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分析
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cd16a30ed630b1c59eeb55d.png)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何蔚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余秋雨散文有着独有的特点,善于以真实的情景故事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文章大多取自现实生活,跟进时代步伐,以独特的视角剖析都市人的人性弱点,采用各种的手法抒写内心情怀。
关键词:散文;艺术特色;主旨作者简介:何蔚(1984-),女,硕士研究生,讲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语文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40-01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
其代表作有《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吾家小史》、《君子之道》、《冰河》、《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文化苦旅》等。
余秋雨善于运用美妙的语言文字、优美的句子、深邃的情致,将读者引入作者创造的情绪和情感中,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
善于引古颂今,怀古抒情,在历史的文化长中游走,咏古怀旧,其散文风格大气磅礴、立意深远。
余秋雨的散文有着独特的书写手法,有着独有的特点,本文将对其艺术特色进行简单的论述,以下围绕三个特点展开。
一、善于创造情景,将表达的主旨缩影在一个场景中,利用简单的情景剧来抒发情感。
作者的散文没有浮华的文字,直抒胸臆的地方不多,为书写情感,作者往往会创造一个个小的场景,生动而形象,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会因为某些文章里深奥的哲理而感到疲惫。
会在一个个简单的故事情节中,领悟其中的观点。
被创作的真实而又被作者赋予了新的观念的情节所吸引,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观点的认可。
如作者的散文集《霜冷长河》中的街市,这篇散文作者就展示了一个大家熟悉的地方街市,通过写街市里发生的一个个事情来引出关于善良的哲理,为了讲“善良”这个熟悉而又抽象的话题,作者没有用一大堆富有哲理的语句来讲什么是善良,也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事情才叫善良,而是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通过人们的行为来告诉我们关于善良的涵义。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32232fd904a1b0717fd5ddf2.png)
(1)作家的散文创作一般都会受制于心情影响,体裁也具有厚重的中国传统语言色彩特点,余秋雨散文一般都有一个主题,然后开展对于蒙昧和野蛮讲述,对立面就是文明,写作主旨就是对于文明召唤,但是同时也会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在传统观念基础上不断需要对于主题进行升华。首先最主要体现就是在山水古迹中寻找文化意蕴内涵,余秋雨散文大多都是景物命名,但是同时也非常关注以往自然现象问题,更多是个人感情表达,运用他深邃眼界,透过对于事物现象分析,提高对于自然景观背后文化内涵深刻体会和领悟,这种最主要方法就是对于景观背后历史文化了解,更加注重的景观背后人文特色和艺术价值。然后通过对于自然景观体现的时代精神赞扬,抒发作者个人感情表达,运用文字记录在散文中,这种写作手法开启了中国现代散文艺术新艺术表现空间。
(3)在余秋雨散文中展示了中国文明历程发展现状,但是没有受到来自于民族、政治和地域因素影响,作者的散文一般都会站在一个更加高远角度,公平的对于中国文化发展历史进行讲述,比如作品《一个王朝的背静》中深刻的批判了姓氏和民族正统性质,作者提出对待历史人物需要用诚实的理性态度分析,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因素影响,导致分析判断错误问题。
(2)在散文创作过程中也会运用独特视角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不会受制于传统文化框架,特别是对于中国山水风古迹描述,更加注重对于人道主义精神和渗透思想领悟,比如《都江堰》中作者表述,“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而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種灵动的生活。”这就非常气势浑宏的表现了都江堰伟大历史价值,堪比长城伟岸雄奇壮观,也充分说明了余秋雨的散文来源于传统文化,深刻突破了传统文化紧固,具有更深刻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余秋雨的散文最核心成分就是议论,同时兼顾抒情笔法表述,做到抒情和议论相互结合,使得散文更加充分智慧和情趣,让读者能够在理性的思考中获得精神上享受,比如在作品《阳关雪》中描述的“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就是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相互结合方法,让读者更加深刻体会中国文化苦难经历,这也是中国文人特别独有的悲剧性命运特点,散文不断讲述文明、文化和遗落问题,使得散文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同时更加提高散文抒情特点,以及让读者能够更加理性思考历史文化问题。
论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
![论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2f8c68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b.png)
论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应该说,余秋雨先生先生的散文,我最欣赏有三点:一是其语言,余秋雨先生的语言往往凝重而深沉,引人深思;二是对待文化与历史的严肃的思索,透露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历史使命感;三是能够走出象牙塔,不拘泥于史料,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和思索。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论余秋雨先生散文艺术特色,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代文坛群星璀灿,优秀的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而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却恰似一株奇葩傲立苍穹,格外引人注目。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
余秋雨先生将散文艺术有机的融合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史学当中,深入浅出的将深奥的历史文化展现于世人,表现出了一种历史浓郁的厚重感与沧桑感。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澄澈精致、万物溶情的,同时也是兼收并蓄且耽思旁讯的,这是一种知识的积淀、理性的升华,它可以启人心智、教化人伦。
余秋雨先生散文集《文化苦旅》问世以来,受到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好评和关注,余秋雨先生相继又推出了《出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文明的碎片》,创造了“文化散文”这一全新的形式,从而形成了“秋雨文化”现象。
与此同时,余秋雨先生散文中的文化批评、人文反思、人性溯源也引起了文化学术界的批评和讨论,见仁见智,葆贬皆有。
