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 辩证关系。
本章结束
特殊机制:
➢精神生产过程的特殊性--精神劳动的创造性 精神生产资料价值转移的特殊性
➢精神生产作用的特殊性--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满足人们各种社会活动需要; 满足物质生产实践活动需要
辨析题:
精神生产是一种实践活 动
精神文明: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总和, 包括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道德方面。
辨析题:
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 力量
三、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一)“自然历史过程”含义
➢人类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态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能以科学的 眼光予以考察
(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自觉性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
一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行动的规律,但同样具有客观性 社会规律 通过人的物质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现象之间、社 会形态之间和社会历史进程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实体型要素包括: 人的因素和物的要素(生产资料和劳 动对象) 非实体型要素包括: 自然科学、管理、教育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构成 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生产力
劳动 劳动 劳动 科学 科学 资料 对象 者 技术 管理
实体性要素
非实体要素
辨析题:
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 生产力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必 要条件
(1) 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2) 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源的来源 (3) 影响生产率高低及生产部门的分布 (4) 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繁荣程度 (5) 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构成三要素:所有制形式、各种社会集团 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
生产关系四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主 要表现在: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原始社会
生产 归
(二)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 进行物质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主体--人们的总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必
要条件
(1)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2) 人口的状况(数量和质量)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同地理环境一样,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必 要条件,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精神现象、
意识过程的总称。
社会意识构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
社会意识/构成
ⅰ从高低不同层次的角度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
群体心理 (阶级、民族、
爱国主义精神等)
个人心理
社会意识/构成
ⅱ 从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角度看
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思想 宗教 哲学
道德 文学艺术
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
构成要素: 按主体分: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高低层次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按与经济基础关系分: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 意识形态
一般特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在依赖社会存在的同 时按自身独特规律发展的性质
表现: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人的自觉活动的客观制约性: 主体选择 要服从自然规律;要以既成的社会条件为前提
必须受客观关系的制约;受自身因素的制约
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自然历史过 程与人的自觉活动过程的统一
唯意志论与宿命论的错误:或夸大意志的作用;或无视意识 能动性
辨析题:
社会发展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必然趋势,因而人的意识无 法在其中起作用
理解社会本质的关键是 劳动
人类 社会
劳动
自然
➢是劳动使人类与自然界联结起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物质 资料。 ➢是劳动使人类从动物中脱颖而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
➢从劳动出发,才能真正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
这样,我们把社会本质理解为——劳动生产实践
(二)社会的实践本质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生产实践
获得物质资料
我们把人作用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称作生产过程。
小转折 再仔细看一下这个生产过程,会发现它由 两个方面的关系构成即:
生产 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
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这样,构成了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这种形式 我们把它称为: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由两个相互 联结的方面构成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我们将思路理清一下:
自然界
劳动
人类
社会结构
经济 结构
观念 结构
阶级 社会意 识形态
人类社会
自然的历史过程
政治 结构
国家
社会动力系统
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 基本规律
社会形态 依次更替
四、社会基本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 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是实体型要素和非实体型要素的统一
课堂讨论
主讲人:贺善侃 教授
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
经济状况: 社会意识:
德国 德国
落后于
落后于
法国
英国
先进于
先进于
法国
英国
这一社会意识的发展说明什么?
赫拉克利特
黑格尔 辩证法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
分析下列观点:
国家是“道德观念的现实”外化, “理性的形象和现实”,是“地上的 神物”。
谈历史发展中主体选择的原则 和意义。
地理环境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必要条件,可以加 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并 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地理环境决定论错误:(1)忽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外 因论
(2)忽视地理环境作用与社会的中介
(3)颠倒社会与自然矛盾的主次方面
回归 影响
社会生活
决定
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创造物质
资料的实践
创立社会
关系的实践
创造精神
文化的实践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精神生活
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观念结构
(3)实践构成社会发展动力
社社会会关关系系(变化)
实实践践(变化)
社社会会结结构构(变化) 社社会会生生活活(变化)
(三)劳动是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是人类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 ➢生产劳动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物质条
社会存在 件、物质过程的总称。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
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简称生产方式)
人口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社会存在主要指的生产方式。
(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承担者 (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 为什么?
