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最新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目录
第1单元身边的动物
1.菜叶上的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蜗牛及其外形特征。
2.了解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及其运动的特点。
3.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学会交流和记录。
4.培养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学会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蜗牛及其外形、反应、运动等特征。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细致、有序观察。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蜗牛、放大镜、小棉棒、透明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场景图。
问题:蜗牛躲进壳里了,它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呢?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简单交流蜗牛长什么样子。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菜叶上的蜗牛。
二、活动探究
(一)活动1:观察蜗牛的身体
媒体:出示蜗牛的图片。
问题:蜗牛的外形有哪些特征?
活动:学生进行观察蜗牛身体的活动,结合《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提示,尝试找出蜗牛的壳、触角、眼、腹足等部分。
教师要指引学生先进行整体观察,从头部到尾部有序地开展,再借助放大镜进行更细致的局部观察,并提醒学生关注蜗牛的触角和眼睛。
小结:蜗牛一般由壳、腹足、触角、眼、口等几部分组成。
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一对触角较短,后一对触角较长且顶端有眼。
问题:蜗牛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吗?
媒体:出示用小棉棒靠近蜗牛触角的图片。
活动:让学生用小棉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观察它的反应,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做记录。
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观察时要爱护蜗牛,不要太用力以至于伤害到它。
小结:蜗牛在行走时会伸出触角,当遇到外界刺激时,会迅速缩回触角,躲进壳里。
(二)活动22: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问题:虽然蜗牛能快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是它的运动却是十分缓慢的。
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
媒体:出示蜗牛在透明塑料片上爬行的图片。
活动: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用手模仿蜗牛的运动方式,加深学生对蜗牛运动特点的认识。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提醒学生洗手。
小结:蜗牛腹足的强健肌体似波浪般移动着,这使蜗牛缓慢地向前运动。
蜗牛在爬行过程中会分泌一种黏性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减小摩擦力,使得蜗牛比较容易地向前爬行。
小结:今天我们对蜗牛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观察,同学们也认识了蜗牛的外形、反应、运动等特征。
现在观察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要把蜗牛放回自然环境中呢?蜗牛和我们人类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要珍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
板书设计
菜叶上的蜗牛
外形:壳、腹足、触角、眼、口等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触角缩短,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会缩回壳内
运动:靠腹足缓慢移动,分泌黏液
教学反思
2.校园里的蚂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外部特征。
2.让学生知道蚂蚁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和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同学们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课本、记录手册、蚂蚁、昆虫观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谜语:小小虫儿很勤劳,它本领真不小,会把粮食搬,还会打地道(打一动物)。
大家知道它是谁么?
生:蚂蚁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校园里的蚂蚁》。
二、蚂蚁的外部特征:
师:请同学们借助昆虫盒对蚂蚁的外形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然后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蚂蚁有几部分组成?
学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
老师巡视指导。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师:蚂蚁的身体通常有几节,几条腿?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板书)蚂蚁的身体共有6节,有6条腿。
三、寻找蚂蚁的家:
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在校园里寻找蚂蚁的家的任务,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你们寻找的结果。
生:分组汇报寻找的结果。
师总结:大家寻找的真仔细,(板书)
1、蚂蚁的家一般在石头下,缝隙里,树根下。
2、他们的蚁穴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
四、搬运食物的蚂蚁:
师:播放蚂蚁发现食物并招呼同伴把食物搬送会巢穴的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想一想: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把食物搬回蚁巢的?
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分组举手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板书)
1、蚂蚁发现食物后会回到蚁巢报信。
2、回到蚁巢后会用触角传递信息。
3、沿途也会留下气味让同伴顺着这些特殊气味去寻找食物。
五、蚂蚁喜欢吃什么?
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用苹果、饼干和菜叶放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然后观察它喜欢吃什么的任务,同学们完成的怎么样了?
生:分组汇报寻找的结果。
师总结: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板书)。
蚂蚁是杂食性动物,最喜欢吃甜食。
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充分了解蚂蚁,并且能够主动的去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
作业布置:饲养几条金鱼,观察他们的习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池塘里的鲤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鲤鱼的外部特征。
2.让学生知道鲤鱼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和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同学们了解鲤鱼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耐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课本、记录手册、鲤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鲤鱼么,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喜爱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池塘里的鲤鱼》。
二、鲤鱼的外部特征
师:课件出示鲤鱼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想一想:鲤鱼有哪几部分组成,并在记录手册上记录一下。
学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
老师巡视指导。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观察的很仔细,鲤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部三部分。
师:鲤鱼的整体外部形状是怎么样的,并在记录手册上记录一下。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板书)鲤鱼的头部有胡须,身体侧扁而腹部较圆润,整个鱼身呈纺锤状。
三、饲养小鱼:
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在家饲养小鱼的任务,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你们饲养的结果。
生:分组汇报饲养的结果。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任务完成的也很认真。
四、鱼类的共同特征:
师:播放其他鱼类的相关视频,请同学们观察后想一想:鱼类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师总结: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共同特征(板书)
1、鱼和其他动物一样也需要新陈代谢。
2、鱼离不开水。
3、鱼都是用鱼鳃进行呼吸的。
4、鱼是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
5、他们基本上都用鳍游泳。
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充分了解鱼儿,并且能够主动的去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
作业布置:课下搜集兔子的有关资料。
教学反思
4.家里的兔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兔子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是怎样感知环境的。
2.让学生知道兔子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和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同学们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耐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课本、记录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兔子么,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喜爱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家里的兔子》。
二、兔子的外部特征:
师:课件出示兔子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想一想:兔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并在记录手册上记录一下。
学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
老师巡视指导。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兔子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尾巴四部分,当然也包括眼睛、耳朵、鼻子、嘴眼睛等。
师:兔子的眼睛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并在记录手册上记录一下。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板书)
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
三、饲养小兔子:
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在家饲养小兔子的任务,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你们饲养的结果。
生:分组汇报饲养的结果。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任务完成的也很认真。
四、灵敏的听觉:
师:播放人们在兔子旁边不同方位拍手的视频,请同学们观察后想一想:兔子的耳朵为什么总在动?