那么余秋雨先生散文的文化魅力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什么原因如此引人关注和思考呢?一、对散文传统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余秋雨先生散文对于散文传统模式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创新,适应了文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篇幅上得到了拓展。
在散文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古典散文等同于“小品文”,即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以小见大”是它在选材立意上的基本原则,形成了简约的审美规范。
由于传统文体篇幅的束缚,使得散文的发展固定在短小简约的模式,极大地制约了散文的表现内容。
例如被称为“范文”的杨朔的《荔枝蜜》、《香山红叶》,冰心的《笑》、《小桔灯》等。
余秋雨散文语言艺术赏析
![余秋雨散文语言艺术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76e8c9fad6195f302ba653.png)
余秋雨散文语言艺术赏析余秋雨的散文语言有其独特魅力,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剖析。
一、恣肆雄浑、大气磅礴1.先看《五城记·开封》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年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气宇非凡。
(《文化苦旅》)这里,对开封的地理位置、形象气质都作了高度的概括,虽只短短一句,但非凡的气势已使开封像一座巍然耸立的雕塑,神韵气派毕现。
2.《五城记·南京》也有这样的精彩语言:六朝金粉足能使他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文化苦旅》)南京作为历史名城,经历过洗礼,饱受过苦难,创造过辉煌。
从古到今,多少墨客骚人,为文赋诗,尽情讴歌。
作家余秋雨用如椽之笔高度浓缩了南京一千多年的历史,把它作为开头第一节,这就显得大气、霸气、帅气,也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深刻的思考和无尽的遐想,为后文寻找南京的奇崛怪异和抒写南京的气势恢弘打下基础。
3.再看《中国牛的眼神》一边是碧绿的峭壁,一边是浩荡的急流,层峦叠嶂全是世界屋脊的余笔,一撇一捺都气势夺人。
(《千年一叹》)在去释迦牟尼诞生地的路上,作家看到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余脉美景。
峭壁碧绿,急流浩荡,山路两旁的山脉被作家比作是造物主大手挥就的一撇一捺。
寥寥数言,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优美风景画。
二、新颖生动、鲜活奇特4.《哀希腊》的开头:飞机追着夜色走,只怕被黎明赶上,于是十几个小时全是黑夜,等到不想飞了,一停,黎明和雅典一起来到。
(《千年一叹》)可以看出,作者是想说飞机在夜里飞行了十几个小时于黎明时分到达了雅典,但这样说无疑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而用拟人手法,生动脱俗、新颖大方。
作家驾驭语言的功底可见一斑。
5.《罗马假日》的开头。
世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浑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奇崛、神秘、壮观、肃穆……其中不少城市还会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词,产生争逐。
(《行者无疆》)一开始,作家就抛弃了常规的说法,不说哪个城市应有怎样的风格,“分配”一词,貌似朴素平常,实则简洁奇特。
余秋雨_文化散文_的艺术特点
![余秋雨_文化散文_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697fad0242a8956bece49c.png)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1、中国历史是文化散文的鲜明主题。
余秋雨的散文开始“提及一些重大的事情”,在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纠结而成的“沉淀物”。
历史是走向未来的阶梯,忘却了历史,也就丧失了通往未来的立足点。
因此,余秋雨在90年代初这一特定的时刻,把“历史”作为自己思考的核心材料,对历史进行了一场艰辛的“反刍”,把对历史的重新阐释作为重建新文明的第一步。
余秋雨创作的历史并不是抽象的历史。
他试图与历史对话,与历史共鸣,在自身与历史的对话中形成他自己独特的历史语境与历史情怀。
“他因历史而博大,历史而他而鲜活”,说的正是这层意思。
余秋雨奔波在大江南北,往返于海内外,用一支插入山水古迹的笔把游记的面积拓展出山青水绿的一片,也把中国散文的题材范围拓展了面积不小的一块。
他的《文化苦旅》把沉重的文化反思和秀丽的自然山水艺术地融合在一起。
他在山水和文化之间找到了表达自己生命情感的最佳形式。
如余秋雨最初是到了甘肃敦煌,在那里写下了最初的散文《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这些文章无一不表现了他面对历史、文化、山川、人物进行深刻的反思后倾吐的文化感受,也是他对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和期盼。
而在《山居笔记》中,余秋雨所要阐述的正是一些历史问题和难题,所要触摸的正是中国历史中的痒处和痛处。
如《一个王朝的背影》以清王朝的兴衰为例,演绎了历代王朝兴亡中的辉煌和悲凉。
《千年庭院》以岳麓书院的演讲过程,阐释了中国教育的某种程度的宿命,表达了一个教师在很多时候的无奈心境。
《乡关何处》试图阐释千古难解的乡关情结,表达面对乡关的困惑。
这一个又一个历史的难题,历史的痒处,历史的痛处,正是余秋雨之所以要花数年的时间来剖析和阐释这些历史文化难题的原因所在,也是《山居笔记》的历史价值所在。
余秋雨散文特点解析
![余秋雨散文特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1a711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0.png)
余秋雨散文特点解析(一)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余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我们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许是最重要的。
(二) 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
余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领悟力和驾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
他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
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
(三)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余娴熟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的笔法、镜头特写等多种手法,这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叙事的小说化特点。
余深谙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他凭借小说这种文体,使他的作品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首先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余是一个比较善于构建故事,甚至是很多传奇色彩很浓的故事,如《莫高窟》写到乐尊;写《上海人》,思绪飘逸,引叙出徐光启的故事,进而更深意义阐述上海人文化性的构成;其次小说的要素之二是细节。
余的散文中常常见到栩栩如生的描绘,靠细节构筑成优美深邃的诗情画意。
(2)余散文中的剧场效果余在创作文化散文之前是从事戏剧理论创作,对于戏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在他的文化散文中,他融会贯通地运用了戏剧效果。