a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与动物不同就在于,人类不是适应自然界而是靠生 产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料。
艺术
政治法 律思想
道德
宗教
第五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 的反作用
质的方面 量的方面
促进作用
阻碍作用 程度深浅 范围大小 时间久暂
(三)社会精神生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精神生产: 以脑力劳动为主,以精神产品为结果,以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目的的生产形式
特征: ➢形成观念形态的产品,不是单纯的意识产生 ➢具有创造性、自主性
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不能决定社 会制度的更替,不是社会革命的原因,并通过物 质生产才能作用于社会
马尔萨斯人口论错误:(1)离开生产方式抽象地谈论人口规 律
(2)违背历史事实
(3)与广大劳动人民为敌
(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资料
奴隶主所有
奴隶社会
私公 有有
地 主 所有
封建社会
制制 社社
资 本 家 所 有 资本主义社会 会 会
全 社 会共同所有 共产主义社会
(二)社会政治结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 度、政治组织系统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国家的起源、实质、特点;国家的类型、形式;
无产阶级国家是新型的国家
社会意识
0d58b4b8 剑动山河 www.68la.com/read/4/4078/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主讲人:贺善侃 教授
一、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人的实践存在方式
➢劳动实践最终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人产生的标志
➢生产实践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本质是社 会关系的总和
➢劳动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自然科学 逻辑学 语言学
社会意识/构成
ⅲ 从意识的主体角度看
个人意识——个人实践的产物 群体意识——群体实践的产物,是群体社会经历、
社会地位的反映。
社会意识/构成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构成
(三)社会意识结构:社会精神现象系统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 不完全同步。
第二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 间具有不平衡性。
落后于
落后于
经济状况: 德国
法国
英国
社会意识:
德国
先进于
先进于
法国
英国
第三 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赫拉克利特
黑格尔
马克思
第四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哲学
马克思:“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 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 的”。
b
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
人类社会的诸如政治、艺术、科学、宗教等等活动,都首
先要有物质基础,简单说来,饭都没吃的,哪能搞这些活动?
我们
再来看 劳动。 有两个 方面:
劳动
人(结成一定关系)
自然界(作为对象)
精神文明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和思 想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其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要抓好思想建设 ➢要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建设 ➢要抓好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即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 (1)载体不同:一是自然物质;一是社会存在 (2)展开方式不同:一是自发性;一是合目的性
历史规律的展开是主体确立目的,并依据目的确 立行为方案,予以实施的过程
历史活动为主体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 历史决定论把主体选择包括在内
历史偶然性、历史规律的展现过程、历史道路的多样性 都为主体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
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 辩证关系。
本章结束
特殊机制:
➢精神生产过程的特殊性--精神劳动的创造性 精神生产资料价值转移的特殊性
➢精神生产作用的特殊性--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满足人们各种社会活动需要; 满足物质生产实践活动需要
辨析题:
精神生产是一种实践活 动
精神文明: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总和, 包括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道德方面。
辨析题:
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 力量
三、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一)“自然历史过程”含义
➢人类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态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能以科学的 眼光予以考察
(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自觉性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
一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行动的规律,但同样具有客观性 社会规律 通过人的物质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现象之间、社 会形态之间和社会历史进程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实体型要素包括: 人的因素和物的要素(生产资料和劳 动对象) 非实体型要素包括: 自然科学、管理、教育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构成 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生产力
劳动 劳动 劳动 科学 科学 资料 对象 者 技术 管理
实体性要素
非实体要素
辨析题:
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 生产力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必 要条件
(1) 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 (2) 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源的来源 (3) 影响生产率高低及生产部门的分布 (4) 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繁荣程度 (5) 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构成三要素:所有制形式、各种社会集团 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
生产关系四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主 要表现在: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原始社会
生产 归
(二)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 进行物质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主体--人们的总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必
要条件
(1)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2) 人口的状况(数量和质量)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同地理环境一样,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必 要条件,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精神现象、
意识过程的总称。
社会意识构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
社会意识/构成
ⅰ从高低不同层次的角度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
群体心理 (阶级、民族、
爱国主义精神等)
个人心理
社会意识/构成
ⅱ 从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角度看
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思想 宗教 哲学
道德 文学艺术
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
构成要素: 按主体分: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高低层次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按与经济基础关系分: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 意识形态
一般特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在依赖社会存在的同 时按自身独特规律发展的性质
表现: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人的自觉活动的客观制约性: 主体选择 要服从自然规律;要以既成的社会条件为前提
必须受客观关系的制约;受自身因素的制约
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自然历史过 程与人的自觉活动过程的统一
唯意志论与宿命论的错误:或夸大意志的作用;或无视意识 能动性
辨析题:
社会发展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必然趋势,因而人的意识无 法在其中起作用
理解社会本质的关键是 劳动
人类 社会
劳动
自然
➢是劳动使人类与自然界联结起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物质 资料。 ➢是劳动使人类从动物中脱颖而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
➢从劳动出发,才能真正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
这样,我们把社会本质理解为——劳动生产实践
(二)社会的实践本质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生产实践
获得物质资料
我们把人作用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称作生产过程。
小转折 再仔细看一下这个生产过程,会发现它由 两个方面的关系构成即:
生产 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
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这样,构成了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这种形式 我们把它称为: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由两个相互 联结的方面构成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我们将思路理清一下:
自然界
劳动
人类
社会结构
经济 结构
观念 结构
阶级 社会意 识形态
人类社会
自然的历史过程
政治 结构
国家
社会动力系统
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 基本规律
社会形态 依次更替
四、社会基本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 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是实体型要素和非实体型要素的统一
课堂讨论
主讲人:贺善侃 教授
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
经济状况: 社会意识:
德国 德国
落后于
落后于
法国
英国
先进于
先进于
法国
英国
这一社会意识的发展说明什么?
