,在黄鳝的养殖中长期添加胆汁酸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黄鳝长得更肥,如果是第二年出的黄鳝,长期添加胆汁酸可以使黄鳝更好的越冬,降低来年死亡率。

黄鳝养殖利润十分可观,但是再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养殖管理,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技术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技术
发病初期病鱼漂游池边, 反应迟钝, 食量减 少, 体表无明显病灶, 仅有少部分眼眶发红, 鳃丝 肿胀。发病后期的鱼身体发黑, 少数在水面上漂游 或水中打转狂游, 多数在岸边呆滞不动, 表现为摄 食差或不摄食, 并且伴随有出血、烂鳃、肠炎、烂 尾等症状, 部分病鱼出现松鳞和 “花背”现象, 将 活的病鱼拎起, 有少量血液从鳃盖下方流出, 掀开 鳃盖, 鳃部有大量的淤血, 粘液很多, 轻轻刮去淤 血和粘液可见鳃丝严重充血, 但鳃丝却很完整; 肛 门红肿, 轻压腹部有血水流出; 鳍条充血, 尾鳍末 端发白或腐烂, 这些症状易与其它病症相混淆。 1.2 内部特征
发病池塘大多水质较肥, 透明度在25cm以下, 检测 水 体 中 的 氨 氮 大 多 在0.2mg/L以 上 , pH值 日 差 较大。这是由于高密度的养殖、大量投喂配合饲 料、加之鱼类排泄物增多、大量使用农药和肥料等 原因, 使池塘淤泥增厚, 水体中氨氮、有机物、硫 化氢、亚硝酸等不能及时分解, 不断积累, 使养殖 鱼类慢性中毒, 这样的肝脏大多数是土黄色、白色 甚至是花色; 另一方面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各类 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药等污染源大多进入水体 中, 使水体所含各类农药、杀虫剂、重金属离子等 有害物质随之增多, 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鱼类肝脏 作为解毒器官, 负担日益加重。 3.3 药物因素
养殖户在选择配合饲料时要避免选择价廉且质 量低劣的饲料, 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营养全面、
《河南水产》2007 年 第 4 期
平衡的优质饲料, 这是防止鱼类肝胆病发生最有效 的措施。另一方面饲料储存要科学, 以防止饲料受 潮发霉变质, 如果饲料原料脂肪发生变性, 其中产 生毒性很大的醛类物质, 将直接对肝脏造成危害, 若饲料受潮发霉, 其产生的黄曲霉素、亚硝基物对 肝脏有很大损害。其次需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 素和维生素, 以避免饲料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和不 足。预防肝胆综合症使用维生素的意义有二: 一是 补充维生素的不足, 发生肝病时, 由于机体需要消 耗大量的维生素, 加之肝脏受损, 一些能在肝脏合 成的维生素量减少, 因此, 补充维生素可以改善鱼 体的营养状态; 二是维生素本身具有治疗作用, 能 加强鱼体的抗病能力, 促进肝脏损伤的修复和肝细 胞的再生, 促进机体康复。同时, 添加适量甜菜 碱、氯化胆碱、肉毒碱、甲硫氨酸、肌醇等可以促 进肝脏的脂肪代谢, 防止脂肪肝的发生, 利于肝功 能的全面恢复。 4.3 加强水质管理

黄鳝养殖三大疾病防治1-肝胆疾病

黄鳝养殖三大疾病防治1-肝胆疾病

黄鳝养殖三大疾病防治一、肝胆疾病随着黄鳝野生资源的减少,黄鳝价格的持速走高,全国各黄鳝产区纷纷开展黄鳝的人工养殖,养殖有多种形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水泥池无土养殖,藕田黄鳝养殖,尤其以网箱养殖获得巨大成功。

在全国几大主要养殖区,黄鳝的一些恶性病害相继出现,由嗜气单胞菌、苏伯利气单胞菌、非霍乱弧菌、鲁氏耶尔森氏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等引起的出血病,因为水体环境败坏及饲料因素引起的黄鳝肝胆疾病,严重影响了养鳝业的发展和养鳝户的经济效益。