他也曾说:我在散文中追求的场景,会使有些段落写法上近似小说,但小说的场景是虚构的,而我的散文中的情景,则力求真实。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ab21c7f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7.png)
335典型说话2020年第10期二十世纪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商业大潮猛烈冲击着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波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各个方面。
这一时期对于余秋雨散文的评论,大多侧重于思想内容的剖折,而忽略了其艺术特色的系统性阐述,基于以上写作背景,本文拟就此作一系统性论述。
1 选取大题材、大场景,表现大主题散文作为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历来以“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著称,“以小见大”是它在选材立意上的基本原则。
但余秋雨不同,他的散文也会写山水风景、风土人情,但却更喜欢选取大场景,大题材,表现大主题。
站在历史的峰巅,余秋雨像一位哲人,他用理性的目光注视着一代王朝几朝天子缓缓远去的背影,发出了这样的赞叹:“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纵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们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
”把一个“背影”放在一个统治了中国数百年历史的王朝身上,把一个王朝的背影和一个民族的情感阻隔放在一起进行观照,呈见余秋雨散文选材上与立意上的“大手笔。
“大气魄”!2 小说式的叙事形态余秋雨散文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是通过具有传奇色彩,或曲折或哀婉的故事来把握主题的,从而使文本呈现出浓郁的小说气息。
在余秋雨散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小说因素。
《牌坊》、《腊梅》、《家住龙华》诸篇以小说形态来结构全文,文中所叙之事皆作者亲身经历。
《风雨天一阁》有惊心动魄的家族秘史,《这里真安静》有神秘诡异的坟地,它们都戏中有戏,奇中生奇,高潮迭起,令人读来欲罢不能,至于《柳侯祠》、《庐山》、《三峡》、《十万进士》等大部分篇目,则均有墨客骚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名人(包括神、仙、僧人、妓女等)的种种流风余韵和奇闻秩事,成为文本中一个个兴奋点。
3 戏剧结构方式和电影艺术手法的运用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如果不涉及到它的结构,肯定不完整。
余秋雨散文特征浅探
![余秋雨散文特征浅探](https://img.taocdn.com/s3/m/efb8252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1.png)
余秋雨散文特征浅探余秋雨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一直备受关注和喜爱。
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有一些较为明显的特征,下面就对这些特征做一简单的分析。
1. 描写细腻、情感丰富余秋雨的散文中,经常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他却能从中寻找出感人的情感细节,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春风十里不如你》描写了一次父子间的“蒙面”过程,这个小小的描写传达出的是亲情、爱情以及人生的意义。
2. 句式简洁、语言清新余秋雨的散文语言简洁、清新、易懂,不过分冗长,也不心理难懂。
这种语言风格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轻松愉悦。
比如他的《豆蔻岁月》中写到:“回忆是一时的寂寞,想你是永久的错过。
”3. 手法多样、独具匠心余秋雨的散文手法多样、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人称借代等修辞手法,让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月亮和六便士》中,他用“他有一个梦想,有时在梦中,也做那呼吸急促、脸潮红的磨底漆的工作。
如果他的画布上有一道划痕,这意味着他的内心也留下了一道伤痕。
”这样的长句又复杂又有力度。
4. 人本、思想深邃余秋雨的散文多从人性角度审视问题,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的关怀、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涉及了一些深刻的哲学思考。
例如《芳华》中舞蹈老师激励孩子们去练习跳舞,从“现在”出发,以此寄托对未来的畅想,而他的散文作品中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期许。
综上所述,余秋雨的散文具有深刻入微的思想,又简洁轻盈又意蕴丰富,脉络清晰,句式多样,表现出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
余秋雨的散文风格有何独特之处
![余秋雨的散文风格有何独特之处](https://img.taocdn.com/s3/m/06d358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7.png)
余秋雨的散文风格有何独特之处余秋雨,这位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对人性、历史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那么,余秋雨的散文风格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其一,文化内涵的深厚性。
余秋雨的散文常常以文化为主题,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笔下,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的罗列,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场景,充满了人文气息。
他能够将历史文化与当下社会紧密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又能反思现代社会的问题。
例如在《文化苦旅》中,他通过对莫高窟、都江堰等文化古迹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沧桑,同时也让我们思考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这种将文化融入散文的写法,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
其二,历史叙事的生动性。
余秋雨善于用生动的笔触讲述历史故事,让那些沉睡在史书里的人物和事件重新鲜活起来。
他不局限于传统的历史叙述方式,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山居笔记》中,他讲述清朝的兴衰,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展现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他的历史叙事不仅让人了解了过去,更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和力量。
其三,情感表达的真挚性。
余秋雨在散文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对历史的感慨,还是对人生的思考,都表达得真挚而深沉。
他的情感不是空洞的呼喊,而是建立在对事物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在《霜冷长河》中,他对友情、爱情、亲情的探讨,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其四,哲理思考的深刻性。