生: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举手回答
师总结: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兔子的耳朵在动是为了听到声音。
师:请大家再想一个问题:兔子听到人们拍手时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生: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举手回答
师总结:大家说的很好,说明打击观察的很仔细。
兔子的耳朵十分的长,兔子的听觉十分的灵敏。
五、兔子的嗅觉:
师:播放兔子从萝卜模型和真萝卜中找出真萝卜的视频,然后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兔子为什么能从萝卜模型和真萝卜中找出真正的萝卜?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生: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举手回答
师总结:大家说的很好,说明打击观察的很仔细。
1、模型和真萝卜虽然外形十分的相像,但是他们的气味不同。
2、兔子在找东西时不光靠眼睛更重要的是在靠嗅觉。
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充分了解兔子,并且能够主动的去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
作业布置:课下自己在花盆里种植一些蔬菜,体验一下种植的快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单元一起种蔬菜
5.我们离不开蔬菜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蔬菜。
2.让学生知道蔬菜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蔬菜。
3.培养学生节俭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节俭的习惯。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耐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课本、记录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需要都不断摄入蔬菜,我们的蔬菜是怎么来的?
生: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我们离不开蔬菜》。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蔬菜:
师:课件出示我们身体成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表,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身体成长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由哪里来?
生: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成分需要从蔬菜里面摄取。
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蔬菜。
三、蔬菜的种植:
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在家利用花盆种植蔬菜的任务,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你们种植的结果。
生:分组汇报种植的结果。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任务完成的也很认真。
师:请大家想一想:蔬菜的种植和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生: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蔬菜的种植过程是:(板书)
1、选种、苗,然后播种。
2、灌溉、施肥。
3、收割。
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充分了解到我们的蔬菜来之不易,并且能够主动去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劳动成果。
作业布置:对自己种下的蔬菜作进一步的观察,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动手种蔬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蔬菜的种植过程。
2.让学生学会管理种植蔬菜。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蔬菜的种植过程。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耐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课本、记录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蔬菜,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尝试种植蔬菜好不好?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动手种蔬菜》。
二、蔬菜的种植:
师:播放蔬菜种植的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想一想:我们为什要在土里戳个洞?
生: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土里戳个洞是为了把种子种在土里。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盖好土后还要再灌溉一下?
生: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同学们真聪明,灌溉是为了让种子更好的发芽。
三、蔬菜的管理:
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在家利用花盆种植蔬菜的任务,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你们种植的结果。
生:分组汇报种植的结果。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任务完成的也很认真。
师:请大家想一想:蔬菜的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生: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蔬菜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板书)
1、要勤于浇水。
2、要让蔬菜多见阳光。
3、要勤于施肥。
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充分了解到我们的蔬菜来之不易,并且能够主动去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劳动成果。
作业布置:对自己种下的蔬菜作进一步的观察,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7.谁的蔬菜长得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过程。
2.让学生学会对植物进行合理的利用。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耐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课本、记录手册、同学们种的盆栽豌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蔬菜,并且学会了种植豌豆,但是我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豌豆长得更好呢?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谁的蔬菜长得好》。
二、那盆豌豆长得好:
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的盆栽豌豆比较一下,看谁的长得好?
生:拿出自己种的豌豆进行比较。
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科学记录手册,想一想为什么有的豌豆长得好?
师:巡视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同学们真聪明,要想使豌豆长得更好必须做到(板书)
1、阳光要充足。
2、要勤于施肥。
3、要勤于浇水。
4、合适的温度,清新的空气。
三、植物的生长靠什么:
师:出示玉米生长和收获的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想一想:玉米的生长是否和蔬菜的生长一样需要阳光和水分呢?
生:仔细观察后分组举手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真聪明,(板书)玉米和其他植物同我们的豌豆一样,成长也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合的温度、肥料等。
四、植物与我们的生活:
师: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一直在合理的利用植物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师: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么?