一些养殖区域因为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黄鳝不能在网箱里越冬,只能在严寒到来之前忍痛低价抛售,保肝工作稍做得好点的区域,越冬之后,也出现部份死鳝。

正确认识和了解黄鳝肝病的成因与防治,是关系到养鳝业的健康发展和养鳝户经济效益的重大问题。

(一)肝脏有怎样的的功能A.分泌功能肝细胞分泌胆汁,含有胆固醇、卵磷脂、胆盐,和胆红素。

胆盐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吸收,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B.解毒功能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都由肝脏处理,化解成为无毒、毒性较轻或容易被溶解的物质,再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C.代谢功能肠道吸收的糖类,在肝脏合成为肝糖,存于肝脏。

当血糖降低时,肝糖转化为葡萄糖,保持血糖的水平。

肠道吸收的胺基酸,在肝脏合成为蛋白质,供身体所需,其余的会分解为尿素等排出体外。

此外肝脏亦参与脂肪、维他命及荷尔蒙的新陈代谢。

(二)肝胆发病原因黄鳝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造成肝病的主要原因有:1、饵料投喂量过大:网箱养殖黄鳝投喂的饲料中配合饲料所占的比例较大。

黄鳝具有贪食的习性,在环境适宜、水温适中的情况下,黄鳝的日摄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 以上,如果养殖中后期忽视对黄鳝肝胆的保护,黄鳝往往会发生肝胆综合症。

2、保肝药品选择不当;现今水产药品市场,保肝药品甚多,药品质量参差不齐,效果得不到保障,甚至有些时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增大肝脏负荷。

3、营养失衡: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饵料的大量投喂,对于本来消化机能并不旺盛的黄鳝,明显加重了肝脏的负担。

网箱养殖黄鳝后期注意防止肝胆综合症

网箱养殖黄鳝后期注意防止肝胆综合症

网箱养殖黄鳝后期注意防止肝胆综合症网箱养殖黄鳝投喂的饲料中配合饲料所占的比例较大。

黄鳝具有贪食的习性,在环境适宜、水温适中的情况下,黄鳝的日摄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20% 以上,摄食配合饲料的量可达自身体重的4%左右,如果养殖中后期忽视对黄鳝肝胆的保护,黄鳝往往会发生肝胆综合症,导致死亡率上升,影响养殖产量与效益。

预防黄鳝肝胆疾病,提高黄鳝的养殖成活率,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适当限制投喂量。

黄鳝正常的摄食量按鲜料计算。

每天的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8%~10%,按配合饲料计算,每天的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2.5%~3%。

不能让黄鳝能吃多少就喂多少,将黄鳝的摄食量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以降低肝胆负荷。

二是适当用药物预防。

8 月中旬以后。

黄鳝的摄食量加大,代谢产物增多,养殖水体有机物含量升高,除应保持良好的水域环境外,在黄鳝鲜料日摄食量达到黄鳝体重的10%左右、配合饲料日摄食量达到黄鳝体重的3%左右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养鳝宝1 号(含复合胆汁酸、免疫多糖等多种成分),预防黄鳝的肝胆疾病和其他病毒性疾病。

具体用量是每公斤配合饲料中添加养鳝宝1 号3 克,或每公斤鲜料中添加养鳝宝1 号0.6 克。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常见病肝胆综合症防治技术症状:肝胆肿大,颜色异常。

肝胆综合症病因:营养失衡、毒性物质、生物性病原、药源性因素等。

预防:1、选择专业化大饲料公司生产的优质全价的黄鳝料,选择使用无污染、无变质、鲜度较高的鲜鱼(尽可能少用冰鲜鱼)制作鱼浆,有条件的在鱼浆中加入动物肝脏。

长期添加拌料王、肝胆舒。

2、保证水质嫩、活、爽,增加水体的自净功能。

最好是使用亿隆达活菌1号或巨能菌全池泼洒,消除铵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维持水体合理菌群和良好藻相,减少病原菌数量,从而减少鳝池消毒次数和用药量。