余秋雨的散文不仅仅是对事物的表面描述,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他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深层次的意义,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行者无疆》中,他在游历欧洲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国家文化和历史的比较,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这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启迪智慧的作用。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总结与点评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总结与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4ac8271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3.png)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总结与点评(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余秋雨散文的技法总结与点评余秋雨散文的技法总结与点评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主要特点是散文小说化,语言通俗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
余秋雨散文的特征研究
![余秋雨散文的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82fd75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b.png)
余秋雨散文的特征研究余秋雨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他的散文作品引领了中国非虚构文学的潮流。
余秋雨的散文作品在写作风格、选材、语言表述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就从这些方面对余秋雨散文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写作风格独具特色余秋雨的散文作品有着浓郁的自然意识,他善于从自然环境和生命之中捕捉感触和灵感,作品中的自然意象丰富多样,生动形象,充满了自然的力量。
如《锦衣之下的乡土味》中,余秋雨借助田园风光,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深刻表现了乡土文化、农民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此外,余秋雨作品语言优美,文笔流畅而自然,用词精准,富有感染力,对字句结构的把握恰如其分,善于使用修辞手法,使读者产生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强化了情感的表达。
如在《骆驼祥子》一篇中,余秋雨写到:“每年的春耕夏耘、秋收冬储、犁啊犁,扶啊扶,都要拼尽全力,争取多一点谷,多一点土地,多一点幸福的生活。
”这段文字简洁而生动,情感浓郁。
同时,余秋雨的散文作品常常夹杂着诗歌般的语言,使其更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感。
二、选材广泛且深入余秋雨的散文作品对于多个领域的选材广泛且深入,其中主要囊括了历史、文化、哲学、社会问题等多个方面。
他的作品大多数也融合了他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以及对人生、自然、文化等方面的思考。
在其散文作品中,余秋雨通过对孔子、庄子等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和赏析,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核,如《太古中国的精神》、《庄子何以是庄子》等。
此外,余秋雨在其散文作品中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反思与探索也十分深入,他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提出对于社会文化问题的独特看法和思考,如《陷入黑暗的艺术世界》、《存不存在一个中国式幸福》等。
三、掌握语言表述艺术余秋雨的散文作品语言表述艺术较高超,他善于运用修辞语言和表现手法,通过以虚实相生、借用比喻、想象和感悟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如在《人性缺陷:中国文艺翻译的根本问题》一文中,余秋雨运用对比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矛盾激烈的画面:“中国人译成的外国文学受到外国人评价的情况竟然是反过来。
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8c8c10e4afe04a1b171de62.png)
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当代文坛群星璀灿,优秀的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而余秋雨的散文却恰似一株奇葩傲立苍穹,格外引人注目。
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
他将散文艺术有机的融合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史学当中,深入浅出的将深奥的历史文化展现于世人,表现出了一种历史浓郁的厚重感与沧桑感。
他的散文是澄澈精致、万物溶情的,同时也是兼收并蓄且耽思旁讯的,这是一种知识的积淀、理性的升华,它可以启人心智、教化人伦。
【关键词】艺术特色;文明;文人人格;人文色彩;历史与文化。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问世以来,受到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好评和关注,他相继又推出了《出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文明的碎片》,创造了“文化散文”这一全新的形式,从而形成了“秋雨文化”现象。
与此同时,他散文中的文化批评、人文反思、人性溯源也引起了文化学术界的批评和讨论,见仁见智,葆贬皆有。
那么余秋雨散文的文化魅力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他的散文是什么原因如此引人关注和思考呢?一、对散文传统模式的突破与创新2、从形式上,理性与抒情相结合;从内容上,诗化的语言和理性的思考相结合。
他说:“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①客观地说,从写作手法上,秋雨散文的核心成分是议论,但又多以抒情的笔法来表达,这种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有机融合,使文章的议论灵动起来,富有情趣,如《莫高窟》“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苏东坡突围》“请允许我在这里把笔停一下,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颤栗,中国几千年间有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呢???”这些典雅抒情又充满睿智的文字描写,使读者在理性的思考上获得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
正是这种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才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所经历的苦难历程,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悲剧性命运,促使人们从心底反思:中国文化的历史定位是什么?中国文化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可以说,余秋雨散文中的亮点不是生动细腻或大气磅礴的场面描写,而是这种用抒情的笔法,进行理性思考和议论。
余秋雨散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余秋雨散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15f6ef6bd97f192379e914.png)