生:举手发言。
师总结:人们合理的利用植物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用植物造纸、用竹子做竹排、用树木造房子等等。
师:但是我们在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合理利用,因为过度的利用和开发会危机到我们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
第3单元动手做玩具
8.不倒翁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不倒翁”的原理。
2.让学生能够制作属于自己的“不倒翁”。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倒翁”的原理。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不倒翁”。
学生准备:课本、记录手册、“不倒翁”、彩色卡纸、剪刀、胶水、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一个“不倒翁”,随意摆弄它,请同学们观察出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生:无论怎样摆弄都不会倒。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如果想知道答案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不倒翁》。
二、“不倒”的秘密:
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不倒翁的外部特征,你们能的出什么结论?
生:拿出自己的不倒翁认真观察,并把观察的要点记录在《记录手册上》,之后分组进行交流。
师:巡视指导。
生:分组举手发言。
师:同学们真聪明,不倒翁的外形有个特点(板书)
上边比较小下面比较大
师:请拆开不倒翁你发现不倒翁里面有什么?
生:铁块。
师:不倒翁里面为什么会有铁块?
生: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分组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铁块主要作用就是增加不倒翁的下部重量。
师:(板书)“不倒翁”之所以不倒的原因是因为它上轻下重!
三、做个“不倒翁”:
师:下面就请大家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个“不倒翁”。
生:分组合作进行“不倒翁”的制作。
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的作品很有创意,让我也大受启发!
师:说明同学们都是善于动脑的人。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9.小鸡啄米
教学目标:
1.知道啄米的小鸡各部件的连接方式。
2.能够用卡纸及其他材料制作一个小鸡啄米玩具。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小鸡啄米的原理。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小鸡啄米玩具。
学生准备:课本、记录手册、螺丝钉、空心钉、卡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大家见过小鸡啄米么,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小鸡啄米的玩具好不好?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小鸡啄米》。
二、让小鸡点头:
师:出示小鸡啄米的玩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回答一个问题:小鸡为什么能灵活的点头?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并把观察结果分组进行讨论。
师:最后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
生:拿出自己的小鸡啄米玩具认真观察,并把观察的要点记录在《记录手册上》,之后分组进行交流。
师:巡视指导。
生:分组举手发言。
师:同学们很聪明,观察的也很仔细,鸡之所以能灵活的点头来源于内部灵活的连接。
师:课件出示小鸡内部构造简图,向同学们介绍它的连接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述所学的知识,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啄米的小鸡。
生:分组合作进行小鸡的制作。
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的作品很有创意,让我也大受启发!
三、灵活的连接: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工具采用了小鸡啄米玩具的连接方式?
生:分组讨论、举手回答。
师总结: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比如我们常用的扇子、风车、剪子等等。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养成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喷气小车
教学目标:
1.知道喷气小车的原理。
2.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辆喷气小车。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制作喷气小车并了解它的原理。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一辆喷气小车、视频、不同大小的小气球若干。
学生准备:课本、记录手册、瓶盖、牙签、吸管、胶带、纸盒,不同大小的小气球若干、普通的纸张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大家都有玩具小汽车么?你们的玩具小汽车是怎么运动的?你们能制作出一辆自己会“走路”的玩具小汽车么?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喷气小车》。
二、制作喷气小车:
师:出示自制的小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回答一个问题:在这辆小车尾部加上一个吹了气的气球会怎样呢?
师:给小车的尾部装上气球,并且把气球吹满气,然后放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小车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小车自己能“走路”。
师:请大家用盒子做车身,用瓶盖做轮子,用牙签做车轴做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车。
生:分组合作进行小车的制作。
师:巡视指导。
生: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师:大家做的都很好很用心。
三、气球的大小和小车的运动距离。
师:请大家给自己的小车加上大小不同的气球,然后观察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
生:分组进行试验,用记录手册记录,然后分组进行进行汇报。
师总结:同一辆小车,气球大的运动的远,气球小的运动的距离近。
四、喷气的方向和小车的运动方向:
师:请大家给自己的小车不同的方向装上气球,观察一下对汽车的运动有何影响?.
生:分组进行试验,用记录手册记录,然后分组进行进行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板书)同一辆小车,气球的喷气方向和小车的运动方向刚好相反。
五、喷气玩具的新创意:
师:请同学们再试一试:在纸飞机后面加上一个气球会有什么效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组进行试验,用记录手册记录,然后分组进行进行汇报。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同学们实验做的非常用心,我们发现:(板书)喷气可以推动物体运动。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交通工具是用喷气的方式来运动的?
师总结: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气垫船、喷气飞机等等。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养成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纸陀螺
教学目标:
1.知道纸陀螺的原理。
2.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纸陀螺。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制作纸陀螺并了解它的原理。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纸陀螺。
学生准备:课本、记录手册、牙签、铅笔、卡纸、不同大小的瓶盖若干、剪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大家在家玩过陀螺么?它好玩儿么?今天我们现场制作一个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纸陀螺》。
二、制作纸陀螺:
师:出示自制的纸陀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回答一个这个陀螺是用什么做成的?问题:生:仔细观察然后举手回答。
师总结:大家说的真好,观察的也很仔细。
这个这个陀螺是由卡纸和牙签组合而成的。
师:下面我就给大家做一个陀螺,请大家仔细观察陀螺的制作分为几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