可以显著减轻对肝脏的损害。

同时注意不灌入农药、化工排废、城镇生活污染的水。

3、正确使用杀虫剂、杀菌剂。

选择专业大厂生产的黄鳝专用鱼药,要求低毒高效、低刺激、低残留。

黄鳝养殖主要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黄鳝养殖主要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黄鳝养殖主要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黄鳝(Monopterusalbus)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黄鳝市场需求的越来越大,人工养殖发展很快,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产生了一些新的技术性难题,特别是养殖病害频繁发生,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了黄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在对目前黄鳝养殖生产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归纳了黄鳝养殖的几种主要病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黄鳝养殖生产者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资料:黄鳝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一、细菌性疾病1、细菌性出血病有学者研究证实了黄鳝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

病鱼体表出现点状、片状或者弥散性充血,解剖后皮肤和内脏各器官出血,肝脏损伤严重。

7-9月为细菌性出血病高发期,发病迅速,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①预防用中成药“黄鳝防病散”,每立方米养殖水体4O-50g撒施于鳝池或网箱内,5天左右一次;②每1kg饲料添加4—5g维生素K3粉和8-9g诺氟沙星,一次连续3-5天进行治疗;③防治时注重投药与换水、水体消毒等水质管理相配合。

2、细菌性肠炎病7-9月是黄鳝生长的最佳时间,也是黄鳝饵料容易变质的季节。

投喂黄鳝饵料不新鲜或投喂不规律容易引起细菌性肠炎病的发生。

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病鱼食欲减退,游动缓慢,有时出现“上草”。

严重发病时,体色黑青,肛门充血红肿、外凸,轻压腹部肛门处有黄红色粘液流出。

解剖后肠道有发炎充血症状,一般肠道中无食物。

防治方法:①确保黄鳝饵料新鲜,依据黄鳝的吃食情况进行合理的投喂,及时清除残食;②每lkg饲料添加2g鱼用三黄散(大黄、黄芩、黄柏)投喂黄鳝,15天一次,一次3-5天连续投喂,或者每50kg黄鳝用30-50g大蒜素拌食投喂,连续投喂3d,都能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③用0.2-0.3g/L禽用红霉素全池泼洒,同时每50kg黄鳝用1g 复方新诺明拌食投喂,每天一次,连续4天。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防治(1)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防治(1)

2008—9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日益增加,水体环境逐步恶化,加上饲养管理中强化投饲、滥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程度不一的损害,因而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

一、发病情况1、流行特点。

该病的流行季节主要是5 ̄11月,主要危害对象为青鱼、草鱼、罗非鱼、鲫鱼、鲤鱼和团头鲂等,也常见于鳖。

种鱼和成鱼都可发生,且病程较长,重复发病率高。

由于普遍误诊为其它鱼病,用药不对症,死亡率可达50% ̄60%,甚至可达60% ̄90%。

在池塘条件及饲养管理相同的情况下,一般放养密度越大其发病死亡率越高,彻底清淤、严格消毒的池塘其发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池塘,青饲料和配合饲料搭配投喂的池塘其发病死亡率明显低于单一投喂配合饲料的池塘。

2、主要症状。

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

发病早期,病鱼体表无明显变化,仅游动无力,摄食后出现窜游、暗浮头或痉挛等现象。

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

随着病情发展,病鱼体逐渐变得晦暗,胸腹部、眼眶、鳃盖、鳍基充血,尤以尾鳍基部充血明显。

解剖鱼腹,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 ̄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

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

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

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

诊断时,应在检查鱼体表及鳃、眼等病变外,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

白露过后黄鳝肝胆综合症的成因及预防

白露过后黄鳝肝胆综合症的成因及预防

白露过后黄鳝肝胆综合症的成因及预防经过一个夏天的养殖投喂,进入秋季后黄鳝比较容易发病。

由于其发病高峰多集中在“白露”前后,因此养殖者也把这段时间容易爆发的疾病称为“白露症”。

该病其实在每年的6~10月都有可能发生。

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在“白露”前后最容易出现的疾病,其实是“肝胆综合症”。

一、肝胆综合症的形成原因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引起黄鳝的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鳝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鳝鱼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2、乱用药物。