余秋雨散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典丽精工的语言锤炼,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小说叙事模式和议论话语模式的大胆引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行文气势和艺术感染力。
秋雨散文的语言是情理合一的典范,在他的诗性叙述中,叙事语法被一种理主宰着,浸满了一种历史的思考和感叹。
这种语言不追求那种水一样的清澈,而追求一种潮样的愤激和诗意。
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在一种哲理的词语中栖身,浑厚质朴。
此外,修辞手法和叙述风格的大胆采用,对于增加文章的气势和厚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
作者有意识地将他的散文与小说以最好的形式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小说化的艺术效果。
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趣味的人读懂、接受、喜欢。
其散文小说化艺术形态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注重故事情节的构建;二是历史现场还原式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
余秋雨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规范,而采用了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
语言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长篇散文能吞吐古今,驰骋中外,具有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
余秋雨散文的核心表达方式是议论,但又多与抒情融合,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正是来自这种用抒情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其贡献在于播散了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1。
余秋雨的散文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余秋雨的散文语言风格有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ec629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6.png)
余秋雨的散文语言风格有何特点余秋雨,这位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以其独特的散文语言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语言的运用上独具匠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余秋雨散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朴而深邃。
他不追求华丽的词藻堆砌,而是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在他的笔下,那些看似普通的文字组合在一起,却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
比如在《文化苦旅》中,他描述莫高窟的经历时写道:“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这种简洁而有力的表述,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让读者瞬间感受到了莫高窟所蕴含的厚重历史和鲜活的文化生命力。
余秋雨的语言富有诗意和哲理。
他常常将诗意的表达与深刻的哲理思考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也能引发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入思考。
他在《霜冷长河》中说:“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
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向着整体价值。
”这样的语句充满了诗意的韵味,又蕴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洞察,让人回味无穷。
他的语言还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余秋雨善于将历史典故、文化传说巧妙地融入到散文之中,使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老的文化长河之中。
在《山居笔记》里,他讲述清朝的兴衰时,旁征博引,将历史事件与文化背景紧密结合,让读者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这种将历史与文化融入语言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底蕴。
余秋雨散文的语言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
他懂得运用长短句的交替、排比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在《行者无疆》中:“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语言特色赏析-2019年精选文档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语言特色赏析-2019年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cf73826763231126edb1162.png)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语言特色赏析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是散文长河中兀然崛起的一座奇峰。
他以一个文化史学者的深沉哲思,以高瞻远瞩的宏观思路认识世界,执着于人文山水的踽踽独行。
余秋雨的散文是“行走文化”,构成自己散文的主要内容。
一、余秋雨文化散文语言特色的主要表现(一)气势恢宏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语言运用风格“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摘引自余秋雨《文化苦旅?都江堰》)古老的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中华民族所有的屈辱与苦难、成就与辉煌,它都历历在目。
但华夏大地还有没有比长城更值得骄傲的工程?余秋雨以学者机敏的目光肯定了答案的存在,果断地推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文章开篇出人意料而又大气磅礴,这才有了下文长城与都江堰反复多角度的对比和都江堰千百年来的壮观胜景。
“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摘引自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南京》) 南京,作为六朝故都,经历过风雨洗礼,饱受过沧桑苦难,创造过灿烂辉煌。
余秋雨却用如椽之笔高度浓缩了南京一千多年的历史,把它作为第一节,使文章开头先声夺人、气势恢宏,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深刻的思考和无尽的遐想,为后文写寻找南京的奇崛怪异打下了基础。
(二)半谑半庄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语言表现特征“也怪法老,他们什么话也没留下,结果后代的口舌就彻底放松。
”(选自《千年一叹?元气损耗》)埃及的金字塔世界闻名,埃及人对友人的友善也是有口皆碑。
余秋雨在谈到埃及人口舌之所以彻底放松的原因时用了亦庄亦谐的口吻进行推测,虽然这种推测并不具有多少真实性,但这样的谐谑语言令人忍俊不禁,不得不佩服作家的幽默智慧。
再看《白发苏州》的结尾:“于是,苏州,背负着种种罪名,默默地端坐着,迎来送往,安分度日。
