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九单元
一、说教材:
《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下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诗歌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训练语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加强儿童诗歌教学,对小学生语言、情感和审美等方面的熏陶和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歌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适合他们反复朗读和吟诵的诗歌,它的美与情趣给予儿童别样的感受。在诗心与童心的互渗中,诗人把故事和真诚织进优美的诗句中,用心灵和孩子们歌唱交流,为他们创建了充满想象和真情的乐园。正如金波先生所说:“诗歌是儿童感情上的营养品”。着名文学评论家樊发稼也充分肯定了诗歌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他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诗歌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从目前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的教材来看,尤为重视诗歌的作用。从每册课本上看,都有为数不少的诗歌作为范文选入。以三年级为例,共有六个单元将诗歌当做精读课文出现并要求会背,分别是《礼物》《小小的书橱》《天外来客—陨石》《最美的花束》《大自然的语言》和《信》。
《大自然的语言》这首诗歌具体介绍了7种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鱼鳞的圆圈,树的年轮都是“一圈一岁”以及“三叶虫”推测地质。同时诗歌又可以分为表示天气变化、季度变换、推测年龄、推测地质四个板块。其中描写“三叶虫”这个小节对于学生而言难于理解的,是本诗歌的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观察与发现”。这表明不仅仅要局限于“看”,而是调动各种感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有所“发现”。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教学本课时应重点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来解释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特点。
这首诗歌的教学目标是:
1、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朗读的节奏。
3、情意目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本诗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处理教材(长文短讲)。
(2)重视朗读训练,把握诗歌节奏。
(3)利用白板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更好地互动。
(4)重视自读自悟。
(5)紧扣单元主题,注重知识的拓展。
教具准备:制作白板课件
二、说学生: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首先已有预习的习惯和自读的能力,也有不同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与愿望。其次,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外阅读也有一定的积累,兴趣广泛,因此,他们对大自然的语言也比较熟悉。相信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对课文内容作出补充。通过学习之后,学生能够并且乐于将自己平日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诗歌的形式进行仿写。
三、说教法:
为了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宜采用“情境教学”,在白板教学的配合下,拉近文本与学生的生活距离,为学生认识大自然的语言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提供直观视觉,把学生带入情境。同时紧扣课后的思考题抓住重点小节。因为课后思考题是大纲对学习这篇课文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把质疑问难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去观察生活,发现奥秘。
四、说学法:
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不论是什么样的语文学习基础的孩子在接触本文时估计都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语言、活泼的文字所吸引。而且这首小诗,无论是在识字、阅读与理解感悟上都不会给学生造成太
大的障碍,课堂上需要教师去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时间,尤其是朗读的时间,让学生悄然走入这份大自然的召唤中,去观察思考、去感悟那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五、说环节:
领悟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下面重点说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在读中理解和感悟。并且结合如今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发达的特点,通过搜索有关大自然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谚语,让学生更清楚、更直观地理解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的仿写水到渠成。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年轮、妙不可言”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并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求有所发现。
3、、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节奏。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4、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5、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具体指的是什么。
(四)、教学难点:
1、第八小节的关于“三叶虫”化石。
2、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练习仿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老师这儿有一段不说话的电影,同学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仔细地看,如果看明白了,就在心里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话。(这一设计意图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对于大自然的语言有初步的了解。)(注:多媒体展示: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这是为了加强学生仿写时对图像的感知,有利于仿写。)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天气、动物、植物告诉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