如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如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造成了肝损伤。

3、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

如长期给黄鳝投喂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配合饲料或添加了大量动物脂肪的饲料,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

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腐败变质的饲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直接对鳝鱼的肝造成损害。

缺乏部分维生素会导致鳝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积累,诱发肝脏疾病。

二、肝胆综合症的主要症状黄鳝的肝胆综合症在初期是很难被发现的,重症通常伴有出血、肠炎等症。

确诊本病需要进行解剖。

其主要的特征是:黄鳝的肝、胆明显肿大(是正常的1~2倍),肝的颜色变淡或变绿,有的会变成花肝,肝脏易碎;胆汁颜色变绿变黑,或变淡变白,严重的因胆囊充血而变成红色。

只要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就可以初步确诊为肝胆综合症。

养殖者应在养殖期间注意检查,发现发病趋势及早进行治疗。

对于病情已经爆发的黄鳝,其治疗的可能是非常小的。

三、肝胆综合症的预防1、科学养殖。

包括适度控制投放密度,养殖期间搞好水质管理,做好水环境的培育,不使用有可能变质的饲料,在投喂时,高蛋白配合饲料的投喂比例不能超过鲜料的量(配合料与鲜料的比例不超过1:1),且这种比例投喂的时间不能超过30天。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措施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措施

实用技术—鱼病诊治责任编辑 李振龙《中国水产》2009年第10期61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柱状黄杆菌致病机理的完全揭示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临床上发现,柱状黄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可用于治疗柱状黄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也十分有限,比较常用的有高锰酸钾、土霉素、氯胺-T 等,因此,鱼类一旦发生柱状黄杆菌感染并造成流行时,病情便很难得到理想的控制。

随着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笔者认为全面开展对柱状黄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分析,同时加强对该菌侵染机制的研究,才有助于对该菌感染的科学防治和促进抗该菌的疫苗研发与应用,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该菌造成的全球性经济损失。

随着鱼类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受到水源污染,过度投饵,不科学施肥,放养搭配不合理,盲目乱用药物的影响,引起水质恶化,池泥深厚发酵,鱼类体质下降,生长缓慢,疾病越来越多等,特别是近年来鱼类肝胆综合症暴发迅速而蔓延,已成为制约鱼类养殖业发展的瓶颈,认识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病规律,掌握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一、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病原因1.生物因素引起鱼类肝胆损伤的生物有寄生虫、病毒和细菌。

引起肝胆病变的寄生虫有肝吸虫、盾纤毛虫、锥体虫、姜片吸虫等,具体表现为肝糜烂、肝出水、胆萎缩、胆肿大、胆破碎等。

病毒攻击肝细胞,使肝胆生理机能紊乱,具体表现为血肝、绿肝、肿肝、胆大、黄胆等,但通常肝胆外表比较完整。

细菌侵袭肝细胞,致使肝组织发炎,具体表现为白肝、黄肝、花肝、肝霉斑、豆腐肝、胆发黑、胆肿大等,闻之有异臭味。

2.水质因素鱼类栖息在恶劣的水环境中,受到各种污染源的压迫和困扰,体质下降,诱发肝胆发生病变。

如水体氨氮长期偏高鱼类易血肝;亚硝酸盐长期偏高肝脏颜色易咖啡色;硫化氢长期偏高肝脏颜色易白色或黄色;甲烷气体长期偏高易花肝等。

另外,水体pH值不正常、长期慢性缺氧、重金属离子长期偏高等,也能引起肝胆中毒、损伤及功能失调。

黄鳝养殖疾病防治

黄鳝养殖疾病防治

黄鳝养殖疾病防治肝胆疾病随着黄鳝野生资源的减少,黄鳝价格的持速走高,全国各黄鳝产区纷纷开展黄鳝的人工养殖,养殖有多种形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水泥池无土养殖,藕田黄鳝养殖,尤其以网箱养殖获得巨大成功。