却也不愿重整衣冠,去领受那份王气。
反正已经老了,去吃那种追随之苦作甚?”(选自《文化苦旅》)结尾的反问句半庄半谐,不仅又一次扣住了题目,使首尾浑然一体,而且细细品味,此句颇有点“王婆卖瓜”的骄傲口吻,暗示了苏州自有别人八辈子都学不到、赶不上、享受不了的特色。
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分析
![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f087f8227916888586d70e.png)
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分析“余秋雨散文的特色,即:追寻文化是根,表达民族情感是茎,描述生活点滴是叶,这三者共同浇灌了茂盛而充满活力的秋雨散文之树。
当代文坛,谈到散文不能不谈余秋雨。
余秋雨散文,最有价值之处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余秋雨结集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据说,单他的《文化苦旅》在台湾一年就重印了11次,可见其散文的魅力。
”[1]一、艺术特色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一)、对传统散文观念的突破1、本世纪末期散文作家们在意图呈示时总体上存在着一种隐匿化倾向;研读余秋雨散文,我们发现,这一特征在这位作家的文本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集中与频繁,并且不仅将这一追求运用于状物散文,而且运用于写景散文。
“从而导致其散文中所出现的某种景观、物象总是处于时代、社会、历史、文化、道德等多元视角的透视之中,或在一种多元开放的发散式显示中凸现出所写对象宽广、丰富的涵义,比如其《白发苏州》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传统的写法,无非是先介绍苏州有哪些美好的景点,这些景点的美学特征,然后再抒发一点主体的感怀完事。
”[2]然而,《白发苏州》的写法全不是这样。
作者并没有介绍人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苏州美景,“苏州”在作品中就是一个已经综括了全部苏州美景的情感符号,一个言说的起点,围绕着它,作者所着重强调的,是主体对这一人间之美的多维穿透。
文本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苏州摆放到世界背景上突出其过去的辉煌与今日的黯淡:“前些年,美国刚刚庆祝过建国200周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把他们两个世纪的历史表演得辉煌壮丽。
3、从体裁上考察,余秋雨的散文无论是“苦旅”系列抑或是“山居”系列,均属于“游记”。
“游记”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在古典时代,山水游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构成了那一文苑中极为光亮的一部分。
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14daf7efa6c30c2258019eb0.png)
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摘要:余秋雨散文的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余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从尘封的史料和那平淡无奇的山水中挖掘出深厚的内涵,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哲理与形象相交融,进而呼唤“文化传承”,呼唤“建立健全的文化人格",呼唤“对文明的思考与追求”,让人们去思考历史、自然、人生。
关键词:艺术特色,历史主题,对文明的思考《文化苦旅》的问世,标志着“余秋雨热”的开始,此后,余秋雨的散文与广大的读者就如同干柴烈火一般,相遇就意味着燃烧,这股燃烧的热情随后就席卷了神州大地,同时也点燃了许多海外华人阅读的狂热。
《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作品的相继推出,犹如火里加薪,让“余秋雨热”长热不熄。
《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苏东坡左手牵猎狗,右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显得洒脱、放达,却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而那时苏东坡也还不到四十岁,可见苏东坡是同时在享受着老年、中年和少年.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将老之际把日子过得颠颠倒倒又有滋有味——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有了《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历时两年写成,虽然只有区区十一篇文章,却已力图把对历史深涩嶙峋的思考萃炼得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山居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之中,把艰辛的结果拿出来分享,不但没有让人感受到艰辛,而且还招呼读者用当代生命去感触和体验那些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难题。
《霜冷长河》是漫步河岸的遐想,是从黑河出发,先向东,到瑗珲,再向西,到呼玛,最后回黑河的漂流,余秋雨在梦中的长河与现实的黑龙江在遐想与漂流中交织成霜冷长河的背景下,像饭后茶余一般,谈人生,谈文化。
余秋雨的散文创作有什么特点
![余秋雨的散文创作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02001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b.png)
余秋雨的散文创作有什么特点余秋雨,这位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以其独特的散文创作风格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对人生、历史、社会的深刻思考。
那么,余秋雨的散文创作究竟有哪些特点呢?其一,文化内涵深厚。
余秋雨的散文常常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文化世界。
他善于挖掘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遗迹、文化传统和人物故事,并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其展现出来。
在《文化苦旅》中,他走访了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迹,如莫高窟、都江堰等,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探寻历史背后的文化精神和人类智慧。
这种对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解读,使得他的散文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思想深度。
其二,哲理思考深刻。
余秋雨在散文中不仅仅是描绘风景、讲述故事,更是在思考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本质。
他常常从一个小小的细节或事件出发,引发一系列深刻的哲理思考。
比如在《霜冷长河》中,他通过对友情、爱情、婚姻等话题的探讨,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常。
他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启发性,能够引导读者去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其三,情感真挚深沉。
余秋雨的散文中充满了他对历史、文化、人生的真挚情感。
他在面对历史的沧桑变迁时,会流露出感慨和惋惜;在面对人性的美好时,会充满赞美和敬意;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会表达出同情和关怀。