赫拉克利特
黑格尔 辩证法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
分析下列观点:
国家是“道德观念的现实”外化, “理性的形象和现实”,是“地上的 神物”。
谈历史发展中主体选择的原则 和意义。
地理环境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必要条件,可以加 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并 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地理环境决定论错误:(1)忽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外 因论
(2)忽视地理环境作用与社会的中介
(3)颠倒社会与自然矛盾的主次方面
回归 影响
社会生活
决定
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创造物质
资料的实践
创立社会
关系的实践
创造精神
文化的实践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精神生活
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观念结构
(3)实践构成社会发展动力
社社会会关关系系(变化)
实实践践(变化)
社社会会结结构构(变化) 社社会会生生活活(变化)
(三)劳动是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是人类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 ➢生产劳动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物质条
社会存在 件、物质过程的总称。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
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简称生产方式)
人口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社会存在主要指的生产方式。
(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承担者 (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 为什么?
a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与动物不同就在于,人类不是适应自然界而是靠生 产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料。
艺术
政治法 律思想
道德
宗教
第五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 的反作用
质的方面 量的方面
促进作用
阻碍作用 程度深浅 范围大小 时间久暂
(三)社会精神生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精神生产: 以脑力劳动为主,以精神产品为结果,以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目的的生产形式
特征: ➢形成观念形态的产品,不是单纯的意识产生 ➢具有创造性、自主性
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不能决定社 会制度的更替,不是社会革命的原因,并通过物 质生产才能作用于社会
马尔萨斯人口论错误:(1)离开生产方式抽象地谈论人口规 律
(2)违背历史事实
(3)与广大劳动人民为敌
(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资料
奴隶主所有
奴隶社会
私公 有有
地 主 所有
封建社会
制制 社社
资 本 家 所 有 资本主义社会 会 会
全 社 会共同所有 共产主义社会
(二)社会政治结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 度、政治组织系统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国家的起源、实质、特点;国家的类型、形式;
无产阶级国家是新型的国家
社会意识
0d58b4b8 剑动山河 www.68la.com/read/4/4078/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主讲人:贺善侃 教授
一、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人的实践存在方式
➢劳动实践最终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人产生的标志
➢生产实践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本质是社 会关系的总和
➢劳动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自然科学 逻辑学 语言学
社会意识/构成
ⅲ 从意识的主体角度看
个人意识——个人实践的产物 群体意识——群体实践的产物,是群体社会经历、
社会地位的反映。
社会意识/构成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构成
(三)社会意识结构:社会精神现象系统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 不完全同步。
第二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 间具有不平衡性。
落后于
落后于
经济状况: 德国
法国
英国
社会意识:
德国
先进于
先进于
法国
英国
第三 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赫拉克利特
黑格尔
马克思
第四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哲学
马克思:“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 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 的”。
b
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
人类社会的诸如政治、艺术、科学、宗教等等活动,都首
先要有物质基础,简单说来,饭都没吃的,哪能搞这些活动?
我们
再来看 劳动。 有两个 方面:
劳动
人(结成一定关系)
自然界(作为对象)
精神文明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和思 想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其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要抓好思想建设 ➢要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建设 ➢要抓好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即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 (1)载体不同:一是自然物质;一是社会存在 (2)展开方式不同:一是自发性;一是合目的性
历史规律的展开是主体确立目的,并依据目的确 立行为方案,予以实施的过程
历史活动为主体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 历史决定论把主体选择包括在内
历史偶然性、历史规律的展现过程、历史道路的多样性 都为主体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