在全国几大主要养殖区,黄鳝的一些恶性病害相继出现,由嗜气单胞菌、苏伯利气单胞菌、非霍乱弧菌、鲁氏耶尔森氏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等引起的出血病,因为水体环境败坏及饲料因素引起的黄鳝肝胆疾病,严重影响了养鳝业的发展和养鳝户的经济效益。

正确认识和了解黄鳝肝病的成因与防治,是关系到养鳝业的健康发展和养鳝户经济效益的重大问题。

(一)肝脏有怎样的的功能A.分泌功能肝细胞分泌胆汁,含有胆固醇、卵磷脂、胆盐,和胆红素。

胆盐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吸收,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B.解毒功能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都由肝脏处理,化解成为无毒、毒性较轻或容易被溶解的物质,再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C.代谢功能肠道吸收的糖类,在肝脏合成为肝糖,存于肝脏。

当血糖降低时,肝糖转化为葡萄糖,保持血糖的水平。

肠道吸收的胺基酸,在肝脏合成为蛋白质,供身体所需,其余的会分解为尿素等排出体外。

此外肝脏亦参与脂肪、维他命及荷尔蒙的新陈代谢。

(二)肝胆发病原因黄鳝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造成肝病的主要原因有:1、饵料投喂量过大:网箱养殖黄鳝投喂的饲料中配合饲料所占的比例较大。

黄鳝具有贪食的习性,在环境适宜、水温适中的情况下,黄鳝的日摄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以上,如果养殖中后期忽视对黄鳝肝胆的保护,黄鳝往往会发生肝胆综合症。

2、保肝药品选择不当;现今水产药品市场,保肝药品甚多,药品质量参差不齐,效果得不到保障,甚至有些时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增大肝脏负荷。

3、营养失衡: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饵料的大量投喂,对于本来消化机能并不旺盛的黄鳝,明显加重了肝脏的负担。

某些饲料的维生素失衡与缺乏,同样也会影响肝脏的自我修复功能。

4、毒性物质:大量的排泄物,特别是投喂劣质黄鳝料的“空排”物(黄鳝只能消化动物蛋白,对于植物蛋白完全没有消化能力,劣质黄鳝料的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用大量的豆粕充当鱼粉。

鱼类肝胆病变症状及防治法

鱼类肝胆病变症状及防治法
鱼类肝胆病变症状及防治法
$number {01} 汇报人:
2023-11-28
目录
• 鱼类肝胆病变症状概述 • 鱼类肝胆病变症状分类 • 鱼类肝胆病变的防治方法 • 防治鱼类肝胆病变的实践经验 • 鱼类肝胆病变防治的未来展望
01
鱼类肝胆病变症状概述
鱼类肝胆病变的症状
1 2
3
肝脏病变
肝脏肿大、质地变硬、颜色变深,有时伴有淤血、出血等症 状。
胆道病变
胆道系统出现病变,如胆囊炎、胆 结石等。
肝胆综合病变
肝脏和胆道同时出现病变,如肝脓 肿、胆管癌等。
以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病变
症状较轻,病变范围较小 ,对鱼类生长影响较小。
中度病变
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 大,对鱼类生长有一定影 响。
重度病变
症状严重,病变范围广泛 ,对鱼类生长影响较大, 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观察鱼鳃颜色
鱼鳃颜色变浅、发白,可能是肝 胆病变的征兆。
科学合理的用药
选用针对性药物
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 素、消炎药、抗病毒药等。
适量使用药物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适量使用药物,避免过量使用 导致副作用。
坚持疗程用药
按照药物使用疗程坚持用药,确保病情得到彻底 治愈。
综合防治方案
加强饲养管理
研发靶向药物
针对肝胆病变的特定病理过程,研发具有靶向作 用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3
改进现有药物剂型
对现有药物进行剂型改进,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和稳定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鱼类肝胆病变的 治疗。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
优化饲养环境
通过改善水质、合理控制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为鱼类提供适宜的 生活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