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他的作品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在《山居笔记》中,他对传统文化的衰落感到痛心,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家园的缺失表示担忧,这种深沉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人文关怀。
其四,语言优美典雅。
余秋雨的语言功底深厚,他的散文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他的语言又不失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行者无疆》中,他对欧洲各国的描写生动形象,语言优美如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秋雨先生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其结集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余秋雨散文》等在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题材广泛、语言通俗易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人文情愫,借山水探寻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刻意蕴。
在繁多的艺术创作中,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以清丽、典雅、厚重的特点尤其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独特的价值取向、文化取向以及审美取向更能勾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给喧嚣浮躁的人们带来了栖息灵魂的圣地。
通过他的散文,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他的进退自如,他的洒脱不羁,看天问地,观山涉水,在自然与世俗之间切换自如,这正是余秋雨散文的独特韵味。
仔细品他的散文,可以让人灵魂休息片刻,与浮躁的世俗隔离,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能够有如此的阅读感受十分难得,这是余秋雨散文的精华和气脉所在,也正因为如此,读他的文章才让人动情。
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在他的散文集里,通过语言巧妙的组织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他对世界、历史、文化的理解在散文中都得以体现[1]。
如今对余秋雨散文的研究在学术界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主要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观、艺术手法以及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余秋雨散文的艺术品格和价值,通过品读他的散文、查阅资料,感受余秋雨散文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以期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
一、余秋雨散文与余秋雨现象《文化苦旅》出版后在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时间风行海内外,之后出版的《山居笔记》同样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可以说余秋雨创造了当代散文出版中的奇观,它的受欢迎程度令人始料未及。
对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评论界纷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著名评论家对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文化苦旅》的出现是我国当代散文中一次货真价实的理性精神的回归,是我们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一次集萃[1]。
作为大师级别的散文作家,余秋雨不仅在散文领域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
朱向前看来,余秋雨的散文中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凄风苦雨和中国人的集体痛苦感,余秋雨经过文字的精雕细琢将这些感受通过文字表现出来,体现了他的真性情。
但是,对于余秋雨散文,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李书磊从文化视角上批评了余秋雨的散文,他认为余秋雨散文的表现形式十分鲁莽,他觉得余秋雨用力过猛,文字有很大的表演成分在里面,余秋雨以不恰当的方式将文人内心最神圣和神秘的角落公之于众,这是可耻的。
此外,李书磊还指出了余秋雨散文中一些史识方面的错误。
关于对余秋雨散文的评价,有了不同的声音,褒贬不一,各执一词,甚至有学者抛开文学层面,对余秋雨在文革中的历史问题进行人身攻击,形成了所谓的“余秋雨现象”,后来人们将“余秋雨现象”作为由于不同看法导致激烈争论的一种说法。
余秋雨现象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余秋雨散文中存在的史识方面的错误,余秋雨文革中的历史问题以及余秋雨对待批评的态度,余秋雨引发的社会争议以及余秋雨散文艺术价值等等。
余秋雨的散文是在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创作的,他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将它们融入进了散文之中,进而发出了关于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这种历史文化散文容易引起争端,不少学者对余秋雨散文的美学价值提出了质疑,例如上海《咬文嚼字》杂志编辑就对余秋雨散文中对于文史知识的错误指了出来。
笔者看来,无论如何,余秋雨先生散文的成就和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任何一个学者的记忆都是有限的,对于文化散文来说,他无法像学术文章一样严谨,我们不能缘木求鱼、削足适履,余秋雨散文中存在的错误是确实存在的,但是这也不能掩盖余秋雨散文的美学价值。
二、余秋雨的散文观仔细品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就会发现,余秋雨散文追求的是人、自然、历史的融合,他的散文都是有感而发的,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
余秋雨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不断质疑自己,质疑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质疑人生的选择,当着这些困扰着他时,最后选择了生命向自然的回归,于是他贴近自然山水,从山水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山水只是余秋雨追求生命真谛的一种介质,我们要从山水的背后去挖掘其散文背后所蕴藏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山水之中,余秋雨驻足在古人的足迹上,静听着风声鸟声,进而产生了写文的冲动。
在历史的情境中,余秋雨释放了自己的文化情怀。
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中都有山水的影子,在山水中,却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他将人生、历史、自然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篇又一篇佳作,将封存久远的人文意蕴展现给世人。
在散文的创作中,余秋雨十分重视文学的历史情境,他认为只有找到自己与历史的关系才能寻到合乎自身生命结构的底蕴,当有创作的欲望时,生命与历史融为一体,历史能够给他带来遐想,带来创作的灵感,与历史产生共鸣。
余秋雨散文展示出了无尽的历史文化魅力,注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审视。
从历史的沧桑中,余秋雨已引发出了人生的沧桑感,在游历山水的同时,与历史进行对话,丰富了人生阅历和体验,并将这些都沉淀到他的作品之中。
三、余秋雨散文的艺术手法(一)繁复的意象意象一词是借助客观物象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余秋雨散文可见丰富的意象,在他的散文中,山水意象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包含了古典诗词意象的痕迹。
在《风雨天一阁》中,余秋雨对“雨”的描写是这样的:“就在这天晚上,台风袭来,暴雨如注,整个城市都在柔弱地颤抖”“只见大门内的前后天井,整个院子全是一片汪洋,打落的树叶在水面上翻卷,重重砖墙间透出湿冷冷的阴气”,天一阁的雨都浸透着浓浓的文化意味。
在《夜雨诗意》中,余秋雨将夜雨作为心中的意象来刻画,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其中注入了丰富的想象,使得夜雨的文化意象更加浓烈,他将诗、思、史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向世人传达出深沉的文化意义。
(二)丰富的想象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丰富的想象力十分重要,写作的原材料经过想象力的加工才能形成更好的文章。
在余秋雨的散文中,随处可见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余秋雨散文中的想象主要是还原历史的想象,他再现历史,将一个个活泼鲜明的历史场景重现在人们面前,带着读者一起探寻历史文化。
他的想象源于历史,却不是完全照搬历史,通过虚拟的手法,在史料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推测,实现历史的再现[6]。
对历史细节的还原,他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性力量。
余秋雨在散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有些类似于小说的情节,不同的是,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而余秋雨散文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而且余秋雨散文中的情景注重的是精神效能,而不是简单的叙述,这符合散文的本质精神,这也是余秋雨散文的一个鲜明特征。
例如在《风雨天一阁》中,余秋雨对范钦的描写中,将范钦描写成一个仅仅将当官视为副业,而热衷于收藏图书的人,其中的细节描写都源于余秋雨的想象,但是这种想象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基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描写的,通过这样的描写更好地刻画出一个真爱书籍的文化行为,像这样带有历史真实影子的想象,余秋雨的散文中随处可见[7]。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还原了历史,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个性化的语言余秋雨散文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朴素简洁,没有雍容华贵的外衣,将某个情景简单质朴地娓娓道来。
他的散文简洁却富有个性,在散文的创作中,余秋雨借鉴了古典诗词和戏曲的一些创作手法,注重句子的长短搭配以及整散结合,富有古典传统之美,例如在他的散文《这里真安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多少情笑和呐喊,多少期盼和鲜血,终于都喑哑了,凝结了,凝结成一个角落,凝结成一种躲避,躲避着人群,躲避着历史,只怀抱着浅草和鸟鸣,怀抱着羞愧和罪名,不声不响,也不远让人靠近。
”[8]这一部分的描写余秋雨运用了他擅长的戏曲理论,细细品读不难发现其中语言声律的搭配十分巧妙,余秋雨在创作时是十分用心的。
余秋雨的语言功底十分深厚,尽管他能够轻松地驾驭各种句式,但是他强调散文语言的自然流畅,不刻意地追求看似华丽的语言,而是追求语言文字的浑然天成。
余秋雨散文中一些气势恢宏的排比句中,也会有口语化的词语,这些口语化的词汇使得文章更加精彩,像是古诗中的“诗眼”,这些词汇在散文中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四)题材宽泛深广,易引起共鸣从古代到现代,从山水到历史文化,余秋雨散文的选材十分广泛,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覆盖面十分广。
他的《道士塔》和《阳关雪》是关于历史的描述,同时在文章中融入了文化意蕴和人文情愫;《白发苏州》和《江南小镇》中向人们展示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典雅,同时也描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景象,向世人诉说了时代人情。
他的文章带领读者领略不同的地域风情,风俗文化。
余秋雨深刻的文化感悟力在他的散文中可见一斑,例如在《夜航船》中,他通过丰富的联想,从古到今,从故乡到夜船文化,最后又引入了几位文学大师,展示出了余秋雨的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文学知识。
在《千年一叹》中,余秋雨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各大古文明,带着人们去探寻世界各地的神秘,他用丰富的笔触显示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将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出来,将山水、历史、文化、民族等融入到文章中,引人深思。
(五)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余秋雨散文内涵丰富,充满着深刻的文化意蕴,通过阅读余秋雨的散文,可以感受到文章中贯穿古今的知性,其精妙的文化内涵引人入胜,再通过细腻的笔触带领人们领略神采飞扬的感性。
从余秋雨散文中的人文山水能够读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展示出了他无限的学者智慧,让人肃然起敬。
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余秋雨生动地再现了我国知识分子誓死捍卫文化的高大形象,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0]。
余秋雨的历史价值观和历史情感在他的文章中都有体现,例如在《遥远的绝响》中,他对于乱世的描写,发出了深沉的感慨,乱世是他对魏晋时代所下的定义,他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十分深刻,通过感性的语言描述出来看,却可以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理性评判,展现出了余秋雨散文感性与理性相互交错共存的魅力。
四、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一)充满哲学魅力余秋雨散文中充满了理性思维的哲学思想,对历史的辩证思考和重新审判,能够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历史。
余秋雨追求事物的内在规律,追求真理,弘扬正义,批判丑恶是他文章的主旋律,所以他的文章总是浸透着伦理的人性美。
余秋雨散文中透露出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他对历史的考究,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在散文中都有体现。
在游历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后,他用自己的体悟重现历史,这是基于对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心,才促使他不断地挖掘历史,研究民族兴兴亡文化是非。
在余秋雨散文中,提出了发人深思的问题,促使人们去思考,去探寻,余秋雨在探寻民族文化的根源的同时,为人们介绍了他的所见所闻,例如在《莫高窟》中,余秋雨介绍了莫高窟的开凿建造、发展和辉煌的过程,文中赞誉了莫高窟的艺术贡献,赞美了古代人们的智慧。
(二)充满人文魅力余秋雨散文中充满了人文关怀,他用文字诉说人性,文章中赞美的是人性中美好的价值,这也充分体现了余秋雨散文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